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氧化性能论文-谢萌阳,肖仕清,郝丽华,马荣伟,牛振江

热氧化性能论文-谢萌阳,肖仕清,郝丽华,马荣伟,牛振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氧化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掺杂二氧化锡,氧化锌,电沉积,热氧化

热氧化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谢萌阳,肖仕清,郝丽华,马荣伟,牛振江[1](2019)在《聚乙二醇对FTO基底上电沉积-热氧化制备的ZnO薄膜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先电沉积后热氧化的方法在氟掺杂Sn O2(FTO)基底上制备了多孔ZnO薄膜。研究了聚乙二醇(PEG-6000)质量浓度对ZnO薄膜的形貌、结构及可见光光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定电流密度7.0 mA/cm~2沉积300 s的条件下,于含有0.4 mol/L Zn Cl2、5.0 mol/L NH_4Cl和0.4 mol/L H3BO3的镀液中添加10~200 mg/L的PEG-6000,有利于在FTO基底上得到结合良好的金属Zn沉积层,热氧化后转变为有基底Sn自发掺杂的多孔ZnO薄膜。其中PEG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制得的ZnO薄膜厚度最大、孔隙最多,表现出良好的光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8期)

金孔杰,王建华,尚培华,王晓波[2](2019)在《双季戊四醇酯热氧化性能及氧化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恒温氧化、PDSC测试及氧化动力学计算相结合,分析氧化温度与时间对双季戊四醇酯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双季戊四醇酯经历恒温氧化后起始氧化温度、活化能及氧化速率常数的变化,探讨其对不同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双季戊四醇酯黏度与酸值的变化符合logistic函数,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继而迅速升高并达到最快速率,随后速率逐渐下降;180℃以上的氧化会使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发生显着变化,而低于130℃时其变化趋势十分平缓,能满足冷冻机油的工况要求;180℃以上的高温氧化会使油品起始氧化温度降低,但对活化能、氧化速率常数和氧化半衰期影响较小,因此双季戊四醇酯具备较好的高温氧化安定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7期)

金孔杰,王建华,王欣,王晓波[3](2019)在《叁羟甲基丙烷复合酯与季戊四醇复合酯热氧化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两种复合酯在不同条件下氧化后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的变化规律,并对黏度与时间、酸值与时间以及酸值与黏度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两种油品氧化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复合酯在氧化过程中均能够保持较高的黏度指数和结构稳定性,并且酸值变化函数的拟合参数较为接近,但季戊四醇复合酯的黏度对高温更加敏感,变化速率更快。(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曹磊,孙航,徐铁伟,万勇,蒲吉斌[4](2019)在《热氧化温度对TC4钛合金在生理盐水中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考察了在大气环境下经热氧化处理后TC4钛合金在生理盐水中的腐蚀磨损性能,重点研究了热氧化温度(500~900℃)对TC4钛合金的表面氧化物薄膜的结构及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氧化处理后TC4钛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的结构主要由叁部分组成:TiO_2与α-Al_2O_3混合组成的表层,以TiO_2为主的亚表层以及氧扩散层内层,热氧化温度对氧化膜的物相结构、表面硬度、膜基结合性能和腐蚀磨损性能有显着影响,其中,在700℃下热氧化处理获得的氧化层膜基结合性能最好,表面硬度最高,耐腐蚀磨损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行,陈波水[5](2019)在《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油的影响,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10%和20%油酸甲酯,研究氧化前后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黏度、酸值和正戊烷不溶物含量的影响,量化了不同油酸甲酯含量对柴油机油各理化性能的影响百分比,从而得到不同油酸甲酯含量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的总体百分比。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的加入加快了柴油机油样品中高分子聚合物、酸性物质和正戊烷不溶物的生成,导致黏度和酸值增加;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酸值的影响最大,对黏度的影响其次,对不溶物含量的影响最小,说明加入油酸甲酯后,易较快地生成酸性物质是其诱导柴油机油氧化变质的主要原因;加入油酸甲酯越多,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的影响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油酸甲酯的逐渐加入,它的稀释作用会使柴油机油的性能衰减加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3期)

朱永康[6](2019)在《热氧化对溴化丁基胶料抗渗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丁基橡胶(IIR)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低气体、液体透过性,是阻隔方面的首选材料。而要具备优异的阻隔性能,聚合物结构就必须干预扩散过程,其化学性能并非一定要与渗透的分子类似。IIR的低透过性是由两个侧甲基对异丁烯序列中所有其他主链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所造成。通过混入层状硅酸盐(如蒙脱土)以阻碍分子穿透,从而提高丁基胶料的抗渗透性能,成为当前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在军事应用方面,诸如呼吸面罩、靴(本文来源于《橡胶参考资料》期刊2019年01期)

