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堆肥腐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牛牛粪,堆肥,物质变化,腐熟度
堆肥腐熟度论文文献综述
蔡娟,张应虎,张昌勇,张显明,王召梅[1](2018)在《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有机肥的腐熟程度。选用条垛式堆肥方式,采用肉牛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高温堆肥发酵,研究堆肥过程中物料及腐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堆体颜色逐渐变深,臭味变淡,颗粒松散度变大;堆体含水率随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pH跟微生物活动相关,呈上升趋势;堆体的C/N比值从初始的34.5降至堆肥结束时的22.16;敏感试验材料青菜种子的发芽指数至堆肥结束时达最大值(96.55%),物料营养平衡指标及植物毒性指标均达腐熟标准。4∶6的物料比,并配以高效的生物发酵菌,30d即可达腐熟要求,大大缩短了牛粪自然堆肥时间,有效提高了牛粪资源化利用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孟国欣,查同刚,巩潇,张晓霞,陈茜[2](2018)在《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参数变化及腐熟度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过程中相关参数变化及腐熟度综合评价,选取表观指数、堆肥高温期(≥55℃)持续时间、p H值、碳氮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等5项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了7种不同工况(添加的园林废弃物体积分别占总堆肥体积的0%、10%、20%、30%、40%、50%和60%,依次记为工况S、G1S9、G1S4、G3S7、G2S3、G1S1、G3S2)堆肥样品0~60 d的腐熟程度,为研究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泥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堆肥过程中,温度、p H值、种子发芽指数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的过程,碳氮降解率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规律。其中,工况G2S3堆肥高温期持续时间较长(16 d),p H值升高和下降速度都比较快,碳氮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都大于其他工况。(2)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工况S和工况G1S9均为基本腐熟,而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均为未腐熟;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工况G1S4、G3S7,最终达到较好腐熟;工况G2S3、G1S1、G3S2在第27天达到完全腐熟。(3)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都综合考虑了各参数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但权重计算方法不同,前者主要根据实测值确定权重,强调极值的作用,导致实测值小的指标失去评价的作用;后者主要根据评价标准值来确定权重,权重隐含在变化幅度不同的各级标准值中。综合考虑,灰色聚类法更适用于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腐熟度评价。综上所述,工况G2S3使污泥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均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且能促进堆肥腐熟,取得较好的堆肥效果。(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赵桂红,冯玉杰[3](2018)在《叶梗比对烟草废弃物好氧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废弃烟叶与烟梗共同堆肥转化处理时的较佳配比,利用好氧堆肥反应器研究不同叶梗比下堆肥的性质变化,并借此评价堆肥稳定性及腐熟度。叶梗质量比为9∶1和8∶2的堆肥温度超过55℃持续3 d以上,堆肥结束时,其电导率不超过限定值0.3 S/m、铵态氮达到阈值400 mg/kg、硝态氮稳定在1 200 mg/kg附近,有机质的氧气呼吸速率分别稳定在2.3、2.1 g/(kg·h)、发芽指数分别为105%和118%,而叶梗比为6∶4的处理发芽指数未超过80%,仅为72%。结果表明:梗的添加在一定范围内加快了堆肥启动,延长了高温持续分解时间,促进了堆肥稳定和腐熟,但过高添加量不利于堆肥过程的进行。叶梗比8∶2最有利于堆肥的快速启动以及堆肥的稳定和腐熟。该研究为烟草废弃物堆肥转化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迟孟浩[4](2018)在《厨余垃圾与污泥联合堆肥对腐熟度和氮素损失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厨余垃圾和污泥联合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是影响堆肥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物料配比和通风速率均会造成氮素的不必要浪费。本文以厨余垃圾和污泥作为堆肥研究对象,在确保腐熟度和减少氮素损失的基础上,探讨最佳物料配比和通风速率以实现堆肥最优化。论文首先在通风速率一定的前提下研究不同物料配比对堆体温度、O_2、腐熟度、氮素损失等因素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物料配比。