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提取物作为质量控制对照品的可行性研究

丹参提取物作为质量控制对照品的可行性研究

一、丹参提取物作为质控参照物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先有其[1](2021)在《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桑叶茶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别》文中研究表明桑叶茶是由传统农产品桑叶加工而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桑叶茶的化学成分研究,但分析的信息不足,无法达到了解桑叶茶复杂成分的效果,抑制了桑叶茶食养价值的深度开发。传统中医药学认为,桑叶茶中的霜桑茶较之春桑茶而言,其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更强,价值更高,但目前市场上却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来鉴别霜桑茶与春桑茶,不利于桑叶茶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桑叶茶加工工艺的开发,忽略了对其冲泡条件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桑叶茶中有效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发挥。因此本文使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技术对桑叶茶提取液进行成分鉴定,建立桑叶茶化合物数据库,寻找霜桑茶与春桑茶中含量差异较大的特征化合物,建立用于区分霜桑茶与春桑茶的指纹图谱与统计学模型,并为科学冲泡桑叶茶探索最优的冲泡条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桑叶茶有机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为探究桑叶茶的有机化学成分,运用LC-HRMS技术来获取桑叶茶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并比较不同数据采集方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将采集的高分辨质谱数据与现有大量公开的谱图库进行比对分析,使得分散于各个谱图数据库中的零散化合物与桑叶茶进行关联整合,得到从属于桑叶茶的化合物集合,从而实现对桑叶茶成分的高通量、高准确度的非靶向鉴定。结果表明,使用数据依赖性采集模式,结合包含列表功能,正负离子分开采集获得的数据鉴定结果最优。数据经过分析与鉴定,一共鉴定到328种化合物,涵盖氨基酸、黄酮、生物碱、有机酸、脂质等类别,其中很多化合物为首次在桑叶茶中被鉴定到。基于本次实验的鉴定结果建立了包括化合物名称、保留时间、分子式、极性、加合离子、一级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精确质荷比信息的桑叶茶有机化合物数据库,弥补了此前桑叶茶成分信息不足的情况。2.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为鉴别桑叶茶是否经霜,运用LC-HRMS技术,基于已建立的桑叶茶化合物数据库信息,比较各化合物在霜桑茶与春桑茶中相对含量的差异,挑选其中77种在两类桑叶茶中差异大于3倍的特征化合物,建立起用于区分霜桑茶与春桑茶的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层次聚类分析(HCA)模型,并挑选其中16种峰强度较高、重复性好、分离度较高、背景干扰少的特征化合物构建霜桑茶的对照指纹图谱。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聚类分析法和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法对CSS、SNJK、TRT、XZ四种未知来源的桑叶茶进行鉴别分析并验证方法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主成分一的解释度均大于65%,前两个主成分的合计解释度均大于89%,四种未知来源的桑叶茶样本组与霜桑茶样本组聚合更好,且与春桑茶样本组区分较好;在层次聚类分析模型中,四种未知来源桑叶茶样本组均与霜桑茶样本组聚为一类,在聚类树下和霜桑茶样本组的欧氏距离均小于400且和春桑茶样本组的欧氏距离均大于700,与霜桑茶距离更近;在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中四种未知来源桑叶茶指纹图谱与霜桑茶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且与春桑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小于0.84,与霜桑茶相似度更高。因此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鉴别四个未知桑叶茶样本均为霜桑茶。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模型能够用于区分春桑茶与霜桑茶,方法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度较高。3.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冲泡条件探索为探索桑叶茶的最优冲泡条件,挑选响应较高且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氨基酸、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类共80种特征化合物作为监测对象,以茶汤溶出物中各类化合物的峰面积响应强度为评判标准,分别对春桑茶和霜桑茶进行冲泡水温、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四个条件的探索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桑叶茶的最优冲泡条件略有差异,霜桑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80℃的冲泡水温下冲泡13min,春桑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70℃的冲泡水温下冲泡9min,两种桑叶茶冲泡次数均不大于3次,冲泡茶水比均为5:200最优;其中冲泡茶水比和冲泡次数对营养物质的溶出影响最大。

