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论文_王海强,吕红剑,李新刚,裴胜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轨道,野火,地球,误差,单点,速率,北斗。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强,吕红剑,李新刚,裴胜伟[1](2019)在《应用遥测数据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热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会受在轨环境影响而产生热变形,进而影响载荷的对地指向精度,由于空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热变形的非线性,在轨的热变形难以量化。文章研究了应用真实在轨遥测数据分析卫星星体热变形的规律,将热变形视作日周期项与年周期项的组合,建立了傅里叶级数形式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星体热变形参数的估计方法。对两颗卫星的星体热变形进行了估计和补偿仿真,参数估计结果一致性好,表明了建模的合理性与补偿的可行性。热变形日周期项得到了很好的补偿,其峰峰值降低了80%,年周期项的峰峰值部分降低达80%,但整体上不如日周期项。(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向茁[2](2019)在《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蔓延速率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火蔓延速率(Wildfire Spread Rate,FSR),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野火朝某个方向蔓延的距离,是表征野火行为特征(野火火焰高度,野火火线密度等)的重要参数。(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数据可以为野火防控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控信息,提高相关部门野火救援的效率。然而,传统的野火蔓延速率估算方法都难以实现大区域且(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估算,无法为相关部门及民众提供科学及时的决策数据和支持。随着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陆续发射,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有助于提高野火蔓延速率提取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本研究以日本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Himawari-8数据为基础,面向2015年11月17日澳大利亚南部草原野火,开展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和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相关成果如下:(1)将目前常用的四种不同野火火点检测算法应用到Himawari-8数据上,对研究区野火火点进行近实时的检测。四种野火火点检测算法包括叁种基于空间信息的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基于固定阈值,基于窗口上下文以及基于全局上下文方法)和一种基于时间信息的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基于时间序列方法)。不同算法中的参数根据研究区的信息设置。最后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野火火点产品(MYD14)对不同的野火火点检测算法结果进行了质量评估。同时,Himawari-8测试版的近实时野火火点(Active Wildfire,WLF)数据也被首次评价。结果显示,基于全局上下文的检测算法在研究区表现最好,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次之,基于固定阈值和基于窗口上下文的方法效果相当,WLF数据质量最为不好。(2)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的近实时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H8-FSR)。该方法的建立依据惠更斯理论和野火火点质心理论。方法的实施分为叁步:时间序列野火过火面积提取、时间序列野火中心提取、近实时野火蔓延速率计算。野火过火面积来自于野火火点的累计,野火中心来自过火面积的质心。将该方法应用在研究区提取了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结果显示,与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CSIRO)草地野火传播(Grassland Fire Spread,GFS)模型的野火速率模拟结果相比,H8-FSR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取野火蔓延速率,其中回归系数(slop)为0.944,决定系数(R~2)为0.552,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MBE)为-0.15 m/s,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MAPE)为31.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930 m/s。(3)探讨了野火火点质量和过火面积累计时间对于H8-FSR方法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了提取的野火蔓延速率与植被地形气象之间的关系。影响H8-FSR性能的分析显示,H8-FSR在不同的野火过火面积累计时间下表现出性能不同,基于全局上下文的野火火点检测数据在累计时间为1个小时和2个小时的时候,H8-FSR表现最好。在相同的累计时间下,野火火点数据质量越高,H8-FSR提取野火的性能越好。野火蔓延速率与植被地形气象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研究区野火蔓延速率与可燃物信息、气象信息以及植被生长状况有较显着的相关关系,与坡度无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9)

郑恩红[3](2019)在《长叁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郑恩红)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长征叁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托举升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副书记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4-03)

郑恩红[4](2019)在《来了!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叁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刻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正式开启征程。2008年~2012(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4-03)

高一鸣,孙维[5](2018)在《“吉星”高照最强北斗服务国计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1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即第17颗北斗叁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具有强大的功能,有着“智多星”和“吉星”(GEO导航卫星的谐音)的昵称。(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8-11-07)

沈谦,张昊[6](2018)在《陕西科技打造北斗叁号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心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沈谦 通讯员 张昊)11月1日23时57分,北斗叁号全球导航系统第17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该卫星提供了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星间链路等全部有效载荷产品。其中,被喻为导航(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8-11-03)

周宵灯,崔村燕,赵蓓蕾,詹翔,王岩[7](2018)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结构爆炸解体碎片的轨道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确定与预报卫星在轨爆炸解体产生的大量空间碎片的轨道,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AUTODYN、MATLAB、STK等多软件平台联合仿真分析卫星结构爆炸解体碎片运行轨道的方法。利用ANSYS/AUTODYN对典型薄壁圆柱模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结构进行爆炸数值分析,得到碎片的数量、质量分布和速度特性信息。再利用MATLAB软件对卫星爆炸仿真得到的碎片参数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STK软件的通用摄动SGP4模型中,得出卫星爆炸碎片的早期轨道数据。最后对爆炸碎片的轨道分布、速度增量、轨道演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大量爆炸碎片的轨道仿真要求,能有效提高碎片轨道信息转换效率,对目前难以跟踪的cm级以下碎片,也能提供相应的初始轨道数据,使用方便,通用性好。研究结果可为快速捕获卫星爆炸碎片,及时规避航天器碰撞风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8年05期)

