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程涛[1]2004年在《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选取大学二年级学生450人为被试,运用镶嵌图形测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大学生认知方式及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1、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及职业对父母教养方式都有重要影响。父亲对女大学生的教养方式在偏爱被试上显着高于男大学生,母亲对男大学生的教养方式在拒绝、否认上显着高于女大学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父亲对子女干涉越多;受教育水平最高和最低的父亲对子女拒绝、否认以及对子女保护最多。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的教养方式。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的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子女的情况最多,偏爱被试的情况最少;职业为工人的父亲最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子女的情况最少,职业为农民的父亲对子女干涉最少。母亲职业层次越高对子女的保护和干涉也越多,母亲职业层次越低对子女的偏爱也越多。 2、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认知方式重要因素,父亲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及母亲教养方式的过干涉过保护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场独立的认知方式。 3、性别、文理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在求助、幻想上显着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上显着高于理科学生。父亲职业层次越高的子女越倾向于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母亲受教育水平处在中间水平的子女倾向于采用幻想的应对方式,母亲职业层次越高的子女越倾向于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4、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同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呈现显着正相关,解决问题同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偏爱被试呈现显着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与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呈现显着正相关,同时与父母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呈现显着负相关;混合型应对方式合理化与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和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呈现显着正相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一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侧}究关。充分说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着一致性。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大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关系分类号G44李

宋欣欣[2]2007年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360名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采用相关、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整体在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高于使用表达抑制。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着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应用表达抑制策略;在认知重评策略上两者无显着差异。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不存在显着差异。4.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之间呈显着负相关;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与父亲不良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之间呈显着正相关;5.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认知重评与朋友支持及父母支持存在正相关,表达抑制与朋友支持存在负相关;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对其社会支持有预测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支持孩子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绪反应,帮助学生认识并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大学生本身也应该主动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促进自己的社会互动。

刘君晓[3]2008年在《中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考试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试焦虑日趋严重。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效果,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如何缓解考试焦虑己经成为心理学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其与认知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将为考试焦虑的研究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本研究采用镶嵌图形测验(EFT)、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考试焦虑量表(MHT),测查了河南安阳一中400名高中生的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本研究结论如下:1.女生更多的体验到母亲的惩罚严厉;父母对高二学生的教养方式在拒绝否认上非常显着地高于高一学生,母亲对高一学生的教养方式在温暖理解上显着高于高二;父母教养方式的文理差异不显着。2.认知方式性别、年级差异不显着;文理差异显着,理科被试在认知方式的得分明显高于文科。3.女生体验到的焦虑情绪多于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虑。从数据上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的比例比女生高0.4%;文理科高中生,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两个方面差异显着,文科学生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理科。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在焦虑量表总分,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七个方面都有显着差异,并且二年级在这几个方面的焦虑程度都高于一年级学生。4.父亲过分干涉对中学生认知方式有重要影响,父亲采取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容易促使子女向场独立的认知方式发展。5.场依存的学生比场独立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方面差异非常显着,并且场依存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场独立的学生。6.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场独立学生的考试焦虑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场独立型的学生,母亲越是越关心,学生考试焦虑越严重。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认识方式的影响与母亲的正好相反,对场依存学生的考试焦虑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场依存型的学生,父亲越是越关心,学生考试焦虑越严重。

李玲姣[4]2013年在《大学生认知风格、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认知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探讨认知风格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深入了解大学生认知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本研究以青海叁所高校72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统计学量表、镶嵌图形测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数据资料,对收回的707分问卷数据做了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大学生认知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建立叁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研究结果如下:1、认知风格趋于场独立的大学生对生活主观满意程度低于认知风格趋于场依赖的大学生;2、父母对于男生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远高于女生;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感情温暖理解与偏爱被试程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温暖理解呵护越多;3、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分为9.67,属于中等偏上。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经济状况满意程度明显高于男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对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在与朋友关系满意程度上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其子女对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越高。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父亲的过度保护(F6)和母亲的惩罚严厉(M4)可以直接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认知风格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父亲的过分干涉(F3)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1)只有通过认知风格才能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赵慧琴[5]2012年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坦然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拥有健康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编制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卷,以期进一步丰富我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测量工具,再次使用自编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卷、认知风格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深入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卷包含自主性、亲密关系、价值感、目标、死亡与挫折接纳和消极情绪6个维度,共28个题目。经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2)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上,但是在死亡与挫折接纳、目标这两个维度上大学生的得分略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年级变量上没有显着差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4)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出外倾的思维倾向、分析的思维倾向和表象的思维倾向。(5)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思维内外倾在父母教养方式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生认知风格的直觉-分析在家庭结构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生认知风格的言语-表象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着差异。(6)不同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在认知风格和应对方式上均存在显着差异。(7)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生命意义感及各维度之间有显着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认知风格对生命意义感有显着的预测作用。(8)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着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意义感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都有显着的预测作用。(9)认知风格与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但与消极应对未表现出显着相关。

