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硼酸盐缓冲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硼酸盐,溶液,电化学,阻抗,硼酸,等离子体,合金。
硼酸盐缓冲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宇[1](2017)在《γ_N相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与钝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在304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高氮面心结构的γ_N相层,利用阳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γ_N相在pH=8.4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γ_N相的阳极极化曲线呈现出自钝化-过钝化溶解过程,自腐蚀电位Ecorr较原始不锈钢提高了75mV,维钝电流密度Jp降低近一个数量级,耐蚀性能明显提高。与原始不锈钢钝化膜相比,γ_N相钝化膜的EIS容抗弧直径及|Z|值增大,相位角平台变宽,其电荷转移电阻Rct增至1.064×107Ω·cm2,双电层电容Cdl降至65.4μF/cm2,说明γ_N相钝化膜更致密,表现为近电容特性。随着浸泡时间增加,γ_N相钝化膜的Rct稳定在107Ω·cm2量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7年09期)
张滨,刘莉,李天书,李瑛,雷鸣凯[2](2016)在《纳米化对Fe-20Cr合金在[Cl~-]=0.1mol/L硼酸缓冲溶液中Cl~-吸附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纳米化对Fe20Cr合金在Cl-浓度为0.1 mol/L的硼酸缓冲溶液中Cl-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r对Cl-吸附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随着界面处Cr元素含量的增加Cl-的吸附能逐步降低,易于Cl-的吸附;但是在实际环境中Cr含量的增大导致合金更易于形成Cr氧化物的钝化膜,从而阻止Cl-的吸附行为。纳米化加速了Cr元素的扩散行为,导致Cr元素在钝化膜内及钝化膜/金属界面的富集。由此可见,纳米化抑制了Cl-吸附及在钝化膜内的扩散行为,提高了钝化膜的耐蚀能力。(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晓,王燕,张继媛[3](2015)在《690合金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叁维形貌辅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690合金在硼酸缓冲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该溶液中690合金的极化曲线发生二次钝化,且Cl-浓度越高发生自腐蚀的电位越低、电流密度越大。合金在动电位极化后表面出现沿晶腐蚀的形貌特征。当溶液温度升高时,690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降低,钝化膜变得更加不稳定。(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佟硕,王克胜,朱雪梅,雷明凯[4](2014)在《等离子体渗氮奥氏体不锈钢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电位极化,Mott-Schottky,交流阻抗以及光电化学等实验研究等离子体渗氮表面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与原始不锈钢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不锈钢在腐蚀液中的维钝电流密度比原始不锈钢低一个数量级,形成的钝化膜电阻比原始不锈钢高一个数量级,说明了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改性后的不锈钢的腐蚀性能相比原始不锈钢有很大提高。采用俄歇电子能谱,XPS研究了不锈钢在硼酸缓冲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结构并以此推断等离子体渗氮奥氏体不锈钢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由于N的存在约束了表面的单质Fe和单质Cr形成更致密的氧化层,并促进阳极反应过程中OH-的形成降低阳极析氢反应速率,阻碍了腐蚀进程。利用电化学噪声模拟了实际应用中发生改性层与基体间的电偶腐蚀情况。(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摘要集(一)》期刊2014-10-28)
孟新静,周琼宇,钟庆东[5](2014)在《硼酸缓冲溶液pH对黄铜表面钝化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极化曲线、恒电位-时间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以及Mott-Schottky等方法研究了硼酸缓冲溶液中pH对黄铜表面钝化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测pH范围内,黄铜均呈现明显钝化区间;pH为8,8.8和9.5时钝化膜均为多孔膜层,pH为10.5,12.5时钝化膜是致密的膜层;表面钝化膜在不同pH下均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膜阻抗值随pH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H为10.5时阻抗最大,受主密度最小,钝化膜耐蚀性最好。(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4年07期)