其次在最佳物料配比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通风速率下腐熟度和氮素损失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最佳通风速率。试验结果如下:1)在最佳物料配比的确定试验中,不同物料添加比例对高温期持续时间有显着的影响。T_3处理(添加比例厨余:污泥:秸秆=40%:45%:15%)高温期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经试验得知,厨余垃圾添加比例过高会抑制物料的腐熟。考虑到厨余垃圾和污泥的总量,本试验认为厨余:污泥:秸秆=40%:45%:15%的物料配比进行联合堆肥为最优配比方式。2)在最佳物料配比的确定试验中,不同物料配比对氮素的损失存在明显影响。高厨余垃圾或污泥添加比例均会增加堆肥过程中NH_3等含氮气体的排放,降低堆肥品质。厨余:污泥:秸秆=40%:45%:15%的物料配比方式,能够在保证腐熟的前提下可使TN含量提高25.39%。3)在最佳通风速率的确定试验中,不同通风速率对积温和高温期持续时间存在显着影响。T_2处理(0.36 L·kgDM~(-1)·min~(-1))的通风速率在满足微生物耗氧需求的前提下积温可达12588℃/d,高温期持续8 d。经过试验研究得知,0.36L·kgDM~(-1)·min~(-1)的通风速率可以在消耗较低能耗的基础上保证物料达到腐熟要求。4)在最佳通风速率的确定试验中,NH_3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堆肥前期。0.36 L·kgDM~(-1)·min~(-1)的通风速率在满足物料腐熟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氮素损失。至堆肥结束,T_2处理(0.36 L·kgDM~(-1)·min~(-1))NH_4~+-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为2.21 g·kg~(-1)·DM;TN含量为33.27 g·kg~(-1)DM,提升了55.83%。(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小鸿,李磊,郭小平,赵斌,陈晓雪[5](2018)在《翻堆和补水工艺对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翻堆和补水工艺对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好氧条垛式堆肥方法,设计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补水和翻堆工艺对堆肥进程中碳氮比(C/N)、p H、电导率(EC)等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选取T值、高温持续时间、发芽指数(GI)、吸光度比值(E4/E6)等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进行腐熟度评价。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的碳氮比逐渐降低,p H逐渐上升,温度、EC值和E4/E6随堆肥进行均先升后降,发芽指数相反;除高温好氧堆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均达到腐熟;其中T4处理腐熟度最好;最优水平组合为每4 d翻堆、每8 d补水;影响腐熟程度的主因素是补水频率,其次是翻堆频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张洪铭,李刚,邵晶,雷曼琴,陈萌[6](2017)在《果皮废弃物堆肥特性及腐熟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各种水果皮为原料,采用自制家用自动破碎堆肥器进行了人工堆肥,全面观察堆肥过程中与腐熟度有关的物化与生物指标的变化,同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评价了堆肥腐熟度。结果表明:在37℃恒温堆肥下,以4∶1的果皮与有效微生物(EM)质量比进行堆肥,在堆肥熟化期内,pH值先减小后增大;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固体果皮中氨氮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第12d时可以观察到发酵液颜色开始向浑浊方向变化、pH值已经超过8,说明该环境已经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且有部分微生物已经死亡,故据此该反应器堆肥周期为12d。(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24期)
徐伟栋[7](2017)在《鸡粪发酵的影响因素及堆肥腐熟度的快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为目标,使用肉鸡鸡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好氧堆肥试验。探究不同的秸秆添加量、发酵剂种类,以及不同供氧量与供氧方式对鸡粪堆肥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物理化学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酸碱度、全氮和全磷及全钾含量,以及淀粉、纤维素、腐殖酸等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期为优化堆肥条件和正确评价鸡粪堆肥腐熟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初始堆积物的碳氮比(C/N)对堆肥过程的影响较大。所有处理中碳氮比相对较大的处理,堆积物的升温速度较快,在堆制第7天左右达到70℃。所有处理堆制物的pH值变化范围为7~8.5之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淀粉是判断堆肥腐熟度的指标之一,其中T1-2,T1-4和T1-5堆积物中的淀粉均在第30天后被分解殆尽。