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氧化物膜论文_任燕飞,付进南,赵双,张杉,王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金属氧化物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金属,催化剂,结构,纳米,矿物学,马里亚纳。

多金属氧化物膜论文文献综述

任燕飞,付进南,赵双,张杉,王晓慧[1](2019)在《多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制3种多金属氧化物负载催化剂,即MnO-CuO-FeO/活性炭、MnO-CuO-FeO/Al_2O_3、MnO-CuO-CeO/Al_2O_3,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单独臭氧氧化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pH值为9. 53、臭氧投加量为14. 8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7. 5 g/L的条件下,MnO-CuO-FeO/活性炭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高达94. 8%,COD去除率为53. 4%,连续使用6次后,苯酚去除率仍可达到81. 6%。通过加入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的试验可知,羟基自由基对苯酚的降解起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7期)

王海峰,赖佩欣,邓希光,王汾连,杨永[2](2019)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初期多金属氧化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洋27航次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获取的3个多金属氧化物样品进行了X射线矿物衍射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及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所取样品处于多金属氧化物发育的初始阶段,具有独特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1)相较于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海盆获取的多金属结核样品,本研究样品的矿物组成中含有异常高的石英、斜长石以及黏土矿物,而水羟锰矿和钙锰矿含量较低。(2)样品中铁相矿物主要为正方针铁矿(91.6%),另含少量纤铁矿(8.4%),推测是纤铁矿向更加稳定的正方针铁矿衍变的结果。(3)由于样品中深海黏土组分以及氧化物核心物质的混入,加上吸附金属氧化物时间较短,导致SiO_2和Al_2O_3含量均高于正常结核,而Fe、Mn、Cu、Co、Ni等其余金属元素含量较低。(4)由于形成时间较短,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ΣREE仅约为0.4×10~(-3)(一般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结核中稀土含量均大于1.0×10~(-3));加之海水氧化还原作用的降低以及研究区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Ce元素未表现出多金属结核中常见的正异常。(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严涵,金钊,司锐,贾春江[3](2016)在《高效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氨分解制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声喷雾法,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Ni-Ce-Al-O氧化物介孔纳米球,并研究其在氨分解制氢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性能。通过调节前驱体金属盐配比,可实现不同组分的含量调控和均匀分布。Ni-Ce-Al-O催化剂相比于Ni O及双金属催化剂(Ni-Ce-O、Ni-Al-O)展现出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系统表征(原位/非原位X射线衍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扫描/投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氮气吸脱附等)发现,零价的金属Ni~0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活性物种Ni0在高温下团聚烧结,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迅速降低;Ce O_2作为助催化剂可有效分散活性物种Ni~0,材料中的Al_2O_3组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活性组分Ni0和助剂Ce O_2的颗粒长大,从而实现催化剂稳定性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八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期刊2016-07-01)

