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产物抑制论文_张会,石绵绵,李伟,吴水生,王明兹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产物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物,活性,糖苷酶,乙酰胆碱,线虫,抑制剂,真菌。

代谢产物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石绵绵,李伟,吴水生,王明兹[1](2019)在《闽浙马尾杉内生真菌Hypoxylon investiens NX9的次级代谢产物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闽浙马尾杉内生真菌炭团菌Hypoxylon investiens NX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将菌株H.investiens NX9进行液体发酵20 L,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4.448 g有机粗提物,采用色谱技术从中分离到6个萘酮衍生物和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根据核磁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S)-regiolone (1)、3,4-dihydro-3,6,8-trihydroxy-3-methyl-naphthalenone (2)、xylarenone (3)、(3S,4R)-3,4-dihydro-3,4,5-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 (4)、4,5-dihydroxy--tetralone (5)、3,4-dihydro-3,4,8-trihydr-oxy-1-naphthalenone (6)和xylaranol B (7).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实验显示化合物3具有一定的活性,ρ_(IC50)为5.23 mg·mL~(-1).研究表明以药用植物的内生菌为资源,是发现活性药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潘洁明,陈惠琴,王昊,梅文莉,蔡彩虹[2](2019)在《鹦歌岭土壤来源Streptomyces sp.YG-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原始热带雨林鹦歌岭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sp.)YG-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土壤放线菌YG-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2-acetamido-5-chlorobenzamide,(2)cyclo(L-Pro-L-Leu),(3)3,6-dibenzylidene-2,5-piperazinedione,(4)albonoursin,(5)(3Z,6S)-3-benzylidene-6-isobutylpiperazine-2,5-dione,(6)3-hydroxy-2-methyl-4-pyrone,(7)isophthalicacid,(8)methyl3-carbamoylbenzoate,(9) 2,3-dihydroxypropyl hexadecanoate.其中,化合物1、7和8为新天然产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5和7~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齐博文,莫婷,张鑫,闫雅如,徐溪平[3](2019)在《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抗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蛇足石杉中分离鉴定出27株内生真菌,其中茎和叶中分布较多,根中分布较少;用r 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其中1株属于担子菌门,其余26株菌分属于子囊菌门3纲5目6科9属26种,其中优势菌株为子囊菌门子囊菌纲小丛壳目小丛壳科刺盘孢属,占总菌株的48. 15%;分别采用Ellman's法和Griess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粗提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筛选发现,4株内生真菌粗提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2. 5~62. 4 mg·L~(-1);部分内生真菌粗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 NO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2. 2~51. 3 mg·L~(-1),显示其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进一步通过LCMS-IT-TOF分析对其中一株内生真菌HS2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17个单体化合物,包括6个聚酮类、4个二苯醚类、7个杂萜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季宇彬,张哲,张伟浩,王虎,潘英[4](2019)在《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导向分离腐皮镰刀菌中代谢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群体感应抑制(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QSI)活性导向法,对分离自山东威海近海底泥的真菌WH7-2开展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全序列分析,菌株WH7-2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该真菌大米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 5E)-3, 5, 7-叁甲基-2, 5-辛二烯酸(1)、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4)、镰红菌素-3-甲醚(5)、脱水镰红菌素(6)、(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7)、(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9 (11), 22-叁烯-3β-醇(8)、3β-羟基-胆甾-5-烯-7-酮(9)、6β-羟基-胆甾-4-烯-3-酮(10)和(22E)-胆甾-5, 22-二烯-3β-醇(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4)具有QSI活性,其他化合物无QSI活性。