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自由,模态,重构,两相,综合法,水力学。
自由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林显斌,蔡杰进,王烨[1](2019)在《基于扩散界面法的ADS无窗散裂靶自由界面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作为模拟工质,用扩散界面法和有限元法以及k-ε湍流模型对无窗靶件的自由界面非稳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吻合较好,表明扩散界面法能准确地进行模拟,并且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一个回流区以及中心线沿程压力存在一个谷值和峰值。通过计算不同出口背压下的自由界面的形状和高度,获得出口压力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计算不同出口背压对回流区长度的影响以得到增大无窗靶的热移出能力的规律,结果表明:出口背压在900Pa以上,自由界面较稳定,不会产生明显的气泡,出口背压越大,自由界面越稳定,高度越高;同时,出口背压越大,回流区的高度越低,热移出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尚炜[2](2019)在《气泡溢出自由界面稳定射流条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界面处气泡破裂引起的射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如蒸汽发生器的液滴夹带、起泡酒香味的扩散等,因此实现射流液滴的可控十分必要。目前关于气泡射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液位下气泡运动到在自由界面破裂的情形,对于低液位下气泡脱离孔口前破裂产生射流现象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聚焦上述受限条件下气泡破裂射流产生的条件、机理解释以及特性表征。本文搭建可视化实验台,利用高速相机拍摄气泡在不同液位高度H、孔径d以及进气体积流量0下破裂产生射流的现象。液位高度的变化范围在0.5~12.0mm;孔径变化范围0.15~1.20 mm;进气流量选取2.5~20.0 mL/min。为了记录气泡生长及射流的完整实验现象,高速相机放置在多个倾角下进行拍摄,频率调整为4000 fps。实验结果表明:(1)气泡破裂能否产生射流液滴与液位高度及孔径密切相关,与进气流量无明显关系。(2)在同一孔径及进气流量下,随着液位高度的增加,气泡破裂依次经过不产生射流液滴、产生稳定射流液滴以及可能产生射流液滴叁个区域,出现明显的分区行为。(3)对于同一液位高度及进气流量,孔径越小越容易产生射流液滴。(4)进气流量不影响气泡射流的产生,只影响气泡产生的频率。为了揭示液位高度及孔径对射流的影响机制,高速相机拍摄频率升高到10000 fps,聚焦液面下气泡形态及毛细波的变化,建立了依赖于气泡形状参数及空腔深度的毛细波衰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液位高度下,孔径较小时气泡呈现瘦高型,空腔深度占比大,毛细波振幅衰减更完全,产生的射流速度快且形态细,易产生液滴;在同一孔径下,液位高度较小时气泡呈现矮胖型,空腔深度占比小,毛细波振幅衰减不完全,产生的射流速度慢,不易产生液滴。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吻合。在工业应用中,不仅要关注气泡射流的发生条件,还要关注射流液滴的粒径分布,如射流液滴的粒径影响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本文统计不同工况下的射流液滴粒径,发现受限条件下射流液滴粒径呈单峰分布。随着液位高度以及小孔孔径的增加,射流液滴平均粒径也增加;而进气流量对射流液滴粒径分布无明显影响。射流断裂产生液滴的方式有两种:(1)液滴从射流顶部依次撕裂;(2)液滴先从射流顶部断裂,随后剩余的水柱从射流底部整体断裂,而后继续断裂形成多个液滴。由于射流液滴的形成方式不同,粒径分布存在差异:方式一产生的射流液滴粒径分布较集中,方式二产生的射流液滴粒径分布较分散。(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赵波,谭军,李金山,宋鹏[3](2017)在《浅地层剖面的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与衰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仅包含一次波和自由界面多次波的原始浅剖资料地震波场,推导出适应于单道数据的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方程,并提出基于同相轴追踪的多次波剔除与多道维纳滤波相结合的组合匹配衰减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浅剖数据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与衰减,理论模型与实际浅地层剖面的处理实验均证明了该多次波预测与匹配衰减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8期)
崔定[4](2017)在《带自由界面的液膜入口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沿设备表面流动形成的降液膜一直是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在本研究中,主要对沿着垂直装置表面流动的流体形成的降液膜开展研究工作。本研究基于已有的计算降液膜液膜厚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流体沿着垂直圆柱体外边面流动形成的降液膜的液膜厚度的计算公式,并将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得的测量结果、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CFD)模拟得到的模拟结果以及传统的用于计算流体通过垂直平板形成的降液膜的液膜厚度的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这几种方法获得的降液膜的液膜厚度的数值大小基本一致,尤其是对于在低雷诺数区域的流体形成的降液膜。