黄发,王俭秋,韩恩厚,柯伟[6](2011)在《硼酸缓冲溶液中Cl~-浓度和温度对690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硼酸缓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半导体电容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Cl~-浓度(0.5-2 mol/L)和溶液温度(25-80℃)对690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AFM,XPS及电位-pH图分析了钝化膜层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不同Cl~-浓度和温度的溶液中,690合金均表现出沿晶腐蚀和二次钝化的特征.Cl~-浓度和溶液温度的提高均使690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下降,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同时温度的升高还使690合金的点蚀电位降低,钝化区间变窄.恒电位极化相同时间,低电位的钝化区内的腐蚀产物主要为Cr,Fe的氧化物和Ni(OH)_2,钝化膜较薄且致密性好,体现n型与P型共存的特征.高电位的钝化区内的腐蚀产物主要为Ni_2O_3,钝化膜较厚但致密性差,体现n型半导体特征.(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王长罡,董俊华,柯伟,陈楠[7](2011)在《硼酸缓冲溶液中pH值和Cl~-浓度对Cu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硼酸缓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半导体电容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Cu电极的极化行为及其表面人工Cu_2O钝化膜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低pH值、高Cl~-浓度均造成Cu_2O钝化膜的破坏和溶解.高Cl~-浓度时,Cu_2O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由p型转变为n型,使Cl~-更容易进入钝化膜与Cu~+络合,并破坏钝化膜从而加速腐蚀.高pH值、低Cl~-浓度有利于Cu_2O钝化膜稳定.(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阳靖峰,董俊华,柯伟,陈楠[8](2011)在《硼酸缓冲溶液中pH值和腐蚀产物对低碳钢活化/钝化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pH值分别为8,9和10的除氧硼酸缓冲溶液中,低碳钢腐蚀产物对其活化/钝化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时,低碳钢一直处于活性溶解状态,不受腐蚀产物影响;在pH值为9和10时,表面腐蚀产物使低碳钢钝化,其腐蚀电位最后稳定于钝化区间.XPS和XRD等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由Fe_6(OH)_(12)B_4O_7和γ-FeOOH组成.腐蚀产物覆盖的低碳钢比裸低碳钢更容易发牛钝化.(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李伟善,蔡松琦[9](2003)在《Fe/硼酸盐缓冲溶液界面性质的交流阻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线性电位扫描、开路计时电位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Fe在硼酸盐缓冲溶液(pH=8 4)中不同电位区间的界面性质.在氮气气氛下,电位低于-0 77V,界面发生析氢反应,反应受电子转移步骤控制,同时存在氢原子的表面吸附过程;-0 77V至0 60V间,Fe氧化成2价Fe而发生活性溶解,同时2价Fe进一步氧化成3价Fe,二步反应均受电子转移步骤控制;至0 60V,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单层Fe3O4;-0 60V至-0 50V间,Fe氧化成2价Fe的反应随电位升高而变慢,表现为负的反应电阻;-0 50V至0 90V间,Fe进入钝化区,较低电位下主要是Fe3O4转化成Fe2O3的过程,受电子转移步骤和OH-在钝化膜中的扩散步骤混合控制,较高电位下Fe直接氧化成3价Fe,受电子转移步骤和3价Fe离子在钝化膜中的扩散步骤混合控制;电位高于0 90V,界面发生析氧反应和氧化膜溶解,反应受电子转移步骤控制,反应过程中有中间产物吸附.(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蔡松崎[10](2002)在《铁在pH8.4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子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pH8.4硼酸盐缓冲溶液作为基础溶液,应用极化曲线、电位衰减、阳极充电、交流阻抗等测量方法研究Fe在其中形成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在此基础上,应用Mott-Schottky分析结合Auger电子能谱、X-射线能量分散分析研究在硼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恒电位和无机缓蚀剂形成Fe钝化膜的电子性能,应用极化曲线测定区分不同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1、Fe在pH8.4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在无氧化剂存在或不施加电位时,处于活化腐蚀状态。阳极极化时,表现出典型的活化-钝化金属特性,慢速电位扫描(1mV·s~(-1))的极化曲线上阴极还原区在-0.77V之下(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位,下同);活化溶解区在-0.77V~-0.60V之间;活化-钝化过渡区在-0.60V~-0.50V之间;钝化区在-0.50V~0.90V之间;过钝化区在0.90V之上。 