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质资源论文-裴晓红,陈筑梅

水稻种质资源论文-裴晓红,陈筑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种质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养模式,香禾,从江,人才基地,测产验收,田面,测产结果,种植资源,种稻,糯稻米

水稻种质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裴晓红,陈筑梅[1](2019)在《创新从江香禾糯 “稻+鱼”种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十家香”,伴随秋收喜悦的气息,借助贵州省农科院人才基地项目推进,以香禾种植资源利用与创新为主要内容,从江县“稻+鱼”种养模式效益再创新高。10月5日,贵州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德刚率队,省农科院李超、朱速松和贵州大学吕(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9-10-16)

唐力琼,林力,韩义胜,徐靖,朱红林[2](2019)在《海南水稻种质资源评价及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02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地区水稻资源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水稻种质资源均能正常抽穗,平均生育期为118d;绝大部分资源株高在90~120cm之间、穗型为中间型、抗病性较强。部分香稻、陆稻种质资源及抗病性强的珍贵资源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对于突破水稻品种选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9年10期)

陈越,丁明亮,张敦宇,付坚,钟巧芳[3](2019)在《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剑叶长、剑叶宽、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谷粒宽和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通过计算各农艺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378~2.0973,其中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有效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2%~43.01%,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云南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6513~2.0040,其中,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曲靖市和文山州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1.900以上。在欧式距离2.2处881份云南水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第Ⅶ类群综合性状最差,第Ⅷ类群综合性状最优,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8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的综合性状较好。穗长、谷粒长、谷粒宽、二次枝梗数和剑叶宽5个农艺性状对综合评价D值影响显着(F为1814.654),可作为云南水稻种质综合评价的指标。【结论】云南水稻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翔,徐建坡[4](2019)在《天津市原种场水稻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原种场水稻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现状,概述了天津市水稻种质资源库建设的架构、功能与作用,对水稻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为水稻种质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实现精准育种、高效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农林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牛恋[5](2019)在《基于水稻SSR标记的中国野生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菰(Zizania latifolia)隶属禾本科菰属,为水生草本植物。据文献报道,共有菰(Zizania latifolia)、德克萨斯菰(Zizania texana)、水生菰(Zizania aquatica)和沼生菰(Zizania palustris)四种菰属植物。野生菰作为菰属植物中最原始的物种,具有较强的耐深水能力、抗旱能力及抗病能力,包括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对污染水体具有水质净化和重金属富集的生态修复能力。野生菰作为水稻的近缘属之一,具有较多优良基因,研究价值极高,对水稻的种质改良发挥重要作用,是丰富作物育种基因资源库的理想资源。近年来,有关菰的遗传研究正在逐渐深入,SSR标记具有信息含量丰富、多态性高等优点,是研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分子标记。有研究表明水稻SSR标记可用于野生菰遗传分析,但该标记在全国范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本文筛选9对水稻SSR引物,对中国25个野生菰居群的381份野生菰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9对水稻SSR引物,优化SSR-PCR反应体系,对381份野生菰材料进行PCR扩增,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共扩增出119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3条,平均每对标记引物扩增11.44个多态位点。9对水稻SSR引物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可高达94.77%,有4对水稻SSR引物多态位点比率高达100%。(2)中国25个野生菰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在物种水平上高达94.5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98,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772,表明中国野生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野生菰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50.79%)较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49.21%)更明显,中国野生菰居群间基因多样性(Ht)为0.2310,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122,中国野生菰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比居群内更丰富;中国野生菰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44,居群间基因流(Nm)为0.4720(Nm<1),遗传漂变在野生菰居群的遗传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3)中国25个野生菰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和遗传距离(Gd)分别介于0.7693~0.9725和0.0279~0.2623之间。