此外,本研究还对沿着垂直装置流动流体形成的降液膜的入口效应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利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CFD)的VOF模型进行模拟,并将模拟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可以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本研究基于计算通过管道的流体的入口效应长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用于计算通过垂直装置表面流体的水力学入口效应长度的经验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对比显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对平均误差仅仅只有3.03%;与此同时,本研究也对最小表面模型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并将通过修正后的最小表面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对平均误差也仅仅只有5.59%。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当入口效应长度仅占液膜总长度的5%时,气液两相流体的接触面积仅仅只改变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建涛,牟斌,刘刚,江雄[5](2016)在《ρ-VOF:一种可清晰模拟气液自由界面的数值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气液两相流问题中的接触间断和激波间断现象及其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ρ-VOF方法。该方法以Meng-Sing Liou等提出的气液两相流全流速模拟方法为基础,采用平衡非均质流假设对EFM(effective field modeling)模型进行简化,并应用自由界面重构技术租AUSM+.up格式求解考虑了两相流体接触间断信息在内的数值通量,并完成气/液流场中主场和相位场的耦合求解。ρ-VOF方法可清晰分辨气液自由界面,准确模拟激波间断和接触间断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气液激波管、激波跨二维液滴传播和二维溃坝等典型问题的数值模拟,验证了ρ-VOF方法在气液两相流全流速模拟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王建涛,牟斌,刘刚,江雄[6](2016)在《ρ-VOF:一种可清晰模拟气液自由界面的全流速数值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液接触间断是气液两相流问题中的主要现象,部分流场变量在自由界面处失去连续性和空间可导的特性,从而使得以显式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Godunov格式失效;另一方面,随着气液两相流问题的研究向高速领域拓展,流体的压缩性对流场的影响变得不可忽略,甚至需要考虑液体激波的影响。气液接触间断和激波间断的存在与相互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气液两相流问题的处理难度,(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期刊2016-08-25)
余洁歆[7](2016)在《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在框架结构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首先介绍了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公式推导,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模态截取准则。最后,通过一个11层的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分析结果验证了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在土木工程结构上应用的可行性,进一步通过算例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的模态截取准则的正确性,为今后大型结构子结构研究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王建涛,刘刚,江雄,牟斌[8](2016)在《ρ-VOF:一种可清晰模拟自由界面的两相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EFM(effective field modeling)模型进行简化,消除了原模型的非守恒性项和非双曲性特性项,发展了一种基于密度的气液两相流模拟方法:ρ-VOF方法.利用体积分数信息对控制单元内的自由界面进行重构,得到了控制单元内流体的空间分布,并采用AUSM~+-up格式获得考虑气液流体接触间断信息的对流通量.新方法可统一处理激波间断和接触间断的相互作用,保持自由界面的尖锐性,并且其计算量与自由界面的空间复杂度无关.最后,数值模拟了液体激波管气液激波管和气体激波跨二维液滴传播等问题,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在气液两相流模拟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气体物理》期刊2016年03期)