腐殖酸的含量变化整体呈先减后增的趋势。(2)供氧方式和供氧量也对好氧堆肥中淀粉、纤维素等物质的降解产生重要影响。所有处理中,采用翻抛供氧的处理(T2-4)纤维素降解率最大,达到14.89%,比供氧量为5.65 m3/d· kg的处理(T2-3)高4.05%。另外,不同通风方式的堆体温度无明显差异。无发酵剂添加的处理中,翻抛加通风供氧量为8.48 m3/d · kg的处理效果较好。(3)添加发酵剂的处理与无发酵剂添加的处理,温度无明显变化。但发酵剂所含微生物促进有机质等物质分解,其中喷洒粉剂的处理(T3-3)腐殖酸最终含量最高,各处理的腐殖酸含量以T3-3>T3-4>T3-1>T3-2的顺序递减。另外,添加普通发酵剂,液体发酵剂和粉制发酵剂的处理纤维素分解量均达到50%。喷洒普通发酵剂的处理(T3-1)淀粉在堆制第32天完全降解,腐熟所需时间最短。添加发酵剂缩短了发酵周期,且添加粉制发酵剂的处理腐熟程度优于添加液体发酵剂的处理。(4)在堆肥各指标间相关关系分析中,堆制过程中T1的腐殖酸含量与纤维素(r=-0.804**)、淀粉(r=-0.831**)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全氮(r=0.793**)、全磷(r=0.870**)、全钾(r=0.772**)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同时淀粉与其他各指标,均呈显着相关关系。在堆肥过程中,大部分指标间相关性显着。(5)基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对鸡粪堆肥的腐熟度进行快速评估时,采用近红外光谱法中的卷积平滑法,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归一化的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R),多元线性回归法(MLR)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PCR)建立堆肥腐熟度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建模方式对模型的精确度影响明显,PLSR模型的精确度普遍较高。同时,在近红外光谱曲线5250cm-1~4450cm-1吸收带中的双峰,随着淀粉的降解,逐渐变为单峰,变化规律符合堆肥过程中淀粉的含量随堆肥腐熟而改变。这可能与CH、CH2、CH3合频吸收带的消失有关。对堆肥品质指标建立模型,堆肥的全氮与全磷采用PCR模型预测精度最好。其中,全氮的最佳模型(Rp=0.932,RMSEP=0.071,RPD=2.63);全磷的最佳模型(Rp=0.929,RMSEP=0.651,RPD=2.65);全钾的最佳模型(Rp=0.938,RMSEP=0.324,RPD=3.35)。含水量的最优模型(Rp=0.906,RMSEP=0.252,RPD=3.24),有机质的最优模型(Rp=0.937,RMSEP=2.07,RPD=3.28)。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的监测,纤维素的最优模型(Rp=0.948,RMSEP=3.02,RPD=3.56),腐殖酸的最优模型(Rp=0.974,RMSEP=2.12,RPD=2.54),淀粉的最优模型(Rp=0.936,RMSEP=3.25,RPD=2.51),从以上腐熟度指标模型的精确度来看,近红外模型对堆肥腐熟度指标具有较好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岳贞,陈倩倩,陈晓旸,洪春来,陈林童[8](2016)在《棉渣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特色农业废弃物棉渣进行堆肥化处置,以牛粪为调理剂,采用人工翻堆的方法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添加牛粪对棉渣堆肥发酵的影响,探讨堆肥过程中不同部位物料理化性质的差异,并依据发芽指数(GI)评价物料的腐熟程度。结果表明,添加牛粪可以加速物料升温,提高主发酵温度,缩短发酵时间,添加牛粪处理的T值(终点C/N与初始C/N之比)比对照组提前12 d降到0.6以下,且发酵后GI较高,对植物毒性较小。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以中层升温最快,温度最高。中层总有机碳(TOC)下降速率和总氮(TN)上升速率最快,深层次之,表层最慢。深层易形成厌氧区,物料腐熟较慢,堆肥腐熟之前深层GI最低,完全腐熟之后各层之间理化性质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张地方,袁京,王国英,李国学,罗渊[9](2016)在《木本泥炭添加比例对猪粪堆肥腐熟度和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存在的腐熟度低、氮素损失严重、污染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该研究以木本泥炭作为添加剂与猪粪进行联合堆肥,研究了不同木本泥炭添加量(添加比例依次为占物料湿基质量的5%、10%、15%和20%的4个处理)对猪粪好氧堆肥产品腐熟度和堆肥过程中CH4、NH3和H2S等污染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粪堆肥中添加木本泥炭作为调理材料,堆体可成功启动升温,在第2~4天堆体可进入高温期,并持续7 d以上,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经28 d好氧堆肥以后,堆肥产品p H值为8.0左右,电导率值为1.47~1.82 m S/cm,发芽指数均大于80%,达到腐熟标准;木本泥炭添加量增加至15%以上时,有机质分解程度高,物料干质量降解率达22%左右,28 d堆体含水率下降35%左右,CH4、NH3和H2S排放量分别减少82.12%~89.48%、53.47%~63.31%、50.98%~62.76%,总温室气体排放当量减少70.34%~83.26%,堆体总氮损失减少率达44%~63%,保氮效果显着。因此,建议木本泥炭用作猪粪堆肥添加剂的最优添加量为15%~20%(以物料总湿重计)。(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2期)