杜晓强[4](2016)在《含有廉价过渡金属的多金属氧酸盐及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水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含有廉价过渡金属的多金属氧酸盐及金属氧化物在光催化诱导分解水制氧气中的研究为切入点,设计构建了基于过硫酸钠为电子受体和叁联吡啶钌为光敏剂和多金属氧酸盐及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水氧化制氧气体系,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含有廉价过渡金属的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水氧化的研究我们首次合成了含有十一个铁的多金属氧酸盐Na_(27)[Fe_(11)(H_2O)_(14)(OH)_2(W_3O_(10))_2(α-SbW_9O_(33))_6],在可见光照射下用它作为催化剂,以[Ru(bpy)_3](ClO_4)_2为光敏剂,Na_2S_2O_8为牺牲电子受体催化了水的氧化反应。Na_(27)[Fe_(11)(H_2O)_(14)(OH)_2(W_3O_(10))_2(α-SbW_9O_(33))_6]是第一例含铁的多金属氧酸盐作为光催化水氧化的催化剂。反应的转化数最高可达1815,初始量子产率和初始转化频率分别为47%和6.3s-1。据我们所知,这些值都可比于目前文献报道的最好的均相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的数值。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电泳实验证明了该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是主要的活性物种。通过闪光光解实验证明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对[Ru(bpy)_3]~(3+)的空穴清除能力也随之增加。2.含有廉价过渡金属的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水氧化的研究以叁联吡啶钌为光敏剂,过硫酸钠为电子受体,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构建了高效、可见光响应的光敏剂/电子受体/金属氧化物叁元光催化水氧化体系。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光敏剂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光催化产氧效率的影响。在对体系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通过产氧反应动力学和稳定性的研究,优化了光敏剂、催化剂和牺牲电子受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利用电化学和光谱分析深入讨论了水氧化反应的作用机制和光催化产氧机理,主要工作包括:(1)成功合成了花状的叁维CuO微球并用来作为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CuO样品的物相、元素组成及颗粒大小等进行了表征。这是首次报道的在近中性条件下CuO微球用作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在硼酸缓冲溶液(pH=8.5)中CuO显示了最优的催化活性,O_2收率为11.5%。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证明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根据电化学实验以及前人报道,我们初步提出了一个光催化水氧化反应机理。(2)通过Cu~(2+)和Fe~(3+)在碱性条件下共沉淀煅烧得到CuFe_2O_4。在可见光照射下,CuFe_2O_4被用作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Ru(bpy)_3]Cl_2被用作光敏剂,Na_2S_2O_8被用作牺牲电子受体。获得了较高的表观转化频率(TOF=1.2μmols-1m-2)和氧气收率(72.8%)。目前报道的含铜多相光催化水氧化体系中,这个表观的TOF值是最大的。反应后的CuFe_2O_4由于有铁磁性很容易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来,并且回收的催化剂在循环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的测试表明,回收催化剂的表面会有少量Cu的流失,但是通过循环实验证明Cu的流失不会影响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3)我们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温度和比例,成功合成了叁种不同形貌的NiO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拉曼、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使用NiO作为催化剂以及[Ru(bpy)3]Cl2和Na_2S_2O_8作为光敏剂和牺牲电子受体,通过可见光照来分解水制取氧气。所有的NiO催化剂都表现出较高的起始转化频率,在弱碱性条件下催化剂都展现出很好的稳定性。通过循环伏安实验将在0.95Vvs.Ag/AgCl位置出现的峰归属于Ni~(3+),高价的镍物种可能是氧化水的活性物种。尽管催化剂的形貌不同,但是比表面积在同一水平的情况下,催化剂都表现出了相似的水氧化活性。我们又合成了比表面积比较大的NiO,水氧化活性会有所增加。所以在我们的体系中,影响NiO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比表面积的大小。(4)成功合成了花状的不含贵金属的核壳结构γ-Fe_2O_3@NiO。在[Ru(bpy)3](ClO_4)_2和Na_2S_2O_8分别被用作光敏剂和牺牲电子受体的体系中,γ-Fe_2O_3@NiO首次用作光催化水氧化催化剂。在最优的条件下0.29μmols-1m-2的表观转化频率和51%的氧气收率被得到。γ-Fe_2O_3@NiO通过磁性分离很容易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来,回收的催化剂在循环5轮之后还能保持很好的催化活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证明催化反应后的γ-Fe_2O_3@NiO表面没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宋辉[5](2016)在《多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为了应对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这两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太阳能和氢能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光催化在光降解污染物和光分解水产氢方面极具应用前景,但传统的TiO_2光催化剂禁带宽度(3.2 eV)太宽,只能吸收紫外光,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WO_3和ZnFe2O4是典型的禁带宽度较窄的半导体材料,其相应的禁带宽度分别为2.5~3.0 eV和1.8~2.0 eV,但是其光催化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它们的光催化性能,本文分别制备及改性了WO_3和ZnFe2O4纳米结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利用多金属离子吸附和碳球模板法制备了Fe掺杂WO_3纳米结构、ZnFe2O4纳米结构和ZnFe2O4/ZnO纳米异质结构,并探讨组成成分、纳米结构和异质结构分别对其光催化降解以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的影响。2.本文制备的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空心球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且可以通过控制Fe元素的掺杂浓度来调控纳米结构的禁带宽度,进而增强其对可见光的吸收;DFT计算表明通过Fe掺杂形成的带间能级是改变禁带宽度的主要原因。研究了Fe的掺杂浓度对其光降解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Fe掺杂WO_3纳米结构光降解机理以及适当的Fe的掺杂浓度可以增强其光降解性能的原因。3.本文制备的ZnFe2O4纳米空心结构具有纳米量级的晶粒尺寸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这可以显着地提高ZnFe2O4纳米结构的光分解水产氢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ZnFe2O4纳米结构的光分解水性能,制备了具有相同空心球结构的ZnFe2O4/ZnO纳米异质结构。研究了组分比例和晶粒大小对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的影响,探究了ZnFe2O4/ZnO纳米异质结构的光分解水机理,研究发现纳米异质结构可以显着地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进而提高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20)

