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李萍,王首智

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李萍,王首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危岩,崩塌,形成机制,稳定性评价

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萍,王首智[1](2019)在《S210省道两河口危岩体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S210省道两河口危岩有代表性的叁块危岩单体W-4,WBD-2,WBD-3为研究对象,调查危岩体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S210省道危岩体在暴雨,地震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易发生崩塌及滑塌变形地质灾害。(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马明辉,汪炳锋[2](2019)在《基于岩体质量评价的充填采场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矿山采场遗留矿柱回采中的采场稳定性问题,利用点荷载强度试验得到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基于非接触扫描方法对节理化岩体进行结构面信息统计,综合现场点荷载强度、结构面参数信息结果,采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BQ分级方法对采场围岩进行岩体分级,最终确定了岩体按质量分级主要为Ⅲ级,局部岩体为Ⅳ级。该方法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扫描节理岩体获取结构面信息与岩石力学实验相结合的岩体质量评价,从而为类似矿柱回采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卫东,朱万成,张鹏海,王雷鸣[3](2019)在《基于微震参数的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在Spark平台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场微震监测产生了大数据体现了开采诱发岩体损伤及其演化过程。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有效数据进行挖掘,寻求微震数据与岩体损伤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同时进行岩体稳定性的动态评价和对潜在失稳灾害的预警。本项目搭建了可与云端进行交互的本地Spark平台,利用在Spark平台上编写的局部异常检测模型及模糊统计程序化分级模型,分别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定位的角度对石人沟铁矿的微震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这2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对石人沟铁矿岩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Spark和云服务器为基础编写的岩体稳定性评价算法可以较好地检测出石人沟铁矿19#~21#线之间大型断层向深部破裂发展,以及16#线附近境界顶柱被完全贯通所引发的岩体性质急剧劣化。以上研究工作是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在矿山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8期)

穆成林,裴向军,裴钻,张引,习朝辉[4](2019)在《基于岩体结构特征和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的岩质开挖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黔西地区层状岩质开挖边坡研究成果发现:岩体结构特征是分析评价层状边坡变形失稳模式、机制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该地区层状边坡地质条件的差异性,针对性地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对边坡的分析评价尤为重要。考虑地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软弱夹层(结构面)因素,系统地将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分为4个大类(近水平-缓倾边坡岩体,倾斜层状边坡岩体,陡倾、直立、倒转层状岩体,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或含有溶蚀洞穴、沟壑的边坡岩体)和10个亚类,并针对相应类型的边坡进行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分别阐述了失稳模式和机制。以边坡岩体结构类型为基础,甄选影响开挖边坡稳定性的6个定性指标和6个定量指标;对指标组合赋权,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预测评价,建立了"岩体结构-指标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新评价体系。实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可靠性高、科学合理的稳定性预测新方法,可在相关工程领域中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徐兴[5](2019)在《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地区复杂,经常会出现崩塌,崩塌会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面,以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乡迷达村小寨组北侧后山一带山体发生崩塌为切入点,对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内容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9期)

