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防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氧,抗病性,信号,植物,拟南芥,氧化酶,性反应。
抗病防卫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韩冰,朱茜,葛军,徐曼宇,董汉松[1](2013)在《烟草TTG2蛋白质对NPR1介导的抗病防卫反应与ARF8影响的生长发育进行交叉调控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NPR1蛋白是水杨酸信号和系统获得性抗性的转录调节因子,它的功能受蛋白质降解酶体CUL3-E3的控制。植物的发育主要受生长素信号通路的控制,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参与生长素信号转导转录调控。植物转录因子NPR1和ARF8分别在蛋白质降解酶体CUL3-E3与CUL1-E3控制下,调控抗病防卫与生长发育。烟草TTG2促进ARF8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运及其转录调控作用,因此促进生长发育;相反,TTG2把NPR1扣留在细胞质,阻止它对防卫反应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从而抑制抗病性。TTG2与NPR1或ARF8并不直接互作,说明存在协助因子。(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李宝燕,崔润芝,董汉松[2](2012)在《烟草TTG2蛋白通过组织内NPR1蛋白核定位而抑制抗病防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含WD40功能域的TTG(TRANSPARENTTESTA GLABRA)蛋白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其中水杨酸信号传导依靠NPR1蛋白来调节包括PR(pathogenesis-related)基因在内的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抗病性。我们研究发现,烟草TTG2可以抑制水杨酸/NPR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烟草对病原病毒与细菌的抗性。当TTG2基因发生沉默及TTG2蛋白产生受阻时,植物抗病能力得到提高,PR基因表达增强;而TTG2基因过表达或TTG2蛋白过量产生则导致相反的效应。当TTG2和NPR1基因同时发生沉默,或在缺少水杨酸的遗传背景下使TTG2发生沉默,可部分抵消由于NPR1单基因沉默或缺乏水杨酸引起的抗病性减弱效应。有趣的是,TTG2与NPR1并不能相互作用,但TTG2却能影响NPR1的亚细胞定位。当TTG2产生受到抑制时,NPR1可定位到细胞核,PR基因得以表达。相反,TTG2过量产生以后,NPR1则被扣留在细胞质,PR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这些结果说明,TTG2通过阻止NPR1核定位来抑制防卫反应,进而抑制植物抗病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0)
吕贝贝,孙伟伟,李亮,董汉松[3](2011)在《植物核质转运与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交叉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质转运过程是真核生物对信号传导进行精密调控的重要途径,核输入载体蛋白(importin,IMP)和核孔蛋白(nucleo-porin,Nup)对此承担重要功能。植物擅长使用这两类蛋白质对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进行调控,影响多种激素信号传导通路。水杨酸、乙烯、茉莉酸是介导植物防卫反应的最重要的激素信号,水杨酸信号传导靠含锚蛋白序列的NPR1来调控系统性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并经常与乙烯或茉莉酸对抗,而茉莉酸与乙烯常常协作。已知完全测序的拟南芥基因组至少含有26种IMP基因和18种Nup基因。据他人和笔者最近研究,IMP和Nup基因至少分别有7种可影响拟南芥的抗病性,是SAR的必要因子。初步证明IMPα-3、Nup88和Nup96促进NPR1核质转运与SAR发生发展,而Nup98对SAR则有抑制作用。根据生物信息学,IMPα-3、Nup88、Nup96和Nup98基因不仅受水杨酸而且受乙烯和茉莉酸诱导,说明分子核质运输的竞争或协同作用可能是信号交叉调控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冯稳,朱红霞,郭文雅,胡剑[4](2011)在《超表达拟南芥AtLTP削弱了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隶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最近的研究表明该基因家族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一个受ABA、盐、病原菌强烈诱导的拟南芥AtLTP基因进行了生物学功能的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超表达植株在种子萌发、气孔关闭方面显示出对ABA敏感的表型,在接种Pseudomonas(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8-18)
孙枫,杨雪,王晓莉,董汉松[5](2009)在《拟南芥长链脂肪醇氧化酶(AtFAO3)在抗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链脂肪醇氧化物酶(FAO)基因编码一个与膜结合,包含黄素,产生H2O2的长链脂肪醇氧化酶。在拟南芥基因组中包含4个FAO同源基因。然而,拟南芥FAO在响应非生物和生物环境胁迫中起何种作用还不得而知。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拟南芥AtFAO3在植物防卫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pathovar(pv.)tomatostrain DC3000(PstDC3000)中的作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瞬时表达AtFAO3偶联GFP融合蛋白表明,AtFAO3定位于细胞膜。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拟南芥AtFAO3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Atfao3在正常条件叶片中H2O2含量下降,在氧胁迫或生物胁迫下积累活性氧含量减少。接种病原细菌PstDC3000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Atfao3突变体体内细菌繁殖数量增加,叶片病害症状加重,防卫相关基因PR1、PR2和PAL表达减弱。