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学,模型,成矿,分布式,建模,矿山,综合信息。
地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达,乐鹏,高凡[1](2018)在《组件与服务耦合的地学模型集成方法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空间信息处理建模工具,如ArcGIS ModelBuilder,聚焦于地理空间信息处理算子的组合建模。"模型网"的提出对已有的空间信息处理建模工具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现有的空间信息处理建模工具需要能够支持网络环境,支持空间信息服务的即插即用;另一方面,服务需要与复杂地学模型耦合,支持基于时间步长的地学模型运行。针对组件与服务并存的现状以及异构模型和算法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组件与服务耦合的地学模型集成方法;并从"模型即服务"和模型集成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WebSocket协议发布地学模型的新方法,实现了基于时间步长的地学模型在线共享。采用科学工作流技术实现了遵循国际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标准的空间信息服务、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地学模型服务、遵循OpenMI开放建模接口规范的模型组件集成,具有逻辑一致、物理分隔、执行可控等特点。利用该方法将传统的空间信息处理建模工具拓展为地学模型集成工具,并应用于具体案例中,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雷斯元[2](2018)在《3D地学模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3D打印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经逐渐在工业制造、生物工程、医疗、建筑、军事、食品设计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地质3D打印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特色实验室,致力于结合学校特色,专注地质体和地质图3D打印,目前实现了以地学模型为主体的3D建模以及3D打印机设备的操作、组装、调试等。随着模型类别和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模型、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成为实验室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3D地学模型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架构,运用MVC设计模式,将系统划分成用户层、服务层、业务层、数据层,开发语言选用PHP,Web服务器选用Apache,数据库选用MySQL,引入Smarty模板引擎,将视图与逻辑代码相分离。系统开发工具选用Zend Studio,以浏览器作为用户的访问与交互窗口,并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输媒介来处理用户请求,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用户的各项操作。系统设定管理员、普通用户与游客叁种角色,根据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六个子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用户中心、模型中心、新闻中心、视频中心以及友情链接,实现了包括系统功能设置、用户管理、模型展示与存储、第叁方模型上传与审核、新闻资讯浏览、在线视频播放、相关链接跳转等功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使用需求。同时,各子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各用户角色根据权限分配,独立进行相关模块的功能操作,模块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保证本系统能够正常平稳运行。系统对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改进,通过记录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并以此展开用户相似度计算和模型的预测评分进而完成系统内的模型推荐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效率;系统通过Three.js技术实现了叁维模型的在线预览,并加入了鼠标操作实现模型的缩放、平移与旋转,方便用户交互使用,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本文设计的系统解决了地学模型的分类管理与展示问题,在地学教育与地学研究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金文斌,郭江,汤宛地[3](2014)在《基于遥感和地学模型的胡杨林信息提取及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一幅额济纳胡杨林Landsat TM5遥感图像数据及其粗分类示意图,以及从Google Earth中提取对应经纬度范围的高分辨率数据,运用ENVI、GS+、Matlab、ArcGIS等软件工具,依据叁波段、6个特征值,进行遥感图像处理,Morans I指数计算、分维数、胡杨林空间自相关特征提取、聚类分析等,聚类得到不同类型胡杨林的分布图。并结合实地观测加以改进,以及后续以此方法对不同时期极干旱区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胡杨林的空间分异进行研究,可较为精准地用以监测和评价该地区胡杨林的生长趋势和现状,指导和规划胡杨林的拯救工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4年05期)
刘义勤,潘懋,杨绪坤[4](2013)在《面向大数据量地学模型的叁角网格简化算法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大数据量地学模型可视化的功能需求,实现一种基于拓扑规则和地学规则双重约束的叁角网格简化和还原算法,以支持层次细节模型(level of detail,LOD)功能。介绍了实现算法所需的多分辨率数据结构。利用叁维地学模型内含的拓扑关系,结合地学规则,约束叁角网格中边的可折迭性。通过对可折迭的边进行折迭和展开来实现网格的简化与还原。测试结果表明,算法对叁角网格的处理效果良好,运行效率较高,能够支持LOD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雪军,孙玉军[5](2011)在《基于遥感地学模型的辽宁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森林植被生物量估测遥感模型机理的综合分析,采用2005年辽宁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部分样地数据,基于遥感及其派生信息、气象信息、地学信息、林分信息建立了估测森林植被生物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与样地生物量相关性的高低对MODIS数据植被指数(NVDI)的排序为植被指数的年平均值(NVDI_AVER)、植被生长季节的植被指数的平均值(NVDI_AMD)、植被指数的年内最大值(NVDI_MAX)、植被指数的年内最小值(NVDI_MIN)、植被指数的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NVDI_CHA);与生物量相关的气象因子分别为相对蒸散、平均气温和>10℃的积温,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399和0.394;生物量与坡向、纬度相关性不显着。2)辽宁省森林总生物量为255.774×106t,森林碳储量为127.887×106t。3)从辽宁省森林碳密度空间分布来看,辽宁省森林碳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并且碳密度总体上不高,为50 t/hm2以下。(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1年01期)
杨晓坤,秦德先,冯美丽,胡志军,伍伟[6](2009)在《广西大厂矿田叁维地学模型及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型矿业软件Surpac Vision建立了广西大厂的矿山叁维地学模型。叁维地学模型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直观定量地反映了矿山地形,地层,构造,岩浆岩和钻孔地球化学原生晕的基本情况。可以实现叁维动态多方案圈定异常,对异常的形态特征、叁维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地质因素,实现了矿山叁维综合地学信息找矿预测。(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09年01期)