谢哲[6](2019)在《丹霞山景区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丹霞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丹霞山作为丹霞地貌点之一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自然遗产类型空白。丹霞山是现代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中的代表区域,具有非同寻常的地质学、教学科研、美学、生态、文化价值。然而,由于景区受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水文条件以及人为改造作用的影响,景区内危岩体发育较多,对游客安全及景观产生很大威胁,迫切需要对景区内危岩稳定性及危险性进行分析。据此,本文以丹霞山景区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丹霞山景区危岩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选取合适的力学参数取值及计算方法,对危岩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丹霞山景区的危险性评价体系,对景区危岩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研究危险性分区特点,根据稳定性和危险性评价结果制定丹霞山景区危岩体治理建议,得到的结论如下:(1)丹霞山景区危岩中,块状岩体和薄板状岩体是主要危岩发育类型;危岩发育规模以大型及中型危岩为主;危岩节理优势走向中,走向在330°~339°之间节理最为发育,对危岩体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区危岩叁组破坏模式均有发育,最主要的破坏形式为坠落式及倾倒式;危岩体主要受陡倾节理切割、差异风化、卸荷作用、重力作用影响,个别危岩体受流水作用影响。(2)研究区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属Ⅲ类,内摩擦角取39°,黏聚力取0.7MPa;结构面为4类,内摩擦角取13°,黏聚力取0.05MPa。(3)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出的稳定性状态与现场危岩体状态基本吻合。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危岩体稳定性明显变差,且暴雨工况对危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大。(4)通过危岩危险性计算,在丹霞山景区危岩中,危险性为Ⅰ级30个,占73.2%。Ⅱ级危岩11个,占26.8%,无Ⅲ级危险性危岩;丹霞山景区危险性较大为长老峰景区、巴寨景区,阳元山景区、牛鼻村区、卧龙岗区部分区域危险性较大,整体危险性较小,翔龙湖景区危险性最小。(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潘自滔,陈万勇,刘政[7](2019)在《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打召小学附近W1、W2、W3和W4崩塌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崩塌危岩体的形成条件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地质勘探、实验室测试等方法手段确定地质参数,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打召小学附近4个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分别对天然条件和暴雨条件2种工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打召小学附近4个崩塌危岩体在天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作用时将会处于欠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8](2019)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功效系数法、集对论和粗糙集理论,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该方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中引入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耦合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实现了功效系数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改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以较好地解决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问题。所建方法受主观因素干扰少,评价结果客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9)

姬同旭,安文生[9](2019)在《贵州省德江县大兴社区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贵州省德江县大兴社区崩塌为例开展了居民区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治理设计研究。通过结合现场调研及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危岩体变形破坏的机制为:该危岩体在重力或较大下滑力作用时,岩体因重心作用下滑移产生崩塌。通过计算得出该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与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和暴雨加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最后,文章针对该危岩体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清除破碎危岩体、暂时封闭道路、锚索注浆与主动防护网相结合的加固方法、修建截水沟并建议将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中。(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蔡汉玉,张耀平,王涛,徐新木,邹雄刚[10](2018)在《基于3GSM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残矿回收方法优选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查询资料与现场调研,收集了某大型铁矿的矿床地质、矿体赋存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运用3GSM不接触测量系统对各分段典型区域岩矿体结构面进行测量,并运用JMX Analyst模块统计分析,对区域内的矿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矿岩体性质及稳定性,并参照国内同类矿山经验,择优提出2个采矿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并综合考虑矿石回采率、生产安全性等,推荐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并给出了采矿方法指标设计和回收过程的安全措施。(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2期)

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金属矿山采场遗留矿柱回采中的采场稳定性问题,利用点荷载强度试验得到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基于非接触扫描方法对节理化岩体进行结构面信息统计,综合现场点荷载强度、结构面参数信息结果,采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BQ分级方法对采场围岩进行岩体分级,最终确定了岩体按质量分级主要为Ⅲ级,局部岩体为Ⅳ级。该方法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扫描节理岩体获取结构面信息与岩石力学实验相结合的岩体质量评价,从而为类似矿柱回采工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萍,王首智.S210省道两河口危岩体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路基工程.2019

[2].马明辉,汪炳锋.基于岩体质量评价的充填采场稳定性分析[J].采矿技术.2019

[3].王卫东,朱万成,张鹏海,王雷鸣.基于微震参数的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在Spark平台的实现[J].金属矿山.2019

[4].穆成林,裴向军,裴钻,张引,习朝辉.基于岩体结构特征和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的岩质开挖边坡稳定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5].徐兴.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J].科技风.2019

[6].谢哲.丹霞山景区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危险性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9

[7].潘自滔,陈万勇,刘政.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19

[8].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及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9].姬同旭,安文生.贵州省德江县大兴社区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10].蔡汉玉,张耀平,王涛,徐新木,邹雄刚.基于3GSM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残矿回收方法优选及设计[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8

标签:;  ;  ;  ;  

岩体稳定性评价论文-李萍,王首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