张曼[6](2015)在《基于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膜及其可见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催化技术是处理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其中,光阳极材料的性能是影响光电催化系统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制备光阳极膜的方法中,液相沉积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基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论文研究利用液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ZnO薄膜、Ag/ZnO复合薄膜、α-Fe2O3薄膜和WO3/TiO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多种手段对薄膜的材料学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这些薄膜电极用于可见光光照下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发展了一种新型的以ZnO-HF和H3BO3为前驱体的的液相沉积法制备ZnO薄膜,并通过罗丹明B(RhB)和对硝基酚(PNP)的降解研究了膜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O薄膜为表面不规则的纳米棒状,在可见光区域有一定的吸收。通过调节前驱液中ZnO和H3B03的比例可以改变ZnO膜电极的可见光电催化性能,当ZnO和H3B03的摩尔比为1:2时,薄膜的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在240 min内可以降解43.3%的RhB,在210 min内可将75.1%的PNP降解。(2)采用液相沉积法结合紫外光还原法制备了负载纳米Ag的ZnO薄膜电极。SEM[和XPS分析表明纳米Ag颗粒分布在ZnO纳米棒上,且沉积量随着光还原时间的加长而增加。相比纯的ZnO电极,Ag/ZnO复合薄膜的光电催化效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在紫外光照射3min后得到的复合膜电极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在可见光照射并外加0.8 V偏压时,在24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可达到61.3%,比单纯ZnO薄膜的降解率高了18%。膜电极的光电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Ag的负载可以提高ZnO薄膜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同时Ag与ZnO之间的肖特基势垒有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3)以FeOOH-NH4FHF和H3B03为前驱体,通过液相沉积过程制备了α-Fe2O3薄膜,并研究了该膜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600℃焙烧后的α-Fe2O3薄膜表面为多孔状结构,禁带宽度大约为2.0 eV,相比其它温度下焙烧后的膜电极此薄膜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在此电极上,经光电催化反应后,甲基橙(MO)在120min内的降解率达到79.1%,对硝基酚(PNP)在240min内的降解率为46.8%。此LPD α-Fe2O3薄膜具有良好的可见光电催化性能和稳定性。(4)采用两步液相沉积法制备了WO3/TiO2薄膜电极。SEM的分析和FTO上不同膜沉积量的测定表明底层的TiO2由纳米颗粒组成,上层的WO3呈现由纳米片交叉聚集形成的花状结构,而且TiO2薄膜为WO3的沉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底。同时,WO3明显增加了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TiO2薄膜的可见光电催化活性。当WO3前驱液中H3BO3浓度为0.2 mmol·L-1时,得到的WO3/TiO2薄膜具有最好的光电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同时施加1.0 V的阳极偏压,对RhB的降解率在240min内可以达到50.9%,对4-氯苯酚(4-CP)的降解率在90 min内能够达到大约80%。此液相沉积W03/TiO2薄膜具有高效的光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适于降解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新,李来平,刘燕,蒋丽娟,林小辉[7](2014)在《MoV系复合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酸(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腈和丙烯酸在合成化工材料中十分重要,广泛应用于清洁剂、吸附剂、粘合剂和纺织品等生产领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丙烷为原料合成丙烯酸(腈),工艺路线短,能耗低,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更为环境友好。Mo系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是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酸(腈)的必须元素,本文主要就Mo系复合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制取丙烯酸(腈)的作用机理及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叙述和讨论。包括制备工艺的改进、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催化剂活化方式及活性相的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2014年05期)