张行,陈波水[7](2019)在《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油酸甲酯对正十六烷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加入油酸甲酯和抗氧剂T203的正十六烷在100~130℃和通入过量空气条件下的氧化曲线,同时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对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以及表观活化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加入油酸甲酯后,正十六烷反应级数变小,反应常数变大;油酸甲酯的加入会使正十六烷的表观活化能有所升高,抗氧剂T203能显着提高正十六烷的表观活化能,但对于加入了油酸甲酯的正十六烷,T203的效果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1期)

刘雷波,张铮,苏飞[8](2018)在《高性能PBO纤维热氧化及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对苯撑苯并双恶唑(PBO)纤维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和高环境稳定性的"超级纤维",被公认为当前综合性能最佳的高分子纤维。本文在扫描电镜腔体内部对PBO纤维进行原位拉伸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得到纤维表面银纹区域的应变场,实现了对高分子材料银纹区域应变的精准获取。此外,本文对PBO纤维在室温至700℃范围内,拉伸强度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且通过TGA-DSC联合实验对PBO纤维的热氧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得到PBO纤维在500℃-600℃范围内结构开始分解,而超过600℃则进入剧烈氧化阶段并伴随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剧烈下降。(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邹娇娟,林乃明,秦建峰,王振霞,马永[9](2018)在《热氧化时间对Ti6Al4V表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973 K和保温10,20,30,40,50 h条件下对Ti6Al4V进行热氧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辉光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分析热氧化层的特征。借助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热氧化时间对Ti6Al4V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6Al4V表面制备的热氧化层均匀、连续;延长热氧化时间可促进氧化层的增厚。热氧化处理显着提高了Ti6Al4V的表面硬度、改善了其耐磨性和耐蚀性,但没有呈现线性增长特征。结合氧化层的厚度、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结果,973 K/30 h工艺下获得的氧化层具有较好的综合特征。(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秦建峰,马永,姚晓红,邹娇娟,林乃明[10](2018)在《热氧化TC4合金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700℃/10 h热氧化工艺,对TC4合金进行热氧化处理。通过准静态压缩,纳米压入及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冲击等测试,研究了热氧化对TC4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动态冲击后氧化层的形貌。结果表明,热氧化TC4具有较好的静态力学性能和较高的应变率强化效应。氧化层在较低冲击应变率下,能够提高TC4的塑性;而应变率过大,则会降低其塑性。最后,经过对本构模型修正和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室温下热氧化TC4的Johnson-Cook(J-C)本构方程。修正曲线与实验结果对比,两者在塑性平台区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热氧化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恒温氧化、PDSC测试及氧化动力学计算相结合,分析氧化温度与时间对双季戊四醇酯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双季戊四醇酯经历恒温氧化后起始氧化温度、活化能及氧化速率常数的变化,探讨其对不同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双季戊四醇酯黏度与酸值的变化符合logistic函数,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继而迅速升高并达到最快速率,随后速率逐渐下降;180℃以上的氧化会使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发生显着变化,而低于130℃时其变化趋势十分平缓,能满足冷冻机油的工况要求;180℃以上的高温氧化会使油品起始氧化温度降低,但对活化能、氧化速率常数和氧化半衰期影响较小,因此双季戊四醇酯具备较好的高温氧化安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氧化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谢萌阳,肖仕清,郝丽华,马荣伟,牛振江.聚乙二醇对FTO基底上电沉积-热氧化制备的ZnO薄膜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9

[2].金孔杰,王建华,尚培华,王晓波.双季戊四醇酯热氧化性能及氧化动力学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3].金孔杰,王建华,王欣,王晓波.叁羟甲基丙烷复合酯与季戊四醇复合酯热氧化性能对比研究[J].当代化工.2019

[4].曹磊,孙航,徐铁伟,万勇,蒲吉斌.热氧化温度对TC4钛合金在生理盐水中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19

[5].张行,陈波水.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9

[6].朱永康.热氧化对溴化丁基胶料抗渗性能的影响[J].橡胶参考资料.2019

[7].张行,陈波水.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油酸甲酯对正十六烷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J].中国油脂.2019

[8].刘雷波,张铮,苏飞.高性能PBO纤维热氧化及力学性能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9].邹娇娟,林乃明,秦建峰,王振霞,马永.热氧化时间对Ti6Al4V表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10].秦建峰,马永,姚晓红,邹娇娟,林乃明.热氧化TC4合金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标签:;  ;  ;  ;  

热氧化性能论文-谢萌阳,肖仕清,郝丽华,马荣伟,牛振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