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移动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回收率,等温线,母液,地平,炉渣,粒径。
模拟移动床论文文献综述
郭元亨,刘颖慰,丁子元,黄鹏,刘淑清[1](2019)在《模拟移动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综述了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色谱分离技术基础理论,包括工作原理、设备基本单元、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等,以及SMB的建模和仿真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SMB在食品行业中的研究及产业化情况,展望了SMB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21期)
余书奇,包晓青,梁明在,金晨钟,田蔚[2](2019)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与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灵芝叁萜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进行萃取,并通过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对粗萃物中的灵芝叁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过程并监测灵芝酸A、灵芝酸F与灵芝醇B叁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条件,并搭配不同流动相设计了不同的SMB管柱组态,成功地移除了粗萃物中的高极性杂质与低极性杂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总叁萜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作为夹带剂可有效提高灵芝叁萜类化合物的萃取率,萃取时间2 h可将目标组分萃取完全,且粗萃物中含有灵芝酸A 4.50%,灵芝酸F 3.39%,灵芝醇B 0.29%。此外,SMB管柱设计组态为1-1-3/3,可有效地移除高极性杂质,3种指标成分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19.34%、15.51%和0.74%。而SMB管柱设计组态为2/3/3时,可移除低极性杂质,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5.70%、4.17%和0.85%。这显示,高极性杂质是超临界流体粗萃物中的主要杂质。因此,未来灵芝叁萜类化合物量产应以移除高极性杂质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洪飞,孙大庆,李良玉,于伟,张丽萍[3](2019)在《基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法的两种木糖母液分离工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SSMB)分离设备,对木糖母液中回收木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的两种分离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分分离工艺中木糖、阿拉伯糖纯度分别达86.30%,88.41%,回收率为85.20%,89.26%;叁组分分离工艺中木糖、阿拉伯糖纯度分别达77.73%,79.94%,回收率为82.00%,87.00%。两种分离工艺各具优势,均可有效解决木糖母液低效回收处理的难题,具有分离连续化、运行自动化和产品均一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邱琳,李艳丽,冯妍卉,张欣欣[4](2019)在《多粒径高炉渣在移动床内余热回收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CFD-DEM耦合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叁维移动床中多粒径高炉渣颗粒的余热回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了叁种不同粒径分布系统:均一粒径系统,二元混合粒径系统和正态分布粒径系统的气-固换热特性。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控制高炉渣颗粒的质量流率,使得移动床内颗粒流动达到动态平衡。进一步分析了颗粒相和流体相的温度场、对流和辐射换热率、颗粒和气体的出口温度以及移动床的余热回收率,获得了不同粒径分布颗粒系统的气固换热规律。研究发现:在相同工况下,二元混合粒径系统的颗粒出口温度最低,气体出口温度最高,换热效果最好,余热回收率相较于其余两种粒径系统也最高。(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长龙,王金正,刘曦,王丹丹,盛晟[5](2019)在《基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及其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高活性的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基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工艺,并对制备的桑叶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等生物活性进行测定。根据大孔径树脂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从5种树脂中选取NKA-9型作为分离填料,上样时的最佳流速为6 BV/h、体积为4 BV,洗脱时的最佳流速为6 BV/h、体积为2.5 BV。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区6柱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获得优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0.6 mL/min、洗脱流速1.2 mL/min、转换周期200 s,在该条件下所得桑叶黄酮的最高质量浓度为1.96 mg/mL,产量为141.12 mg/(BV·h)。