王蕾[8](2014)在《POSS改性红外高发射率金属氧化物膜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器在高速飞行时,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造成严峻的高温飞行环境,对航天器内部的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热防护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在飞行器表面涂覆具有红外高发射率的涂层材料成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材料的发射率与其辐射性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具备优秀的红外辐射性能的涂层材料应该拥有较高的发射率,当前的涂层问题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其发射率。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涂层材料的成膜性,选择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结构组分的POSS溶胶体系作为粘结剂。此外,以Na2B4O7·10H2O、ZnO和CaO为原料,添加其他金属氧化物Al2O3、BaO和MgO制备低温釉料。配制发射涂料以钼、硅、铝的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再分别添加钴、镍、锆过渡金属氧化物为辅助成分,球磨制备涂层基料。采用刷涂的方式,逐层涂覆在基体表面,通过控制基体单位面积上的涂层质量从而控制涂层厚度。分别经过80oC、100oC、120oC梯度升温充分干燥得到涂层样品。根据实验设计方案,探究经过不同温度烧结以后的涂层在性能上存在的差别。通过红外测试、TEM测试和XRD测试表征了各部分涂层原料的物质结构,并用SEM对涂层的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此外,还测试了涂层中元素的能谱图、涂层的隔热效果和涂层的发射率大小。XRD测试结果表明:Mo-Si-Al-Co系列涂层原料在经过800oC烧结以后,形成的CoAl2O4尖晶石结构、NiAl2O4尖晶石结构,且显着提高了涂层10~20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Mo-Si-Al-Co-Ni、Mo-Si-Al-Co-Zr和Mo-Si-Al-Co-Ni-Zr系列组分膜层形成了NiAl2O4尖晶石结构,其抗热震性能提高显着。涂覆低温釉料有助于增强膜层的抗热震性,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比较不同组分涂层的隔热效果表明:分别涂覆Mo-Si-Al-Co-Ni及Mo-Si-Al-Co-Zr系列的涂层随加温时间变长而温度升高的速度逐渐变缓,且最终平衡温度最低,说明其膜层辐射散热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Mo-Si-Al-Co-Ni与Mo-Si-Al-Co-Zr系列涂层隔热性能更加突出。经过450oC热处理之后全波段内发射率较高的是Mo-Si-Al-Co-Ni涂层,在2.5~5m波段的发射率接近于1,其他体系涂层的发射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经材料综合性能的比较可知,在膜层材料中引入POSS,增强了材料的成膜性,但但其添加量会影响材料的抗热震性和低温釉料的成膜温度,实验结果表明,POSS加入量为POSS-50和POSS-60按照1:2的比例混合时材料的抗热震性及低温釉的成膜性最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刘春波,王倩倩,白红叶,车广波,张青[9](2014)在《基于1,10-邻菲罗啉-5,6-二酮和Keggin型多金属氧化物的化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热条件下,用1,10-邻菲罗啉-5,6-二酮(Do)作为中性配体合成了3个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化物的化合物(HDo)6(PW12O40)2·H2O(1),[Cu(Do)2(H2O)]2[Cu(Do)2(PW12O40)(H2O)](PW12O40)(2)和[Pb(Do)2(PW12O40)](HDo)(3),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以及荧光光谱等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为零维结构,化合物3是一维链状结构。(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卢俊杰[10](2011)在《稀土掺杂多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与环保是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两大社会主题:一方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如何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经济,成为人们探索的重要途径。太阳能电池是有效利用日光进行光电转换的装置,目前通过提高晶硅纯度以提高光电转换的空间已然不大,科研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捕获更多的日光能量来提高光的利用率。能使单晶硅产生光电转换的能量为1.1个电子伏特(1.1ev),也就是说低于1127nm的光波段理论上均能被吸收而产生光电转换,但由于能量密度差异,能被有效吸收利用的光能量主要集中在400-700nm的高能区,利用率不到40%。如何将700-1127nm的低能区,乃至高于1127nm的红外区光能转换到能有效激发单晶硅产生光电转换的高能光区成为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LED,特别是白光LED,(与传统照明相比)是一种显着节能的绿色照明,同时具有亮度高,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上述两种功能器件的实现的关键在于高效上转换发光材料和下转换发光材料的探索,为此,本论文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基体,通过不同稀土离子的掺杂,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双稀土离子掺杂氧化钛-氧化锆复合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以氧化钛-氧化锆双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复合材料作为基体,利用两种稀土离子Tm3+-Yb3+、Er3+-Yb3+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共掺杂。发光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在980nm的激光激发下,Tm3+-Yb3+共掺杂的氧化钛-氧化锆复合材料可以发射出蓝光和红光两处上转换波段,而且,ZT0.4 (40% ZrO2-60% TiO2-1%Tm3+-4% Yb3+)的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最佳。Er3+-Yb3+共掺杂的氧化钛-氧化锆复合材料在同一波长激光激发下,发射出强绿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绿光和红光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掺杂浓度来调节。(2)稀土Ce3+离子掺杂的YAG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利用共沉淀法,结合随后的热处理(1300℃,2小时),得到Ce:YAG荧光粉。该方法制备的Ce:YAG荧光粉单颗粒的粒径为500nm左右,团聚颗粒的粒度范围为15-20μm。该荧光粉的激发波长为465nm,发射波段为500-600nm的宽谱(黄绿光,属于Ce3+离子的5d→4特征跃迁),与465nm激发光混色后,可以形成高亮度白光。掺杂和热处理条件的系统性研究表明,阴离子(尤其是阴离子基团)、热处理温度、以及热处理气氛都是影响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3)Eu2+离子掺杂或与其他稀土离子(Ce3+、Gd3+)共掺杂的Sr3SiO5暖白光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首先采用分步沉淀法合成Eu2+掺杂Sr3SiO5荧光粉,其粉体粒径约为30μm。Eu2+离子的引入及掺杂量的变化会显着影响Sr3SiO5荧光粉位于443nm,592nm两处的发光峰,不过影响效果略有所不同:随着Eu2+离子浓度的增加(0.5%-12%),443nm处的峰强度先增加直至最大(对应Eu2+:1%),然后降低;592nm处峰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的是最大值出现在3%Eu2+。共掺杂的结果证实:Gd3+的引入,会引起Eu2+:Sr3SiO5的443nm处的发射峰红移,且强度略有降低,而592nm处的发射峰则基本消失;Ce3+的进一步掺入对Eu:Sr3SiO5荧光粉的两处发射峰都有增强效应。(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12-26)

