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论文_禹航,李晓婷,刘知伟,张宇,姚丽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染性,病毒,干扰素,蛋白,佐剂,基因,鉴定。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禹航,李晓婷,刘知伟,张宇,姚丽莉[1](2018)在《鸡干扰素γ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核表达鸡干扰素γ(chicken interferonγ,ChIFNγ),并对其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活性进行检测。方法 PCR法扩增Ch IFNγ基因,克隆至载体p ET-28a中,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His-binding-resin柱进行纯化。取200 ng纯化蛋白,加至鸡胚成纤维细胞,37℃孵育24 h,接种IBDV,攻毒48 h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将纯化蛋白经腹腔注射14日龄雏鸡,200μg/只,24 h后再注射1次,48 h后用IBDV进行感染,103 TCID50/只,感染48 h后无菌取鸡法氏囊组织,进行病理学及qRT-PCR检测。结果纯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8 000,可与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浓度约0. 8 mg/mL。加入纯化蛋白的鸡成纤维细胞病变明显减轻;注射纯化蛋白雏鸡的法氏囊组织病变减轻,病毒载量明显降低(P <0. 001)。结论本实验成功表达了Ch IFNγ重组蛋白,且于体内、外均有抑制IBDV的作用,为该蛋白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周继勇[2](2018)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衣壳蛋白在感染复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病法氏囊病是家禽的一种以免疫系统损伤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虽然研制出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实施了疫苗免疫接种全覆盖,但至今仍在零星发生和流行。病毒的感染发病机制仍然不清,病毒编码的不同蛋白组分在病毒感染、复制、致病中的角色仍是难解之谜。本文分析了IBDV衣壳蛋白VP2和VP3在感染过程的角色。通过分析,我们发现IBDV(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1)