我们基于以上T-DNA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AtFAO3在植物对病原细菌防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郭安[6](2009)在《T-DNA插入突变体及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对抗病防卫反应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DNA插入突变技术是产生突变体的常用方法,近些年来,T-DNA插入突变技术在拟南芥、烟草、水稻、大麦等植物突变体的获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使用T-DNA插入突变的方法对叁生烟草进行叶盘法转化,产生20个突变品系,命名为121-1,121-2,121-3,121-4......121-20。并用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软腐病菌(Ecc)分别接种,进行抗病筛选,筛选到一个抗病品系(121-3),定名为121-3突变体。通过单株收种法,获得了121-3突变体的纯合植株。从生长上观察,121-3突变体与野生型(WT)没有差异。而接种TMV后,121-3突变体的病斑数和病斑面积明显都比野生型的少,抗病性提高。抗病防卫相关基因检测显示在121-3突变体中PR-1a基因的表达显着增强;接种Ecc后,121-3突变体发病明显要比野生型发病轻,抗病性提高;但接种黑胫病菌后,抗病性却不如野生型。所以T-DNA插入引起了与抗病相关基因的改变,而没有影响与生长相关基因的改变。并通过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即热不对称交错PCR得到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DNA序列(281bp),从而初步鉴定了T-DNA插入位置。通过TAIL-PCR得到的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DNA序列(281bp),经RT-PCR检测,此段植物序列在121-3突变体中被激活表达,我们把这段植物序列命名为NtTIA。 NtTIA在121-3突变体中根、茎、叶、花、叶柄中都能转录表达,但在野生型(WT)的各个部位都没有转录表达,所以T-DNA插入引起NtTIA在121-3突变体中组成性转录表达。NtTIA能够被TMV、Ecc诱导增强转录表达,NtTIA可能与抗病性有关。我们还使用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和乙烯(ET)处理WT和121-3突变体,发现NtTIA在WT中还是没有转录表达,而在121-3突变体中,水杨酸处理可诱导NtTIA的表达减弱,茉莉酸的处理可诱导NtTIA的表达增强,说明NtTIA可能参与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传导的通路中的抗病防卫机制。此外,我们利用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扩增出NtTIA的3’端和5’端的表达序列,结果发现其3’端是烟草植物序列,而5’端则是pBⅡ21载体上的序列,与T-DNA插入原理一致,所以想获得NtTIA的全长序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T-DNA的左边界。核黄素(VB2)是一种多功能性的维生素,对动植物、微生物的生长、抗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催化核黄素合成的倒数第二步的关键因子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LS)对生物体内的核黄素的含量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深入解析LS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我们从水稻上克隆OsLS基因,并将OsLS基因转入烟草(叁生烟),获得了异源表达OsLS的转基因烟草(LSETT)。OsLS转基因烟草的产生是由本实验室的吴廷全博士完成。接下来,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转基因的成功。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发现,OsLS转基因株系1是双拷贝插入。表达OsLS的转基因烟草(LSETT)与野生型(WT)相比,对烟草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抗性增强。抗病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a、PR-1b、GST1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转基因烟草(LSETT)中,NPR1、PR-1a、PR-1b、GST1的表达显着增强。本硕士论文包含的部分研究内容是与本实验室吴廷全博士共同协作完成的,为了体现论文的完整性,经导师同意,协作工作内容也列入本论文。(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2-01)
吴廷全[7](2009)在《水稻条斑病菌harpin蛋白与水稻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影响植物生长与抗病防卫反应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Harpin蛋白是由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一类多功能激发子,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病、抗虫和抗逆能力。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对水稻细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产生的蛋白质激发子HpaGXooc及其叁个功能片段HpaG1-94、HpaG10-42、HpaG62-138(下标数字表示在HpaGXooc中的氨基酸序列起始和终止位置)对绿茶产量和品质所产生的效应展开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paG1-94、HpaGXooc和HpaG10-42,尤其是HpaG1-94,能够显着提高绿茶的产量和品质。对其内在分子与生化机制的研究显示HpaG1-94和HpaGXooc不仅调控绿茶中生长相关基因与品质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而且促进儿茶酚的大量积累。核黄素(VB2)也是一种多功能的激发子,它对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长和抗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和多种微生物能够在体内合成核黄素,而人类和动物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外源施用核黄素能够诱导乙烯信号、茉莉酸信号和防卫反应信号,从而提高植物生长与抗病能力。对于增加内源核黄素的含量会对植物产生哪些生物效应并不清楚。