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夏目漱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鲁迅,教育界,本来面目,神经衰弱,现实主义,代表作。
夏目漱石论文文献综述
刘瑀婷[1](2019)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象“利己主义者”分析——关于夏目漱石《心》的文学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是夏目漱石的晚期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段以明治时代末期为背景的爱情悲剧,同时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是道义与利己冲突的深刻体现。作者凭借专业的笔法用极具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来塑造多位人物形象,对当时日本知识分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是继《彼岸过后》《行人》之后,被称为夏目漱石后期叁部作当中的最后一部小说。凭借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显着的人物形象成为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今天笔者为大家解读一下关于夏目漱石代表作《心》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的"利己主义者"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陈福康[2](2019)在《从《我的先生夏目漱石》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报上看到,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了唐辛子翻译的《我的先生夏目漱石》一书。虽然,近年出版过不少《我的先生某某某》这样的书,但看到这个书名我仍然大为惊讶:难道日本女人现在也称丈夫叫"先生"了?于是赶紧发信给相识的日本朋友,询问日文书名是什么。得回复,方知原书名《漱石の思い出》,中文直译的话就是《回忆漱石》。该书是日本作家松冈让整理的夏目镜子口述有关其丈夫漱石的回忆。原书中也并没有称漱石为"先生"。这使我想(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马俊先[3](2019)在《日语中的暧昧表现研究——以夏目漱石作品【哥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各国学习者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日语中常用的"暧昧表现"。从日常生活中到正式的工作场合都能接触到日本人特殊而又普遍的暧昧态度,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暧昧表现的使用。本文以夏目漱石的作品《哥儿》为例,对其中使用的暧昧表现进行剖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探究暧昧态度的起源,发展和起伏,进而对由暧昧表现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之道。(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马亚琴[4](2019)在《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和夏目漱石意味着中日两国文学创作的高峰,鲁迅以强烈的批判精神指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东亚思想文化圈内有着重要影响,夏目漱石对日本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使其享有"国民大作家"的盛誉。不管是思想观念还是创作技巧,鲁迅与夏目漱石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默契,同时呈现浓厚的个人风格。以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小说为例,分析两者在女性书写中的异同,重点探讨各自塑造的女性角色的差异,以深度对话的思维把握鲁迅和夏目漱石女性书写差异的内在原因。(本文来源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欢[5](2019)在《由《哥儿》看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发表于1906年的《哥儿》,是夏目漱石以幽默讥讽的作文笔法,对日本近代化以及其近代化过程中的教育界进行了批判,可以说是一部脍炙人口、意义深刻的杰出作品。这部跨越了一个世纪的伟大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诵,由此可见其引人入胜的不凡魅力。与此同时,各方评论者对于《哥儿》这一作品的解读也是角度各异,诸说纷繁。本文现将以各家评论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以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态度为主题,作品中的主要登场人物特性为切入点,进而对夏目漱石的日本教育界批判态度,以及夏目漱石的日本近代化社会文明发展的批判态度作更进一步的剖析和解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1期)
陈羽茜[6](2019)在《渴望爱却无法爱的夏目漱石》一文中研究指出但先生对我的态度,前后没什么变化,无论最初寒暄之时,还是后来熟识以后。先生总是静静的,有时静得近乎凄寂。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先生有些不可思议,让人不好接近,却又有一种感觉强烈地驱使我非接近他不可。对先生怀有如此(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9年07期)
赵小娜[7](2019)在《论夏目漱石后期叁部曲中人物的伦理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思想先进性与精神启发性,塑造出日本国民之时代灵魂,被誉为“日本国民大家”。后期叁部曲《春分之后》《行人》《心》是漱石文学的伦理主题的深化。他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人物内心,描绘出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在伦理关系中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表现漱石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本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呈现后叁部曲主要人物的不同伦理困境,探讨其原因和伦理选择,进而探讨小说的伦理价值内涵。首先分析后叁部曲中人物的伦理困境表现,叁位主人公不同程度呈现出困惑、怀疑和孤独的精神状态,在伦理身份、婚恋关系和个人体验中深陷困境,痛苦难耐。