刘存霞,费亦东,王锐,吴静,田雪[3](2018)在《吉林地区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引起吉林省某鸡场死亡的病原,剖检送检病死鸡,采集法氏囊、肝脏、脾脏等样品,经研磨无菌处理后接种SPF鸡胚传代,再经CEF细胞盲传进行病毒分离、PCR检测、动物回归、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鸡胚出现水肿出血、电镜可见病毒粒子,间接免疫荧光可见阳性绿色荧光,成功分离鉴定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Virus,IBDV),命名为JL-01/2007,为IBDV流行分布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袁丹华[4](2018)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3-8周龄雏鸡,引起法氏囊肿大、出血、坏死及腿肌、胸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并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给全球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VP2蛋白是IBDV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中和抗原,目前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表达VP2蛋白的重组病毒(HVT-VP2)疫苗在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针对IBDV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IBDV的诊断和检测提供有力的工具。1.VP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将IBDV SNJ93毒株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37℃培养72 h后收取鸡胚尿囊膜。以RNA提取试剂盒从尿囊膜中提取总RNA,作为扩增VP2基因的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VP2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发布的IBDVV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绘制进化树,确认IBDV SNJ93毒株为超强毒株。用DNAStar软件对SNJ93毒株的VP2基因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选取抗原性较好且在不同毒株中相对保守的第2-57位氨基酸进行原核表达。根据对应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分别克隆至带有His标签的pET-32a(+)和带有GST标签的pGEX-6p-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2和pGEX-6p-1-VP2。将两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入表达菌株BL21(DE3)和BL21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重组蛋白VP2-His和VP2-GST的大小分别为27kD和31kD。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蛋白VP2-His和VP2-GST均能与IBDV阳性血清反应,说明两种重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2.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分别以VP2-His蛋白为免疫原,VP2-GST蛋白为间接ELISA检测原,采用杂交瘤技术研制针对IBDV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VP2-His蛋白免疫BALB/c小鼠,每只小鼠的每次免疫剂量为50μg蛋白,共进行3次免疫。首次免疫用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与VP2-His蛋白混合乳化后进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后续免疫均用等体积的弗氏不完全佐剂与VP2-His蛋白混合乳化进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经过3次免疫后小鼠血清间接ELISA抗体效价达到1:10000以上。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VP2-GST蛋白包被酶标板,利用间接ELISA进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亚克隆检测,最终获得能稳定分泌抗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株,分别命名为3B2、3C12、4A3、5A6。Western blot分析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VP2蛋白特异性结合。用HVT-VP2病毒接种CEF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感染了 HVT-VP2的CEF细胞反应产生特异性荧光反应,其中3C12单抗的荧光反应最为清晰明亮。3.3C12单克隆抗体在IBDV检测上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是常用的IBDV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获得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3C12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IBDV的IFA。确定了 3C12和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及1:200稀释度。用建立的IFA可对HVT-VP2疫苗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将HVT-VP2疫苗用培养基进行10-1-10-10共10个稀释度稀释,分别接种于长满单层CEF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个稀释度做8个重复。培养3d后进行IFA,在荧光显微镜下记录病毒噬斑数,计算病毒滴度为7X106PFU/mL。与普通空斑计数法相比,IFA耗时较短,并且能够对HVT-VP2病毒噬斑进行更准确的计数。从扬州大学动物医院采集10份疑似IBDV感染的法氏囊组织样品,将样品研磨,并加入含有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PBS制成混悬液,反复冻融离心后收集上清;从上清中提取总RNA,以RT-PCR检测IBDVVP2基因,发现其中8份样品为阳性。本研究探索了单克隆抗体用于琼脂扩散试验(AGPT)检测IBDV的可行性。以上述8份RT-PCR检测阳性的样品为待检抗原,与3C12单抗进行AGPT,并以IBDV阳性血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单抗与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相符。由于单抗具有来源稳定、质量均一等优点,因此在AGPT中可以取代阳性血清。(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崔丹[5](2018)在《重组鸡白介素-7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 Virus,IBDV)引起的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此病的发生,主要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毒力返强和亚临床症状出现的危险;灭活苗毒副作用较小,但免疫原性较低。所以研究和开发增强IBDV灭活苗的佐剂对有效防治IBDV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细胞因子类生物佐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该类佐剂不仅具有天然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同时具有毒副作用小、生物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明显增强多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白介素-7是动物体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它不仅具有促进B细胞、T细胞形成和发育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协调其他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过去我们研究证实,白介素-7(IL-7)可明显提高犬细小病毒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同时还发现重组鸡IL-7(chIL-7)具有刺激机体提高抗IBDV和提高IBDV VP2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活性。然而重组chIL-7是否具有增强IBDV灭活苗的免疫原性尚不清楚。为此,本论文通过制备重组chIL-7,分析了chIL-7对IBDV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首先通过PCR从含有chIL-7 cDNA基因的质粒中扩增chIL-7基因,并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0b(+)中,构建成与His标签融合的chIL-7原核分泌性表达载体pET20b-chIL-7/H。将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制备出工程菌,通过IPTG诱导使其表达。用Ni-NTA琼脂糖胶粒纯化chIL-7,用Wsetern-blot检测chIL-7蛋白,用2E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chIL-7的生物活性。然后用IBDV灭活苗和不同剂量的chIL-7重组蛋白共同免疫鸡,隔1周加强免疫1次。在免疫前和首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并分离血清。通过ELISA检测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用MTT法检测免疫30 d后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用ELISA检测培养基γ-干扰素、IL-4的含量。然后用IBDV强毒对免疫鸡进行攻毒,攻毒后8 d统计免疫鸡的死亡率及疫苗的保护率,综合评价chIL-7对IBDV灭活苗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够介导chIL-7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分泌性表达,制备的重组chIL-7具有生物活性。鸡免疫结果显示,chIL-7与IBDV灭活苗的共免疫组其血清的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单独免疫组;共免疫组鸡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γ-干扰素表达水平也显着高于单独免疫组。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共免疫组鸡的存活率(91%-97%)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78%),另外共免疫组的法氏囊指数、组织病变程度及感染组织的病毒滴度均低于单独免疫组。由此可见,重组chIL-7可明显增强IBDV灭活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灭活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这项研究为重组ch IL-7作为生物佐剂,在未来IBD病预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31)

詹丽娥,陆冰洋,刘华栋,王彩先,唐娟[6](2018)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实验从山西省不同地区疑似法氏囊病鸡中分离到法氏囊病毒,经鸡胚培养繁殖、电镜观察、提取RNA、设计引物、c DNA的PCR扩增、电泳、测序。通过序列分析比对,最后鉴定其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保健》期刊2018年05期)

