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潍北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田,套管,油层,蜡油,油藏,系统,向量。
潍北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马骁,王伟林,张芬娜,綦耀光[1](2018)在《潍北油田注水井套管多因素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蚀和泥岩蠕变是套管损坏主要因素。基于腐蚀实验和泥岩蠕变分析对套管进行设计,提出了潍北油田腐蚀严重井口的治理方法;得出均匀腐蚀下和局部点腐蚀下套管设计方法;依据泥岩蠕变产生的非均匀应力及泥岩蠕变后的载荷对套管进行设计并得出注水井合理注水压力,为注水井长寿命低成本生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02期)
刘赛[2](2018)在《潍北油田采油系统提效技术探索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潍北油田目前注采现状,对所有油井进行全面能耗分析,充分考虑井斜和结蜡影响,分析地下效率与地面效率,找出制约潍北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制定针对性地治理措施,提高整体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任泽樱,贾丽萍,兰文武[3](2016)在《潍北油田昌3断块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分析了孔二段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并提出注采调整建议。(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12期)
支乐菲[4](2013)在《潍北油田昌79块低阻油层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潍北油田孔一段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高、低阻油层共存,测井识别难度大。为了准确识别储层的流体性质,在分析低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对昌79块低阻油层进行了评价和识别,采用模式识别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研究区储层流体性质进行了识别,用网格搜索法确定参数对(C,δ)=(2000,0.7),提升油水同层为低阻油层10层22.6米,提升含油水层为低阻油层11层25.6米,为油田下一步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3年24期)
王伟琳,李美蓉,姜东波,薛广鹏,柳智[5](2013)在《潍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酸化增产技术研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潍北油田昌36区为特低渗透油藏,油层供液能力差,需进行基质酸化。针对该区块储层矿物成分特点研制了乙酸(YS)酸化配方,其溶蚀能力为常规土酸的93.1%,相对缓速率为65.2%。通过酸岩化学反应、扫描电镜和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对酸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该酸化液主要溶蚀储层中的胶结物(方解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使储层骨架结构保持较好。酸化配方现场应用于昌36区的昌27-3井,日均增油量0.6 t,酸化增产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韩博[6](2012)在《复合防蜡工艺在潍北油田高含蜡油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蜡从原油中不断的析出、沉积,导致产油层及采油管线等堵塞,使油井产量下降,甚至造成停产。因此,防蜡和清蜡是含蜡原油开采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低能量抽油井中,使用常规清防蜡工艺存在费用高、影响产量、污染油层、效果差且适应性不好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开发效益。本文系统分析了油井结蜡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生产过程中高含蜡油井结蜡的复杂多样性,介绍了复合防蜡工艺的原理及工艺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证明,复合防蜡工艺能有效解决低能量抽油井的清防蜡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2年03期)
康阿利[7](2011)在《潍北油田注水井套管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潍北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注水井套管腐蚀问题愈加严重,这对油田开发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防止套管腐蚀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地层水和注入水的水质特征分析方面入手,开展了腐蚀机理的室内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套管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中的高矿化度、溶有的H2S、游离氧、二氧化碳和细菌。主要腐蚀类型为吸氢腐蚀,并伴随一定的吸氧腐蚀和细菌腐蚀。叁者联合作用促进了套管内壁局部腐蚀的萌生和发展,同时管线中流体温度及流速对腐蚀速率也有很大影响。在对腐蚀机理及腐蚀原因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技术手段,开展了室内化学防腐缓蚀剂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缓蚀剂。室内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该种缓蚀剂对于潍北油田注水井套管所处的高腐蚀环境(高矿化度,在4.0×104~6.0×104mg/L;低pH值,在5.5~6.5之间;且含有溶解O2,CO2、细菌),能起到很好的缓蚀效果。它可使N80套管在地层温度53℃、腐蚀时间672h的情况下,缓蚀效率达到95.364%;使J55套管缓蚀效率达到96.002%。同时,该种缓蚀剂的研究对于国内其他油田注水井套管防腐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1-05-20)
