改性聚合物-盐液-固亲和萃取系统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

改性聚合物-盐液-固亲和萃取系统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

一、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14)在《石墨型氮化碳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快速高效的将蛋白质从复杂基体中分离出来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本论文将石墨型氮化碳材料首次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建立了固相萃取分离纯化血红蛋白的新方法,拓展了石墨型氮化碳材料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第一章简要综述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石墨型氮化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第二章制备并利用石墨型氮化碳材料(g-C3N4),建立了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纯化全血中血红蛋白的新方法。以具有三嗪结构的三聚氰胺为原料,550℃保持4h,热聚合得到淡黄色的石墨型氮化碳。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Zeta电位对石墨型氮化碳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石墨型氮化碳材料在血红蛋白分离纯化中的性能,在pH 8.0的条件下,5 mg g-C3N4材料对1.0mL50mg·L-1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为98%,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及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的血红蛋白可用B-R (pH4.0)进行洗脱,洗脱率为60%。圆二色光谱表明吸附洗脱过程对血红蛋白的构象没有明显影响,说明g-C3N4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人全血中血红蛋白的选择性分离,纯化的样品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得到的血红蛋白纯度较高。

邓凡政,王玉锋,刘长先[2](2012)在《磺基水杨酸作萃取剂铜、镧、铈的萃取分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磺基水杨酸作萃取剂,在吐温80-硫酸铵固-液体系中,萃取分离Cu(Ⅱ)、La(Ⅲ)、Ce(Ⅳ)金属离子。方法:研究了萃取相(固相)中磺基水杨酸及金属离子络合物吸收光谱;不同酸度、不同盐用量、不同萃取剂用量、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Cu(Ⅱ)、La(Ⅲ)、Ce(Ⅳ)离子萃取率的影响。结果:与磺基水杨酸光谱比较,Cu(Ⅱ)、Ce(Ⅳ)离子吸光度增大,最大吸收波长红移;La(Ⅲ)离子几乎未变。在pH2.0的酸度下,实现了Cu(Ⅱ)与La(Ⅲ)之间的萃取分离。结论: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操作的优点,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效果较好。

沈静茹,韦康,余学红,茶永军[3](2011)在《聚乙二醇修饰物混合曲拉通X100-硫酸盐-液-固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基因重组蛋白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以工程菌中被绿色荧光蛋白修饰的基因重组蛋白为对象,构建了聚乙二醇天冬氨酸修饰物PEG-ASP-Cu(Ⅱ)混合曲拉通X-100-硫酸盐-水液-固萃取体系纯化该融合蛋白.探讨了在体系中适用的表征目标蛋白的荧光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恒波长同步荧光法测定目标蛋白质,可排除萃取体系中其他因素,尤其曲拉通X-100对目标蛋白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佳测定条件.通过验证可知该萃取体系对目标蛋白最佳正萃分离条件和最佳反萃条件.结果表明:未加入修饰物的单纯液-固萃取体系对目标蛋白萃取固相收得率在50%89%;加入修饰物后,体系对目标蛋白的一次萃取固相收得率提升并稳定在97%以上,最高达100%,一次反萃取率达68%.