杨晓坤,秦德先,冯美丽,胡志军,伍伟[7](2008)在《基于Surpac的矿山叁维地学模型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山地学建模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大型矿业软件SurpacVision建立了某矿山的矿山叁维地学模型,叁维直观定量地反应了矿山地形、地层、构造、岩浆岩和钻孔地球化学原生晕的基本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可以实现动态综合多方案圈定异常,可以对异常的形态特征、异常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实现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对矿山资源接替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08年01期)
马志勇,汤占中,张军海[8](2006)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处理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地学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只有将地学模型很好的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当中,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决策者分析问题、辅助决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6年07期)
温永宁,闾国年,杨慧,曹丹,陈旻[9](2006)在《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模型库、G 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方式的探讨,结合未来以分布式资源共享为特征的系统构建模式,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该框架通过将XML文档对象模型引入到模型定义中,统一了模型数据和功能的定义,基于COM技术实现了模型集成运行服务器和模型服务访问组件。模型服务器扩展了传统模型库的功能,为异构模型提供了集成和运行环境;服务访问组件实现了面向对象的服务访问接口,为应用系统开发提供了一致的集成模式。(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张忠胜[10](2005)在《基于文档对象模型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地理信息系统一直是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表达和制图等功能的集合体,但是当前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与模拟仿真功能方面还比较弱,难以胜任复杂的辅助管理决策任务。目前,GIS已向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方向发展,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以强有力的模型分析功能为基础。应用分析模型能完成目前GIS所缺乏的功能,且能解决很多决策者所感兴趣的问题的,因此,要把它们集成到GIS系统中是必然的趋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的发展过程,即从源代码集成方式、函数库集成方式到模型库支持下的模型集成方式,并给出了这些模型集成方式的优缺点,同时还特别强调了传统模型库支持下的模型集成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如不支持远程调用,与现行的分布式系统发展不相适应;模型过程中缺乏流程控制和用户干预机制等,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本文提出了用模型定义DOM定义应用分析模型;文章接着介绍了XML的概述和文档对象模型(DOM)解析器,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模型定义DOM的基本内容;接着根据模型定义DOM、传统模型库系统和COM/DCOM,详细地阐述了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的设计和实现;本文还以大气高斯模型为例,给出了模型定义DOM的XML文档以及用应用程序实现模型的定义;文章最后还对此框架作了总结,对未来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与展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5-05-01)
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3D打印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经逐渐在工业制造、生物工程、医疗、建筑、军事、食品设计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地质3D打印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特色实验室,致力于结合学校特色,专注地质体和地质图3D打印,目前实现了以地学模型为主体的3D建模以及3D打印机设备的操作、组装、调试等。随着模型类别和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模型、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成为实验室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3D地学模型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架构,运用MVC设计模式,将系统划分成用户层、服务层、业务层、数据层,开发语言选用PHP,Web服务器选用Apache,数据库选用MySQL,引入Smarty模板引擎,将视图与逻辑代码相分离。系统开发工具选用Zend Studio,以浏览器作为用户的访问与交互窗口,并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输媒介来处理用户请求,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用户的各项操作。系统设定管理员、普通用户与游客叁种角色,根据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六个子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用户中心、模型中心、新闻中心、视频中心以及友情链接,实现了包括系统功能设置、用户管理、模型展示与存储、第叁方模型上传与审核、新闻资讯浏览、在线视频播放、相关链接跳转等功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使用需求。同时,各子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各用户角色根据权限分配,独立进行相关模块的功能操作,模块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保证本系统能够正常平稳运行。系统对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改进,通过记录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并以此展开用户相似度计算和模型的预测评分进而完成系统内的模型推荐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效率;系统通过Three.js技术实现了叁维模型的在线预览,并加入了鼠标操作实现模型的缩放、平移与旋转,方便用户交互使用,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本文设计的系统解决了地学模型的分类管理与展示问题,在地学教育与地学研究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达,乐鹏,高凡.组件与服务耦合的地学模型集成方法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2].雷斯元.3D地学模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3].金文斌,郭江,汤宛地.基于遥感和地学模型的胡杨林信息提取及规划[J].林业科技开发.2014
[4].刘义勤,潘懋,杨绪坤.面向大数据量地学模型的叁角网格简化算法实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王雪军,孙玉军.基于遥感地学模型的辽宁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估测[J].林业资源管理.2011
[6].杨晓坤,秦德先,冯美丽,胡志军,伍伟.广西大厂矿田叁维地学模型及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9
[7].杨晓坤,秦德先,冯美丽,胡志军,伍伟.基于Surpac的矿山叁维地学模型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8
[8].马志勇,汤占中,张军海.地理信息系统中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
[9].温永宁,闾国年,杨慧,曹丹,陈旻.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研究[J].遥感学报.2006
[10].张忠胜.基于文档对象模型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