中国25个野生菰居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性检测结果为r=0.8331、p=0.001**,呈极显着相关;在阈值为0.88时,中国25个野生菰居群在遗传结构上可聚类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存在亲缘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进化关系上,中国25个野生菰居群由共同的祖先分化出2个支系,第1个支系先分化出中南地区的桂林(GL),第2个支系先分化出中南地区的洞庭湖(DTH),推测中南地区的野生菰较原始,中国野生菰由中南地区开始进化分支。(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蒋秋情[6](2019)在《水稻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耐盐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壤盐渍化面积越来越大,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且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因此培育出耐盐碱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的193份水稻种质为材料,对其萌发期、苗期和生殖生长期进行耐盐性筛选,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初步定位与耐盐性相关的染色体区域,且通过测定部分对照品种生殖生长期的生理指标来探究其耐盐生理机理,为进一步挖掘水稻耐盐基因,完善水稻耐盐机理,建立耐盐水稻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主要有:1.所有水稻品种在萌发期时用1.2%NaCl溶液进行盐处理后发芽时间延迟,且发芽率降低。盐处理第8 d时发芽率基本达到平稳,因此利用第8 d相对发芽率计算出相对盐害率,最终筛选出了 16个耐盐性较强的品种。2.利用0.8%的NaCl溶液在水稻叁叶一心时进行盐处理,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增加,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平均死叶率逐渐升高。盐处理第6 d时,大多数不耐盐的水稻品种均已死亡,盐处理第8 d时,盐处理组水稻幼苗鲜重显着低于清水对照组,相对株高虽有下降,但无规律性,并且干重和根冠比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较低。因此最后根据叶绿素含量、平均死叶率、死亡率和鲜重进行耐盐种质筛选,有15个品种在苗期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其中有1个品种矮浙九选在萌发期和苗期均表现出耐盐性。3.在水稻刚开始孕穗时用0.5%的NaCl溶液进行盐处理,在盐处理后第7 d、14 d和21 d时测定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平均死叶率,并在14 d时取水稻倒叁叶烘干测定Na+、K+含量,最后水稻成熟时测量穗长和结实率。综合以上所有指标筛选出来19个耐盐品种,其中有4个品种与萌发期筛选品种一致,即西龙1-16、油六稻、七丝早3和中育1号,但与苗期没有相同耐盐品种。4.在萌发期利用第4 d和6 d发芽率与相应的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第1和8号染色体均检测到与耐盐性显着相关的染色体区域;苗期利用第4d和6 d的叶绿素含量和平均死叶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1、6、7和12号染色体上均检测到一个共同的染色体区域,在对6 d和8 d死亡率分析时,只在1和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重复染色体区域,但在7号和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区域与前面两个指标重复;生殖生长期时利用7d和14d叶绿素含量和平均死叶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时只在10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共同区域。5.通过对6个水稻品种生殖生长期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和根、茎、叶中Na、K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水稻耐盐性主要与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的维持,脯氨酸含量的升高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保持有关,并且发现耐盐品种能有效地阻止Na+从根部运送到叶片,并且从根部选择性运输K+至叶片的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芦楚涵[7](2019)在《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旱性和耐冷性的鉴定及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敏感作物。水稻的一生都会遭遇干旱胁迫和冷胁迫,从而导致最终产量的减低。这两种非生物胁迫在遗传上具有共性,因此研究水稻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遗传理论对水稻抗性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首先对黑龙江省200份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耐旱性和耐冷性的鉴定,筛选出抗性品种,以指导育种研究和栽培生产应用。同时以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两群体分别进行水稻苗期的耐冷性和耐旱性研究,通过考查两种胁迫因素下水稻的苗高、根数、根长及苗成活率,并对其进行QTL检测,以期找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和耐旱的主效位点。同时,通过数据库查找,收集水稻耐冷和耐旱相关的QTL,结合本研究定位到的位点,进行meta分析,在水稻基因组上挖掘具有多抗性的候选基因,为水稻非生物胁迫遗传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如下:1.通过对黑龙江省水稻新品系的耐旱和耐冷鉴定,对干旱胁迫来说,筛选出苗存活率大于80%的品种共5个,小于50%的品种66个;对冷胁迫来说,筛选出苗存活率大于80%的品种共32个,小于50%的品种14个。其中绥粳304、龙粳1624、龙稻115、松科粳1号、响稻12、龙粳65等品种兼具耐旱和耐冷性。研究最终将200份材料分为高抗、中抗和非抗叁种类型,挑选出典型的高抗品种19份,典型的中抗品种29份,典型的非抗品种19份。2.检测到水稻苗期耐冷性主效QTL为qSH7、qRL7-1和qSR7-1,其贡献率均超过20%;检测到和苗期耐旱性状相关的主效QTL为qSH4贡献率较高,其贡献率均超过10%。