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类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类学,目标,认知,知识,过程,电场,物理。
分类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朱瑞良,舒蕾[1](2018)在《苔藓植物分类学:问题和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苔藓植物(bryophytes)是苔类植物(liverworts)、角苔植物(hornworts)和藓类植物(mosses)(目前普遍作为叁个门处理)的总称,全世界目前约有2万多种,中国约有3500种。由于"迷你"的大小和缺乏可观的直接经济价值,苔藓植物常常是一个被遗忘的植物类群。作为除被子植物外的第二大高等植物类群,苔藓植物对气候变化敏感,并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苔藓植物至关重要,其分类学无疑是不可欠缺的,承担着基础学科的重任。尽管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和陆地植物起源的认识,但苔藓植物是单系群还是并系群的争论至今仍存在争议,科和科下等级的现代分类修订进展缓慢,尚有大量关键类群,特别是属的界定问题颇为严重,大大阻碍了对苔藓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的认识。细鳞苔科(Lejeuneaceae)是苔类植物最大的科,目前接受的有70多属和1800多种,其中大量的物种被列为濒危稀有物种,是热带雨林最优势的苔藓植物。由于强烈的形态趋同(homoplasy)和可塑性(plasticity)以及部分类群具有幼态持续(neoteny)的特点,细鳞苔科被认为是苔藓植物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大量形态奇特的物种限于研究材料和深入的综合性研究的缺乏,长期以来无法正确地分类。本报告以全球细鳞苔科的分类研究为例,介绍我们近期依据全球采样,结合分子系统学和深入的形态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近年来有8个新属,即Cumulolejeunea R.L.Zhu et L.Shu(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Gaolejeunea R.L.Zhu et W.Ye(产我国),Gradsteinianthus R.L.Zhu et Jian Wang bis(产我国和越南),Mohamedia R.L.Zhu et L.Shu (产热带亚洲和大洋洲),Reinerantha Gradst.et R.L.Zhu(产中美洲),Soella R.L.Zhu et al.(产我国和日本),Thiersianthus R.L.Zhu et L.Shu(产马来西亚),Yanoella R.L.Zhu et al.(产巴西)先后被发现。同时4个形态较为奇特的属被认定为新的异名。研究结果也表明低地雨林是细鳞苔科植物的天堂。我国低地雨林物种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应得到高度重视。苔藓植物分类学也面临研究队伍薄弱和缺乏国家层面上专项经费支持的挑战,而全球化、国际化和综合化的深入分类研究有望获得更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邱瑞吟[2](2018)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提问是阅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的阅读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课堂教学效果。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注意到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求学》期刊2018年16期)
耿倩[3](2018)在《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科书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基础和最准确的信息。教科书中的问题是知识产生的源泉。本研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法、模型法、教育统计法和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必修模块教科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将国内外对问题类型的划分进行总结与概括,对教科书中的问题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将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教科书中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概括。在此基础上,界定教科书是指当今社会中反映国家意志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使用的、教授学生当代科学知识的课本,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依据认知的复杂程度对认知水平由低到高进行了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学研究教科书中的问题有利于教科书编写者编写出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以问题为基点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其次,通过归纳总结和专家建议构建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教科书中问题的表征模型,并检验表征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表征模型对人教版必修模块教科书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统计数据与分析结果,总结得出人教版必修模块教科书中问题的分布特征:教科书中包含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问题,记忆型问题占的比例均少于15%,评价型和创造型占的比例均少于10%,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占得比例均大于20%,分析型问题占的比例均大于15%;两本教科书均是能在教科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均少于15%,其中正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是在提出问题后直接给出答案,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有答案的问题中,记忆型问题占到半数以上,理解型问题均少于11%,应用型、分析型和创新型问题均少于10%,所有评价型问题均找不到答案。再次,根据统计数据与分析结果,总结人教版必修模块教科书中问题的分布特征。利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总结分析课程标准中各部分内容的认知水平,并与教科书中各部分问题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必修一中的“认识化学科学”部分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创造水平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修二“物质结构基础”部分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和创造水平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修二“物质结构基础”部分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均没有涉及到评价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6)
黄子茜,赵丽,孙静娴,张鹏[4](2018)在《海蟑螂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蟑螂(Ligia)是陆生等足目中个体最大、最原始的类群,被认为是等足类从海洋向陆地演化的过渡类型。传统分类学将海蟑螂划分为42个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海岸种,仅8种生活在内陆。分子系统学研究手段的引入,揭示出海蟑螂种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分化现象,认为海蟑螂自身有限的扩散能力和地理隔离效应影响了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是导致物种分化与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海蟑螂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首次划分出了叁大研究热点区域,即泛加州半岛分布群、夏威夷群岛分布群和中日韩东亚分布群。尽管当前的研究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统计样本的生物学信息缺失,基础生态学研究资料匮乏,以及欠发达地区研究水平滞后等问题。为此,增加数据资料的可比对性,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开展跨区域间合作,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王小明[5](2017)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教学应用:方式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主张从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看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叁者的一致性。这一思想被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用来阐明教学目标,用来描述教学各要素的特征,用于设计教学策略以及用作教学交流研讨的工具。应用者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将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单理解成认知过程一维,没有正确体现知识与认知过程的不同结合方式等。此外,应用研究中的效度和信度问题以及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本文来源于《教育参考》期刊2017年01期)