多金属氧化物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大洋27航次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获取的3个多金属氧化物样品进行了X射线矿物衍射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及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所取样品处于多金属氧化物发育的初始阶段,具有独特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1)相较于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海盆获取的多金属结核样品,本研究样品的矿物组成中含有异常高的石英、斜长石以及黏土矿物,而水羟锰矿和钙锰矿含量较低。(2)样品中铁相矿物主要为正方针铁矿(91.6%),另含少量纤铁矿(8.4%),推测是纤铁矿向更加稳定的正方针铁矿衍变的结果。(3)由于样品中深海黏土组分以及氧化物核心物质的混入,加上吸附金属氧化物时间较短,导致SiO_2和Al_2O_3含量均高于正常结核,而Fe、Mn、Cu、Co、Ni等其余金属元素含量较低。(4)由于形成时间较短,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ΣREE仅约为0.4×10~(-3)(一般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结核中稀土含量均大于1.0×10~(-3));加之海水氧化还原作用的降低以及研究区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Ce元素未表现出多金属结核中常见的正异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金属氧化物膜论文参考文献

[1].任燕飞,付进南,赵双,张杉,王晓慧.多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9

[2].王海峰,赖佩欣,邓希光,王汾连,杨永.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初期多金属氧化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环境研究[J].海洋学研究.2019

[3].严涵,金钊,司锐,贾春江.高效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氨分解制氢[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八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2016

[4].杜晓强.含有廉价过渡金属的多金属氧酸盐及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水氧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宋辉.多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张曼.基于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膜及其可见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张新,李来平,刘燕,蒋丽娟,林小辉.MoV系复合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酸(腈)的研究进展[J].中国钼业.2014

[8].王蕾.POSS改性红外高发射率金属氧化物膜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9].刘春波,王倩倩,白红叶,车广波,张青.基于1,10-邻菲罗啉-5,6-二酮和Keggin型多金属氧化物的化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4

[10].卢俊杰.稀土掺杂多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Cr膜的AES深度分析图铝合金电解着色示意图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附录 环境断裂教...被氧化物膜包围的a_斑点接触状况570℃以上铁的表面氧化膜分布原子层间距L及其相对值ΔL

标签:;  ;  ;  ;  ;  ;  ;  

多金属氧化物膜论文_任燕飞,付进南,赵双,张杉,王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