姚传进,雷光伦,张晓,高达,蒋宝云[8](2011)在《潍北油田高凝油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潍北油田高凝油井因原油凝固、井筒结蜡等导致的抽油杆卡死、断脱、油井停产等不能正常生产的现象,通过气相、液相色谱分析了潍北油田4组油样的组成,运用液体流变性测量仪研究了其粘温特征、流变特性,利用原油凝固点测定仪测定了其在不同含水(乳化水)率下的凝固点,进而对4组油样的流变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流变模式发现,4组油样的碳数最大值均出现在C25附近,平均碳数为22左右,其含蜡量高达28.83%~30.06%,胶质含量为4%左右,沥青质含量约为1%,凝固点高达31~39.5℃;高凝油对温度十分敏感,其粘温关系呈叁折线式;高凝油的凝固点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含水率为70%左右出现峰值;在高凝油的凝固点附近剪切时,高凝油的粘度大幅降低,高凝油温度低于凝固点时4,组油样均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采取井筒加热、原油破乳、螺杆泵实时高速剪切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高凝油的开采效果。(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1年01期)
黄继新,彭仕宓,肖昆,卢春慧[9](2005)在《潍北油田孔一段储层随机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潍北地区孔一段油藏描述中,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技术对孔一段储层物性参数进行了研 究,建立了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潍北地区孔一段主要沉积类型为扇叁角洲,相变快,沉积 环境不稳定,储层非均质性很强。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测井和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划分出精细的小层 单元,并结合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研究,选择出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砂体分布及储层参数模型,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校验。(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S5期)
苏咸涛[10](2003)在《潍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潍北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目标评选”项目,为加强项目的精攻性,提高项目的应用性,而设置的一个专门研究课题。 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对潍北油田主要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结合其他成藏条件预测储层含油气性,为油田开发井部署,勘探目标评选提供科学地质依据。 储层是油气储存的空间和场所,是油气藏形成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储层描述是油臧描述的核心,是评价储层、发现产能潜力和预测油田最终采收率的依据,是油田进入中晚期开发阶段为改善开发效果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储层描述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文结合潍北油田地质实际,采用“以地质为主体,应用地质、地震、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一体化”储层精细描述技术路线。具体研究流程是,在油气地质学、油气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储层地震地层、储层测试等技术的指导下,以地质、地震、测井、测试信息为支柱开展储层建模。首先是应用多重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油田层序地层对比格架,进而通过以沉积相、成岩相和物性相为主要手段的研究,建立沉积、成岩、物性模型,然后运用岩石储集相的概念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最后结合已知油气分布、圈闭类型和油气运聚规律等对储层含油气有利区块和砂层组进行预测和评价。 本次储层描述的侧重点是:建立储层的层序和沉积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6-30)
潍北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潍北油田目前注采现状,对所有油井进行全面能耗分析,充分考虑井斜和结蜡影响,分析地下效率与地面效率,找出制约潍北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制定针对性地治理措施,提高整体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潍北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马骁,王伟林,张芬娜,綦耀光.潍北油田注水井套管多因素设计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2].刘赛.潍北油田采油系统提效技术探索与研究[J].石化技术.2018
[3].任泽樱,贾丽萍,兰文武.潍北油田昌3断块水驱开发效果评价[J].石化技术.2016
[4].支乐菲.潍北油田昌79块低阻油层识别[J].化工管理.2013
[5].王伟琳,李美蓉,姜东波,薛广鹏,柳智.潍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酸化增产技术研究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
[6].韩博.复合防蜡工艺在潍北油田高含蜡油井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7].康阿利.潍北油田注水井套管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
[8].姚传进,雷光伦,张晓,高达,蒋宝云.潍北油田高凝油流变性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
[9].黄继新,彭仕宓,肖昆,卢春慧.潍北油田孔一段储层随机建模[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
[10].苏咸涛.潍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D].中国海洋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