杨棋,魏蔷,刘运超,冯华,蒋大伟[7](2018)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的高效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B87毒株VP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将IBDV B87毒株VP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VP2,将其转化不同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通过IPTG诱导表达VP2外源蛋白。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原快速检测试纸筛选,确定了BL21(DE3)为VP2可溶性蛋白的高效表达菌株。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表明,VP2实现了可溶性表达,且可溶性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的重组蛋白利用琼脂扩散试验(AGP)分析,结果表明,VP2蛋白的AGP效价达到1∶64。将重组蛋白免疫接种SPF鸡,制备的抗血清AGP效价可达1∶16,说明表达的B87毒株VP2蛋白免疫原性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彬[8](2018)在《gga-miR-155靶向作用于SOCS1与TANK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复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法氏囊损伤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结合特定基因转录的mRNA3’UTR区的互补位点导致mRNA降解从而抑制蛋白翻译。miRNAs在宿主与病原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产生影响。然而,miRNAs在IBDV感染所引起的宿主细胞反应中的作用与机理还不清楚,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IBDV感染DF-1细胞后差异表达的宿主miRNAs,发现369种miRNAs表达量显着上调,169种miRNAs显着下调。为了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与IBDV感染的相关性,我们选取了 22种与免疫、病毒感染、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相关的miRNAs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利用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实验(TCID50)、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和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技术,发现在DF-1细胞中过表达gga-miR-155抑制IBDV复制,而以miRNA抑制剂抑制细胞内源gga-miR-155的表达则可以促进IBDV的复制。进一步研究发现,gga-miR-155增强IBDV诱导下Ⅰ型干扰素的表达。利用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软件,发现了 gga-miR-155在宿主细胞内的两个潜在的作用靶点SOCS1和TANK(SOCS1和TANK是免疫信号转导中的负调控分子)。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Western Blot、RNAi等方法,证实gga-miR-155直接靶向作用于Ⅰ型干扰素通路上的两个负调控蛋白SOCS1和TANK。上述结果表明,gga-miR-155通过靶向SOCS1和TANK蛋白,促进Ⅰ型干扰素的表达,抑制IBDV的复制。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gga-miR-155靶向作用于免疫信号负调控蛋白SOCS1和TANK促进Ⅰ型干扰素的表达,抑制IBDV的复制。该研究结果揭示了 gga-miR-155抑制IBDV复制的分子机理;为深入解析IBDV感染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冯金芳,何海汛,孙国鹏,王选年[9](2018)在《1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河南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流行特征,研究了分离于河南新乡地区某发病鸡场的1株IBDV(XX511毒株)VP2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根据Gen Bank公布的IBDV基因组序列信息,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分离于新乡某发病鸡场的IBDV野毒株XX511的VP2高变区进行克隆及分析,并将XX511毒株的VP2高变区中与毒力相关的2个亲水区及七肽区与国内外其他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绘制进化树。结果显示,XX511毒株与超强毒株D49706、AJ878898的VP2基因高变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6.8%,与广东地区JQ911703毒株具有100%的同源性。与参照的经典毒株相比,XX511毒株在第一亲水区发生了1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通过与国内外(包括河南地区)其他流行毒株的比对及进化分析发现,XX511毒株与2012年广东流行JQ911703毒株处于同一分支。(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杨丹芳,李银聚,张春杰,余祖华,贾艳艳[10](2018)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对B淋巴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对宿主免疫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和从代谢方面揭示致病机制,本试验以IBDV毒株感染DT40细胞,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4,48,72和96h取样,细胞计数并分离细胞线粒体,通过线粒体染色,检测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ATP水平,肉碱脂酰转移酶和NADH-CoQ还原酶活性,线粒体脂酰-CoA和NADH、NAD+的含量及NADH/NAD+比值,初步评估IBDV感染对宿主细胞线粒体生物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BDV感染DT40细胞48h后,线粒体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0.01),肉碱脂酰转移酶和NADH-CoQ还原酶活性在感染后24h开始下降(P<0.05),48h后显着被抑制(P<0.01);脂酰-CoA和ATP含量在感染后48h显着降低(P<0.01),NADH/NAD+比值显着增高(P<0.01)。说明IBDV感染DT40细胞后不但对线粒体造成了损伤,而且脂酰CoA的转运和NADH呼吸链受到抑制,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本研究从代谢角度为进一步探索IBDV感染对鸡细胞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染病法氏囊病是家禽的一种以免疫系统损伤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虽然研制出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实施了疫苗免疫接种全覆盖,但至今仍在零星发生和流行。病毒的感染发病机制仍然不清,病毒编码的不同蛋白组分在病毒感染、复制、致病中的角色仍是难解之谜。本文分析了IBDV衣壳蛋白VP2和VP3在感染过程的角色。通过分析,我们发现IBD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禹航,李晓婷,刘知伟,张宇,姚丽莉.鸡干扰素γ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2].周继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衣壳蛋白在感染复制中的作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刘存霞,费亦东,王锐,吴静,田雪.吉林地区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家禽科学.2018

[4].袁丹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D].扬州大学.2018

[5].崔丹.重组鸡白介素-7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8

[6].詹丽娥,陆冰洋,刘华栋,王彩先,唐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18

[7].杨棋,魏蔷,刘运超,冯华,蒋大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的高效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8].王彬.gga-miR-155靶向作用于SOCS1与TANK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复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9].冯金芳,何海汛,孙国鹏,王选年.1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10].杨丹芳,李银聚,张春杰,余祖华,贾艳艳.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对B淋巴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核苷酸...免疫营养代谢研究现状Figure5Today,51...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福建超强毒V1'3...3 重组 NDV 病毒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

标签:;  ;  ;  ;  ;  ;  ;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论文_禹航,李晓婷,刘知伟,张宇,姚丽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