侯天卉[6]2012年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认知风格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造性活动源自个体,但同时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体在独特、新颖且有价值地提出科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或是智能品质即为其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它是创造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能够丰富创造力的理论,对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考察作为个体内部因素的认知风格,是如何在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认知方式测验和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对574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考察并分析了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认知风格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特点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初中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及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叁个维度在整体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地区性差异。年级和地区变量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总分上的主效应显着,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性别差异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叁个维度上表现并不显着。2、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维度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维度的性别差异显着。在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维度及父亲的拒绝否认维度上,城乡均有显着的差异。初中生认知风格整体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不同地区初中生认知风格年级性别的主效应显着。3、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叁个维度与认知风格和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父母拒绝否认、父母偏爱被试两个维度与认知风格和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相关不显着。4、认知风格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即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均是通过中介变量认知风格来实现的。

孙喆[7]2014年在《大学生自恋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自恋曾经被作为一种人格障碍来研究,后来许多学者发现正常人也会有一些自恋的特征,于是把自恋当作一种人格特质来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同把自恋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显性自恋相对来说比较健康,隐性自恋相对来说不太健康。显性自恋的人比较积极、乐观,隐性自恋的人比较自卑、消极,无论是显性自恋还是隐性自恋都比较爱夸大自己,并且渴望被人关注和赞美。本文主要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恋人格特质的影响,以及生活事件在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恋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量表》、《大学生自恋人格问卷量表》、修订版《生活事件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8.0作为统计工具,探讨自恋、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人口学变量:性别在自恋的自我钦羡、易感质和隐性自我钦羡这些维度上差异显着。文、理科学生在自恋的一些维度如:权欲、优越感、特权感、自我钦羡、隐性自我钦羡以及自恋总分上差异显着。年级在自恋的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显着。生源地在自恋的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显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显性自恋的各个水平上差异显着。性别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差异显着,男生在父母情感温暖这两个因子上显着高于女生,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这些因子都是女生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也显着,其中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上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父母的拒绝否认、父母的偏爱这些因子上显着高于独生子女。(2)自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其中,显性自恋与父母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以及偏爱显着正相关。同时与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以及偏爱被试显着正相关。隐性自恋与父母的情感温暖显着负相关,与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显着正相关。同时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以及偏爱被试显着正相关。显性自恋与恋爱、恋爱失败、情侣感情不好、住房紧张、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错怪、失窃、当众丢面子、受人歧视冷遇、职务晋升、突出的个人成就等显着正相关。隐性自恋与恋爱、恋爱失败、情侣感情不好、与恋人异地、性生活不满意、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被人误会错怪、失窃、财产损失、当众丢面子、受人歧视冷遇、对现专业不满意、职务晋升、突出的个人成就等显着正相关。(3)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严厉惩罚和母亲情感温暖对显性自恋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母亲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对隐性自恋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对隐性自恋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4)生活事件在自恋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调节性的作用。其中,母亲情感温暖与考试不理想的交互项、母亲偏爱被试与失窃财产损失的交互项、母亲过分干涉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对显性自恋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与住房紧张,父亲拒绝否认与住房紧张,母亲情感温暖与当众丢面子的交互项,母亲严厉惩罚与当众丢面子的交互项,父亲过度保护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母亲情感温暖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母亲严厉惩罚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对隐形自恋具有显着预测作用。