辛二旦[2](2020)在《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优选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工艺;全面系统地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饮片的质量差异,为大黄趁鲜切制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初步拟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为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种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外观性状、成型率、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建立大黄趁鲜切制饮片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大黄趁鲜切制饮片的质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法,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考察,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鲜切程度、切制规格和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选大黄最佳趁鲜切制饮片工艺参数;利用“外观性状-成分分析-药理药效”综合技术和方法,分别从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化学成分、及泻下、抗炎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大黄趁鲜切制及传统饮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饮片的质量差异;依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进行检测,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1建立了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种成分含量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 u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015 min,40%B50%B;1530 min,50%B60%B;3050 min,60%B80%B;5080 min,80%B100%B;体积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1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2建立了以外观性状、成型率、水溶性浸出物、结合蒽醌衍生物及游离蒽醌蒽醌衍生物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的方法。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依次设为0.2、0.1、0.2、0.25、0.25,隶属度=(指标值-指标最小值)/(指标最大值-指标最小值),综合评分=各指标隶属度与权重系数乘积之和。3建立了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工艺:新鲜大黄药材除去泥土、须根,刮去外皮后,根据形状不同,切瓣或段,加工成苏吉或蛋吉,置电热鼓风干燥箱,40℃烘至含水量为35%时,切为2.5 mm的厚片,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60℃干燥即得。4 3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在外观性状、成型率、水溶性浸出物及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表现为,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优于传统饮片。由综合评分可知,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综合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S2趁鲜切制饮片(0.807)>S3趁鲜切制饮片(0.676)>S1趁鲜切制饮片(0.659)>S2传统饮片(0.284)>S3传统饮片(0.221)>S1传统饮片(0.202)。5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在泻下、抗炎方面存在一定药效差异。泻下作用结果表明,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组相比,同等剂量下趁鲜饮片组较传统饮片组泻下作用明显。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大黄不同饮片均具有抗炎作用,大黄趁鲜切制饮片高、低剂量组、大黄传统饮片高、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74.30%,39.54%,67.05%,33.94%,82.81%。6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呈不规则类圆形厚片,约为2.5 mm,大小不等。薄层色谱鉴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大黄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土大黄苷的检查,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暂定总灰分不得超过10.0%;水分不得超过1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5.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不得少于25.0%;总蒽醌不得少于1.50%;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35%;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10.966之间。并初步拟定了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结论:1建立的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能全面的评价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为大黄趁鲜切制加工工艺的优选提供依据。2优选的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加工工艺稳定,简单可靠,科学合理,保证了饮片质量稳定可控,可为中药饮片生产提供新的思路。3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规格整齐,薄厚均匀,色泽美观;大黄趁鲜切制有效解决了由于大黄药材根部粗大而难以干燥的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因水处理软化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减少了药材中间贮藏和加工环节,降低了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4建立的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稳定、可控,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杨玲,刘成浩,韩萧茜,刘齐,冯曼琳,杜勇[3](2020)在《对一测多评法测定蜂胶类保健食品中芹菜素等5种成分含量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以蜂胶为单一原料的保健食品中芹菜素、山奈酚、白杨素、松属素及高良姜素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芹菜素为参照物,建立其与山奈酚、白杨素、松属素、高良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5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对多批样品同时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将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5种成分在相应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6.54%~102.06%,RSD在1.4%~2.8%,山奈酚、白杨素、松属素、高良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929、0.5938、2.7847、0.9727,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标准曲线法实测值相对平均偏差在0.5%~2.1%之间,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一测多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为以蜂胶为单一原料的保健食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杨玲,刘齐,刘成浩,杨抒楠,韩萧茜,赵一芃,杜勇[4](2019)在《一测多评法测定蜂胶类保健食品中咖啡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以蜂胶为单一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及咖啡酸苯乙酯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异阿魏酸为参照物,建立其与咖啡酸、阿魏酸,咖啡酸苯乙酯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4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对多批样品同时采用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将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4种成分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9.85%~101.69%,RSD在1.7%~2.3%,咖啡酸、阿魏酸、咖啡酸苯乙酯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503、0.9276、1.3902,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标准曲线法实测值相对平均偏差在0.1%~1.7%之间,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一测多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为以蜂胶为单一原料的保健食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王曼,王敏,张梅[5](2016)在《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一测多评法是通过测定一种价廉易得的对照品而实现中药多成分定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节约等特性,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本文从"一测多评"法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和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近年来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讨论,为该方法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单莉[6](2016)在《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黄地安消胶囊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的特色中药制剂,具有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盛伤津的消渴。本课题通过对黄地安消胶囊组方药材进行醇提和水提工艺进行优化,确定黄地安消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UPLC和一测多评等方法对该制剂的进行检测,实现质量目标控制。方法:1.选择乙醇作为溶剂,对药材中地黄、葛根进行回流提取,设计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以葛根素的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作为指标,并利用综合评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醇提工艺。2.对药材枇杷叶、黄连和麦冬以及地黄、葛根的醇提药渣采用水提取法,设计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并利用综合评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水提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黄地安消胶囊中药材黄连、葛根、麦冬和枇杷叶进行薄层色谱鉴别。4采用HPLC法测定黄地安消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并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地安消胶囊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1.优选出最佳醇提工艺为选择浓度为75%乙醇,并加入6倍量,重复提取3次,每次提取2h。2.优选出最佳水提工艺为处方量药材添加其8倍量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2h。3.在黄连、葛根、麦冬和枇杷叶的薄层色谱图中,供试品色谱、对照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此方法简便、有效。4.建立黄地安消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并建立黄地安消胶囊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简便有效。结论: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有很强的操作性;采用薄层等方法进行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有效可靠;采用UPLC、一测多评等方法测定盐酸小檗碱、葛根素等的含量,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王京辉,陈晶,王萌萌,傅欣彤,陈有根,郭洪祝[7](2015)在《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7种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定量研究》文中提出从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6种黄酮醇苷单体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标化,在4种分析条件下,用标定后的单体化合物,对2批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该6个化合物及芦丁进行标定。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1.1%4.6%,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的测定结果 RSD大于5%。结果表明,用银杏叶对照提取物替代相应的对照品,可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制品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5个黄酮醇苷成分的含量。因此使用对照提取物代替单体对照品测定银杏叶制品具有可行性。

