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移动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协议,移动性,层次,寻呼,蜂窝,微观,网关。
微移动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肖莉贞[1](2013)在《微移动协议下全IP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移动节点通信质量的移动性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是IP微移动,它的核心是切换管理。分析微IP协议和IP网络的不足之处,对全IP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一种目前主流的区域移动性管理协议PMIPv6,并分析其域内切换移动性管理机制。提出一种优化的基于网络的区域移动性管理域内切换管理方法,并与已形成IETF标准的切换管理方法进行性能分析比较,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切换时延和位置更新信令代价。(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3年29期)
赵庆民[2](2008)在《微移动协议下IP移动性的扩展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Internet的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同时移动通信也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都希望能够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接入到Internet中去,而不受到时空的限制。移动无线IP技术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支持移动用户和Internet连接的互联技术,它能够使移动用户在移动自己位置的同时无须改变自身的IP地址并且保持正在进行的Internet通信,因此成为当前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的是移动通信网络与Internet协议结合而产生的“无线IP”。论文通过论述移动无线IP技术的研究背景,探悉移动无线IP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对IP技术与网络协议理论进行细致的理论描述,分析网络协议及其功能,移动无线IP的含义与应用,TCP/IP协议模型分析,IP网络的QOS技术分析,移动无线IP安全性所面临的挑战。从无线网络移动性的角度,移动IP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机制,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提出了四种微移动下移动无线IP的切换管理扩展方案:蜂窝IP方案、HAWAII方案、TeIeMIP方案和EMA方案,并对对四种微移动下移动无线IP的切换管理扩展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进行了比较,阐明了各自的优缺点,便于今后通过扩展方案的验证、实施和优化为第二代移动通信全IP核心网的逐步建立创造条件。最后进行了微移动条件下切换机制改进的仿真验证,借助各种成熟的仿真工具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切换时的QoS。(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9-17)
吕国英,李建华,金波,朱彤[3](2007)在《微移动协议HAWAII安全认证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IP层微移动性管理协议HAWAII现行安全认证方案存在攻击漏洞,本文把认证、授权与计费协议引入HAWAII进行移动认证扩展。通过公钥证书与数字签名实现通信实体相互确认,同时采用加密会话信息和拒绝反向信令策略防止会话窃取攻击,能够最终实现HAWAII协议移动认证安全增强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07年12期)
刘书如,蔡增玉,马芳[4](2007)在《基于NS-2的微移动IP协议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移动IP协议能在域内提供快速、无缝切换控制,是对移动IP协议的补充。分析了叁种主要的微移动IP协议:层次型移动IP、蜂窝IP和HAWAII,并在NS-2中建立一个通用的仿真分析模型,对叁种微移动协议的主要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07年11期)
崔屹[5](2006)在《移动IP微移动协议的改进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众多移动主机能方便地接入网络的问题,对现有IP技术的微移动协议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依靠单个网关接入核心网的局限性,从增设多个外地网关代理和降低GFA负荷方面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原微移动协议的绝对依赖性和瓶颈问题.(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徐珊珊,赵远东[6](2006)在《微移动IP协议中移动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移动IP协议在域内提供快速、无缝的切换控制并支持IP寻呼功能,改进了系统性能,完善和补充了传统移动IP协议。本文将分别讨论几种典型的微观移动IP协议:蜂窝IP、Hawaii和分层移动IP,并通过建立通用微观移动IP模型对他们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性能进行比较。最后展望了微观移动IP协议与基本移动IP协议结合起来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6年12期)
冯楠,铁岭,李建华[7](2006)在《基于哈希链表的HAWAII微移动协议认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HAWAII(HANDOFF-AWARE WIRELESS ACCESS INTERNET INFRASTRUCTURE)是目前使用的一种比较完整、成熟的 IP层微移动性管理协议,但世界上尚无针对HAWAII的标准安全方案。本文根据HAWAII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向哈希链表树的安全方案,针对无线通信设备小规模、低能耗的发展趋势,利用哈希算法计算量小,运算不可逆的特点,实现了移动主机在HAWAII网络中的认证。(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06年01期)
