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口也呈现出高龄化趋势,失能老人日益增多。对于失能老人争取创建以智慧养老平台为基准,社会志愿机构医院帮扶为补充,家庭照护为重点创造社会照护体系。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各地的因地制宜,结合多种手段,在未来一定可以为失能老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关键词】失能老人社会照护;家庭医生;志愿团体;智慧化平台【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86-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年轻人口大量的向城市流失,中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而其中的失能老人作为没有劳动力,且无法自己获得生活来源的弱势群体,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拖累,而且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化解老年人社会照护社会风险,经过不断地探索努力,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成熟的符合本国国情,各具特色的制度模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每个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分级不太现实。借鉴外国经验对于小部分的老年人,如失能、失智老人进行分级保险式的社会照护仍有很大研究余地。本文将根据社会、政府、家庭三方面措施,借鉴外国经验,探究社会照护的发展,以期寻找解决失能老人社会照护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法。1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失能老人数量的急速增长,据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概有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5%,并在逐步加剧,成为中国社会面临最严峻挑战之一;普通老人对于自身疾病的不重视,对于慢性疾病的拖拉,导致了老年患者疾病发现较晚,从而引发机体的失能或半失能,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仍有相当数量,加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村年轻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加上“4+2+1”型家庭结构逐渐增多[1],城镇老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的趋势也越来越普遍,导致城镇和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调查得知失能半失能老人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理或基本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护,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大多精神压力大、性情烦躁、寡言少语,80%以上失能老人感到孤独寂寞[2]。而仅有的家庭照护者作为照护主体大多数只注重失能老人的吃饱穿暖。而在保健知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四方面缺乏基本认识,未能掌握对失能老人的基本护理操作。故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急需大批照护资源和人员来对于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进行社会照护[3]。即便在社区,失能老人依旧缺乏专业的照护人员和照护资源,且对社区资源的使用率也十分的低[4]。我国对于护士的缺口就有几百万,而愿意去照顾失能老人的就更加的稀少,而良好养老院高昂的价格,也同样使大部分人望而却步,同时我国失能老人培训体制的不完善,对于招聘的职业资格认证的难以落实也成了缺乏专业照护团队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农村城市失能老人对于社会照护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专业照护人员缺少,社会照护体系不健全,供小于求。多方面因素都导致了我国对与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缺口巨大,找出一条解决照护问题的方案迫在眉睫。2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方案2.1社区中通过IMPACT培训模式对于家庭照护者进行“家庭医生”培训吉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于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由探索走向实际,因而采用新型方式,结合实际采用对家庭照护者的IMPACT培训,成为了探索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制度保障体系、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方法论之一,IMPACT培训模式是现代企业采用较多的一种培训模式。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这套模式既有一定的操作性又方便于对整个流程的管控。在无法从家庭照护者获得良好照护质量[5],而其又是照护的主体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照护能力成为了解决失能老人社会照护的方式之一。通过对于家庭照护者的培训,不仅能够让照护者接受知识教育,还有利于居家社会照护人才的培养。培训过后,家庭照护者的保健知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护理知识获得显著提升[6]。应加强了街道卫生院在社区中的主导作用,故可以让社区服务中心牵头加强对于家庭照护者的培训,以区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对家庭照护者的距离、技术、资金等优势2.2社会志愿团体参与照护的实践路径在我国照护人员存在极大缺口,但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让经过培训的社会志愿团体参与到老年照护的队伍当中,对于减轻老年照护人力负担具有积极意义[7]。应国家要求,社会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成以医院医护人员为主体、以医学院校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主体的三种类型的社会志愿团体,对于从医院医护人员,和医学院的社会团体来说;专业性强,且对于失能老人来说可以方便解决自身问题,以社区志愿者为主题的团体则可以长时间持续的广泛开展对社区老人的帮助,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帮助性不强。医院也可以对其进行培训然后引导其忘专业性照护志愿团体发展。对于建立社会志愿团体,政府与社会应给予充分支持,我省也高度重视社会志愿团体的发展。可以通过志愿团体结合当地高校尤其是具有医学专业的高校,通过节假日组织一批具有部分护理知识的学子对于一些社区老人,福利院老人进行走访和基础的照护,如测量老人血压脉搏,对于失能老人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等。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照护手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于失能老人的一种社会照护。但往往由于社会支持力度不大,自身有无法获得资金供给自己开展活动,无法壮大,仅仅可以表面缓解小部分地区的部分失能老人的社会照护需求。