而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lumazine synthase, LS)是催化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倒数第二步的酶,是核黄素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之二是将从水稻中克隆的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oryza sativa Lumazine Synthase, OsLS)分别转入烟草和水稻,获得了异源表达的转基因烟草和同源过表达的转基因水稻。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两种转基因植物在增加内源核黄素含量和增强抗病性方面是一致,但生长存在差异;同时,我们对转基因植物生长和抗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材料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得突变体的方法和手段也多种多样。而转移DNA (transferred DNA, T-DNA)插入突变以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和便于分析而在植物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论文研究的第叁个内容是通过T-DNA插入的方法得到了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 ECC)具有抗病性的121-3突变体,并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一段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植物与T-DNA边界相融合的序列。HpaGXooc及其叁个功能片段对绿茶的生物学效应HpaGXooc是由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产生的一类harpin蛋白质激发子。为了优化其功能,本实验室通过基因改造和蛋白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了HpaGXooc的九种不同大小的功能蛋白片段。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HpaG1-94、HpaG10-42以及HpaG62-138,均比HpaGXooc能够更好地促进番茄和烟草的生长、抗病和诱导过敏性细胞死亡(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HCD)。本研究是将HpaGXooc及其叁种功能片段HpaGXooc和HpaG62-138)在一种重要的饮品植物-绿茶(Camellia sinensis)上施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施用HpaGXooc、HpaG10-42和HpaG62-138的茶树与施用空载体对照(empty vector protein, EVP)(不含HpaGXooc及其功能片段)的茶树相比,能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改良茶树生化特性。特别是施用HpaG1-94, HpaGXooc的茶树与对照相比,它们的采茶时间提前5-16天,采茶次数均多出一次;茶头数分别比对照增加38.3%和36.1%;茶叶鲜重分别比对照增重50.5%和37.3%;茶叶干重分别比对照增重55.8%和42.3%。此外,施用HpaG1-94的茶树与对照相比,上等茶的比例提高30.8%,茶叶的悬浮时间也较长。儿茶酚是一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抗氧化剂,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含量是衡量茶叶品质的最重要的生化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蛋白均可以大幅度提高茶叶中儿茶酚的含量(64.5%-118.8%)。为了更进一步阐述HpaGXooc及其功能片对茶树影响的分子机制,我们选取了综合表现较好的HpaG1-94和HpaGXooc进行了基因水平的研究。在分别施用了HpaG1-94、HpaGXooc和EVP的茶树芽头中,我们检测了植物生长相关的expansins基因(CsEXPL1、CsEXPL10和CsEXPL18)和茶叶品质相关基因(CsCHS、CsDFR、TCS1和CsSAMS)的转录表达情况。CsCHS、CsDFR、TCS1和CsSAMS分别是儿茶酚、花色素苷、咖啡碱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HpaGXooc和HpaG1-94均可以增强expansins基因和CsCHS, CsDFR基因在绿茶芽头中的表达,且HpaG1-94促进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能力明显强于HpaGxooc. expansins基因的增强表达与提高绿茶芽头的生物量有一定的关系,而CsCHS, CsDFR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而TCS1和CsSAMS在HpaGXooc和HpaG1-94处理过的茶树芽头中的表达比对照有所减弱,这样可以使茶叶保持适度的咖啡碱含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HpaG1-94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绿茶的产量和品质。2、水稻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核黄素(VB2)也是一种多功能的激发子,它对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长和抗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和多种微生物能够在体内合成核黄素,而人类和动物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外源施用核黄素能够诱导乙烯信号、茉莉酸信号和防卫反应信号,从而提高植物生长与抗病能力。对于增加内源核黄素的含量会对植物产生哪些生物效应并不清楚。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LS)是催化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倒数第二步的酶,是核黄素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从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1中克隆到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定名为OsLS (oryza sativa Lumazine Synthase). OsLS基因mRNA全长为666bp,编码一个含有22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与高等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68%~75%),而与微生物的同源性较低,仅有32~49%。