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结构涂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涂层,电泳,结构,金刚石,机理,热障。
纳米结构涂层论文文献综述
吴荣辉,马丽芸,张一帆,刘向阳,于伟东[1](2019)在《银纳米线涂层的编链结构纱线拉伸应变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柔性纱线拉伸应变传感器,将蚕丝加捻得到的蚕丝纱编织为闭口编链组织结构;通过多元醇还原硝酸银的方法制备银纳米线,在银纳米线的乙醇分散液中通过浸渍方法对基底纱线进行导电修饰,最终得到银纳米线涂层的编链组织拉伸应变传感器,研究了该组织结构拉伸应变传感器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结果表明:编链组织结构的传感器具有显着的拉伸应变传感性能,该纱线传感器的电阻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拉伸应变小于5%的范围内,拉伸应变系数高达20. 14;传感器在0. 01~1. 00 Hz的拉伸频率范围内有稳定的响应,且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康浩,潘文平[2](2019)在《电泳沉积纳米二氧化钛陶瓷涂层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泳沉积法(EPD)制备薄膜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成膜快,被镀件(用于沉积薄膜的基体)形状不受限制,薄膜厚度均匀,并且其厚度在较大范围内可控等优点。二氧化钛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利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出了均匀的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二氧化钛在悬浮介质中的核电机理;考察了二氧化钛粉末在有机悬浮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且研究了电泳工艺参数对电泳沉积量的影响;特别研究了助剂PEG(聚乙二醇)对电泳膜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助剂PEG对二氧化钛膜性能影响的原因;研究了电泳沉积的动力学规律,为今后制备含二氧化钛的层状复合材料打下基础。笔者还通过研究不同的烧结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的影响且定性的表征了光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9年12期)
王超,张小锋,周克崧,刘敏,邓畅光[3](2019)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纳米复合结构环境障涂层及其热循环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上制备了具有3层结构(Si/Mullite/Yb_2SiO_5)的环境障涂层(EBCs)。提出了一种新的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方法制备EBCs以减少Si C/Si C CMC在水氧腐蚀下的降解。在制备EBCs之前,用喷雾干燥塔制备了团聚的Yb_2SiO_5粉末。然后通过PS-PVD技术制备了致密的EBCs,得到了具有层状和柱状复合结构的Yb_2SiO_5涂层,并给出了这种特殊结构的沉积示意图。此外,测试了PS-PVD制备的EBCs在1300℃到室温水中的热循环性能。在30次热循环实验后未出现明显的散裂现象,表明EBCs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邓彪,周科朝,肖和,魏秋平,马莉[4](2019)在《微观结构对纳米金刚石涂层WC-Co结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结构对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的结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酸碱二步腐蚀法预处理WC-Co基体,使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设备,分别在CH_4浓度为2%,3%,4%的CH_4/H_2/Ar气氛体系中,沉积得到不同微观结构的金刚石薄膜。采用SEM和Raman分别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及sp~3/sp~2相成分进行表征,采用划痕法评估薄膜的膜基结合性能。结果表明:提高甲烷浓度可有效细化金刚石晶粒,有利于纳米晶金刚石的生长;当金刚石薄膜的晶粒尺寸从几百纳米降低至几十纳米时,薄膜的sp~2相增多,晶粒的形核密度随之提高;各样品所沉积的金刚石薄膜在剥落时所受的临界载荷分别为15.2,6.9和9.1 N,结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可得出结论:高纯度、高形核密度的金刚石有利于提高纳米尺寸薄膜与WC-Co基体的结合性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赵金,郝保红,赵晨璇,冷开齐,徐银[5](2019)在《天然气管道纳米复合涂层结构设计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天然气管道易泄露、腐蚀严重的问题,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天然气管道受力薄弱环节进行模拟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内壁粗糙度对耐久性有较大影响。采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涂层对内壁进行了防护,提高了内壁表面光洁度,并利用纳米粒子的壁虎效应与内壁形成牢固的结合力,确保涂层无脱落、无剥离,利用纳米粒子的荷叶效应与流体介质产生自洁净效果,确保内壁无结垢。