2.3智慧型养老平台建设,互联网+下的智慧照护2.3.1平台建设的现实基础与政策支持在信息领域中国一向都是不弱于人,5G的发展也是出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信息的告诉发展建设一个智慧型养老平台不失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智慧型养老平台就是,通过信息平台建设,连接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科技产品,便捷获取,老人需求,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生活辅助等各种服务。首先在政策方面,2017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8]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其次,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照护的服务模式,通过智能设备失能老人可以自行的解决一些问题,而不用通过照护人员。最后,普通情况下,无法紧急处理失能老人意外发生,对于家庭医疗无法获取专业知识与设备,无法让失能老人自己获取一些照顾,获得失能老人自身尊严等问题都急需一个可以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2.3.2平台搭建的现实需要平台搭建可以结合家庭照护进行精准帮扶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表现为从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情感关怀、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全方位和多样性的特点。而仅仅是家庭照护,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借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平等、创新、分享、免费等思维理念[9],也可以通过平台购买相关设备,对于失能老人本身也可以穿戴智能设备从而时刻把握自己的身体转态,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即病人力所能及的自理[10]。这同时也是对于患者自身的精神养老,心理状态的改善也有助于失能老人的治疗[11]。这一点对于一些社会照护涵盖的所有人包括慢性病患者等老年人,失能老人都由积极意义[12]。2.3.3平台搭建的现实问题首先,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前期投入,运营和开发难度大,无法立刻产生效益,无法将生产力立刻转化成相应产品,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广受推广的商业模式[13]。而传统的资源和思想也在阻挠着新型平台的搭建,社会无法短期收益则不会有人投资,而光靠政府的力量却也还远远不够。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没有到达裂变水平,例如许多帮助老人的机器器械操作难度高,专业性强,或者说造价高昂这样就阻挠了市场的推广,且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稀少,进步缓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再次,专业性人员的缺乏,无论是社区护理人员,还是从事科研的科学家,又或者是对于老年器材等的推广人员,与社会需要相比都远远缺乏。无法满足需要。最后,普通大众缺乏对于老年人社会照护的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14],当前我国老年照护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现实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思想观念方面有问题人们往往只重视老人的吃饱穿暖,而对于日常护理缺乏重视,如忽视对失能老人的心理护理,子女往往都是呆一会就走,对于老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开导;一些子女对失能老人缺乏体位上的变换,甚至一些失能老人由于长时间不变换体位而发生严重的压疮等。加上现在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性的搭建与发展。3小结对于现阶段中国来说,即我国是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依旧无法完美解决,但已有多种方式方法去应对。面对这一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携起手来齐抓共管。特别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借鉴了外国的照护体系,对于失能老人争取创建以智慧养老平台为基准,社会志愿机构医院帮扶为补充,家庭照护为重点创造社会照护体系。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各地的因地制宜,结合多种手段,在未来一定可以为失能老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参考文献[1]王水莲,袁冬生,许星莹.广东肇庆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21):5325-5327.[2]杨团.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料贫困问题的解决途径[J].学习与实践,2016,(04):12-14[3]符柯.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社会照护问题研究[C].郑州大学,2017.[4]彭希,哲宋靓裙,黄剑焜.中囯失能老人社会照护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17,41(4):46-59[5]方水芹,王正平,陆新建.居家养老照护者培训现状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9):33-35[6]方水芹,侯进,陆新建,陈美,张小梅,张景慧,瞿燕华,汤红伟.徐辉家庭医生制度下IMPAC培训模式对居家社会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7]李现文,管圆圆,许勤.社会志愿团体参与医养结合照护的实践路径[N].中国人口报,2019-3-21.(003)[8]本刊编辑部.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中国能源,2015,37(09):1[9]张博,韩俊江.“互联网+”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8,(12):40-44[10]付莲英.培训照顾者体位转移知识对社区失能居家不出老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0):3024—3025[11]囯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长期照料服务制度研究课题组.长期照料服务制度研究[M].华龄出版社,2014[12]刘婕,楼玮群.完善上海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亲属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系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9-25[13]邢宇宙.老年照护服务的智慧化[J]团结2017,(05):51-53本文系2019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9007,吉林省健康福祉教育研究基地。通讯作者:孙文婧,女,硕士研究生,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护理福祉系讲师。
失能老人社会照护研究的现状
失能老人社会照护研究的现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