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性助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工助剂,反应性,负载,白炭黑
反应性助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敏[1](2019)在《环保反应性负载型加工助剂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橡胶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橡胶加工工艺和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研制高性能复合材料所需的环保、高效、低成本的橡胶助剂是当前橡胶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多功能橡胶加工助剂既可降低橡胶加工能耗、改善加工性能,又可提高产品质量,是一种重要的橡胶助剂。然而,传统的加工助剂往往在性能或成本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且小分子加工助剂易迁移挥发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的改善,会降低助剂的使用效率、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白炭黑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补强填料,由于其表面特性存在着难以均匀分散、易团聚的问题。因此,选用合适的表面改性技术改善白炭黑的分散问题,达到更好的补强效果也是橡胶工业的一大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性能轮胎(“绿色轮胎”)发展的需要,本论文从研制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所需的新型环保的反应性负载型加工助剂的制备及白炭黑表面改性出发,选取了几种脂肪酸加工助剂如硬脂酸(SA)、油酸(OA)和亚油酸(LA)对白炭黑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制备了反应性负载型的加工助剂SiO_2-s-SA、SiO_2-s-OA、SiO_2-s-LA,并深入研究了它们对丁苯橡胶(SBR)的加工性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它们与橡胶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探讨了反应性负载型加工助剂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选取了6种典型的加工助剂,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加工助剂对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助剂的加入能有效地减小混炼胶的储能模量和复合转矩,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其中,添加不饱和的亚油酸的胶料具有更优的加工性能及填料分散状态,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削弱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2)为了克服传统的加工助剂易逸出迁移及在补强性能上的不足,同时对白炭黑表面进行改性。首次采用负载加工助剂的方法制备了环保的负载型加工助剂SiO_2-s-OA,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并系统地分析了其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s-OA不仅能有效改善混炼胶的加工性能,而且克服了传统的加工助剂易迁移逸出的不足。与偶联剂改性的白炭黑(m-SiO_2)相比,SiO_2-s-OA在SBR中具有更好的分散状态,对橡胶分子链束缚作用更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交联密度、更强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SBR/SiO_2-s-OA既能减小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滚动阻力,还能有效提高抗湿滑性能。(3)为了进一步研究加工助剂的反应性对于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叁种不同反应性的脂肪酸加工助剂硬脂酸(SA)、油酸(OA)、亚油酸(LA)进行比较,并制备了叁种环保的负载型橡胶加工助剂:SiO_2-s-SA、SiO_2-s-OA、SiO_2-s-LA。研究表明,与饱和的SiO_2-s-SA相比,不饱和的SiO_2-s-LA、SiO_2-s-OA更能有效改善填料的分散状态,降低混炼胶的payne效应,有效改善加工性能。由于二者均能参与丁苯橡胶的硫化交联反应,可进一步增强填料-橡胶界面作用,改善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与SBR/SiO_2-s-OA相比,不饱和程度较高的SBR/SiO_2-s-LA的具有更高的受限分子层分数,白炭黑与SBR的界面作用更强,复合材料力学强度更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秀芳,王克冰,闫晓霖,贺文英[2](2009)在《甲醛与甲酸甲酯偶联合成乙醇酸甲酯及钴助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釜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甲醛和甲酸甲酯偶联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生成量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甲酸甲酯1.66mol,原料配比n(甲醛):n(甲酸甲酯)=0.65,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的用量为总原料投料量质量比40%,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的收率分别为31.08%和17.07%,总收率为48.15%。选用系列助剂得到钴的卤化物对提高反应性能有明显作用,在上述反应条件下,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的最高收率分别达到39.33%和21.34%,总收率为60.67%。(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万芳,陈赞,廖洋,徐青萍,蔡莉[3](2008)在《SBS改性沥青与多功能改性助剂的反应性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SBS改性沥青中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使聚合物SBS中的C=C与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接枝、烷基化、加成等化学反应。通过沥青性能测试、组分分离与测试、红外光谱和DSC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功能改性助剂作用下,沥青中部分饱和分和芳香分转变成了多环结构的胶质和沥青质,使SBS与沥青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成叁维空间网状结构,从而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和温度稳定性。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1后,沥青软化点提高率可达42.7%,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2后沥青低温延度的提高率可达96.2%。(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08年01期)
赵仕林,万芳,陈赞,廖洋,蔡莉[4](2007)在《反应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化学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SBS改性沥青中加入反应性助剂,用化学改性的方法使聚合物SBS中的C=C与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接枝、加成等化学反应。沥青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含活性基团较多的有机胺类反应性助剂后,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提高了48%,高温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入含芳香类物质较多的酯类反应性助剂后,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低温延度提高率达到184%。DSC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性助剂A和B的加入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提高率分别为22%和8%。同时TGA曲线也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性助剂能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SBS和沥青之间稳定空间网络结构的形成使沥青的性能得到根本改善。(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7年07期)
余剑英,王曦林,段中夏,汪林[5](2006)在《反应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研究了反应性助剂用量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助剂使SBS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提高,相位角δ减小,车辙因子G*/sinδ增大,高温抗变形能力得到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张慧,寇元[6](2001)在《钠助剂对Fe/SiO_2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氧化硅担载铁氧化物(1wt% Fe/SiO2)为探针,结合XRD、XANES以及EXAFS分析结果首次从表面配位几何的观点讨论了钠助剂对Fe/Si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所产生的影响。XRD分析表明,Fe/SiO2经800℃焙烧后仍保持无定形特征,添加钠助剂并经800℃焙烧后,N2Fe/SiO2已转化为α-方石英结构。Fe/SiO2的EXAFS拟合结果显示,铁中心被5个近邻氧环绕,平均Fe-O键长为0.194nm。与Fe/SiO2相比,Na-Fe/SiO2的径向结构函数谱中最强峰的相对强度提高了1/4,表明形成了一个更加密集的Fe-O壳层。拟合结果表明围绕中心铁原子0.189nm处平均有4.1个氧近邻。Fe-K边XANES谱表明钠的参与使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由配位不饱和的八面体位逐渐向四配位四面体位迁移。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结果显示,添加钠助剂后甲烷转化率有所下降,但是C2烃的选择性提高了近42个百分点,COx的选择性则明显下降。说明钠的引入使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多数四面体/少数八面体混合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甲烷的深度氧化,乙烯乙烷的选择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期刊2001年03期)
反应性助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釜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甲醛和甲酸甲酯偶联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生成量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甲酸甲酯1.66mol,原料配比n(甲醛):n(甲酸甲酯)=0.65,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的用量为总原料投料量质量比40%,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的收率分别为31.08%和17.07%,总收率为48.15%。选用系列助剂得到钴的卤化物对提高反应性能有明显作用,在上述反应条件下,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的最高收率分别达到39.33%和21.34%,总收率为60.6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性助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敏.环保反应性负载型加工助剂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张秀芳,王克冰,闫晓霖,贺文英.甲醛与甲酸甲酯偶联合成乙醇酸甲酯及钴助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万芳,陈赞,廖洋,徐青萍,蔡莉.SBS改性沥青与多功能改性助剂的反应性改性研究[J].公路工程.2008
[4].赵仕林,万芳,陈赞,廖洋,蔡莉.反应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化学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
[5].余剑英,王曦林,段中夏,汪林.反应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
[6].张慧,寇元.钠助剂对Fe/SiO_2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NaturalGasChemistry.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