除5和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腐皮镰刀菌F. solani中发现。(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燕[5](2019)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乙酰胆碱酯酶和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在健康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或者部分生长周期存活于植物组织内,并与宿主植物“和睦共处”,而不导致宿主植物出现明显病害的真菌。它能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并可以产生与宿主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相同或者近似的物质,可以作为植物天然活性产物的替代或者有效物质的可持续来源。植物内生真菌能产生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可研究作为抗生素、抗病毒、抗癌药、抗氧化剂、降血糖药、溶血栓药、杀虫剂、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先导化合物。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AD患者急剧增加,但临床上治疗AD药物选择有限,并且效果较差。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传递的关键酶。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缺陷和记忆丧失等症状通常是由于胆碱能神经元和突触的丧失从而导致大脑皮质和某些皮质下区域的胆碱能神经传递受损。通过AChE抑制剂抑制胆碱酯酶,能增加脑中乙酰胆碱(ACh)水平,增强AD患者脑中的胆碱能传递并缓解胆碱能缺陷的症状。抑制胆碱酯酶(主要是AChE)是现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ACh严重丧失的痴呆症的主要策略。单胺氧化酶(MAO)是一种含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线粒体酶,能催化神经递质和生物胺氧化脱氨,分为MAO-A和MAO-B。MAO-A抑制剂临床上主要医治抑郁症,而MAO-B抑制剂主要医治帕金森病(PD)。由于单胺氧化酶在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新药开发人员的研究热点,但却仍然缺少对单一MAO具有高效和选择性的抑制剂,亟需开发新的、选择性高的、副作用小的MAO抑制剂。本研究采集了50份植物标本,分离纯化出216株植物内生真菌(13个属),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代谢产物,分别检测AChE抑制活性,从中筛选出两株代谢产物AChE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抑制率分别为79.2%和70.0%),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这两株菌分别为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大规模发酵活性菌株,乙酸乙酯萃取后,先用200mL体积硅胶柱层析摸清代谢产物活性组分的洗脱极性区间,然后用3400mL体积硅胶柱层析重点洗脱,经重结晶纯化后得到组分C-B-17,经UV-Vis、HPLC及LC-MS分析后,检测出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20nm,含量为89.2%,分子量为464.2。利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阿尔兹海默病Aβ模型CL4176品系验证样品C-B-17-1的活性,证明样品C-B-17-1能有效延长CL4176线虫的瘫痪时间,因此样品C-B-17-1具有进一步研究作为新的AD治疗药物的潜力。另外分离纯化了实验室保存的两株菌的代谢产物,利用酶标法检测各组分抑制MAO的活性,共分离出20个组分具有MAO抑制率。本研究拟筛选代谢产物具有AChE抑制活性和MAO抑制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可作为治疗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疾病(AD、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的新药和先导化合物,解决现在疾病治疗的困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庆丰,陈林,尹震花,张娟娟,康文艺[6](2019)在《球毛壳菌H6次级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一株球毛壳菌H6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两种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510.76±23.46)μg/mL。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依次鉴定为chaetoviridinsA–B(1–2),chaetoglobosins A–D(3–6),chaetoglobosinJ(7),chaetoglobosinQ(8),prochaetogobosinsⅠ–Ⅲ(9–11),vibratilicin(12),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毛壳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2显示弱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1 182.75±19.14)μg/mL。(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妮娜,侯子君,刘静,李竹月,汤迎香[7](2018)在《乳酸菌代谢产物对细菌抑制作用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乳酸菌代谢产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MRS固体培养基培养乳酸菌,检测不同时间的吸光度并绘制生长曲线,取稳定期后期,此时代谢物积累最多。之后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乳酸菌代谢产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38 h后乳酸菌生长达到稳定期后期,将这时的代谢产物用于抑菌实验中,结果表明乳酸菌代谢产物的浓度为5%时菌落数减少,10%时没有菌落生长。证明乳酸菌代谢产物对细菌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8年13期)

