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纵联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道,余弦,场站,电网,高压,逆变,电源。
纵联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贾科,杨哲,朱正轩,郑黎明,毕天姝[1](2019)在《基于电流幅值比的逆变型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T接纵联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变型新能源的内阻抗不稳定、相角受控,因此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两侧电流幅值比的纵联保护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在场站T接情况下的适应性并提出了改进判据。所提方法只需传递标量信号,降低了对通信系统和同步能力的要求,且在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以及场站失电情况下均能正确动作,原理简单可靠,具备工程应用价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正确区分区内外故障,录波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莫健记[2](2019)在《220 kV电网旁路代路纵联保护通道切换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使得电压等级和电网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从而为全国联网工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可能性。保护线路内部故障的有效切除能够对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纵联保护的形式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保障。文章从旁路代路保护通道切换方案入手,对光纤纵联保护旁路代切换回路和实际应用中光纤纵联差动保护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阐述。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旁路代路纵联保护通道切换在220 kV电网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贾科,郑黎明,毕天姝,杨哲,李彦宾[3](2019)在《基于余弦相似度的风电场站送出线路纵联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场站发电原理与同步机不同,导致其故障特性与同步机有较大差异,使得基于工频量的传统保护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误拒动现象。为了解决工频量保护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各类风电场站故障暂态电流特性,获知了各类风电场站与同步机的暂态电流波形特征存在巨大差异。当送出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暂态电流波形差异巨大;当发生区外故障时,线路中流过穿越性电流,两侧暂态电流波形差异很小。该文利用这种波形差异提出一种基于余弦相似度的纵联保护原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原理能够可靠识别区内、外故障,具有耐受过渡电阻和噪声的能力,且在常规采样频率下性能良好,适用于现有的各类风电场站。现场数据验证了所提保护的有效性,容易实现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李猛,贾科,张秋芳,刘颖,毕天姝[4](2019)在《基于全电流方向特征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纵联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柔性直流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一种线路主保护方法。在分析双极短路故障各阶段电流方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电流方向特征的纵联保护方法,给出了动作判据以及定值整定方法,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所提保护的影响。保护方法不受电压源型换流器闭锁以及线路分布电容暂态电流的影响。物理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法的可行性,其动作速度快,具有良好的耐受噪声和过渡电阻的能力。所提保护方法能较好地满足柔性直流配电网对保护速动性与选择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23期)
赵凤贤,孟镇,李永勤,刘长顺[5](2019)在《基于故障分量的主动配电网纵联保护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家并网标准,中小容量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s, IIDGs)接入造成配电网拓扑结构及运行方式、潮流水平及流向复杂多变,给主动配电网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计及了PQ控制策略IIDG低电压穿越运行特性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主动配电网正序电流故障分量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分量的主动配电网纵联保护原理。该原理通过利用故障分量幅值传输,不仅降低了纵联保护对通信设备同步采样要求,还消除了负荷电流的影响,提高了保护的动作性能。同时,不可测负荷分支的存在可能引起非故障线路比幅保护判据误动作,利用系统侧节点分支电流突变量的分布特性,建立节点分支突变量辅助判据,有效地解决了比幅保护判据的动作盲区。最后,通过DIg SILENT进行仿真,验证所提保护原理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庄红山,张路,南东亮,曹伟,王廷旺[6](2019)在《纵联保护对光纤通道适应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纵联保护及经济最优的要求,工程实际中的通道连接方式一般采用专用和2M复用的光纤通道连接方式。分析了通道延时和通道误码率对纵联保护产生的影响,得出通道延时和通道误码会造成纵联差动保护延时动作,甚至会造成误动作,而对纵联距离(方向)保护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现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避免因通道延时和通道误码造成纵联保护动作延时过大、误动或者拒动对电网带来的巨大危害。(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9年10期)