唐安福[8](2015)在《前列安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列安胶囊处方源于临床有效经验方,由丹参、青皮、黄柏、红花、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穿山甲、桃仁、川楝子、知母和甘草共十二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清热利湿的功效。临床用于癃闭或淋证。为研制出安全、有效、稳定的新制剂,本文对前列安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中药新药的药学研究部分。同时将响应曲面法引入制剂制备工艺的优选,将一测多评法引入制剂含量测定中,探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制备工艺研究中主要研究提取工艺方法,实验采用醇水双提取的方法,并对处方提取工艺参数分别进行了优化。其中乙醇提取工艺研究中,选取以丹酚酸B和橙皮苷为指标性成分,通过单因素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指标性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曲面法进一步优选,得到处方药材最佳乙醇提取工艺参数。水提取工艺研究中,选取迷迭香酸和小檗碱为指标性成分,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响应曲面优化法,考察了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指标性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同时对浓缩及干燥工艺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前列安胶囊的制备工艺。经中试研究,制备了三批样品,并参照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三批中试样品均符合质量标准有关规定,说明该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行。质量标准研究中,本文对制剂处方药材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建立了处方药中王不留行的显微鉴别方法,以及丹参、莪术和甘草3味药的TLC鉴别方法,鉴别药味数达到处方药味数量的三分之一,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均符合定性要求。建立了丹参、青皮和黄柏3味药中丹酚酸B、橙皮苷和小檗碱的HPLC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并对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合理准确、稳定可靠。一测多评法应用研究中,本文将一测多评法引入前列安胶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中,对该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和评价。建立了橙皮苷与丹酚酸B和盐酸小檗碱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该校正因子计算制剂中丹酚酸B和小檗碱的含量,同时与外标法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说明该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不同类型化合物含量测定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实现了中药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初步稳定性试验中,本品经过加速试验及室温留样试验6个月的考察(室温留样9个月和12个月正在考察中),其性状、性质、含量等均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说明该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制剂质量标准稳定可靠。

