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焦距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焦距,系统,光学,变焦,中波,凸轮,大变。
变焦距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费继扬,李林[1](2017)在《红外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系统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红外光学系统的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研究了连续变焦距系统的无热化设计基本理论及方法。提出了在大相对孔径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红外系统中采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的方法。推导出了连续变焦距系统光学被动消热差的计算方法。基于这种计算方法,设计了一个焦距30~150mm,长波红外工作波段在8~12μm,相对孔径1∶1.1的大变倍比、大相对孔径连续变焦距系统,并进行光学被动消热差设计,使系统在-30℃~60℃温度范围内MTF大于0.3满足成像要求。系统设计合理,成像质量满足要求,通过系统设计充分验证设计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聂真威[2](2016)在《可调式狭缝在红外变焦距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狭缝法是红外成像系统整机调制传递函数测试的常用方法。利用倾斜放置的狭缝靶板,通过平行光管成像并采集被测系统所成的图像,获取线扩散函数进而计算出调制传递函数。该方法不易受到噪声影响,可以得到重复性较好,测试精度较高的结果。但由于斜狭缝法使用靶板的狭缝宽度是固定的,适合某个特定空间频率以下的测试。当被测对象是连续变焦的红外成像系统时,就要根据当前焦距更换适用于不同空(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6-09-25)
韩西达,赵勇志,王志臣,张耀祖[3](2016)在《一种大口径连续变焦距系统的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大口径光电探测设备技术指标设计了一种口径为1 m级,焦距变化范围为2000~6000 mm的大口径、长焦距可见光连续变焦系统。比较了以往的连续变焦结构优缺点,选取了合适的凸轮机构并进行了详细地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连续变焦距系统中的关键结构件凸轮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计算了该种凸轮结构下的连续变焦距系统的精度为3.3μm,满足系统的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张彬[4](2014)在《大口径光电经纬仪高精度连续变焦距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口径光学经纬仪变焦距系统可以有效的满足大视场稳定捕获和高观测分辨力的要求。文章就变焦距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电子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采用ADMA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变焦距系统动力学进行建模,分析比较了电机驱动方案和凸轮曲线的设计。采用IXR补偿的稳速控制方案,实现了变力矩条件下的高精度控制。对大口径变焦距系统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4年11期)
江伦,黄玮[5](2012)在《长焦距大变倍比中波红外变焦距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变倍比大、焦距长和系统结构简单的需求,在光学系统中引入衍射元件(DOE),设计了一套3.7~4.8μm波段折/衍混合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突破了传统折射式中波红外变焦系统难以同时满足变倍比大、焦距长、系统结构简单等要求的局限,其变倍比为20×,可在35~700mm焦距范围内连续变焦,仅包含6片透镜和2片平面反射镜。在空间频率17lp/mm处,系统在全焦距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MTF>0.5;变焦过程中系统弥散斑直径均方根值小于20μm,表明该系统成像质量良好。(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2年07期)
蔡伟[6](2012)在《大变倍比变焦距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学设计水平及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变焦距系统在日常生活、科研教育、军事侦察、国防建设等领域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现代战争当中,侦察系统需要更大范围的搜索目标,更远距离的跟踪目标,从而使其所有者能够提前获取更多的敌方信息,这就要求变焦距系统具有更大的变倍比。当变焦距系统的变倍比接近100X时,其设计难度将会骤增。一方面是因为其像差分布会发生突变,很难用一般的校正方法去校正大变倍比变焦系统的像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变焦距系统的变倍比很大时,对大视场系统来说其入瞳位置变化很大,这就导致系统前片口径过大,进而极大的增加系统的外形尺寸。复合式变焦系统具有特殊的结构型式,使其能够克服传统变焦系统的两个固有局限性。该系统中存在一个中间像面,该中间像面大小的变化不仅可以使中间像面之前的变焦系统无需在大像高、大像方数值孔径的条件下校正像差,还可以使中间像面之后的变焦距系统无需在大物高、大物方数值孔径的条件下校正像差;另外中间像面之后的变焦系统还能够起到控制系统入瞳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采用该结构型式进行大变倍比变焦系统设计。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对传统变焦系统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讨论了多种变焦型式的变焦方程及其特性,并对多种变焦型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2.巧妙的利用系统变焦过程中组元焦距不变这个条件建立方程组,详细的推导出利用组元之间的间隔求解出变焦系统的光焦度分配,进而求解出系统组元运动曲线的方法。3.利用传统的变焦型式实现了可见光100X连续变焦,该系统在不使用特殊材料,没有非球面、衍射元件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高像质。4.利用复合变焦技术设计完成了可见光191X连续变焦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过程,在用该方法设计完成的长波红外100X连续变焦系统当中,整个焦距范围内MTF均接近衍射极限。5.针对复合式变焦系统结构复杂,系统透过率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大变倍比双通道连续变焦系统,随着光学设计水平的提高,该系统将很大程度上实现系统的大变倍比、高透过率、轻小型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2-05-01)
江伦[7](2012)在《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变焦距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制导、监控、红外前视及目标探测和跟踪等领域。与切换式变焦距系统相比,连续变焦距系统具有在视场转换过程中不丢失目标的优点,能较好的实现大视场搜索目标和小视场分辨目标的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增大变倍比、减轻系统重量、降低系统复杂程度一直以来都是红外变焦距系统研究的热点。此外,在某些特殊领域,不仅要求系统具有大变倍比,还要求其长焦焦距较长,使系统能对较远的目标进行观测,这使得系统整体设计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研制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均不同时具备变倍比大和长焦焦距长的特点。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大变倍比长焦距透射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光学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即综合光学材料、元件加工、机械结构、系统装调等各项技术的要求和约束,完成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大变倍比长焦距透射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的光学设计和研制;同时为了降低系统复杂程度,开展了折衍混合式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变焦距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研究;为保证系统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对折射式变焦系统进行了杂散光分析。