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板块俯冲引发的深部物质循环过程是地球内部的一级运行机制,主宰了地球从内到外的演化进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不仅需要确定俯冲带地壳物质再循环的机制和形式,而且需要确定俯冲带动力来源和热体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为了识别不同类型壳源熔/流体对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寻求板片-地幔界面反应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理解汇聚板块边缘地壳俯冲和拆沉对地幔不均一性的贡献,我们必须将俯冲带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浆作用作为一个地球科学系统来考虑.板块俯冲带变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但是导致板块进一步俯冲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控制着释放的熔/流体组成和俯冲到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对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地幔楔作为俯冲系统中连接俯冲盘和仰冲盘的关键构造单元,在地球层圈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造山带地幔楔橄榄岩直接记录了俯冲带多种性质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复杂的壳幔物质循环过程.俯冲带岩浆岩是大洋/大陆板块俯冲物质再循环的表现形式,这些岩石样品记录了俯冲带从深部地幔到浅部地壳的过程,也为认识地球深部物质循环提供了理想的天然样品.尽管国际上在俯冲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领域针对地球深部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但由于研究工作缺乏密切的协同配合,包括俯冲带熔/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俯冲带幔源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和启动机制以及深部地幔过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许多关键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将来的研究需要聚焦俯冲带物质循环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进一步查明俯冲带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岩浆作用等过程的各自特征和相互联系,包括挥发性组分在地球深部的迁移过程及其资源和环境效应,着力考察研究相对薄弱的古俯冲带,阐明板块俯冲与地球深部物质循环之间的耦合机制.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郑永飞,陈伊翔
关键词: 大陆俯冲带,俯冲隧道,壳幔相互作用,俯冲带变质作用,俯冲带交代作用,俯冲带岩浆作用,化学地球动力学
来源: 地球科学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No.2015CB856106)
分类号: P542
页码: 3961-3983
总页数: 23
文件大小: 1910K
下载量: 707
相关论文文献
- [1].俯冲带热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6)
- [2].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 [3].俯冲带断层粘滑运动机制数值模拟研究——以日本俯冲带为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11)
- [4].大洋板块俯冲带角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1)
- [5].阿留申俯冲带几何学特征及运动学成因模式[J]. 地质论评 2018(03)
- [6].俯冲带浅部以碳酸岩质流体形式活动的碳[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2)
- [7].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位置探讨[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8].南美俯冲带几何特征与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 [9].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现今非均匀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2)
- [10].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中)[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1)
- [11].大地震多发于俯冲带和洋底断裂带的交叠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02)
- [12].俯冲带板间地震活动的热-力学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13].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上)[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0)
- [14].钙钛矿蠕变对俯冲带震源深度极限的约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 [15].日本俯冲带地区典型强震数据的初步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8)
- [16].应用小波变换确定琉球俯冲带的深部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0)
- [17].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5)
- [18].从洋中脊到俯冲带的快速转换[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1)
- [19].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过程[J]. 地学前缘 2017(04)
- [20].全球俯冲带大洋钻探进展与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12)
- [21].大洋俯冲带变质作用、流体行为与岩浆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22].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的元素迁移:实验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23].俯冲带榴辉岩的变形作用及其对恢复俯冲-折返过程的意义[J]. 地质通报 2008(10)
- [24].南海北部古俯冲带的位置及其对南海扩张的控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04)
- [25].大陆俯冲带两类壳幔相互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7)
- [26].日本海沟俯冲带热结构与深源地震[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 [27].俯冲侵蚀在地震活动中的作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1(12)
- [28].我国青年学者李元首次发现俯冲带中的C-H-O不混溶相[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5)
- [29].地震发生过程的有限单元法模拟——以苏门答腊俯冲带上的大地震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2)
- [30].俯冲带中的洋壳在中国东北上地幔底部分离的地震学证据[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标签:大陆俯冲带论文; 俯冲隧道论文; 壳幔相互作用论文; 俯冲带变质作用论文; 俯冲带交代作用论文; 俯冲带岩浆作用论文; 化学地球动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