聂晶,贺昕,周正,赵成林[8](2005)在《IP微移动性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P微移动性协议弥补了移动IP的不足,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提供快速切换。介绍了叁种主要的微移动性协议:层次型移动IP、蜂窝IP、HAWA II,并对叁种协议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仿真得到了层次型移动IP、蜂窝IP、HAWA II协议在不同情况下的分组丢失率,进一步的比较了叁种协议的性能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最后给出移动IP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数据通信》期刊2005年06期)
唐丽均,陈前斌,刘兴潜,聂能,隆克平[9](2005)在《基于MPLS的层次微移动协议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PLS的层次微移动协议是在MPLS网络支持移动性的一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数据包的转发不再基于传统的IP路由,而是基于标签交换路径(LSP)通过标签交换将数据转发出去。对比讨论了层次微移动IP协议和基于MPLS的层次微移动协议,并通过仿真对这两个协议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端到端延迟、切换时延和切换期间的丢包率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5年06期)
王胜灵,侯义斌,黄建辉,黄樟钦[10](2005)在《IPv6的宏、微移动协议的性能及最优区域大小的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IPv6的宏移动协议(MAMP)与微移动协议(MIMP)的性能,定量地指出了只有当区域大小增至某一程度时,MIMP才能比MAMP取得更好的注册性能,而MIMP比MAMP多付出的分组传输代价与区域大小密切相关并随其增加而增加.定义总代价函数为MIMP相对MAMP所获得的平均注册性能收益与多付出的平均分组传输代价之和,提出了最优区域大小的求解算法.所求的最优区域大小可使总代价函数最小,从而使MIMP以尽可能低的分组传输代价获得尽可能高的注册性能收益.分析指出:当移动主机(MH)在接入路由器的平均驻留时间以及MH的平均分组到达率增加时,总代价值增大而最优区域大小减小;当MH的当前网络和家乡网络的距离增大时,总代价值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微移动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Internet的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同时移动通信也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都希望能够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接入到Internet中去,而不受到时空的限制。移动无线IP技术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支持移动用户和Internet连接的互联技术,它能够使移动用户在移动自己位置的同时无须改变自身的IP地址并且保持正在进行的Internet通信,因此成为当前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的是移动通信网络与Internet协议结合而产生的“无线IP”。论文通过论述移动无线IP技术的研究背景,探悉移动无线IP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对IP技术与网络协议理论进行细致的理论描述,分析网络协议及其功能,移动无线IP的含义与应用,TCP/IP协议模型分析,IP网络的QOS技术分析,移动无线IP安全性所面临的挑战。从无线网络移动性的角度,移动IP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机制,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提出了四种微移动下移动无线IP的切换管理扩展方案:蜂窝IP方案、HAWAII方案、TeIeMIP方案和EMA方案,并对对四种微移动下移动无线IP的切换管理扩展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进行了比较,阐明了各自的优缺点,便于今后通过扩展方案的验证、实施和优化为第二代移动通信全IP核心网的逐步建立创造条件。最后进行了微移动条件下切换机制改进的仿真验证,借助各种成熟的仿真工具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切换时的Qo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移动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肖莉贞.微移动协议下全IP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
[2].赵庆民.微移动协议下IP移动性的扩展与仿真[D].复旦大学.2008
[3].吕国英,李建华,金波,朱彤.微移动协议HAWAII安全认证方案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07
[4].刘书如,蔡增玉,马芳.基于NS-2的微移动IP协议仿真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
[5].崔屹.移动IP微移动协议的改进与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6].徐珊珊,赵远东.微移动IP协议中移动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7].冯楠,铁岭,李建华.基于哈希链表的HAWAII微移动协议认证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
[8].聂晶,贺昕,周正,赵成林.IP微移动性协议研究[J].数据通信.2005
[9].唐丽均,陈前斌,刘兴潜,聂能,隆克平.基于MPLS的层次微移动协议的性能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10].王胜灵,侯义斌,黄建辉,黄樟钦.IPv6的宏、微移动协议的性能及最优区域大小的求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