针对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一、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方案研究:研究大变倍比长焦距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光学结构形式以及相应的技术方法,重点比较各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和技术的可行性。二、折射式红外连续变焦系统优化设计与仿真:对国内外红外连续变焦镜头专利、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利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的设计和仿真;采用新的非球面表达方程,有效的减少表征非球面所需的有效数字,非球面系数能直接反映各项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使得对非球面系数进行公差分析成为可能;对系统的元件公差敏感度和系统运动组元升角进行控制,使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期像质和较好的的工程可实现性;采用独立的温度和距离调焦元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叁、折衍混合式红外连续变焦系统优化设计与仿真:利用衍射光学元件具有任意位相调制和负色散的特性,在中波红外变焦距系统中引入衍射元件(参数与折射式相同),进行大变倍比长焦距折衍混合中波红外变焦距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同时对衍射元件的可加工性进行了评估。四、折射式红外连续变焦系统杂散光分析:根据系统机械设计和光学设计结果,建立系统杂散光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杂光分析,分析系统主要的杂光传输路径;分析结果对改进系统机械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进一步提高系统成像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最终研究结果表明:论文所设计的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折衍混合式变焦系统能同时具有变倍比大、长焦焦距长、系统复杂程度低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2-05-01)
白翔[8](2012)在《新型高精度变焦距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传统凸轮结构变焦距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传统凸轮结构变焦距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高精度变焦距系统,用直线步进电动机替代凸轮机构控制变倍组和补偿组在直线导轨上线性或非线性精确移动,用直线光栅尺替代电位计,完成焦距值实时输出,并对步进电机实现闭环控制。该系统比传统凸轮结构变焦距系统光轴晃动减少90%,定位精度提高80%。(本文来源于《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江伦,黄玮[9](2011)在《高变倍比变焦距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可实现高变倍比变焦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由变焦物镜组和变焦二次成像组两部分组成,系统的变倍比是前后两组变焦系统变倍比的乘积。系统中间像面处像面高度和数值孔径在变焦过程中可变,在短焦位置,中间像面高度大,数值孔径小;在长焦位置,中间像面高度小,数值孔径大,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系统的像差校正。与传统变焦距系统相比,该变焦距结构形式较容易实现高变倍比变焦。利用该结构形式设计了一套80倍制冷型长波红外变焦距系统,系统全焦距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MTF)设计值在空间频率14lp/mm处大于0.26,表明该结构形式可用于实现高变倍比变焦距系统。(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兰翔[10](2011)在《变焦距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光学设计理论以及加工工艺的日趋成熟,变焦距系统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一般来说,在使用光学系统的任何领域和部门中,都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代替其中的镜头。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制造工艺的逐步提高,高精度数控机床的出现,非球面设计和加工技术的成熟,使变焦距系统的发展突飞猛进,给变焦距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特点,根据这些新特点,设计新形式的变焦距系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要介绍了变焦距系统的发展历史及趋势,论述了变焦距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变焦距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传统形式的变焦距系统的特点以及变焦方程,并介绍了设计变焦距系统的一般方法。(2)介绍了变焦距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发展,通过CCD/CMOS图像传感器与感光胶片的对比,得出了变焦距镜头的新特点。讨论了变焦距系统中变焦形式的发展,给出了发展过程中叁种典型的变焦形式,并对其变焦方程行了分析。论述了非球面在校正像差方面的作用以及现在非球面的加工技术。(3)应用本文所讨论的全动型变焦距系统,借助于ZEMAX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一个用于数码相机的7倍广角变焦距物镜,最后综合评价了所设计的变焦距物镜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焦距物镜可以满足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实现了小型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11-01)
变焦距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斜狭缝法是红外成像系统整机调制传递函数测试的常用方法。利用倾斜放置的狭缝靶板,通过平行光管成像并采集被测系统所成的图像,获取线扩散函数进而计算出调制传递函数。该方法不易受到噪声影响,可以得到重复性较好,测试精度较高的结果。但由于斜狭缝法使用靶板的狭缝宽度是固定的,适合某个特定空间频率以下的测试。当被测对象是连续变焦的红外成像系统时,就要根据当前焦距更换适用于不同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焦距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费继扬,李林.红外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系统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J].光学技术.2017
[2].聂真威.可调式狭缝在红外变焦距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测试中的应用[C].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6
[3].韩西达,赵勇志,王志臣,张耀祖.一种大口径连续变焦距系统的结构设计[J].红外技术.2016
[4].张彬.大口径光电经纬仪高精度连续变焦距系统设计[J].硅谷.2014
[5].江伦,黄玮.长焦距大变倍比中波红外变焦距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
[6].蔡伟.大变倍比变焦距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
[7].江伦.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
[8].白翔.新型高精度变焦距系统设计[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2
[9].江伦,黄玮.高变倍比变焦距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1
[10].兰翔.变焦距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