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玲
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灌肠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对6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清洁灌肠后,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3例患者中,51例治愈,治愈率为80.95%,12例好转,好转率为19.05%。结论:药物在结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有利于肠黏膜吸收药液,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清洁灌肠;药物灌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该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现在大多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感染、遗传、环境以及免疫等众多原因有关[1]。溃疡性结肠炎病灶主要出现在黏膜以及黏膜下层,主要表现为广泛的充血以及出血,并伴随糜烂和溃疡,有时病变部位会融合成大面积溃疡,严重情况下肌层也会出现溃疡或出现穿孔。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利用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而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的长短及肠腔清洁程度与否,直接影响临床效果。为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UC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63例UC患者采用先清洁灌肠后药物保留灌肠,并增加插管深度、转换体位,以直肠滴入法灌入。经临床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3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最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由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发病部位为:直肠10例,降结肠部位者11例,结肠脾曲部位者16例,乙状结肠者15例,左半结肠7例,右半结肠4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56.7岁。
1.2方法
1.2.1用物准备。除按常规清洁灌肠、保留灌肠所需用物外,另备一次性导尿管2根(14号、16号),输液器1根,温开水(39-41C)。
1.2.2灌肠用药:生理盐水60ml、柳氮磺胺嘧啶0.75、锡类散1支、云南白药0.5,疗程为14d,患者在接受保留灌肠的同时,仍按常规治疗(抗感染、抗免疫、营养支持等)。
1.2.3操作过程。每晚临睡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灌肠裤,用温开水常规清洁灌肠,直到清洗液清晰、无粪质为止,让病人消息片刻。灌肠时取左侧卧位,臀部及床尾均抬高10cm,效果更佳,橡胶单及治疗巾置于臀下,用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前端涂石蜡油,缓慢插入肠腔。乙状结肠炎插管15~20cm,乙状结肠以上部位的炎症插管20~25cm。插管时要叮嘱患者放松,做深呼吸,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肛门括约肌放松。把备好的灌肠液在20-30min以直肠滴入法灌入,灌肠完毕,将胶管末端抬高,让管内药物全部灌入肠内[2],观察病人反应。滴注完毕,轻轻拔除导管,病人取舒适体位片刻,然后取膝胸位→右侧位→平卧位各2min,整理用物,观察并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及灌肠后排便的时间、大便性状等,灌肠后卧床时间2h以上,肠内保留时间不少于5h。
1.2.4临床观察指标。按设计观察表,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每天腹痛、腹泻次数,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分别于治疗前1d和疗程结束后行内窥镜检查、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
1.2.5疗效评价。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纤维结肠镜检黏膜基本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基本正常,纤维结肠镜检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无效:为临床症状、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无改变。
1.3结果
63例患者中51例治愈,治愈率为80.95%,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肠黏膜恢复,大便常规正常;12例好转,好转率为19.05%,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肠黏膜肿胀减轻、溃疡减少,大便常规轻度异常。
2护理对策
2.1心理护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UC患者主要为内向保守的性格[3]。因此,护理人员要热情、态度和蔼、同情理解患者,与之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声,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心理支持。护士在灌肠期间,应耐心向患者介绍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保留灌肠、及药物保留在肠腔时间长,是治疗本病最直接,效果最好的方法。嘱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精神神经因素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使肠道功能紊乱和失调,从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随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获得心理宽慰的同时,逐渐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灌肠时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护士按规范的操作步骤;根据病变部位正确掌握插管深度,体现个体差异;操作时动作轻柔,体现爱伤观念,尽可能减少肠腔粘膜刺激,让病人无便意、易保留;正确指导病人保持合理卧位,以保障药液顺利进入结肠;灌肠后嘱病人尽可能耐受灌入药物在肠腔内保留的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及时做好肛周及皮肤护理,让病人感觉清洁、舒适。灌肠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便急、脉搏过速、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或剧烈腹痛等;按设计表格规范要求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2.3生活护理。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对排便频繁的患者,要为其提供上厕所的方便条件,并做好肛门清洁护理。便后用软纸擦拭,温水清洗。溃疡性结肠炎大部分患者消瘦,营养失调,除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应鼓励患者喝无刺激性的饮料和富含钾、钠的液体。
2.4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按时就餐,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戒掉烟酒,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正确认识预防与保健的重要性。
3讨论
在保留灌肠前先用温开水进行常规清洁灌肠[3],将肠腔内粪块、粘液、脓血、病原体、炎性细胞及产生的抗体、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清除,从而使肠腔在清洁状态下,再行保留灌肠。同时改进灌肠方法,抬高臀部增加直肠与结肠间水平距离压力差,用柔软的一次性导管插足够深度,采用滴入灌入法,速度缓慢,并不断转换体位。在各个环节上减少各种因素对肠粘膜的刺激,使肠蠕动减慢,病人感觉舒适,无便意。在肠腔内保留时间长,可充分发挥药物作用,配合其他的护理措施,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6):168-169
[2]段微秀.改进灌肠法治疗uc的护理观察[J].现代护理,2005,7(11):506-507
[3]张成林.UC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2001,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