冯蕾[4](2009)在《新型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及其在极性小分子物质分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的迅猛发展,采用分离技术集成化的研究思路开发新型生物分离技术日渐引起学术界重视。将电泳与色谱分离技术进行集成,即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引入电场以提高色谱的分离度或分离速度是近年来国内外液相色谱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有关制备型电色谱系统的研究工作只有少数课题组进行,这些研究都以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分离对象,使用的固定相主要是分离大分子常用的排阻凝胶、离子交换凝胶和羟基磷灰石等介质。而在生物活性物质中,除了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外,越来越多的极性小分子活性物质被发现,例如,多肽、多酚、寡核苷酸和水溶性抗生素等。因为极性强,多为水溶性,作为药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却给分离工程师带来难题。目前较成熟的制备技术,例如萃取技术和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非极性或弱极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中有良好表现,并且易于放大,但对强极性小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很差(例如头孢菌素C和小分子寡核苷酸)。由于大部分强亲水性物质都具有可解离基团,可以用毛细管电泳或电色谱技术进行高效率的分离,但这些方法难以放大,不能制备微克级以上的样品。因此,开发用来分离极性小分子物质的制备型电色谱技术可以为这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新的制备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提出并设计了一套适合分离极性或弱极性小分子物质的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建立了各种适合分离或浓缩小分子物质的制备型电色谱技术,并对各种影响因素和分离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揭示了通电对色谱分离过程的各种影响。以柱色谱(40 cm×0.6 cm I.D., 40 cm×1.2 cm I.D., 40 cm×2.0 cm I.D.)为基础设计并构建了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基本解决了电色谱技术放大引起的主要问题,即电解气体进柱和焦耳热累积的问题,确定了装置的结构和实验操作流程。与文献报道的装置类似,在色谱柱两端各连接一个电极室以放置电极溶液和电极;但柱与电极室的连接方式及相对位置与文献报道的不同。文献报道的较成熟的装置都在电极室和柱连接处用排阻膜或凝胶条分隔,电极室的缓冲液和色谱柱的缓冲液分开。这样,用膜或凝胶条可以很好地阻挡电解气体进入色谱柱,同时电极缓冲液与外界循环又可以不断带走气体。由于以大分子样品为分离对象,样品不会穿过膜或凝胶条进入电极缓冲液而造成损失。显然,这些报道的装置不适合可以自由出入排阻膜或凝胶条的小分子物质的分离。本课题的电极室均设计为敞口,将制备型色谱柱的出口电极室改成内径约5 mm的T型三通管,放置在色谱柱侧下方,与柱的支管相连。经过改进的装置可以随时排走电解产生的气泡,不再需要膜或凝胶进行分隔。色谱流出液经过T型三通管电极室后全部进入在线检测器,不必担心小分子样品的泄漏。在冷却系统中,除了用文献报道的色谱柱夹套冷却和进柱缓冲液槽冷却外,还对出口T型电极室和连接管道等焦耳热聚集部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冷却,确保可以施加较高电场(60120 V/cm)(报道的制备型电色谱多用2050 V/cm的低电场),分离过程稳定。在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以常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的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可以与阴离子物质构成离子排斥色谱的阳离子交换凝胶和具有多孔结构的排阻凝胶为固定相,用设计的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分离几种小分子极性物质,包括茶多酚、单核苷酸和水溶性头孢菌素的研究结果。在装有聚苯乙烯型非极性DIAION HP20树脂的色谱柱上加反向电场(色谱柱入口加负极,出口加正极),可以从含有咖啡因的茶叶粗提物中部分分离茶多酚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研究表明,色谱的主要影响因素——固定相颗粒度、色谱流速和缓冲液中乙醇浓度,电泳的主要影响因素——缓冲液pH值等对样品的保留时间都有明显影响,证明该分离系统实现了电泳与非极性吸附色谱的叠加。在分离过程中,电泳、电渗和色谱都对分离有一定作用。在通电过程中,电场的存在还通过影响样品在DIAION HP20树脂颗粒内的传质,影响样品的非极性吸附色谱行为。由于实验中使用的树脂颗粒内孔径较小(<30 nm),不足以引起颗粒内液体的电渗流动,导致带有样品的液体不易进入树脂颗粒内,传质减慢。尤其是EGCG和ECG,因为样品分子内的非极性基团的分布不对称,色谱保留时间受电场影响更明显。通过增大柱内径,保持柱长不变的方式对电色谱柱进行了放大,结果施加相同的电场,可有效减少放大后的焦耳热。放大后电泳仍然可与色谱作用叠加,但由于色谱柱的高径比减小,损失了部分柱效,降低了分离效果。在填充弱酸性阳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的离子排斥色谱柱上加反向电场(色谱柱入口加负极,出口加正极),凝胶上的羧酸基团可以被正极电解产生的氢离子质子化,而且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凝胶的质子化程度提高,结果茶多酚(EGCG和ECG)与咖啡因的分离度增加,直到被完全分离。本课题首次研究了在离子排斥色谱柱上施加电场的分离,结果表明出口电极的电解反应修饰了固定相,减弱了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离子排斥力,从而改善了样品的色谱行为,是电场影响分离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制备型电色谱的研究还未见涉及该原理,该法可以为类似的多酚或弱酸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参考。与在吸附色谱柱上通电分离茶多酚的情况相比,此时电场的作用机理截然不同,体现了电场影响样品色谱行为的不同方面。用分离生物大分子常用的排阻凝胶为固定相,通电分离亲水性小分子——单核苷酸混合物和头孢菌素混合物的研究,与前两种分离茶多酚的方法不同,这里使用的排阻凝胶不与或微弱地与样品发生吸附作用,所有样品在不加电场时的保留时间相同,丝毫不能被分离。排阻凝胶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电泳填充介质,防止样品返混,并实现在线检测与收集。通电后,样品可以按照带电量差异被分离,因此该系统也可以看作制备型电泳系统。研究发现,凝胶内孔径越大,电泳分离效果越好。用恒组分缓冲液分离单核苷酸混合物时,根据电泳方向与液体流动方向一致还是相反,可以减小或延长样品的保留,并根据带电量分离样品。在此基础上,结合pH梯度缓冲液建立了等电聚焦电泳法,根据两性头孢菌素的等电点分离并浓缩了4种头孢菌素分子,分离时间比离子交换色谱法短,样品峰集中,缓冲液的轻微变化也不影响分离效果。