李凤麟[8](2018)在《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许多生物体都可以与微生物共同协作产生一系列具有杀虫、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的代谢物质去抵抗来自环境中寄生物、拟寄生物、病原体等天敌的侵害。在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常常利用这些生物协作体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去研制和开发抗生素药物、生长调节素、微生物源农药等产品。本文所研究的生物协作体来自于寄主昆虫虫体、侵入虫体的线虫和寄生于线虫肠道中的微生物叁者形成的共生关系体,此时的协作体便是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在前期的文献调研及预实验中,发现很多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发酵产物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探究这种共生菌所产生的发酵产物在农业植物病害防治方面是否具有有效的增益作用,笔者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得到一株优势菌株,从这株共生菌的发酵代谢产物出发,利用柱层析技术、高效液相半制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菌丝生长速率法和96孔板酶标微量稀释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抑菌活性测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培养以及优势菌株的筛选:主要从辽宁兴城和通辽地区进行土样采集,之后通过大蜡螟生物诱导以及溴百里酚蓝鉴别型培养基(NBTA)固体平板培养,最终分离纯化得到52株蓝绿色初生型菌株。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以及有机溶剂萃取,获得到这52株菌株的粗提产物,利用薄层层析(TLC)技术对这52个粗提物进行化学筛选,选取在薄层板上有明显特点的11株菌株。通过微量稀释法测试了这11株菌株的发酵粗提产物抑制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有效中浓度,选出抑菌活性最好的作为目标菌株。2.目标菌株的菌种鉴定:分别采用生理生化特征试验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目标菌株的菌种。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细菌常见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具有运动性,对于大多数的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呈阴性。后采用16S rDNA方法提取了目标菌株的DNA,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序列长度1442 bp,将该序列上传至NCBI GenBank获得登记号MG385844.1。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Xenorhabdus nematophila ATCC 19061T/FN667742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该目的菌株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将此菌株命名为SN313。3.目标菌株的大规模发酵以及粗提物的活性筛选: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利用M培养基以及XAD-16大孔树脂的吸附,用甲醇浸提以及二氯甲烷萃取,最终得到粗提浸膏7.5 g。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粗提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当粗提物浓度为100μg/mL时,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为88.70%,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75.00%,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67.36%,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率为55.49%,对其它4个病原真菌抑制效果一般。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4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仅对大肠埃希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MIC=132.5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柞蚕链球菌抑制效果一般(MIC>250μg/mL)。4.SN313发酵产物中活性组分的确定以及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利用硅胶柱层析,将粗提物分为5个组分(Fr.1-Fr.5)。采用活性追踪溯源法,比较不同组分对植物病原真菌代表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发现组份Fr.2对该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65.35%),因此确定Fr.2为活性组分。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高效液相半制备等化学分离技术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及纯化。最终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5.SN313发酵产物中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利用(MS)质谱、(NMR)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以及相关文献调研确定了化合物1、2、3的结构,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色胺(1)、吩嗪-1-羧酸(2)、环(脯氨酸-色氨酸)(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化合物2是一已知注册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主要有效成分。6.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选定测试粗提物活性时筛选出的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化合物抑菌活性试验对象。利用96孔板酶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化合物1、2、3对这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11.20μg/mL和28.94μg/mL);化合物2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_(50)<40μg/mL);化合物3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一般的抑制效果(EC_(50)=41.58μg/mL)。(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凤麟,刘焕赠,席雪冬,于志国[9](2018)在《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利用16S r DNA方法将其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并命名为SN313。采用微生物发酵、液相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N313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并依据文献数据确定了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色胺(1)、吩嗪-1-羧酸(2)和环(脯氨酸-色氨酸)(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a capsici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1.20μg/m L和28.94μg/m L);化合物2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40μg/m L);化合物3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IC50=41.58μg/m L)。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取化合物2,为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有效成分的天然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朱哈,刘娟,Su,R,Dong,L,Li,C[10](2018)在《代谢产物右旋羟戊二酸抑制FTO/m6A/Myc/CEBPA通路的抗肿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克曼研究所陈建军教授、芝加哥大学生化研究所何川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金洁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合作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ISOdehydrogenase,IDH)突变造成的代谢产物右旋羟戊二酸(R-2-hydroxyglutarate,R-2HG)通过抑制FTO/m6A/Myc/CEBPA信号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2011年,何川教授实验室证实肥胖相关蛋白(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是m6A去甲基转移酶。m6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修饰,参与RNA的剪接、转位、衰减、翻译等过程,参与维持机体稳态,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炎症相关疾病等。FTO调节肿瘤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被揭示。(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代谢产物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原始热带雨林鹦歌岭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sp.)YG-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土壤放线菌YG-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2-acetamido-5-chlorobenzamide,(2)cyclo(L-Pro-L-Leu),(3)3,6-dibenzylidene-2,5-piperazinedione,(4)albonoursin,(5)(3Z,6S)-3-benzylidene-6-isobutylpiperazine-2,5-dione,(6)3-hydroxy-2-methyl-4-pyrone,(7)isophthalicacid,(8)methyl3-carbamoylbenzoate,(9) 2,3-dihydroxypropyl hexadecanoate.其中,化合物1、7和8为新天然产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5和7~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产物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会,石绵绵,李伟,吴水生,王明兹.闽浙马尾杉内生真菌HypoxyloninvestiensNX9的次级代谢产物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潘洁明,陈惠琴,王昊,梅文莉,蔡彩虹.鹦歌岭土壤来源Streptomycessp.YG-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9

[3].齐博文,莫婷,张鑫,闫雅如,徐溪平.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抗炎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4].季宇彬,张哲,张伟浩,王虎,潘英.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导向分离腐皮镰刀菌中代谢产物[J].热带海洋学报.2019

[5].徐燕.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乙酰胆碱酯酶和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郭庆丰,陈林,尹震花,张娟娟,康文艺.球毛壳菌H6次级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J].菌物学报.2019

[7].朱妮娜,侯子君,刘静,李竹月,汤迎香.乳酸菌代谢产物对细菌抑制作用检测[J].农村科学实验.2018

[8].李凤麟.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9].李凤麟,刘焕赠,席雪冬,于志国.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8

[10].朱哈,刘娟,Su,R,Dong,L,Li,C.代谢产物右旋羟戊二酸抑制FTO/m6A/Myc/CEBPA通路的抗肿瘤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线粒体β-...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与阴道上...烟草赤星病病菌的正常菌丝不同温度处理对CHB101几丁质酶活性及...代谢产物Ⅱ对尖镰孢古巴专化型的抑制不同温度处理对FEC-1几丁质酶活性及代...

标签:;  ;  ;  ;  ;  ;  ;  

代谢产物抑制论文_张会,石绵绵,李伟,吴水生,王明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