戴宇,邓赟,宋川霞,陈红梅,胡佳,康敏[9](2015)在《对照提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文中提出目的:对对照提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就对照提取物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对照提取物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欧洲药典(7.0)、美国药典(36)的应用现状,就对照提取物展开讨论并展望。结果:阐明了进一步推动对照提取物的发展对中药国际化进程的积极影响。结论:中药标准物质中的对照提取物在中药质量控制中意义重大,成为中药国际化的重要亮点。

耿婷,张在娟,李艳静,丁岗,毕宇安,王振中,萧伟[10](2014)在《中药对照制剂自身对照法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质量评价》文中指出以桂枝茯苓胶囊(GZFL)为例,提出以中药对照制剂作为标准物质随行生成指纹图谱代替对照指纹图谱对中药复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消除因仪器和色谱柱等实验条件不同引入的误差,同时解决无对照指纹图谱不能拟合的问题。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GZFL质量标准(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所制成的对照制剂进行质量合格性评价;在不同仪器、色谱柱等实验条件下,分别以对照制剂随行生成指纹图谱和对照指纹图谱为指标对多批出厂检验合格的GZFL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对比研究,考察对照制剂评价复方药物的可行性;以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为参考,确定GZFL对照制剂作为标准物质的包装和保质期。结果发现,以GZFL对照制剂随行生成指纹图谱评价样品较对照指纹图谱评价可消除因仪器和色谱柱等实验条件不同引入的误差;06月的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制剂在双层铝塑包装条件下质量稳定,说明对照制剂可采用该包装条件进行储存。研究表明,GZFL对照制剂可以作为标准物质代替对照指纹图谱随行生成指纹图谱对GZFL进行质量评价。

二、丹参提取物作为质控参照物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提取物作为质控参照物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桑叶茶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桑叶茶概述
    1.2 桑叶茶有机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技术
    1.4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及冲泡条件探索
        1.4.1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
        1.4.2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冲泡条件探索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路线及方法
2 基于LC-HRMS技术的桑叶茶有机化学成分分析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桑叶茶制作
        2.3.2 桑叶茶样品前处理
        2.3.3 液相色谱条件
        2.3.4 质谱条件
        2.3.5 数据处理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数据采集方式的考察
        2.4.2 桑叶茶提取物的鉴定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桑叶茶样品前处理
        3.3.2 液相色谱条件
        3.3.3 质谱条件
        3.3.4 数据预处理方法
        3.3.5 数据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系统稳定性考察
        3.4.2 春桑茶与霜桑茶差异成分分析
        3.4.3 桑叶茶指纹图谱建立与适用性分析
        3.4.4 桑叶茶统计学模型建立与适用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冲泡条件探索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冲泡条件设定
        4.3.2 液相色谱条件
        4.3.3 质谱条件
        4.3.4 数据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冲泡水温考察结果
        4.4.2 冲泡时间考察结果
        4.4.3 冲泡茶水比考察结果
        4.4.4 冲泡次数考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桑叶茶成分鉴定结果汇总表