对LS的氨基酸进化分析显示水稻与其它高等植物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在大肠杆菌内表达OsLS和His-tag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0kDa,其中OsLS,约23 kDa; His-tag,约7kDa. OsLS蛋白不能引起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同时,我们利用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软件targetp v1.1对水稻OsLS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OsLS定位于叶绿体的可靠性高达0.879。随后,我们用胶体免疫金(ImmunoGold)与Western blot两种方法对转基因烟草检测和用ImmunoGold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检测的结果均证实了这一预测。为了深入解析OsLS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我们将OsLS基因转入烟草(叁生烟)和水稻(中花11),获得了异源表达OsLS的转基因烟草(LSETT)和同源过表达的转基因水稻(LSOETR),并对它们进行了分子验证(Southern blot, RT-PCR, Western blot).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转基因沉默载体,但转化水稻后未能获得转OsLS基因沉默的水稻苗,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OsLS基因的沉默对植物具有致死作用,这与先前报道的细菌和真菌无法产生LS突变体的原因是LS突变体对微生物具有致死作用的结论是一致的。表达OsLS的转基因烟草(LSETT)与野生型(WT)相比,其营养生长加快,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抗性增强。对LSETT的生长相关基因NtEXP1、NtEXP2、NtEXP6和抗病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a、PR-1b、GST1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NtEXP1、NtEXP2、NPR1、PR-1a、PR-1b. GST1的表达与WT相比显着增强,与其生长和抗病表型相一致。WT和LSETT分别同时接种TMV后于不同时间点取烟草的系统叶片并用3,3-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 DAB)检测叶片中的活性氧,试验结果表明OsLS能够消弱烟草由于受到胁迫而积累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 ROS),这有利于使植物细胞免于受过度氧化的伤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合适的活性氧浓度对诱导植物抗病性是有利的,而过高浓度的活性氧对植物具有相当大的伤害作用。hinl和hsr203是HCD标志性基因,我们对其检测的结果表明它们在LSETT中的表达水平比WT的要弱,这可能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量有关。另外,我们测定了LSETT和WT中的黄素(Flavins)、乙烯(ethylene)、茉莉酸类(JAs)的含量,测定的结果是这叁者在LSETT中的含量均高于WT中的。其中,黄素(Flavins)包括游离态核黄素(riboflavin, VB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茉莉酸类包括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同时,在接种TMV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我们检测了乙烯通路和茉莉酸通路中的一些基因如ETR1, CTR1, ERF1, EREBP1,COI1,结果表明,LSETT与WT相比,其乙烯信号途径和茉莉酸信号途径均有所增强。对过量表达OsLS的转基因水稻(LSOETR)的研究与转基因烟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类似。在水稻苗龄达120天时,检测LSOETR叶片中riboflavin、FAD、FMN的含量均比野生型的高。LSOETR与对照相比,其分蘖较少,长势较差,控制分蘖的基因OsMOC1与生长旺盛标志性基因OsGRF1的表达低于野生型水稻,且其抽穗滞后15天左右。然而,当水稻苗龄达157天时,LSOETR的株高却远远超过野生型,其穗也较长,但其分蘖数依然很少。当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PXO99, LSOETR较WT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R1b与OsPR10受到强烈诱导表达,而对照的表达相对较弱。与野生型水稻相比,LSOETR与LSETT一样能够消除活性氧的积累。综上所述,水稻OsLS对植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效应,特别是在抗病和生长方面。3、烟草抗病突变体(121-3)的研究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材料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得突变体的方法和手段也多种多样。近年来,由于农杆菌转化方法的不断完善,T-DNA插入突变以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和便于分析而在植物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植物突变体,并建立起许多T-DNA插入突变体库,其中研究较多的植物是拟南芥、烟草、水稻和大麦.本研究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的方法对叁生烟草进行转化,获得了120个转化成功的品系,并用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CC)分别接种,幸运地筛选到抗TMV、ECC的烟草突变体121-3品系。并通过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式反应(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i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AIL-PCR)得到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序列(281bp)。此段植物序列在WT中并不转录表达,而在121-3突变体中被激活表达,且此段植物序列能被TMV和ECC诱导增强表达。因此:.我们推测,此段植物序列的转录可能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此外,我们通过3’末端cDNA快速扩增PCR (3'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PCR,3'-race PCR)和5’末端cDNA快速扩增(5'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PCR,5'-race PCR)的方法在121-3突变体中获得了植物序列两端的序列。