等电聚焦电泳法用低浓度的乙酸和氨水溶液(0.01 mol/L)制作pH梯度,价格便宜,配制方便,不仅可以用于结构相似的小分子物质的细分和精制,还可以用于极性小分子物质的浓缩。综上所述,本课题主要针对极性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建立了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及4种在色谱柱上施加电场的分离方法,主要使用水溶液分离极性或弱极性小分子物质,并且都用水溶解样品上样。4种施加电场的方法的分离机理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电场提高样品分离度和洗脱浓度的优点。建立的各种方法适合分离可溶于水的极性小分子物质,可以与常用的分离亲脂性化合物的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硅胶柱-有机溶剂法互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侯延民[5](2009)在《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富集环境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主要包括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四环素(TC)等,其它半合成种类主要包括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环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动植物的病害预防、控制和治疗。经各种途径进入环境的残留物质,毒性强,难以生化降解。土壤、植物、食品以及动物排泄物中存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最终归趋自然水体,通过水体再向动植物和人体迁移,已经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和生物免疫分析法(BIA)等,这些研究偏重于食品、土壤的残留分析,很少涉及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离/富集与检测。课题首次提出建立集分离/富集与分析检测于一体的绿色新型综合技术,并研究该技术对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离/富集行为,旨在为控制水体抗生素残留污染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传统有机溶剂萃取(TOSE)理论为基础,耦合亲水有机溶剂双水相萃取(HATPE)和气浮溶剂浮选技术(GSF)优势,构建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富集新技术(HOSF)。双水相萃取中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小分子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被称为三大类绿色溶剂,气浮溶剂浮选技术是痕量物质的高效分离/富集方法,建立的新体系由二者融合而成。阐释了工作原理,建立了试验模型,设计并制作了试验设备。课题对选用的小分子亲水有机溶剂、析相无机盐、捕集剂进行了筛选与修饰,通过试验研究对水样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分离/富集行为,考察了新体系的实效性。(2)研究了Fe(Ⅲ)、Co(Ⅱ)、Ni(Ⅱ)、Cu(Ⅱ)、Mg(Ⅱ)、Ca(Ⅱ)、Al(Ⅲ)与TC、OTC、CTC之间的配位化学反应和Co(Ⅱ)-OTC、Ni-CTC与DAN之间的三元缔合作用,发现新化合物的形成显着改善了TC、OTC、CTC的亲水性能,使其由亲水物质转变为疏水物质,有利于提高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水样中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测定灵敏度和分离/富集效率。(3)研究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环境水样中痕量土霉素的分离/富集行为。以氯化钙为捕集剂,以正丙醇和无水乙醇(体积比为4/1)为溶剂,对养殖废水中土霉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和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检出限为2.43×10-7 mol/L,回收率大于97%;以金属离子钴(Ⅱ)和DNA为双向捕集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对制药废水中土霉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与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检出限为3.82×10-9mol/L,回收率大于99%。(4)研究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环境水样中痕量金霉素的分离/富集行为。以硝酸铁为捕集剂,以四氢呋喃和正丁醇(体积比为4/1)为溶剂,对汝河和湛河水样中金霉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与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检出限为3.39×10-7mol/L,回收率大于96%;以金属离子镍(Ⅱ)和DNA为双向捕集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对尿液中金霉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与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检出限为1.8×10-9mol/L,回收率大于99%。(5)研究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环境水样中痕量四环素的分离/富集行为。以硫酸铜为捕集剂,以正丙醇为溶剂,对医疗废水中四环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与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检出限为9.0×10-7mol/L,回收率大于97%;以金属离子铝(Ⅲ)为捕集剂,以正丙醇为溶剂,对地下水中四环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与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回收率大于95%;以金属离子镁(Ⅱ)为捕集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对湖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测定。考察了试验参数对分离/富集与检测结果的影响,被测物浓度与吸光度在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回收率大于96%。研究结果表明,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是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有效分离/富集与检测方法,应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残留。

