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采用荧光猝灭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N,N-二甲基-N[3-(葡萄糖酰胺基)]丙基-N-烷基溴化铵(C12DGP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NaCl的浓度为0.02 mol·L-1,作用时间为15 min和pH值为6.7时,为C12DGPB与BSA相互作用的较佳条件;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C12DGPB对BSA的荧光猝灭动态常数、结合参数和热力学参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三维荧光光谱显示C12DGPB对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疏水微环境影响较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智丽飞,王秀文,李晓明,张清华,潘瑞丽
关键词: 糖基酰胺,阳离子,荧光光谱,牛血清白蛋白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
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1D121051,201801D121050)资助,太原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62015)资助,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17066)资助
分类号: O647.2
页码: 1299-1305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677K
下载量: 94
相关论文文献
- [1].离散三维荧光光谱法海洋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快速测量技术[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0(01)
- [2].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法的水污染检测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7)
- [3].基于重构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油类识别方法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12)
- [4].三维荧光光谱法用于监测两种农药的电化学降解[J]. 净水技术 2014(05)
- [5].基于浓度三维荧光光谱的食醋鉴别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6)
- [6].合肥研究院提出三维荧光光谱组分识别新方法[J]. 化学分析计量 2015(05)
- [7].三维荧光光谱法在电化学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14(04)
- [8].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2)
- [9].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关键部件硬件设计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12)
- [10].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白酒聚类分析研究[J]. 光电子.激光 2009(04)
- [11].新疆艾比湖流域枯、丰水期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与水质的关系[J]. 湖泊科学 2020(02)
- [12].高铁酸钾处理环境水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3].新方法完成三维荧光光谱组分识别[J]. 传感器世界 2015(08)
- [14].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地沟油[J]. 光学仪器 2014(01)
- [15].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离散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测定技术[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3)
- [16].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海洋地质动态 2009(12)
- [17].探究光谱分析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 江西化工 2019(06)
- [18].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检测农药类混合物[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 [19].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组合算法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油种鉴别与定量分析(英文)[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10)
- [20].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石油炼化行业的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18(07)
- [21].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区域选择方法[J]. 发光学报 2012(03)
- [22].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主成分分析的溢油风化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 [23].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土壤腐殖质氧化还原特性[J]. 环境化学 2012(12)
- [24].数字图像识别在混合油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11)
- [25].平行因子法分解成分分析在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中的实现[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06)
- [26].冷鲜猪肉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1)
- [27].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的海上溢油识别技术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02)
- [28].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市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7(05)
- [29].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水环境修复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9)
- [30].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