通过金相分析、显微电镜实验、XRD表征及电化学实验,综合分析了纳米复合涂层的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复合涂层不仅具有比普通涂层明显的防腐效果,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修复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怡飞,李助军,李兆南,蔡海鉴,田灿鑫[6](2019)在《偏压对TiBN纳米复合涂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硅和硬质合金衬底上制备Ti-B-N涂层,使用XRD,SEM,硬度计和划痕仪系统研究了偏压对TiBN涂层结构、表面形貌、硬度和附着力的影响。在不同的基体偏压下,涂层表现了(111)面择优生长。-100 V偏压时沉积的TiBN涂层表面最平滑。随着基体偏压升高,TiBN涂层硬度逐渐增大,膜基结合力逐渐减小。-200 V制备的TiBN涂层硬度最大3600 HV,-50 V制备的TiBN涂层膜基结合力接近40 N。(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子威[7](2019)在《H13钢表面等离子体渗氮和磁控溅射制备低氮W(N)纳米结构涂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的工况(冲击载荷、摩擦磨损和腐蚀等)日趋恶劣,对模具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始于模具表面的失效与损伤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模具的寿命,因此,除了改善模具原材料之外,采用表面强化技术提高模具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等,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也十分重要。先进等离子体渗氮、磁控溅射技术的创新研发可为高端精密模具提质延寿提供可选的解决方案。在涂层选择与设计上,基于低氮W系涂层兼具硬度高、附着性好、摩擦学和耐蚀性能优异等优点,作为最具潜力的硬质涂层之一,有望打破目前工模具表面仍以Ti系、Cr系涂层为主的现状。本文主要在H13钢上探讨了离子轰击预处理对电弧等离子体辅助渗氮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磁控溅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简称HiPIMS)、直流磁控溅射(简称DCMS))技术可控制备低氮W(N)纳米结构涂层,重点探究:(1)离子轰击预处理对渗氮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2)探究N掺杂、占空比对磁控溅射制备W(N)纳米结构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H13钢采用电弧等离子体辅助渗氮技术制得渗氮层的相结构主要由?-Fe和?-Fe_3N组成;渗氮层厚度随着离子轰击预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化合物层厚度范围1.0~1.5μm,扩散层厚度范围12.3~21.8μm;渗氮速率高达22.8μm/h;离子轰击90 min时渗氮层中N含量高达10.29 wt.%;渗氮层的脆性等级均为一级;渗氮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均比H13钢基体的小了一个数量级,显着改善了钢基体的耐蚀性能;渗氮层的摩擦系数范围0.68~0.75(对磨球Si_3N_4),均小于钢基体的摩擦系数(0.76);渗氮层的磨损率均比钢基体的小,显着改善了钢基体的耐磨性。氮掺杂HiPIMS W(N)纳米结构涂层、氮掺杂DCMS W(N)纳米结构涂层的原子比分别为W_(95.95)N_(4.05)、W_(94.54)N_(5.46),HiPIMS纯W纳米结构涂层中有少量O的存在;叁种涂层的物相均为?-W相,其中氮掺杂HiPIMS W(N)纳米结构涂层、HiPIMS纯W纳米结构涂层、氮掺杂DCMS W(N)纳米结构涂层中?-W相择优取向晶面分别为(222)、(110)、(211)。叁种涂层晶粒平均尺寸均在纳米量级(4.4~21.5 nm),氮掺杂HiPIMS W(N)纳米结构涂层晶粒尺寸低至4.4 nm;氮掺杂DCMS W(N)纳米结构涂层、HiPIMS纯W纳米结构涂层、氮掺杂HiPIMS W(N)纳米结构涂层沉积速率分别为2.6、0.8、0.6μm/h,氮掺杂HiPIMS W(N)纳米结构涂层硬度高达29.73 GPa,且其韧性最好,结合力54 N。氮掺杂DCMS W(N)纳米结构涂层的结合力大于100 N;叁种涂层的摩擦系数范围0.44~0.53(对磨球Si_3N_4),磨损率均比H13钢基体的小;氮掺杂HiPIMS W(N)纳米结构涂层的磨损率低至9.4×10~(-16) m~3/N?m,耐磨性最好;叁种涂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均比H13钢基体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小了一个数量级,耐蚀性均比钢基体好。H13钢表面采用HiPIMS技术、调控占空比(2.9%、3.8%、5.8%)沉积涂层的表面形貌均呈韧窝状,均由bcc结构?-W相组成,且均呈(222)面择优取向。随着脉冲占空比增大,涂层厚度增大,沉积速率加快,占空比5.8%时涂层的沉积速率高达1.0μm/h;涂层晶粒平均尺寸逐渐减小,均在纳米量级(4.3~4.5 nm);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增大趋势,占空比5.8%时涂层硬度高达31.11 GPa;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范围38~54 N,占空比3.8%时涂层结合力达54 N;叁种涂层的摩擦系数范围0.33~0.44(对磨球Si_3N_4),且涂层磨损率均比H13钢基体的小,占空比5.8%时涂层的磨损率低至4.8×10~(-16) m~3/N?m,耐磨性最好;涂层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伴随着少量的磨粒磨损。涂层的耐蚀性能较H13钢基体有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8)