侯延民,闫永胜,李松田,王良,谢吉民[6](2007)在《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分离体系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它有两种萃取体系:1)聚合物-盐-水液-固体系;2)盐-三元缔合物-水液-固体系。由于此分离技术具备分离设备简单、速度快、收率高、不使用有毒有机溶剂等特点,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金属离子分离和生物活性物质纯化过程中。重点阐述了该体系的基本原理、影响分离效率的有关因素及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逢雨,孙小梅,李步海[7](2004)在《修饰聚合物液固亲和萃取体系纯化大豆中的组氨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乙二醇(PEG)6000经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后和CuSO4反应,形成PEG修饰聚合物PEG (IDA Cu)2,与吐温80、磷酸盐混合,构成液 固亲和萃取体系,直接从大豆蛋白匀浆中提取氨基酸.选定萃取条件为:磷酸盐摩尔比n(K2HPO4)∶n(NaH2PO4)为4.8∶1,体系pH值7.70,总盐浓度为1.60mol·L-1;吐温80的体积分数为10.5%.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大豆蛋白匀浆中氨基酸的二次萃取率为66.5%,用离子交换技术后继处理,得纯度较高的组氨酸.

李逢雨,孙小梅,李步海,邹群[8](2003)在《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文中认为用亚氨基二乙酸 (IDA )修饰聚乙二醇 60 0 0 (PEG)后 ,再与 Cu SO4反应 ,形成 PEG修饰聚合物 PEG-(IDA-Cu) 2 ,混合吐温 80、磷酸盐 ,即构成液 -固亲和萃取体系 .采用该体系 ,直接从大豆蛋白匀浆中提取了氨基酸 .选定萃取条件 :磷酸盐摩尔比 n(K2 HPO4)∶ n(Na H2 PO4) =4.8∶ 1,维持体系 p H值 7.70 ,总盐浓度 1.60 mol·L- 1;吐温 80的体积分数 10 .5% .结果表明 :该体系对大豆蛋白匀浆中氨基酸的二次萃取率为 66.5%

二、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论文提纲范文)

(1)石墨型氮化碳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1.1 蛋白质简介
        1.1.2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意义
        1.1.3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1.1.4 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概述
    1.2 石墨型氮化碳
        1.2.1 石墨型氮化碳的制备
        1.2.2 石墨型氮化碳的应用
    1.3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石墨型氮化碳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溶液配制
        2.2.4 g-C_3N_4的制备
        2.2.5 g-C_3N_4的表征
        2.2.6 g-C_3N_4用于血红蛋白的选择性分离
    2.3 结果与讨论
        2.3.1 g-C_3N_4的制备过程
        2.3.2 g-C_3N_4的表征
        2.3.3 g-C_3N_4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考察
        2.3.4 血红蛋白吸附条件的优化
        2.3.5 洗脱条件的优化
        2.3.6 圆二色(CD)光谱分析
        2.3.7 全血中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
    2.4 小结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磺基水杨酸作萃取剂铜、镧、铈的萃取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相吸收光谱
    2.2 酸度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
    2.3 盐用量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
    2.4 萃取剂用量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
    2.5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
    2.6 混合离子的分离
3 结论