我们所获得的植物序列位于T-DNA负链右边界的侧翼。T-DNA负链的部分序列能够与其相连的侧翼植物序列融合转录表达。此外,与野生型相比,121-3突变体中的JAs含量显着提高,ERF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这暗示了121-3突变体可能与乙烯信号和茉莉酸信号有关系。至于,侧翼植物序列与这些信号通路和抗病性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创新点1)筛选出能够大幅度提高绿茶儿茶酚含量和产量的HpaG1-94功能蛋白片段;2)从单子叶植物中克隆到OsLS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得到了具有抗病性的转基因水稻和烟草,这是增加植物内源核黄素来提高植物防卫反应的一个很好的实例;3)用T-DNA插入方法产生了具有广谱抗病性的烟草突变体,对其研究表明,且T-DNA负链右边界与侧翼植物序列融合转录表达,并可能与植物抗病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孔祥培,李德全[8](2009)在《MAPK和活性氧参与植物抗病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途径和活性氧参与调控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本文介绍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并对活性氧积累与MAPK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09年01期)
张蓓,刘刚,王冬梅[9](2008)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特异性钙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细胞中,钙离子是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参与多种信号途径。大量研究表明,钙信使系统参与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信号转导过程。近些年来,特异性钙信号在抗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植物表达防卫反应过程中特异性钙信号的形式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马永毅,张志明,赵茂俊[10](2007)在《一氧化氮(NO)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NO)是一种高度活性分子,能通过细胞膜快速扩散,在植物中NO可通过酶促途径和非酶促途径产生。已在多种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中检测到NO的产生。研究发现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NO在过敏性(HR)细胞死亡和系统获得抗性(SAR)的建立中起非常重要的信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20期)
抗病防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含WD40功能域的TTG(TRANSPARENTTESTA GLABRA)蛋白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其中水杨酸信号传导依靠NPR1蛋白来调节包括PR(pathogenesis-related)基因在内的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抗病性。我们研究发现,烟草TTG2可以抑制水杨酸/NPR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烟草对病原病毒与细菌的抗性。当TTG2基因发生沉默及TTG2蛋白产生受阻时,植物抗病能力得到提高,PR基因表达增强;而TTG2基因过表达或TTG2蛋白过量产生则导致相反的效应。当TTG2和NPR1基因同时发生沉默,或在缺少水杨酸的遗传背景下使TTG2发生沉默,可部分抵消由于NPR1单基因沉默或缺乏水杨酸引起的抗病性减弱效应。有趣的是,TTG2与NPR1并不能相互作用,但TTG2却能影响NPR1的亚细胞定位。当TTG2产生受到抑制时,NPR1可定位到细胞核,PR基因得以表达。相反,TTG2过量产生以后,NPR1则被扣留在细胞质,PR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这些结果说明,TTG2通过阻止NPR1核定位来抑制防卫反应,进而抑制植物抗病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防卫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韩冰,朱茜,葛军,徐曼宇,董汉松.烟草TTG2蛋白质对NPR1介导的抗病防卫反应与ARF8影响的生长发育进行交叉调控的机制[J].植物生理学报.2013
[2].李宝燕,崔润芝,董汉松.烟草TTG2蛋白通过组织内NPR1蛋白核定位而抑制抗病防卫反应[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3].吕贝贝,孙伟伟,李亮,董汉松.植物核质转运与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交叉调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
[4].冯稳,朱红霞,郭文雅,胡剑.超表达拟南芥AtLTP削弱了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孙枫,杨雪,王晓莉,董汉松.拟南芥长链脂肪醇氧化酶(AtFAO3)在抗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
[6].郭安.T-DNA插入突变体及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对抗病防卫反应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7].吴廷全.水稻条斑病菌harpin蛋白与水稻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影响植物生长与抗病防卫反应的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8].孔祥培,李德全.MAPK和活性氧参与植物抗病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
[9].张蓓,刘刚,王冬梅.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特异性钙信号[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
[10].马永毅,张志明,赵茂俊.一氧化氮(NO)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