(2)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的制备
        2.2 外观性状评分标准
        2.3 成型率
        2.4 水溶性浸出物
        2.5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 种成分含量的测定
        2.6 综合评分标准
    3 小结
第二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加工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前处理
        2.2 不同鲜切程度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3 不同饮片规格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4 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5 不同干燥温度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6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工艺优选
    3 小结
第三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及器械
        1.4 实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饮片的制备
        2.2 外观性状的比较
        2.3 成型率的比较
        2.4 水溶性浸出物的比较
        2.5 化学成分的比较
        2.6 综合评分的比较
        2.7 药理作用的比较
    3 小结
第四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浸出物
        2.5 含量测定
        2.6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 小结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
讨论
    1 大黄外观性状评分
    2 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 种成分的含量
    3 11种成分含量测定提取方法及色谱条件的选择
    4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
    5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性状鉴别及颜色变化
    6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的比较
    7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一 中药材趁鲜切制研究进展
    二 中药材干燥方法研究进展
        1 传统干燥方法
        1.1 自然干燥
        1.2 煤炭烘干
        2 现代干燥方法
        2.1 鼓风干燥
        2.2 微波干燥
        2.3 真空干燥
        2.4 真空冷冻干燥
        2.5 红外干燥
        2.6 远红外干燥
        2.7 其他干燥方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对一测多评法测定蜂胶类保健食品中芹菜素等5种成分含量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混合标准品溶液制备
        1.2.2 供试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1.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2.4 色谱条件
        1.2.5 方法学考察
        1.2.5. 1 线性关系考察
        1.2.5. 2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1.2.5. 3 相对保留时间的确定
        1.2.5. 4 精密度试验
        1.2.5. 5 稳定性试验
        1.2.5. 6 重复性试验
        1.2.5. 7 回收率试验
        1.2.5. 8 系统耐用性考察
        1.2.6 一测多评法与标准曲线法的测定结果比较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品、样品及空白色谱图
    2.2 提取方法的优化结果
    2.3 方法学考察结果
        2.3.1 线性关系
        2.3.2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2.3.3 相对保留时间的确定
        2.3.4 精密度试验
        2.3.5 稳定性试验
        2.3.6 重复性试验
        2.3.7 回收率试验
        2.3.8 系统耐用性考察
    2.4 一测多评法与标准曲线法的测定结果比较
3 结论

(4)一测多评法测定蜂胶类保健食品中咖啡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混合对照品溶液制备
        1.2.2 供试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1.2.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1.2.2.2 提取时间的选择
        1.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2.4 色谱条件
        1.2.5 方法学考察
        1.2.5.1 线性关系考察
        1.2.5.2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1.2.5.3 相对保留时间的确定
        1.2.5.4 精密度试验
        1.2.5.5 稳定性试验
        1.2.5.6 重复性试验
        1.2.5.7 回收率试验
        1.2.5.8 系统耐用性考察
        1.2.6 一测多评法与标准曲线法的测定结果比较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照品及样品的色谱图
    2.2 提取方法的优化结果
        2.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2 提取时间的选择
    2.3 方法学考察结果
        2.3.1 线性关系
        2.3.2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2.3.3 相对保留时间的确定
        2.3.4 精密度试验
        2.3.5 稳定性试验
        2.3.6 重复性试验
        2.3.7 回收率试验
        2.3.8 系统耐用性考察
    2.4 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的样品测定结果比较
3 结论

(5)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一测多评法基本原理
2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结语

(6)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立题依据
    2 处方组成、药物成分分析
        2.1 处方组成
        2.2 处方药物成分性质
第一章 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2.1 醇提工艺优选
        2.2 水提工艺优选
    3. 黄地安消胶囊的制备工艺
        3.1 制法
        3.2 制备工艺总流程图
    4.讨论
第二章 黄地安消胶囊质量控制研究
    1 实验药材来源
    2 仪器与试药
        2.1 仪器
        2.2 试药
    第一节 黄地安消胶囊的薄层鉴别和通则检查
        1. 方法与结果
        1.1 薄层鉴别研究
        1.1.1 黄连的薄层鉴别
        1.1.2 葛根的薄层鉴别
        1.1.3 麦冬薄层鉴别
        1.1.4 枇杷叶薄层鉴别
        2.制剂通则检查
        2.1 性状
        2.2 水分
        2.3 装量差异
        2.4 崩解时限
        2.5 微生物限量检查
        3.讨论
        3.1 黄连的薄层鉴别研究
        3.2 葛根和麦冬的薄层鉴别研究
        3.3 枇杷叶的薄层鉴别研究
        3.4 地黄的薄层鉴别研究
        4.结论
    第二节 黄地安消胶囊的含量测定研究
        1.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1.1 色谱条件
        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1.5 系统适用性试验
        1.6 线性考察试验
        1.7 精密度试验
        1.8 稳定性试验
        1.9 重复性试验
        1.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1.11 样品含量测定
        2. 讨论
        2.1 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的选择
        2.2 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的选择
        3. 小结
第三章 黄地安消胶囊一测多评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2.5 系统适用性试验
        2.6 标准曲线与线性考察试验
        2.7 精密度试验
        2.8 稳定性试验
        2.9 重复性实验
        2.10 校正因子的计算
        2.11 加样回收实验
        2.12 含量测定
    3 讨论
全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7种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2方法与结果
    2.1溶液的制备
    2. 2色谱条件
    2. 3线性关系考察
    2. 4精密度试验
    2. 5稳定性试验
    2. 6重复性试验
    2. 7加样回收率试验
    2. 8对照提取物含量测定
3讨论
    3. 1结果分析
    3. 2对照提取物替代对照品进行定量分析

