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线行波管论文-陆麒如,张琳

螺旋线行波管论文-陆麒如,张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线行波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线行波管,热分析,接触热阻,慢波系统

螺旋线行波管论文文献综述

陆麒如,张琳[1](2019)在《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大功率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进行了热仿真与分析。首先给出了慢波系统热分析模型,其中包括慢波系统的结构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热耗分布;然后给出了慢波系统界面热阻研究,包括实测的无氧铜与氧化铍直接接触界面热阻以及螺旋线与夹持杆之间、夹持杆与管壳之间不同接触热阻条件下的螺旋线温度研究;最后得到通过减小螺旋线与夹持杆之间、夹持杆与管壳之间接触热阻能够使得螺旋线温度由原来的1034℃高温状态降低到350℃以下正常状态。(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陈波,崔延军,陆麒如[2](2019)在《Ka波段500W螺旋线行波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Ka波段500W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高频结构设计,计算了品字形高频结构的色散、耦合阻抗参量。利用CST软件对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速渐变法抑制返波振荡的措施。研制出了Ka波段螺旋线行波管样管,行波管在Ka波段2GHz工作频带内饱和输出功率大于550W。(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9)

苟茂松,岳玲娜,殷海荣,徐进,刘漾[3](2019)在《螺距和磁场跳变在6~18GHz螺旋线行波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工作在6~18GHz的T形夹持杆加载金属翼片螺旋线行波管为研究对象,采用螺距跳变和磁场跳变,提高了该行波管在工作频带内的输出功率和电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次谐波。计算结果表明,工作电压为3100V,电流为115mA时,6~18GHz内的输出功率大于56W,电子效率为15.77%~20.88%。较之于均匀螺距的设计,输出功率至少提高了10W,增幅为21.7%,电子效率至少提高了20.7%;在6~9GHz范围内,二次谐波比减小了1.36dB,降幅达13.2%。(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凡[4](2019)在《8-18GHz大功率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宽频带、大功率、高效率、高增益等优点,螺旋线行波管在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器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电子对抗、雷达和通信等军事电子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螺旋线行波管具有更宽的频带,更大的输出功率,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好的散热性能等。基于以上原因,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工作在8-18GHz的螺旋线行波管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为了拓展行波管的带宽,本文选用了T形翼片-T形夹持杆的螺旋线慢波结构,并对该螺旋线行波管的高频系统,能量输入输出装置以及注-波互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确定了慢波结构及尺寸。在研究大量慢波结构的基础上,首先选取了T形翼片-T形夹持杆的螺旋线慢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其次为了使该慢波结构能满足设计需求,我们对该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各个结构尺寸对高频特性的影响,得到适合工作在该频段内的慢波结构参数。2.对工作在8~18GHz频段内的螺旋线慢波系统进行注-波互作用仿真。为了抑制返波振荡,设计出大功率的螺旋线行波管,我们研究了一种螺距和内径都渐变的螺旋线慢波结构,并最终确定该结构的尺寸参数以及工作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流为2A,电压不大于16kV左右时,该行波管可在8~18GHz频段内产生5200W以上的脉冲功率。3.设计了慢波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在行波管的输入部分设计了同轴阻抗变换部分以及同轴输能窗;由于该行波管部分频点输出功率超过6000W,为了承载大功率输出,在行波管输出部分设计了双脊波导的模式变换部分以及双脊波导窗。4.对该螺旋线行波管进行了热、力、电仿真研究。首先使用ANSYS对未加载散热片的慢波结构进行热分析,在对螺旋线内表面上的热源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后,仿真得到螺旋线行波管上的温度分布以及热应力形变分布;其次用同样办法对加载了散热片的慢波结构进行了热分析。可以发现,螺旋线上靠近输出窗的位置处温度最高。通过增加散热片以及调整散热片的位置对行波管进行散热,可以使该螺旋线行波管能在指标要求范围内正常工作。该螺旋线行波管能在8-18GHz频带范围内输出超过5200W的功率,超宽的带宽以及超高的输出功率充分说明该管在电子装备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金蕾[5](2019)在《高效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行波管本身宽带、高功率、高效率等优良的工作特性能适合于电子对抗以及卫星通信等特定的领域的需要,行波管在这些领域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和广泛的应用。依托于高效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项目,本文设计了一只螺旋线行波管,其工作频带为26.5 GHz-40 GHz。为了保证工作带宽的设计指标,同时尽可能提高电子效率,本论文提出、研究并设计了矩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作为慢波结构。并以此慢波结构为基础,完成了同轴型输入结构及输入窗、脊波导型输出结构及输出窗的设计。对整管进行了注-波互作用模拟计算,并对提高行波管效率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经过优化,完成了高效率螺旋线行波管的设计。为了实现高效率螺旋线行波管的设计,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矩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结构,并用HFSS软件对比了几种不同加载方式的螺旋线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验证了所提出的慢波结构适合工作于宽频带并且可实现制管。通过对该结构高频特性的仿真,对比了不同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选取了适合的慢波结构参数。2.利用CST软件,设计了同轴输入结构和双脊波导输出结构,通过对其进行设计优化,在26.5 GHz-40 GHz工作频带内整管反射系数在-16dB及以下,驻波比在1.4以下,符合设计要求。3.利用ORION软件,对所设计的矩形金属-介质夹持杆的螺旋线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进行了仿真,确定了其工作参数。为了提高电子效率,本论文尝试了几种不同的螺距变化方式:螺距负-正-负跳变、螺距负-正-负-负跳变和螺距渐变。