谢丽,李春密,徐大海[6](2017)在《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下的大学物理问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了物理问题设计的二维框架,即知识领域和认知过程维度,其中前者包括信息和心智程序;后者包括提取、领会、分析和知识运用.在此基础上,遵循从低认知水平到高认知水平,从信息到心智程序的原则,设计了4个水平13个亚层级的物理问题类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例.(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7年01期)
谢丽,李春密,俞晓明[7](2016)在《基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中学物理问题层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关键,文章依据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了物理问题设计的二维框架.依据两个维度之间的动态关系,遵循认知过程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知识内容,从信息到心智程序的原则,设计出4个层次13个亚类水平的中学物理问题类型.(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6年10期)
谷海瀛[8](2016)在《我国临床细菌分类学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分类学(systematics)就是给活的细菌进行分类的科学,包括叁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鉴定(identification)。1.译名问题:细菌中文译名来源于细菌学术名称,简称学名,就是依照国际细菌命名法则,被世界大多数细菌学家所承认的以拉丁文给出的学术名称。细菌名称同其他学科科学名词一样,就像科学大厦的基石,应该相对稳固的,除非发了分类学变化。但在我国学术界却出现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较为混乱的局面。例如,大肠埃希氏菌又称大肠埃希菌。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都要求带"氏"字的细菌名称去掉"氏"。应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杂志如《微生物学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期刊都是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没有去掉"氏"。而出版的各种参考书和教科书细菌译名更是五花八门。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假单胞菌,分枝杆菌属又称分支杆菌属,枝原体又称支原体,芽孢杆菌属又名芽胞杆菌属,梭菌属又名梭状芽胞杆菌属等。鉴于此,有些专家提议取消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直接用细菌学名,正如日本等有些国家就是如此。我本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应该的。细菌学不应独立于其他生物学科之外,一个细菌名称和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的专业词汇一样,都应该有一个中文名称。这体现了科学的和谐对称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自身科学文化发展,便于国内学术交流。那么这个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一定要规范化,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是不能违反国际细菌命名法则。至少遵从4项基本原则:同义性、唯一性、稳定性和简洁性。所谓同义性就是和细菌学名的意义相同。为了理解我提出的细菌中文译名规范化的4项原则,准确地把细菌学名译出,必须了解国际细菌命名法则。细菌分类学欣欣向荣景象正引导着我国微生物学界蓬勃发展;但是,有些陈旧观念仍束缚着我们的思想。所以抛弃错误观念,成立细菌译名委员会势在必行,以保证细菌学名有正确的译名,结束这让人难以忍受的细菌中文译名混乱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坚固我国细菌学基石。2.鉴定(1)表型鉴定,(2)分子生物学鉴定,(3)分型:PFGE。(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9)
谢丽,李春密,张焱[9](2015)在《基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物理问题分类框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及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培养学生高层次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前提。以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从知识领域和认知系统两个维度构建了物理问题的分类框架,旨在解析问题本身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其中知识领域包括信息和心智程序,认知系统包括提取、领会、分析和知识运用。该框架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5年06期)
熊耀华[10](2015)在《基于目标分类学的物理课堂问题导学设计——以“电场强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的高效性,而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进行教学目标分解与教材知识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分解的目的是为了细化目标,有的放矢;进行教材知识分析的目的是将知识问题化、问题阶梯化,从而实现细微化问题在精细化目标引领下的高效解决。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就很好地解决了目标与教学的关(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09期)
分类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提问是阅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的阅读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课堂教学效果。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注意到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类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朱瑞良,舒蕾.苔藓植物分类学:问题和挑战[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2].邱瑞吟.“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启示[J].求学.2018
[3].耿倩.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黄子茜,赵丽,孙静娴,张鹏.海蟑螂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18
[5].王小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教学应用:方式与问题[J].教育参考.2017
[6].谢丽,李春密,徐大海.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下的大学物理问题设计[J].大学物理.2017
[7].谢丽,李春密,俞晓明.基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中学物理问题层次设计[J].物理教师.2016
[8].谷海瀛.我国临床细菌分类学存在的问题[C].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2016
[9].谢丽,李春密,张焱.基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物理问题分类框架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
[10].熊耀华.基于目标分类学的物理课堂问题导学设计——以“电场强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