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的酪氨酸酶抑制率提高了3.3倍,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0.14 mg/mL;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3.1倍,其IC_(50)为0.095 mg/mL。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所得的桑叶黄酮纯度较高,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均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斌杰[6](2019)在《模拟移动床分离红霉素A和红霉素C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霉素类抗生素是世界上第叁大类抗生素,在临床医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红霉素的生产发酵中,除了目标产物红霉素A外,还会产生结构、性质与红霉素A相近的红霉素C。由于杂质组分生物活性低、毒性高,在国际药典中对于此红霉素类杂质的含量有着严格的限制,而现代工业中的溶媒萃取法无法对红霉素组分作出选择性分离。本文利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对红霉素A、红霉素C的分离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利用液相色谱对红霉素A、红霉素C的拆分进行了研究,所用固定相为C18填料,流动相为甲醇/水/四丁基氢氧化铵。在此色谱分离条件中,红霉素A、红霉素C实现了完全分离。实验测定了红霉素A、红霉素C在固定相上的竞争吸附平衡,并用Com-Langmuir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固定相填料对红霉素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研究了红霉素A、红霉素C在单根色谱柱上吸附分离的过程。通过实验测定了空隙率、轴向扩散系数、传质阻力系数等模型参数,建立了红霉素A、C组分吸附分离的传质扩散模型。利用有限元正交配置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稳定的数值解。实验测定了红霉素在色谱柱上的吸附脱附曲线,与模型结果比较,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红霉素A、红霉素C的数学模型,将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SMB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叁角理论对SMB分离区进行设计,利用SMB成功去除了杂质组分红霉素C,最终将红霉素A的纯度从87.97%提高至95.80%。(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0)
杨超[7](2019)在《氨氯地平手性对映体竞争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及其模拟移动床色谱拆分过程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氯地平主要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其分子结构中含1个手性碳原子,故有1对对映体。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混合物起主要药效作用的对映单体,相比右旋氨氯地平在治疗降压方面要强近千倍。所以,拆分氨氯地平对映体对人们使用药物避免副作用,对于人们的健康十分重要。色谱分离是手性拆分中的一种重要办法。制备色谱的拆分过程主要是非线性竞争吸附,这是由于对映单体之间分离是在高浓度溶剂下进行。模拟移动床(SMB)色谱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吸附模型,以此来提供准确的模型参数,提高分离过程参数选择的最佳值,使其达到分离最优化。本文使用逆向法来确定吸附等温线模型。选用氨氯地平对映体药物体系,在10℃温度下,配制一定高浓度的氨氯地平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在手性柱Chiralpak OD-H色谱柱上,测定过载流出曲线。使用计算机程序对过载流出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氨氯地平在此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和模型参数。色谱柱模型选择平衡扩散模型,用来体现氨氯地平在色谱柱中的瞬时过程。使用计算机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时,需要先找到一个最佳的初始值,再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LMA)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若是人为选择参数初值,十分耗时而且十分困难,但是利用非支配基因算法(NSGA-II)来确定吸附等温线模型参数,却可以在无数参数可能中,搜索到最佳初值。两种算法的结合,才能准确,快捷拟合出吸附等温线模型参数。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及模型参数的验证结果,发现5参数的Bi-Langmuir模型拟合程度最佳。利用所确定的模型和模型参数,应用到“叁角形理论”中,以便取得模拟移动床在分离过程中的最佳操作条件。模拟移动床的模拟实验,确立了氨氯地平对映体的拆分条件,左旋氨氯地平的产率和纯度能够达到100%和98%。分析模拟移动床操作条件Ts,QD,QR,QE对左旋氨氯地平产率和纯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孙富伟,刘林洋,劳国瑞[8](2019)在《液固模拟移动床床层压降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固模拟移动床的床层压降的大小及平稳直接影响着装置的能耗、运行能力及稳定性,压降计算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环节。