最终理想的仿真结果如下:在所需26.5 GHz-40 GHz的工作频带内,工作电压为9350V,工作电流为140 mA时,采用螺距负-正-负-负跳变方案的电子效率大于17.8%,相比均匀螺距时电子效率增加了3.6%以上,采用螺距渐变方案的电子效率大于19.5%,相比均匀螺距时电子效率增加5.3%以上。4.利用CST软件,设计了一种轴对称五级降压收集级,最终优化后的收集极效率可以达到89.43%,符合设计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班雪萍[6](2019)在《螺旋线行波管周期永磁聚焦系统正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永磁聚焦系统作为行波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约束电子注,保证电子注的稳定传输,对行波管的整管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整个行波管设计中,通常都是先设计出理想的磁场分布,再根据理想磁场分布的情况来设计实际的磁系统。但是,由于设计的磁场分布是理想的,因此与实际磁系统的磁场分布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所以,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根据磁场分布来设计出实际的磁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研究了周期永磁聚焦系统的正向设计方法,正向设计的思想是根据给定的轴上磁场分布曲线和极靴内径来设计出周期永磁聚焦系统。本文考虑到磁系统各个结构参数对磁场分布的影响,并结合磁导法理论,形成周期永磁聚焦系统正向设计方法。在已知条件下,逐步确定磁系统的极靴台阶外径、磁环内径、极靴间隙等磁系统结构参数完成整个磁系统的初始设计,再根据电子注的聚焦效果进行磁系统匹配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合适的磁系统设计方案。高波段行波管磁系统结构尺寸小,装配困难,容易出现误差导致磁系统磁场非对称性。磁场非对称性将导致电子注摆动,影响电子注的流通率,甚至当电子打到螺旋线上时,有可能会损坏行波管。本文模拟了磁系统的非对称性情况,研究了单环和整个磁系统两种情形下的磁场非对称特性,分析了极靴对非对称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周期永磁聚焦系统磁场非对称的抑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杨小萌,李伟,李紫琳,田艳艳,孙宝成[7](2019)在《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通信行波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通信行波管,提出四种关键技术来克服螺旋线高频散热问题,实现毫米波通信频段连续波功率大于300W的研制目标。四种关键技术分别是:高流通率电子光学系统设计、标准复合管壳夹持技术、提高天线热稳定性技术、高线性度慢波结构设计。最后研制的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通信行波管在毫米波通信频段连续波功率大于320W,整管效率大于42%,同时线性副特性指标优良,满足卫星通信系统需求。(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邱海舰,胡玉禄,胡权,朱小芳,李斌[8](2019)在《螺旋线行波管群时延失真特性小信号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欧拉坐标系发展了一种新颖的欧拉小信号理论模型。在考虑衰减和空间电荷场的情况下,对欧拉小信号理论模型进行求解,建立了群时延小信号解析模型。应用群时延小信号解析模型对一支C波段空间行波管进行优化,并与拉格朗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群时延小信号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邹雯婧,李斌,郑海鹰,张超,汪春耘[9](2018)在《改善宽带高效率螺旋线行波管电子注动态散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针对宽带高效率螺旋线行波管电子注动态散焦问题进行研究,调整了宽带慢波电路结构,通过叁维软件仿真模拟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该方法有效减小了行波管电子注动态散焦,提高了整管的总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张劲,汪锦言,孙小菡[10](2018)在《螺旋线行波管动态电子注热辐射模型及其对管内热状态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将螺旋线行波管互作用区电子注等效为动态灰体圆盘,建立了该圆盘侧面宽角灰体热辐射理论模型。基于回旋辐射冷却理论得出高速电子注辐射热功率表达式,从而推导得出该等效灰体圆盘侧面发射率。基于阴极温度和电子注压缩比,得出该等效灰体温度表达式。根据某宽带螺旋线行波管实际参数,计算得出等效灰体温度为23553℃、发射率为1.746×10~(-8)。对该管考虑/不考虑电子注热辐射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注热辐射导致螺旋线内表面温度上升,且温度增量沿慢波线逐步降低;电子注热辐射引起的温度增量最大值发生在螺旋线始端,在8-18GHz工作频带范围内从10.94变化到11.43℃;电子注热辐射引起的温度增量最小值在输出窗口端,从6.96变化到7.82℃。(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螺旋线行波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Ka波段500W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高频结构设计,计算了品字形高频结构的色散、耦合阻抗参量。利用CST软件对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速渐变法抑制返波振荡的措施。研制出了Ka波段螺旋线行波管样管,行波管在Ka波段2GHz工作频带内饱和输出功率大于550W。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线行波管论文参考文献

[1].陆麒如,张琳.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19

[2].陈波,崔延军,陆麒如.Ka波段500W螺旋线行波管研究进展[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3].苟茂松,岳玲娜,殷海荣,徐进,刘漾.螺距和磁场跳变在6~18GHz螺旋线行波管中的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2019

[4].王凡.8-18GHz大功率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金蕾.高效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6].班雪萍.螺旋线行波管周期永磁聚焦系统正向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杨小萌,李伟,李紫琳,田艳艳,孙宝成.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通信行波管的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9

[8].邱海舰,胡玉禄,胡权,朱小芳,李斌.螺旋线行波管群时延失真特性小信号分析(英文)[J].真空电子技术.2019

[9].邹雯婧,李斌,郑海鹰,张超,汪春耘.改善宽带高效率螺旋线行波管电子注动态散焦的方法[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张劲,汪锦言,孙小菡.螺旋线行波管动态电子注热辐射模型及其对管内热状态影响分析[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  

螺旋线行波管论文-陆麒如,张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