冯峦,严颂华,毛雪松,田茂[8](2018)在《基于北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多星成像的图像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型轨道卫星系统(global nan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导航卫星作为发射信号源的双基地雷达成像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微波成像手段。由于单颗卫星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不高、信噪比偏低等问题,采用了多颗北斗GEO卫星,获取了多幅卫星成像图,然后将最大互信息准则应用于多幅卫星成像图的配准,利用Powell算法将最大互信息作为目标函数搜索卫星成像图几何变换的最优配准参数;最后使用高频带融合方法对配准后的卫星成像图进行融合以提高图像质量。将配准后融合的卫星成像图与Google实景地图比较的结果表明,该多星成像融合算法使得信号增益提高了约20%;且避免了同一目标点在不同位置多次迭加产生的成像混淆,从而达到了提高成像精度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0期)

徐灿,张雅声,张峰,刘程浩[9](2018)在《叁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帆板季节性闪光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季节性闪光现象是由叁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保持的特殊对地位置及卫星帆板的运动特点产生的。结合卫星帆板材质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及太阳在地球坐标系下的运动规律,分析了帆板季节性闪光现象的原理,定量研究了地面站观测帆板闪光现象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地面任意地点的望远镜每年都有两个时段能够观测到GEO卫星帆板闪光现象,每次持续约21d,每颗卫星每天的观测时间约32min。该结论不仅能够为观测GEO卫星提供参考,也可为分析卫星工作及运动状态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徐梅,严超,乔方,苏迪[10](2017)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对北斗叁频单历元基线解算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是特殊的地球同步圆轨道,轨道稳定性较好,可以覆盖高纬度地区的特点,研究了北斗叁频单历元基线解算中IGSO卫星对其精度的影响。采用内蒙古地区和安徽地区的两条短基线,在GEO和MEO卫星的基础上,按可见性增加一颗IGSO卫星参与解算。实验结果表明:增加1~3颗可见性较好的IGSO卫星时,模糊度解算成功率最高,且定位精度最佳;增加4~5颗IGSO卫星时,模糊度解算成功率和定位精度相对于1~3颗均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全球定位系统》期刊2017年06期)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野火蔓延速率(Wildfire Spread Rate,FSR),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野火朝某个方向蔓延的距离,是表征野火行为特征(野火火焰高度,野火火线密度等)的重要参数。(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数据可以为野火防控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控信息,提高相关部门野火救援的效率。然而,传统的野火蔓延速率估算方法都难以实现大区域且(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估算,无法为相关部门及民众提供科学及时的决策数据和支持。随着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陆续发射,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有助于提高野火蔓延速率提取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本研究以日本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Himawari-8数据为基础,面向2015年11月17日澳大利亚南部草原野火,开展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和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相关成果如下:(1)将目前常用的四种不同野火火点检测算法应用到Himawari-8数据上,对研究区野火火点进行近实时的检测。四种野火火点检测算法包括叁种基于空间信息的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基于固定阈值,基于窗口上下文以及基于全局上下文方法)和一种基于时间信息的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基于时间序列方法)。不同算法中的参数根据研究区的信息设置。最后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野火火点产品(MYD14)对不同的野火火点检测算法结果进行了质量评估。同时,Himawari-8测试版的近实时野火火点(Active Wildfire,WLF)数据也被首次评价。结果显示,基于全局上下文的检测算法在研究区表现最好,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次之,基于固定阈值和基于窗口上下文的方法效果相当,WLF数据质量最为不好。(2)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的近实时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H8-FSR)。该方法的建立依据惠更斯理论和野火火点质心理论。方法的实施分为叁步:时间序列野火过火面积提取、时间序列野火中心提取、近实时野火蔓延速率计算。野火过火面积来自于野火火点的累计,野火中心来自过火面积的质心。将该方法应用在研究区提取了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结果显示,与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CSIRO)草地野火传播(Grassland Fire Spread,GFS)模型的野火速率模拟结果相比,H8-FSR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取野火蔓延速率,其中回归系数(slop)为0.944,决定系数(R~2)为0.552,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MBE)为-0.15 m/s,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MAPE)为31.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930 m/s。(3)探讨了野火火点质量和过火面积累计时间对于H8-FSR方法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了提取的野火蔓延速率与植被地形气象之间的关系。影响H8-FSR性能的分析显示,H8-FSR在不同的野火过火面积累计时间下表现出性能不同,基于全局上下文的野火火点检测数据在累计时间为1个小时和2个小时的时候,H8-FSR表现最好。在相同的累计时间下,野火火点数据质量越高,H8-FSR提取野火的性能越好。野火蔓延速率与植被地形气象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研究区野火蔓延速率与可燃物信息、气象信息以及植被生长状况有较显着的相关关系,与坡度无显着相关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强,吕红剑,李新刚,裴胜伟.应用遥测数据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热变形分析[J].航天器工程.2019

[2].刘向茁.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蔓延速率估算[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郑恩红.长叁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N].中国航天报.2019

[4].郑恩红.来了!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N].中国航天报.2019

[5].高一鸣,孙维.“吉星”高照最强北斗服务国计民生[N].中国航天报.2018

[6].沈谦,张昊.陕西科技打造北斗叁号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心脏”[N].陕西日报.2018

[7].周宵灯,崔村燕,赵蓓蕾,詹翔,王岩.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结构爆炸解体碎片的轨道仿真[J].上海航天.2018

[8].冯峦,严颂华,毛雪松,田茂.基于北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多星成像的图像融合[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9].徐灿,张雅声,张峰,刘程浩.叁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帆板季节性闪光现象研究[J].光学学报.2018

[10].徐梅,严超,乔方,苏迪.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对北斗叁频单历元基线解算的影响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7

论文知识图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文件传输时间...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商业地球同步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中心用“长...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空间位置关系地面站不在赤道上时静止地球同步轨(上、中)分别是2004年11月20日1000...

标签:;  ;  ;  ;  ;  ;  ;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论文_王海强,吕红剑,李新刚,裴胜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