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东台同仁医院骨科江苏东台224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依据Macnab评价标准,93例患者中有44例治疗效果为优,有42例治疗效果为良,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可,有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2.5%。结论:应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侧路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084-01
一般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会先采用药物、针灸、推拿都保守治疗,而保守治疗无效后,考虑应用手术治疗。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阶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已经在我国各大医院被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本文采用回顾分析法,探究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不少于3个月的保守治疗,但治疗无效。其中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67±5.32)岁;病程18~21个月,平均(20.61±0.35)个月。L4/L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有73例,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有20例。所有病例术前影像体征症状吻合,均无手术禁忌。
1.2手术方法
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体位躺于手术床上,使患者的正中线与手术床平面保持平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进行镇静,使用帕瑞昔布进行辅助镇痛。术前根据mR及CT片评估突出物的大小、游离方向,在病人体表设计进针点,一般在正中线旁开10至14厘米处,貝体根患者体型适当调整。所有患者均采取腰下垫枕、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均采取局麻,从皮肤到上关节突腹侧1%的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针尾与躯干失状面约20至30度夹角,向头端倾约40至60度,使穿刺针滑过上关节突尖部腹侧进入椎间盘,注入亚甲蓝与造影剂1:9的混合液2至3mL,置入导丝、皮肤切开约7mm、各级扩张管进行软组织扩张,均采取环锯和骨钻的方式进行椎间孔成形,置入工作套管,侧位片显示,套管尖端在椎体后缘连线上,正位显示尖端进入椎管二区接近中线,置管成功后,放入椎间孔镜,双极射频止血,黄韧带成形,摘除神经根及硬膜腹侧的髓核,保留后纵韧带,热凝修补破裂纤维环,直到硬膜、神经根可见自由搏动,直腿抬高可见神经根滑移,切口缝合一针,手术结束。
术后注意卧床,3d后开始进行回复锻炼,6周内避免伸、扭和过度负重。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1星期、手术结束后3个月,分别采用ODI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手术结束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在手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从而确定突出物的摘除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长在40到10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长(60.25±18.69)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在5到2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20.57±8.26)ml;手术结束后,患者的下床时间在15到48小时之间,平均为(36.52±4.63)h;术后住院时长在5到10d之间,平均时长为(5.93±2.48)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硬脊膜破裂、肠管损伤以及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在手术后当天1例患者发生了一过性神经麻痹,未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处理,在术后3d其症状自行消失,在手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突出椎间盘已经全部或基本切除。
2.2评价指标
手术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术前,ODI指数也要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
2.3治疗效果
依据Macnab评价标准,93例患者中有44例治疗效果为优,有42例治疗效果为良,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可,有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2.5%。
3.讨论
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对于椎间孔型以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为可靠,应用此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全身麻醉以及切除椎板,也不会对韧带以及椎旁肌造成损伤,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在手术后不会在硬膜外以及神经周围留下较大的瘢痕,有效降低了椎间盘炎以及术后不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以及ODI指数都要明显好于术前,且93例患者中有44例治疗效果为优,有42例治疗效果为良,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可,有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2.5%。
综上所述,应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凤龙,章耀华,李强,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75-78.
[2]徐峰,张同会,蔡贤华,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3):1179-1183.
[3]滑国田,袁志刚,赖茂文.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