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梅内蒙古包头市和平小学014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而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无不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学会观察
一、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激发观察的兴趣
要借助课文,不断提高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观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翠鸟。文中这样写道:“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衣。”“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教这两段课文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读到这里,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喜欢它吗?你看过翠鸟这样的形态吗?通过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瞬间的动作特点,才能写得这样逼真。
二、教给观察的方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他们不善于观察,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而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教师应事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1.有顺序地观察。学生观察有顺序,不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还能使表达有条理。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作者有顺序观察的结果,包括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从景到人或从人到景、由因及果或由果到因、从静到动或从动到静、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这些观察方法都渗透在文中。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提示: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读后,师生共同归纳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学习“来到万寿山脚下”一段时,让学生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建筑物?按什么顺序看的?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看了左上的佛香阁、右下的排云殿。其余几段,让学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说出各段观察的顺序。教完了课文,再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旁的公园景物,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然后拟写观察顺序提纲。
2.有重点地观察。学习对中心部分有重点地观察,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又可以使学生表达时突出重点、具体生动。如:《军神》一课学完后,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活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都很受感动。我启发学生,正是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了最能体现“军神”品格的这台手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都像摄像机的镜头似的无一不收入作者的眼中,才把“军神”刘伯承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让读者读了仿佛亲眼目睹,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完这课后,我用十多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作一次有重点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训练。开始,教师导语:“看谁的眼睛灵敏,看谁能认真动脑子,细察同学的动作和表情变化,讲出同学的真实特点。”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和扣子,请三位学生上讲台表演“缝扣子比赛”。学生们可兴奋了,争着上台;台下的学生可认真了,他们的目光随着表演者的动作而移动。三位学生刚表演完,其他学生纷纷争着讲。有的说:“小花同学沉着冷静,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穿针引线,再把扣子牢牢地缝在布上。而陈璐呢,她太慌张了,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怎么也穿不进去,急得脸都红了。等她穿好线,小花已经缝好了。”有的说:“别看吕刚是男同学,手还很巧。他先拿起针线,再把线头用手指搓细,然后使劲一戳,线进了针孔,真棒!不过,他缝扣子时太心急,手都被针扎了一下,出血了。但他不灰心,坚持着,终于缝好了扣子。”就这样,学生三言两语,小手举得高高,越说越来劲。第二天,学生的观察日记上涌现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和事。
3.持续多次地观察。一种事物,有时经过一次观察不能把握其全部特点,必须经过多次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才会发现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鸟的天堂》写的是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观察到的不同景象。教完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再找课例,仔细体会多次观察的意外收获,并让学生持续观察一种事物,哪怕是一棵菜、一棵树或是一种小动物,可在不同时间观察,可以隔三差五,也可以相隔一两个月地观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并认真作好记录,这样就会有意外惊喜。
三、建立评价机制
卡耐基曾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每次观察之后,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在班级设立表扬栏,提供展示的平台,有“小小观察家”、“小小哥伦布”等,同时每周举行一次“我的新发现”发布会。这样,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得到了满足,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阅读教学入手,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不断地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表达,并引导他们养成习惯,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必将在教学中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