张治忠,李叁福,方中于,梁立锋,许自强[9](2016)在《SWMA与SRME组合衰减自由界面多次波技术——在珠江口盆地A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A区自由界面多次波是影响该区最终成像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SWMA(Shallow Water Multiple Attenuation)或SRME(Surface 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对自由界面多次波进行压制,此类多次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压制,但是剖面上仍有残留多次波。经分析,SWMA、SRME在压制自由界面多次波时各有长处,但也有一些缺点。SRME对数据本身及采集假设条件要求较高,使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后有残留;而SWMA针对水层间振荡的多次波而设计,对自由界面中部分海平面相关的多次波不能衰减。这里采用SWMA与SRME组合技术在珠江口盆地A区衰减自由界面多次波,克服了上述单独应用SWMA或SRME压制多次波的缺点,取得了较好的压制自由界面多次波效果。(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何欢,王陶,陈国平[10](2016)在《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的实空间解耦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通常可变换到状态空间,利用解得的复模态可以将系统方程解耦,但解耦后的方程是复系数方程,必须在复数域内进行求解。根据所需要保留的复特征解对的特征,通过复特征向量矩阵的线性变换构造了一种新的模态变换关系,利用模态变换矩阵将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的状态空间运动方程变换为解耦的实系数二阶常微分方程。随后,构造了一种与实变换矩阵关于系统矩阵加权正交的向量集,利用这种加权正交的向量集推导系统剩余柔度矩阵时可以避免对系统矩阵进行直接求逆,解决了含刚体模态时的系统剩余柔度矩阵的求解问题。然后,将实空间解耦和加权正交向量集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相结合,推导出了与常规振动微分方程具有相同形式的实系数系统综合方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自由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由界面处气泡破裂引起的射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如蒸汽发生器的液滴夹带、起泡酒香味的扩散等,因此实现射流液滴的可控十分必要。目前关于气泡射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液位下气泡运动到在自由界面破裂的情形,对于低液位下气泡脱离孔口前破裂产生射流现象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聚焦上述受限条件下气泡破裂射流产生的条件、机理解释以及特性表征。本文搭建可视化实验台,利用高速相机拍摄气泡在不同液位高度H、孔径d以及进气体积流量0下破裂产生射流的现象。液位高度的变化范围在0.5~12.0mm;孔径变化范围0.15~1.20 mm;进气流量选取2.5~20.0 mL/min。为了记录气泡生长及射流的完整实验现象,高速相机放置在多个倾角下进行拍摄,频率调整为4000 fps。实验结果表明:(1)气泡破裂能否产生射流液滴与液位高度及孔径密切相关,与进气流量无明显关系。(2)在同一孔径及进气流量下,随着液位高度的增加,气泡破裂依次经过不产生射流液滴、产生稳定射流液滴以及可能产生射流液滴叁个区域,出现明显的分区行为。(3)对于同一液位高度及进气流量,孔径越小越容易产生射流液滴。(4)进气流量不影响气泡射流的产生,只影响气泡产生的频率。为了揭示液位高度及孔径对射流的影响机制,高速相机拍摄频率升高到10000 fps,聚焦液面下气泡形态及毛细波的变化,建立了依赖于气泡形状参数及空腔深度的毛细波衰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液位高度下,孔径较小时气泡呈现瘦高型,空腔深度占比大,毛细波振幅衰减更完全,产生的射流速度快且形态细,易产生液滴;在同一孔径下,液位高度较小时气泡呈现矮胖型,空腔深度占比小,毛细波振幅衰减不完全,产生的射流速度慢,不易产生液滴。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吻合。在工业应用中,不仅要关注气泡射流的发生条件,还要关注射流液滴的粒径分布,如射流液滴的粒径影响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本文统计不同工况下的射流液滴粒径,发现受限条件下射流液滴粒径呈单峰分布。随着液位高度以及小孔孔径的增加,射流液滴平均粒径也增加;而进气流量对射流液滴粒径分布无明显影响。射流断裂产生液滴的方式有两种:(1)液滴从射流顶部依次撕裂;(2)液滴先从射流顶部断裂,随后剩余的水柱从射流底部整体断裂,而后继续断裂形成多个液滴。由于射流液滴的形成方式不同,粒径分布存在差异:方式一产生的射流液滴粒径分布较集中,方式二产生的射流液滴粒径分布较分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林显斌,蔡杰进,王烨.基于扩散界面法的ADS无窗散裂靶自由界面数值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9
[2].尚炜.气泡溢出自由界面稳定射流条件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3].赵波,谭军,李金山,宋鹏.浅地层剖面的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与衰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崔定.带自由界面的液膜入口效应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5].王建涛,牟斌,刘刚,江雄.ρ-VOF:一种可清晰模拟气液自由界面的数值模拟方法[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6].王建涛,牟斌,刘刚,江雄.ρ-VOF:一种可清晰模拟气液自由界面的全流速数值模拟方法[C].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2016).2016
[7].余洁歆.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在框架结构上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6
[8].王建涛,刘刚,江雄,牟斌.ρ-VOF:一种可清晰模拟自由界面的两相流方法[J].气体物理.2016
[9].张治忠,李叁福,方中于,梁立锋,许自强.SWMA与SRME组合衰减自由界面多次波技术——在珠江口盆地A区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
[10].何欢,王陶,陈国平.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的实空间解耦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