2、室温下,pH8.4硼酸盐缓冲溶液Fe钝化膜的形成,生长及破坏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a)在除氧的溶液中,铁腐蚀的阴极过程为氢去极化: 2H_2O+2e→H_2+2OH~-(电荷传递步骤控制) (1) (b)活化溶解区发生Fe(Ⅱ)的溶出和无保护作用的沉积层形成并伴随少量Fe(Ⅲ)化合物的形成: Fe→Fe~(2+)+2e (主) (2) Fe~(2+)+2OH~-→Fe(OH)_2 (无保护作用) (3) Fe(OH)_2+OH~-→Fe(OH)_3+e (次) (4) 摘 要 k)活化-钝化过渡区涉及的反应与活化溶解区相似,形成沉积层山于Fe(Ill)占有一定的比例,开始起保护作用,交流阻抗行为表现为负的电荷传递过程电阻。电位升至-0,SV时,沉积层中Fe(Ill)占比较大比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钝化膜己经形成,Fe进入钝化区。反应(4)开始受沉积层中Fe‘”或Fe‘”扩散控制,成为主要反应,(2)、(3)成为次要反应。 N)在钝化区的初期卜0,SV-OV),主要是钝化膜中Fe (I)向Fe(Ill)的转化过程,交流阻抗表现为电荷传递与扩散步骤控制,钝化膜层表现为Fe刀;的性质。在钝化区后期(0-0.gV),主要是钝化膜长厚的过程,同时伴随着钝化膜中少量Fe (I)氧化成Fe(Ill)。 Fe(OH)。+OH一Fe(OH);乃(次) ZFe”60H-”6e-Fe几+3Hzo(主)⑤反应以(5)为主,交流阻抗表现为电荷传递过程(反应(5))和膜中Fe’”扩散控制过程控制,钝化膜层表现为Fezo。的性质。 k)过钝化区主要发生钝化膜的分解和0。的析出。 ZFe+60H-+6。-Fe。0;+3H。0(次) Fe(Ill)(Fe。0。膜中)一Fe(VI)+3e(饨化膜溶解)(6) ZH。0”e、0。”20H(7) 3、pHS.4硼酸盐缓冲溶液中无机缓蚀剂缓蚀Fe的机理各不相同: 伯)溶液中的溶解0。通过还原反应使Fe进入钝化区,属于氧化型缓蚀剂。形成的Fe钝化膜与恒电位形成的Fe钝化膜相似,在无0,的州.4硼酸盐缓冲溶液中能够溶解。 山)铬酸盐形成的Fe钝化膜中用Auger电于能谱,电镜扫描及X-射线能量分析可检测到Cr的存在,阳极极化曲线示出有低价Cr的形成,表明铬酸软属氧化-吸附型缓蚀剂。 k)和溶液中的溶解0;一样,亚硝酸盐属氧化型缓蚀剂。 巾)和铬酸欢、亚f6酸盐不同,铝酸盐属沉积型缓蚀剂。 I! k)偏钒酸盐属氧化型缓蚀剂。 4、pHS.4硼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恒电位和无机缓蚀剂形成Fe钝化膜 均为 n-型半导体,内含电子供给体,电子供给体浓度约为 10z’m-’。不论采 用何种方式形式Fe钝化膜,当钝化膜形成电位升高,内含的电于供给体 浓度降低。不同缓蚀剂形成Fe钝化膜,内含的电于供给体浓度和缓蚀剂 浓度、钝化时间之间存在不同关系。铬酸盐形成Fe钝化膜中,铬酸盐浓 度越高,钝化时间越长,电子供给体浓度越大,说明进入钝化膜的Cr’” 会阻止Fe’”进一步氧化成Fe’“。叁种缓蚀剂形成Fe钝化膜内的电于供给体 浓度受缓蚀剂浓度影响不大。亚硝酸盐、铝酸盐中Fe钝化时间越长,形 成钝化膜内的电于供给体浓度越低。(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6-01)
硼酸盐缓冲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纳米化对Fe20Cr合金在Cl-浓度为0.1 mol/L的硼酸缓冲溶液中Cl-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r对Cl-吸附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随着界面处Cr元素含量的增加Cl-的吸附能逐步降低,易于Cl-的吸附;但是在实际环境中Cr含量的增大导致合金更易于形成Cr氧化物的钝化膜,从而阻止Cl-的吸附行为。纳米化加速了Cr元素的扩散行为,导致Cr元素在钝化膜内及钝化膜/金属界面的富集。由此可见,纳米化抑制了Cl-吸附及在钝化膜内的扩散行为,提高了钝化膜的耐蚀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硼酸盐缓冲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广宇.γ_N相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与钝化性能[J].腐蚀与防护.2017
[2].张滨,刘莉,李天书,李瑛,雷鸣凯.纳米化对Fe-20Cr合金在[Cl~-]=0.1mol/L硼酸缓冲溶液中Cl~-吸附行为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6
[3].王晓,王燕,张继媛.690合金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叁维形貌辅助分析[J].铸造技术.2015
[4].佟硕,王克胜,朱雪梅,雷明凯.等离子体渗氮奥氏体不锈钢在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C].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摘要集(一).2014
[5].孟新静,周琼宇,钟庆东.硼酸缓冲溶液pH对黄铜表面钝化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14
[6].黄发,王俭秋,韩恩厚,柯伟.硼酸缓冲溶液中Cl~-浓度和温度对690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1
[7].王长罡,董俊华,柯伟,陈楠.硼酸缓冲溶液中pH值和Cl~-浓度对Cu腐蚀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1
[8].阳靖峰,董俊华,柯伟,陈楠.硼酸缓冲溶液中pH值和腐蚀产物对低碳钢活化/钝化敏感性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1
[9].李伟善,蔡松琦.Fe/硼酸盐缓冲溶液界面性质的交流阻抗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0].蔡松崎.铁在pH8.4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子性能[D].华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