其次分析人物陷入困境的原因,明治时代的双重价值观,使叁位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无法平衡之间的关系;受文明开化影响的先觉者自我意识觉醒后,由自我到他人,对血亲关系、现有伦理秩序和自我意识过强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焦虑的现代自我通过主体的确认,意识到他者对自我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这个他者的介入对日本伦理秩序的影响。最后论述人物的伦理选择,叁位主人公在伦理困境中做出亲近与疏远、利己与厌己的伦理选择。则天去私的伦理选择和遗书救世的伦理选择表达作者的伦理诉求,在自然中调和自我,去掉私欲;同时以遗书的方式表达救人精神的回归,给后世之人以警示,用伦理道德规范自我,正确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结语是对夏目漱石伦理主题的价值阐释。夏目漱石以敏锐的眼光看到日本社会道德规范失衡,人的精神出现困境,他将批判视角从外转向人的内心,“心被尘蔽”的日本国民只有保持理性道德,注重伦理秩序,才能促进日本近代化自我的形成和推动日本近代化的发展。夏目漱石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使他比其他作家走的更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熊威[8](2019)在《向往与绝望——《梦十夜》中夏目漱石的爱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梦十夜》因极具梦的特质,显得晦涩难懂。这部作品诞生于漱石思想极其矛盾的时期,并奠定了其后作品创作的基础。与此同时,漱石的爱情观同样也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对爱充满了向往,另一方面却对爱感到绝望。(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若文[9](2019)在《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目漱石对于从事文学工作的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文学影响跨度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当时日本的着名文学巨匠。同时期他的作品也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的译本,对于当时的文学工作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于夏目漱石这位文学大师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做一次深层次的总结归纳。(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9年12期)
王媛[10](2019)在《关于夏目漱石禅思想中“本来面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目漱石是日本国民作家,其创作的汉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漱石经常会将其对禅的思考写入小说或汉诗等作品中,特别是占其汉诗总数叁分之一的《明暗》期汉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禅语和禅理,并且这一时期的汉诗作为连续创作的汉诗,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思想性,因此这也成为漱石汉诗研究中的难点。此外,漱石在《明暗》期还提出了“则天去私”这一思想。但是由于漱石的离世,关于“则天去私”未能留下详细的解释,与汉诗同时创作的小说《明暗》也成为未完结的作品。因此,仅凭未完结小说《明暗》来考察“则天去私”仍有不充分的地方,也应对《明暗》期的汉诗有所关注。《明暗》期的汉诗中体现了漱石何种禅思想,并且这种禅思想对“则天去私”的提出又有何种影响成为本文考察漱石《明暗》期汉诗的契机。因此,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本的归纳法,对《明暗》期汉诗中的禅语和禅理进行整理,并以漱石的小说、书信等作品为依据,对漱石禅思想的展开进行考察。在漱石的参禅体验中,对“本来面目”这一禅宗公案的参悟是其一生面临的课题。并且“本来面目”这一禅语在《明暗》期的汉诗中首次出现。因此,本文以“本来面目”为线索来考察漱石晚年禅思想的展开以及漱石禅思想的展开对“则天去私”这一思想诞生的影响。本文主要由漱石与“本来面目”的关系、漱石对“本来面目”的憧憬、对“本来面目”的参悟、对“本来面目”悟境的深化以及其禅思想的深化对“则天去私”的影响五部分构成。最后,漱石通过参悟“本来面目”,回归自然纯真本心,不断接近包容一切,放下一切的超越的禅悟境界,并且将这种禅悟的人生观转化为文学论,提出了“则天去私”这一思想,并在其最后的作品《明暗》中进行尝试。(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夏目漱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上看到,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了唐辛子翻译的《我的先生夏目漱石》一书。虽然,近年出版过不少《我的先生某某某》这样的书,但看到这个书名我仍然大为惊讶:难道日本女人现在也称丈夫叫"先生"了?于是赶紧发信给相识的日本朋友,询问日文书名是什么。得回复,方知原书名《漱石の思い出》,中文直译的话就是《回忆漱石》。该书是日本作家松冈让整理的夏目镜子口述有关其丈夫漱石的回忆。原书中也并没有称漱石为"先生"。这使我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夏目漱石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瑀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象“利己主义者”分析——关于夏目漱石《心》的文学评论[J].北方文学.2019
[2].陈福康.从《我的先生夏目漱石》说起[J].鲁迅研究月刊.2019
[3].马俊先.日语中的暧昧表现研究——以夏目漱石作品【哥儿】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
[4].马亚琴.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差异[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王欢.由《哥儿》看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J].青年文学家.2019
[6].陈羽茜.渴望爱却无法爱的夏目漱石[J].传记文学.2019
[7].赵小娜.论夏目漱石后期叁部曲中人物的伦理困境[D].西北大学.2019
[8].熊威.向往与绝望——《梦十夜》中夏目漱石的爱情观[J].焦作大学学报.2019
[9].周若文.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影响[J].山海经.2019
[10].王媛.关于夏目漱石禅思想中“本来面目”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