郑黎明,贾科,毕天姝,杨哲,李彦宾[7](2019)在《基于余弦相似度的新能源场站T接型送出线路纵联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场站T接型线路保护受新能源电源短路电流幅值受限、畸变的故障特征以及T接型线路拓扑影响,传统电流相量差动保护不能同时满足区外故障可靠性与区内故障灵敏性,存在误、拒动风险。因此,在分析T接型线路对基于余弦相似度纵联保护主判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余弦相似度特征判据的T接型线路纵联保护。综合考虑了电流互感器饱和、发展性故障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断线的影响,研究了相应辅助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原理能够在新能源场站T接型线路中可靠识别区内外故障,并应对电流互感器饱和与发展性故障场景,且在常规采样频率下动作性能良好,适应不同类型新能源场站的故障特征。现场数据验证了所提新原理保护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18期)
李小鹏,田瑞平,罗先觉,王豪,庞广恒[8](2019)在《基于电流突变量比值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高压直流输电(HVDC)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可靠性不足且动作延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流突变量比值的HVDC线路纵联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特定频率下直流滤波器组和HVDC线路中的电流突变量比值的大小识别故障发生的位置。当发生区内故障时,整流侧电流突变量的比值和逆变侧电流突变量的比值均在1附近;当发生区外故障时,整流侧电流突变量的比值和逆变侧电流突变量的比值中必有一个远大于1。仿真结果与现场录波数据测试表明,基于电流突变量比值的HVDC线路纵联保护方案能够在各种工况下准确快速地识别区内外故障。(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9期)
魏霖,童宁,林湘宁,随权,陈乐[9](2019)在《面向多端直流电网的高可靠性允许式纵联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端直流电网是克服目前直流输电缺陷的新兴技术。随着直流断路器的工程化应用,对线路故障能实现快速准确辨识的超高速保护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广泛研究的就地化保护属于边界保护,存在对系统一次结构适应性不高、无法良好兼顾可靠性与灵敏性等问题;传统纵联保护受制于通信容量及传播延时,难以担当主保护功能。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在充分分析直流电网故障后线模行波复杂折反射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行波在保护安装处的折/反射比值关系,提出一种无需大量数据交换及严格同步对时,即可覆盖线路全长、且拥有高灵敏性的允许式纵联保护原理;考虑环网等特殊拓扑结构,构造基于上述比值关系的保护判据,确保保护原理的高可靠性;以换流器关断时间为基准整定保护窗口,定量地得出保障保护速动性的适用线路长度范围。最后,对所提出的保护原理进行算例分析及对比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邢家维,金能,林湘宁,戎子睿,李正天[10](2019)在《对CT/CVT断线工况完全免疫的高压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出现CT/CVT断线工况后,高压线路的所有对应保护必须无条件退出运行,避免由此引起的保护误动。对于仅配置单套保护的线路,将失去主保护,即便CT/CVT与保护均双重化配置,保护系统也将退化为单重状态,可靠性显着降低。分析表明,在任一CT/CVT断线后,仍可借助线路两侧的信息冗余设计具有绝对动作安全性和较高动作灵敏性的保护判据,令高压线路保护CT/CVT断线工况下仍能持续运行,由此必大大增强保护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该文首先借助贝瑞隆模型将线路对端计算得到的本端电压电流信号发送至本端,并与本端采集得到的电压电流信号形成共4组电压、电流信号,基于S变换分别计算4组信号的能量相对熵及相角差,进而提出一种对CT/CVT断线工况完全免疫的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理论分析及仿真测试表明,提出的保护原理不仅在CT/CVT正常时具有优良的动作性能,在任意CT/CVT断线工况下也能保证保护的正确动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纵联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使得电压等级和电网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从而为全国联网工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可能性。保护线路内部故障的有效切除能够对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纵联保护的形式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保障。文章从旁路代路保护通道切换方案入手,对光纤纵联保护旁路代切换回路和实际应用中光纤纵联差动保护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阐述。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旁路代路纵联保护通道切换在220 kV电网中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联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贾科,杨哲,朱正轩,郑黎明,毕天姝.基于电流幅值比的逆变型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T接纵联保护[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2].莫健记.220kV电网旁路代路纵联保护通道切换问题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
[3].贾科,郑黎明,毕天姝,杨哲,李彦宾.基于余弦相似度的风电场站送出线路纵联保护[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李猛,贾科,张秋芳,刘颖,毕天姝.基于全电流方向特征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纵联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5].赵凤贤,孟镇,李永勤,刘长顺.基于故障分量的主动配电网纵联保护原理[J].高电压技术.2019
[6].庄红山,张路,南东亮,曹伟,王廷旺.纵联保护对光纤通道适应性的研究[J].电工电气.2019
[7].郑黎明,贾科,毕天姝,杨哲,李彦宾.基于余弦相似度的新能源场站T接型送出线路纵联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8].李小鹏,田瑞平,罗先觉,王豪,庞广恒.基于电流突变量比值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案[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9].魏霖,童宁,林湘宁,随权,陈乐.面向多端直流电网的高可靠性允许式纵联保护[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10].邢家维,金能,林湘宁,戎子睿,李正天.对CT/CVT断线工况完全免疫的高压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