孙友贝,李定俊,范华,邓力文[8](2019)在《CMAS沉积物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热障涂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纳米压痕等方法研究了在1 250℃下经不同热处理时间后CaO-MgO-Al_2O_3-SiO_2(CMAS)对纳米YSZ热障涂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时间后CMAS渗入区均分为反应层和致密层。其中,反应层中的四方相ZrO2转变为单斜相ZrO_2,从4 h到40 h,反应层和致密层的硬度增量分别约为14.3%和16.1%,弹性模量分别约为8.0%和9.1%,硬度和弹性模量大小均依次为:致密层>反应层>未涂CMAS的涂层。(本文来源于《东方汽轮机》期刊2019年01期)
王大锋,马冰,陈东高,马良超,刘红伟[9](2019)在《WC晶体结构特征对HVOF喷涂纳米结构WC-CoCr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纳米结构WC-CoCr涂层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工艺制备纳米结构和超细结构WC-CoCr涂层。探讨了不同晶体特征的WC粉末对颗粒飞行和沉积变形过程的脱碳行为、涂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高密度位错的超细WC粉末在喷涂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氧化脱碳,形成了大量的W2C相,涂层孔隙率较大,断裂韧性显着降低。而含有显着孪晶的纳米WC颗粒具有抑制WC脱碳和增强涂层断裂韧性的作用,纳米结构涂层呈现低脱碳率、高致密性、高硬度和高断裂韧性的优良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常海,郭雪刚,文磊,金莹[10](2019)在《SiC纳米颗粒对TC4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SiC纳米颗粒,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研究纳米颗粒的添加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50,600V及650V条件下,基础电解液中SiC的加入,使TC4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由9.2,12.8μm和12.4μm分别增大到12.0,14.9μm和20.0μm。随着电压的升高,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分别为2.65, 3.34μm和3.61μm。SiC的加入有效抑制微弧氧化涂层表面裂纹的产生,增加涂层厚度从而降低涂层的阳极电流密度,提高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能。微弧氧化涂层增加了TC4的开路电位及自腐蚀电位。(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纳米结构涂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泳沉积法(EPD)制备薄膜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成膜快,被镀件(用于沉积薄膜的基体)形状不受限制,薄膜厚度均匀,并且其厚度在较大范围内可控等优点。二氧化钛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利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出了均匀的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二氧化钛在悬浮介质中的核电机理;考察了二氧化钛粉末在有机悬浮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且研究了电泳工艺参数对电泳沉积量的影响;特别研究了助剂PEG(聚乙二醇)对电泳膜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助剂PEG对二氧化钛膜性能影响的原因;研究了电泳沉积的动力学规律,为今后制备含二氧化钛的层状复合材料打下基础。笔者还通过研究不同的烧结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的影响且定性的表征了光催化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结构涂层论文参考文献
[1].吴荣辉,马丽芸,张一帆,刘向阳,于伟东.银纳米线涂层的编链结构纱线拉伸应变传感器[J].纺织学报.2019
[2].康浩,潘文平.电泳沉积纳米二氧化钛陶瓷涂层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J].陶瓷.2019
[3].王超,张小锋,周克崧,刘敏,邓畅光.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纳米复合结构环境障涂层及其热循环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邓彪,周科朝,肖和,魏秋平,马莉.微观结构对纳米金刚石涂层WC-Co结合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赵金,郝保红,赵晨璇,冷开齐,徐银.天然气管道纳米复合涂层结构设计及性能测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
[6].刘怡飞,李助军,李兆南,蔡海鉴,田灿鑫.偏压对TiBN纳米复合涂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装备制造技术.2019
[7].张子威.H13钢表面等离子体渗氮和磁控溅射制备低氮W(N)纳米结构涂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孙友贝,李定俊,范华,邓力文.CMAS沉积物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热障涂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J].东方汽轮机.2019
[9].王大锋,马冰,陈东高,马良超,刘红伟.WC晶体结构特征对HVOF喷涂纳米结构WC-CoCr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9
[10].常海,郭雪刚,文磊,金莹.SiC纳米颗粒对TC4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