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探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探讨

林茂军

(广西省大化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大化530800)

【摘要】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高脂血症疾病患病率非常的低,而近20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成人血脂异常患病者约有16亿人[1]由此可见,高脂血症已成为了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的“脂”、“膏”的情况与现代所说的血脂同类,高血脂症属于中医眩晕、中风、胸痹、痰浊等病证范围。而随着动脉硬化的研究发展,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在预防高脂血症上的应用,以及中医的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3]

【关键词】高脂血症;膏脂;痰浊

【中图分类号】R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33-01

1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古代中医中并无高脂血症的定义。但对于“脂”和“膏”的阐述一直都有很多,例如《灵枢经·血络论》其中的“其血黑以浊”说明其疾病的病因病机源于机体自身津液代谢的失调,以致痰瘀之邪,凝结于脉中,与现代研究的血脂异常的概念相似。脂,在《辞海》中:“泛指动植物所含的油质,脂肪”。《辞源》中:“脂者,凝者曰脂,释者为膏”。《说文解字注》:“膏,肥也。”由此可见,膏脂二者性质相同。《灵枢·卫气失常》另一段记载指出:“人有肥有膏有肉。……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其肉淖,……脂者其肉坚。膏者,多气而皮肉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也。”

11饮食不节、脾失运化:血脂异常的病因和病机与生活的方式有着巨大联系,而现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饮食不节已经是一种年轻人常见的现象。而长期的饮食不节,就会导致脾失运化功能,陈婷[4]等认为:饮食不节会导致使脾脏失其运化的功能,从而聚为痰为饮,壅塞脉道,渐至形成痰浊与瘀血互结,可见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是预防本病的最主要的方法。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其自身有防止高血脂在体内聚集的重要生理功能。假如脾失其健运,水谷精微输布也会跟着失常,从而形成痰浊滞于血脉,痰浊不能正常代谢从而容易导致血脂异常。赵州凤等认为[5]的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血脂异常的重要病机,脾虚不运导致津液从浊化而为膏,然后凝而为脂,是高血脂疾病重要的中医的发病机理。

12气血壅滞,肝失疏泄:中医认为肝的疏泄功能对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气机,津液气血的正常输布以及情志活动的正常有着重要影响。气血壅滞,肝阳妄动,从而形成痰浊。痰浊不能运化代谢,停聚阻碍脉道,则引起血脂代谢的异常。二则是木不疏土,使雍塞脉道而成本病。玄瑞英[6]提出“从肝论治血脂异常”的学术观点,明确血脂异常病机以肝失其疏泄,脂浊内生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强调肝失疏泄是推动血脂异常,产生演变的关键机制。

13经脉失养,肾气亏损:张景岳所说:“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则经脉失养肾气亏损,膏脂都难以正常的运化,是导致血脂的异常的重要原因。肾气亏损脂异常的发病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肾主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察赋在肾,肾与遗传的关系也证说明了肾与血脂异常有关。二是肾气虚衰,失其温煦作用,脾气亦虚;脾虚则运化失健,易致痰浊内生,因此,肾虚不能温煦脾阳,痰浊内生导致血脂异常。

14痰浊、瘀血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总的来看,中医在血脂异常病因、病机上的研究虽然复杂,但认识基本上都较统一,认为是因为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导致体内的代谢紊乱所致,这些理论基本都认为高血脂症是本虚表实之症,归根到底是由患者脾、肝、肾功能失调导致的,这也决定了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调理脾肝肾功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大进,吴鸿.肥胖症与脂代谢紊乱的诊断[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暨卫生部“十年百项”[Z],2005,4:7.

[3]徐玉华,朱雅萍.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1,32(4):500501.

[4]陈婷,吴伟,李荣,等.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5(1):3941.

[5]赵州凤.辨证治疗高脂血症80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5001501

[6]玄瑞英,杨光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证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3233.

标签:;  ;  ;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