谢文静[8]2014年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业拖延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非常普遍,是指学习者是具有自行的、主动学习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学业任务的内容、结束任务所学要的时间和到现在为止自己还剩余的时间,在意识的控制下,应用各种拖沓的行为来延缓任务的开始或者完成,从而为自己从事其他活动创造条件。应对方式是行动者为了要完成当下行为或者改变现状而做出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努力活动。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的,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采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教育观念和情感表达的组合,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对子女的认知、情感、社会化、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学生应对方式的不同,都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学生的应对方式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整群分层的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叁所高校选取大一到大四的全日制本科生。一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率92%,有效率91%。1.大学生学业拖延在年级这一变量上情况差异显着,大四拖延情况最少,其次为大一的学业拖延情况较少,大叁和大二次之;城市大学生的拖延程度低于城镇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城镇大学生的拖延程度低于农村学生的拖延程度。2.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主要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而很少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大学生年级不同,通常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同。大四同学更过偏向于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大二同学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大一和大叁同学更倾向于混合型应对方式。3.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采用忽视型和溺爱型的较少,而采用民主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居多;大学生的居住地不同,在专制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维度上得分情况不同。在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上,农村<城市<城镇;在溺爱父母教养方式上,城市 > 城镇 > 农村。4.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在学业拖延总分、学业计划和平时行为维度更倾向于发生较少的学业拖延;在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在作业任务、学业计划和平时行为叁个维度中倾向发生学业拖延,在参与任务维度不易发生拖延;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在学业管理和参与任务维度易发生学业拖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在学业管理维度更易发生学业拖延。5.采取成熟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较少发生,采取成熟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学业拖延减少意愿更加强烈;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更多发生、减少意愿不强烈;采取混合型应对方式与学业拖延情况较常发生相关、而且改变拖延意愿不强烈。6.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倾向于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专制、忽视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倾向于采取不成熟和混合型的应对方式。7.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单独对学业拖延具有预测力,同时也可以与应对方式中的合理化维度结合,对学业拖延进行预测。

张佳乔[9]2016年在《自考生父母教养方式、缺陷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是以自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即以贵州师范学院660名在校自考生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自考生父母教养方式、缺陷感及应对方式这叁个量表的数据资料,并运用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统计并分析了数据,探讨了自考生父母教养方式、缺陷感及应对方式叁者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与自考生的缺陷感显着相关,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这四个因素与缺陷感呈显着负相关,父亲过度干涉与母亲拒绝否认与社交自信呈显着负相关;父母亲拒绝否认与学习能力呈显着正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这叁个因素与缺陷感呈显着正相关。2.自考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应对方式呈显着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解决问题呈显着正相关,在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与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这几个维度与自责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和母亲惩罚严厉这叁个维度与求助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母亲过度干涉、父母亲拒绝否认与求助存在特别显着正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这叁个维度与合理化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与退避存在特别显着正相关。父亲偏爱被试与母亲拒绝否认在问题解决上存在显着负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两个维度与自责都存在极其显着的负相关。而父亲拒绝否认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两个维度与退避存在特别显着负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两个维度与合理化存在极其显着负相关。3.自考生的缺陷感与应对方式显着相关。自考生缺陷感各因素与解决问题、求助这两个因素呈显着正相关,缺陷感各个维度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四个因素呈显着负相关。4.自考生缺陷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也能够通过缺陷感间接地影响应对方式。

傅鹃花[10]2016年在《服刑人员述情障碍与儿童虐待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服刑人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以往研究可以发现,服刑人员的改造是一大社会难题,他们的述情障碍、儿童期虐待状况比一般正常人群更为严重,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忽视。在儿童期遭受虐待会导致儿童出现认知、情绪功能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即很可能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目前对于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儿童虐待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专注于探讨叁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问题进行干预。研究一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2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对300名监狱服刑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二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了解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的具体状况,分析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之间的关系。研究叁采用绘画与叙事心理治疗的方法对服刑人员述情障碍问题进行干预。研究一结果发现:(1)服刑人员中高述情障碍者比例较高,服刑人员在监狱中的应对方式偏向积极,服刑人员中存在一定的儿童虐待现象,并且以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为主;(2)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受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影响,儿童期受虐待程度越严重,述情障碍问题也越严重,高述情障碍者更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3)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两个因子——不能识别情绪和不能表达情绪,在儿童期虐待和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结果发现:(1)服刑人员中童年期受虐程度和述情障碍程度较为严重,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2)服刑人员的消极应对方式与述情障碍有关;(3)服刑人员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儿童期受虐待经历有关,但早期受虐待本身不一定直接导致消极的应对方式,是通过述情障碍影响消极应对方式。研究叁结果发现:接受绘画和叙事心理治疗的咨询干预帮助的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程度得到减轻,症状显着缓解,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在服刑人员的消极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绘画和叙事心理治疗的咨询干预帮助对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程度减轻有一定的效果。最后,本文结合不同的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 程涛. 山东师范大学. 2004

[2].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宋欣欣. 汕头大学. 2007

[3]. 中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D]. 刘君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 大学生认知风格、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李玲姣. 青海师范大学. 2013

[5].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赵慧琴.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认知风格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研究[D]. 侯天卉. 山西师范大学. 2012

[7]. 大学生自恋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 孙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8].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 谢文静.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9]. 自考生父母教养方式、缺陷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张佳乔.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10]. 服刑人员述情障碍与儿童虐待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傅鹃花. 苏州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