3.通过图谱整合分析,共获得7465个遗传标记,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图谱共获得1238.58cM的遗传距离,平均标记距离为0.17cM,具备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特点。4.耐旱性QTL进行元分析,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88个一致性QTL位点;M-DTQTL4-5与本研究检测到的主效QTL qSH4存在区间迭加,因此该一致性区间可作为我们新发现的和水稻耐旱相关的重要区间。5.耐冷性QTL进行元分析,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8个一致性QTL位点。qRL1和MCTQTL1-1位于同一物理区间,qSH7和MCTQTL7-3也位于同一物理区间,这两个区间可作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的水稻耐冷候选区间。(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军,崔潇,赵章囡,刘倩,秦悦[8](2019)在《7份喀麦隆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7份喀麦隆水稻种质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鞘长、芽长、根数目和根鲜重进行测定,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和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参试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芽长、根数目和根鲜重在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尽一致;②不同指标的抗旱系数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地相关性;③中度和严重干旱下Nerica L3、Nerica L8和Africa 7表现出较好地抗旱性,可作为水稻抗旱育种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业涛,穆麒麟,王毅,高园,田小海[9](2019)在《从非洲水稻材料中筛选耐高温种质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开展抗热水稻育种工作,本研究试图从非洲地区收集的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耐热资源。采用最新建立的梯级温度法对来自非洲各地区的6个水稻品种进行花期高温处理,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受精率,计算耐热指数和耐热综合指数,以耐热综合指数判定材料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品种‘SDWG005’在不同温度下的耐热指数皆大于0.9,耐热综合指数为6.462,表现出极强的耐热性;品种‘SDWG001’在不同温度下的耐热指数大于0.5,耐热综合指数为4.163,表现出强耐热性;品种‘SDBN001’与品种‘SDSL013’在37℃下的耐热指数小于0.5,其他温度下耐热指数大于0.6,耐热综合指数分别为3.694与3.406,表现出较耐热性。筛选得到了一个极强耐高温品种‘SDWG005’,2个强耐高温品种‘SDWG001’与‘SDBN001’,试验显示来源于非洲的水稻中可能潜藏有宝贵的可用于育种的耐热资源和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苏达,吴良泉,S?ren,KRasmussen,周庐建,程方民[10](2019)在《低植酸水稻种质资源筛选、遗传生理调控与环境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或维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稻米品质已成为目前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其中,通过降低籽粒中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增加锌、铁生物有效性以提升水稻营养品质,是目前水稻品质改良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稻籽粒中植酸合成的代谢路径、低植酸水稻的筛选及相关功能基因的遗传特点、植酸生理代谢的调控网络、低植酸水稻农艺性状劣变和生态适应性降低的生理原因、籽粒植酸合成的环境调控效应等相关研究进展。可为低植酸水稻品质改良以及栽培调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水稻种质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502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地区水稻资源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水稻种质资源均能正常抽穗,平均生育期为118d;绝大部分资源株高在90~120cm之间、穗型为中间型、抗病性较强。部分香稻、陆稻种质资源及抗病性强的珍贵资源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对于突破水稻品种选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种质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裴晓红,陈筑梅.创新从江香禾糯“稻+鱼”种养模式[N].贵州日报.2019

[2].唐力琼,林力,韩义胜,徐靖,朱红林.海南水稻种质资源评价及多样性分析[J].中国种业.2019

[3].陈越,丁明亮,张敦宇,付坚,钟巧芳.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9

[4].李翔,徐建坡.天津市原种场水稻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9

[5].牛恋.基于水稻SSR标记的中国野生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6].蒋秋情.水稻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耐盐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扬州大学.2019

[7].芦楚涵.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旱性和耐冷性的鉴定及QTL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

[8].张军,崔潇,赵章囡,刘倩,秦悦.7份喀麦隆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鉴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9

[9].刘业涛,穆麒麟,王毅,高园,田小海.从非洲水稻材料中筛选耐高温种质资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苏达,吴良泉,S?ren,KRasmussen,周庐建,程方民.低植酸水稻种质资源筛选、遗传生理调控与环境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9

标签:;  ;  ;  ;  ;  ;  ;  ;  ;  ;  

水稻种质资源论文-裴晓红,陈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