分别采用经典的康采尼(Kozeny)方程、欧根(Ergun)方程、利瓦(Leva)公式3种方法对液固模拟移动床吸附塔的床层压降进行了计算,并考察了3个计算公式对空隙率、床层流量及吸附剂比表面当量直径等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趋势一致,均在允许范围内;欧根方程与康采尼方程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利瓦公式有一定的偏差,推荐采用欧根方程的计算结果作为该床层的设计基准,采用康采尼方程进行对比校核可以更准确、有效地指导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9](2019)在《模拟移动床 色谱分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酶法制糖技术的代表水解、分离、纯化技术专家高新技术企业咨询、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自动化——专业化技术与工程服务上海兆光制糖技术和装备广泛应用于:海藻糖、抗性糊精、异麦芽低聚糖、麦芽糊精、结晶果糖、低聚果糖、果葡糖浆、木糖、核糖、阿拉伯糖、结晶麦芽糖醇、山梨醇、甘露醇、高麦芽糖浆、聚葡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林智雄,许硕修,曾柏澍,林佑颖,梁茹茜[10](2018)在《以超临界流体模拟移动床层析分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利用模拟移动床(SMB)分离乙酯化鱼油及亚麻油中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所使用的移动相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以及无水乙醇。本研究分别使用一般规格的二氧化矽以及经遇改质的二氧化矽填料作为模拟移动床的固定相,用以比较两种填料对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效果。一般二氧化矽填料测试部分,本研究使用乔璞科技有限公司所制造的8柱超临界流髄模拟移动床(SF-SMB)搭配80毫米直径的管柱进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以及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的分离试验;改质二氧化矽填料测试部分,本研究使用资验室自行组装的6柱SF-SMB搭配10毫米直径的管柱进行二十碳五烯酸以及亚麻酸的分雔试验。本研究使用两步骤分离方法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二十碳五烯酸,回收率可达77%以上。此外,本研究利用SF-SMB分离程序可获得纯度92%以上的亚麻酸,回收率可达97%。本研究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移动相,并以无水乙醇作为辅溶剂,用以取代传统采用水溶液或是甲醇作为移动相的制备层析分离,可避免乙酯化油脂的水解,同时能够简化下游制程并减少操作成本。(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模拟移动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进行萃取,并通过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对粗萃物中的灵芝叁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过程并监测灵芝酸A、灵芝酸F与灵芝醇B叁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条件,并搭配不同流动相设计了不同的SMB管柱组态,成功地移除了粗萃物中的高极性杂质与低极性杂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总叁萜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作为夹带剂可有效提高灵芝叁萜类化合物的萃取率,萃取时间2 h可将目标组分萃取完全,且粗萃物中含有灵芝酸A 4.50%,灵芝酸F 3.39%,灵芝醇B 0.29%。此外,SMB管柱设计组态为1-1-3/3,可有效地移除高极性杂质,3种指标成分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19.34%、15.51%和0.74%。而SMB管柱设计组态为2/3/3时,可移除低极性杂质,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5.70%、4.17%和0.85%。这显示,高极性杂质是超临界流体粗萃物中的主要杂质。因此,未来灵芝叁萜类化合物量产应以移除高极性杂质为主要研究对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移动床论文参考文献
[1].郭元亨,刘颖慰,丁子元,黄鹏,刘淑清.模拟移动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食品.2019
[2].余书奇,包晓青,梁明在,金晨钟,田蔚.超临界流体萃取与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灵芝叁萜类化合物[J].食品科学.2019
[3].李洪飞,孙大庆,李良玉,于伟,张丽萍.基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法的两种木糖母液分离工艺比较[J].食品与机械.2019
[4].邱琳,李艳丽,冯妍卉,张欣欣.多粒径高炉渣在移动床内余热回收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5].李长龙,王金正,刘曦,王丹丹,盛晟.基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及其生物活性测定[J].蚕业科学.2019
[6].刘斌杰.模拟移动床分离红霉素A和红霉素C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7].杨超.氨氯地平手性对映体竞争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及其模拟移动床色谱拆分过程的应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9
[8].孙富伟,刘林洋,劳国瑞.液固模拟移动床床层压降计算方法探讨[J].能源化工.2019
[9]..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10].林智雄,许硕修,曾柏澍,林佑颖,梁茹茜.以超临界流体模拟移动床层析分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之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