(3)聚乙二醇修饰物混合曲拉通X100-硫酸盐-液-固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基因重组蛋白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1.3 聚乙二醇天冬氨酸修饰物的合成及菌液培养
        1.3.1 修饰物的合成
        1.3.2 含融合蛋白的菌原液培养
2 结果与讨论
    2.1 PEG6000-ASP-Cu (Ⅱ) 修饰物的表征
    2.2 萃取体系中表征目标蛋白荧光方法的选择
        2.2.1 目标蛋白最佳荧光激发、发射波长的探究
        2.2.2 液-固萃取体系各因素对目标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
        2.2.3 恒波长同步荧光法在液-固萃取体系中测定目标蛋白的可行性研究
    2.3 萃取条件实验
        2.3.1 萃取方法
        2.3.2 正萃取条件实验
        2.3.3 反萃取条件实验
3 结语

(4)新型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及其在极性小分子物质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分离技术概述
        1.1.1 色谱技术
        1.1.2 电泳技术
    1.2 电色谱概述
        1.2.1 分析型电色谱技术
        1.2.2 施加电场的高压液相系统
        1.2.3 低压制备型电色谱技术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色谱装置的设计和操作
    2.1 简易制备型电色谱装置的构造
    2.2 制备型电色谱仪的构造
    2.3 制备型电色谱仪的操作过程
    2.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第三章 非极性吸附树脂柱上电色谱分离茶多酚和咖啡因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茶叶粗提物中主要成份的分离与鉴定
        3.2.2 分离茶叶粗提物的色谱和电色谱操作
        3.2.3 HPLC 分析条件
        3.2.4 电色谱的考察方法
    3.3 用恒组分缓冲液进行电色谱分离带电物质的原理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样品成份的测定结果
        3.4.2 固定相颗粒度的确定
        3.4.3 流量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3.4.4 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
        3.4.5 外加电场对分离的影响
        3.4.6 加样方式对分离的影响
        3.4.7 电色谱的放大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阴离子排斥色谱柱加电场分离茶多酚和咖啡因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制备质子化凝胶的“悬浮液质子化法”
        4.2.2 滴定法测定凝胶的质子化程度
        4.2.3 离子排斥色谱和电色谱操作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对质子化凝胶的制备和滴定方法的评价
        4.3.2 凝胶质子化程度对阴离子排斥色谱的影响
        4.3.3 电场对阴离子排斥色谱的影响
        4.3.4 “悬浮液质子化法”和“电场质子化法”的比较
        4.3.5 双色谱柱法制备EGCG 和ECG
    4.4 小结
第五章 体积排阻凝胶柱上电泳分离核苷酸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制备型电泳的操作
        5.2.2 HPLC 分析条件
    5.3 分离AMP、ADP 和ATP 的实验结果
        5.3.1 固定相对分离的影响
        5.3.2 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
        5.3.3 外加电场对分离的影响
    5.4 分离AMP、CMP 和UMP 的实验结果
        5.4.1 固定相对分离的影响
        5.4.2 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
        5.4.3 外加电场对分离的影响
        5.4.4 电动保留机制的放大研究
        5.4.5 电动保留机制与离子交换色谱和RP-HPLC 的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体积排阻凝胶柱上等电聚焦分离头孢菌素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pH 梯度的制作及新型等电聚焦电泳法的操作
        6.2.2 HPLC 分析条件
    6.3 用梯度缓冲液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分离两性物质的原理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缓冲液的选择
        6.4.2 电场对 pH 梯度的影响
        6.4.3 pH 梯度对分离的影响
        6.4.4 pH 梯度对样品的浓缩效应
    6.5 小结
第七章 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头孢菌素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方法
        7.2.1 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7.2.2 树脂滴定曲线的测定
        7.2.3 用 pH 梯度洗脱法分离头孢菌素混合物的操作
        7.2.4 用盐浓度梯度洗脱法分离头孢菌素混合物的操作
        7.2.5 HPLC 分析条件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树脂性质的测定结果
        7.3.2 用 pH 梯度洗脱法分离头孢菌素混合物
        7.3.3 用盐浓度梯度洗脱法分离头孢菌素混合物
        7.3.4 离子交换色谱法与等电聚焦电泳法的比较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获奖情况