(8)前列安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药胶囊剂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药胶囊剂的概述
        第二节 中药胶囊剂的研究进展
        1 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2 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第三节 结语
    第二章 前列安胶囊相关文献研究
        第一节 处方来源及其文献研究
        1 处方来源及组方配伍
        2 文献研究
        第二节 组方药物的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前列安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处方组成与剂型设计
        第二节 提取工艺的研究
        1 工艺路线设计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提取工艺路线图
        3.2 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4.2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4.3 转移率的考察
        5 小结
        第三节 浓缩和干燥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粉及提取液的制备
        2.2 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浓缩工艺
        3.2 干燥工艺
        4 小结
        第四节 制备工艺的确定
        1 处方
        2 制法
        3 工艺流程图
        第五节 中试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2 中试方法
        3 中试结果
        第六节 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前列安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药材与试剂
        2 实验仪器
        第二节 实验研究
        1 性状
        2 鉴别
        2.1 显微鉴别
        2.2 薄层色谱鉴别
        3 检查
        3.1 水分、崩解时限和装量差异
        3.2 微生物限度
        4 含量测定
        4.1 色谱条件
        4.2 溶液的制备
        4.3 方法专属性的考察
        4.4 线性关系的考察
        4.5 精密度试验
        4.6 重复性试验
        4.7 稳定性试验
        4.8 加样回收率试验
        4.9 样品含量测定
        5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复方制剂多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5.1 相对校正因子的建立
        5.2 待测成分色谱峰的定位
        5.3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测定法结果的比较
        5.4 小结
        6 稳定性研究
        6.1 试药与仪器
        6.2 研究项目
        6.3 研究方法与结果
        6.4 小结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1 药材饮片来源及鉴定依据
    2 制备工艺的研究
    3 质量标准的研究
    4 一测多评法的应用研究
    5 初步稳定性的研究
论文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前列安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对照提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对照提取物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2对照提取物在国内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2.2在中成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3对照提取物在国外的发展应用概况
4展望

(10)中药对照制剂自身对照法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对照制剂的制备
    2.2 对照制剂的质量评价
        2.2.1 对照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
        2.2.2 对照制剂的含量测定
    2.3 对照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2.3.1 影响因素试验
        2.3.2 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3 结果
    3.1 对照制剂的质量评价
        3.1.1 以对照指纹图谱为对照的相似度评价
        3.1.2 对照制剂的含量测定
        3.1.3 方法的耐用性考察
    3.2 对照制剂的可行性研究
    3.3 对照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3.3.1 对照制剂的影响因素考察
        3.3.2 对照制剂的长期和加速稳定性研究
4 讨论

四、丹参提取物作为质控参照物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桑叶茶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别[D]. 先有其.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研究[D]. 辛二旦.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对一测多评法测定蜂胶类保健食品中芹菜素等5种成分含量的评价研究[J]. 杨玲,刘成浩,韩萧茜,刘齐,冯曼琳,杜勇.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1)
  • [4]一测多评法测定蜂胶类保健食品中咖啡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J]. 杨玲,刘齐,刘成浩,杨抒楠,韩萧茜,赵一芃,杜勇.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3)
  • [5]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 王曼,王敏,张梅. 中药与临床, 2016(06)
  • [6]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单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7种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定量研究[J]. 王京辉,陈晶,王萌萌,傅欣彤,陈有根,郭洪祝.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0)
  • [8]前列安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唐安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5)
  • [9]对照提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J]. 戴宇,邓赟,宋川霞,陈红梅,胡佳,康敏. 中药与临床, 2015(04)
  • [10]中药对照制剂自身对照法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质量评价[J]. 耿婷,张在娟,李艳静,丁岗,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2014(21)

标签:;  ;  ;  ;  

丹参提取物作为质量控制对照品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