袁京,何胜洲,李国学,彭升平,陈是吏[10](2016)在《添加不同辅料对污泥堆肥腐熟度及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玉米秸秆和木本泥炭两种辅料添加至脱水污泥中进行联合好氧堆肥,研究了秸秆和木本泥炭作为添加剂对污泥堆肥腐熟度和堆肥过程中气体排放(NH_3、CH_4和N_2O)的影响。两种辅料添加量均为初始物料的15%,堆肥在60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共持续35 d。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作为添加剂与污泥联合堆肥,堆肥产品可以达到卫生标准和腐熟标准。添加秸秆处理整个堆肥过程中累积NH_3、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2.2、0.14和0.09 g/kg,NH_3和CH_4排放主要发生在堆肥的升温期和高温期,N_2O排放主要发生在堆肥的后腐熟阶段。添加木本泥炭作为添加剂不能成功启动堆肥,整个堆置过程中未检测到NH_3和CH_4排放,但是在堆肥前期有大量N_2O产生。对于添加秸秆的处理,CH_4、N_2O和NH_3对总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45%,36%和19%,CH_4所占比重最高。(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2期)
堆肥腐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过程中相关参数变化及腐熟度综合评价,选取表观指数、堆肥高温期(≥55℃)持续时间、p H值、碳氮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等5项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了7种不同工况(添加的园林废弃物体积分别占总堆肥体积的0%、10%、20%、30%、40%、50%和60%,依次记为工况S、G1S9、G1S4、G3S7、G2S3、G1S1、G3S2)堆肥样品0~60 d的腐熟程度,为研究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泥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堆肥过程中,温度、p H值、种子发芽指数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的过程,碳氮降解率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规律。其中,工况G2S3堆肥高温期持续时间较长(16 d),p H值升高和下降速度都比较快,碳氮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都大于其他工况。(2)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工况S和工况G1S9均为基本腐熟,而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均为未腐熟;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工况G1S4、G3S7,最终达到较好腐熟;工况G2S3、G1S1、G3S2在第27天达到完全腐熟。(3)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都综合考虑了各参数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但权重计算方法不同,前者主要根据实测值确定权重,强调极值的作用,导致实测值小的指标失去评价的作用;后者主要根据评价标准值来确定权重,权重隐含在变化幅度不同的各级标准值中。综合考虑,灰色聚类法更适用于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腐熟度评价。综上所述,工况G2S3使污泥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均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且能促进堆肥腐熟,取得较好的堆肥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堆肥腐熟度论文参考文献
[1].蔡娟,张应虎,张昌勇,张显明,王召梅.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8
[2].孟国欣,查同刚,巩潇,张晓霞,陈茜.污泥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参数变化及腐熟度综合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8
[3].赵桂红,冯玉杰.叶梗比对烟草废弃物好氧堆肥腐熟度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8
[4].迟孟浩.厨余垃圾与污泥联合堆肥对腐熟度和氮素损失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5].刘小鸿,李磊,郭小平,赵斌,陈晓雪.翻堆和补水工艺对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度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张洪铭,李刚,邵晶,雷曼琴,陈萌.果皮废弃物堆肥特性及腐熟度评价[J].绿色科技.2017
[7].徐伟栋.鸡粪发酵的影响因素及堆肥腐熟度的快速评估[D].沈阳农业大学.2017
[8].刘岳贞,陈倩倩,陈晓旸,洪春来,陈林童.棉渣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6
[9].张地方,袁京,王国英,李国学,罗渊.木本泥炭添加比例对猪粪堆肥腐熟度和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
[10].袁京,何胜洲,李国学,彭升平,陈是吏.添加不同辅料对污泥堆肥腐熟度及气体排放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