(5)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富集环境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进展
        1.1.1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和基本特性
        1.1.2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和归趋
        1.1.3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带来的潜在风险
        1.1.4 四环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研究现状
        1.1.5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研究的发展方向
    1.2 亲水有机溶剂双水相萃取分离/富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高分子聚合物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研究进展
        1.2.2 小分子有机溶剂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研究进展
        1.2.3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研究进展
        1.2.4 小结
    1.3 气浮浮选分离/富集技术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1.3.1 概述
        1.3.2 浮选分离/富集技术原理
        1.3.3 影响浮选分离/富集结果的相关参数
        1.3.4 气浮浮选分离/富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1.3.5 小结
    1.4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的构建及试验研究
    2.1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富集体系试验模型的建立
        2.1.1 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的试验模型研究
        2.1.2 亲水有机溶剂双水相萃取的试验模型研究
        2.1.3 气浮溶剂浮选技术的试验模型研究
        2.1.4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富集技术试验模型的构建
    2.2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试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2.3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的构建试验研究
        2.3.1 亲水有机溶剂的筛选与修饰
        2.3.2 析相无机盐的筛选试验
        2.3.3 四环素类抗生素捕集剂的筛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环境水样中痕量土霉素的分离/富集行为研究
    3.1 氯化钙捕集亲水有机混合溶剂气浮浮选分离/测定养殖废水中痕量土霉素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2 Co(Ⅱ)/DNA双向捕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测定制药废水中痕量土霉素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试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环境水样中痕量金霉素的分离/富集行为研究
    4.1 硝酸铁捕集亲水有机混合溶剂气浮浮选分离/测定河水中痕量金霉素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试验方法
        4.1.3 结果与讨论
    4.2 NI(Ⅱ)/DNA双向捕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测定尿液中痕量金霉素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体系对环境水样中痕量四环素的分离/富集行为研究
    5.1 硫酸铜捕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法分离/测定医疗废水中痕量四环素
        5.1.1 仪器与试剂
        5.1.2 试验方法
        5.1.3 结果与讨论
    5.2 三氯化铝捕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测定地下水样中痕量四环素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试验方法
        5.2.3 结果与讨论
    5.3 氯化镁捕集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测定湖水中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
        5.3.1 仪器与试剂
        5.3.2 试验方法
        5.3.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英文符号及缩写对照表

四、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墨型氮化碳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D]. 张锐. 东北大学, 2014(03)
  • [2]磺基水杨酸作萃取剂铜、镧、铈的萃取分离研究[J]. 邓凡政,王玉锋,刘长先.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05)
  • [3]聚乙二醇修饰物混合曲拉通X100-硫酸盐-液-固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基因重组蛋白的可行性研究[J]. 沈静茹,韦康,余学红,茶永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4]新型制备型电色谱装置及其在极性小分子物质分离中的应用[D]. 冯蕾.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2)
  • [5]亲水有机溶剂气浮浮选分离/富集环境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研究[D]. 侯延民. 江苏大学, 2009(09)
  • [6]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 侯延民,闫永胜,李松田,王良,谢吉民. 化学试剂, 2007(07)
  • [7]修饰聚合物液固亲和萃取体系纯化大豆中的组氨酸[J]. 李逢雨,孙小梅,李步海.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02)
  • [8]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J]. 李逢雨,孙小梅,李步海,邹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标签:;  ;  ;  ;  ;  

改性聚合物-盐液-固亲和萃取系统分离纯化大豆中的氨基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