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强联手 共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赟鹏[1](2021)在《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健康中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地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的质量。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济宁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软硬件设施以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这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体医融合教学的优势以及可行性,从而为山东省各高校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为山东省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这八所学校的培养方案缺少健康要素,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要求中对于“健康”很少提及。个别学校的培养目标几乎粘贴复制,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2)在课程方面,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类课程已经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有涉及,但将体医融合类课程作为课程方案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高校屈指可数,师范型高校比综合型高校设置的体医融合类课程更加丰富。(3)从教学师资方面,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师资已经具备实施“体医融合”教学的能力,但仍需要不断提高师资的职业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还需加强对于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增加对教师有关“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山东省各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已基本满足“体医融合”实施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4)在实践教学方面,山东省各高校还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且论文准备时间短,不利于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5)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很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医学院或医院达成合作意愿。这给未来山东省各高校培养体医融合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来为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1)进一步推广“体医融合”,加强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宣称力度,可利用校内广播、校园报纸、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体医融合相关知识,提高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重视程度,定期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开展“体医融合”知识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医融合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体医融合,为今后的体医融合教学打下基础,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丰富“体医融合”课程,完善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课程比重,适当添加医学方面的选修课。目前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类课程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正在趋于完善当中,可适当添加一些与体育康复、体育保健相关的临床医学课程。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将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培养,从而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3)明确“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方案围绕着培养目标开展,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顺应国家政策做出积极改革,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当中,将健康纳入培养方案中,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明确“体医融合”培养目标,制定“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师资力量,培养“体医融合”人才。(4)加强与医学院和医学部门的交流合作,要加强学术交流,可定期请专业医学专家来体育院校展开运动医学相关的知识讲座,双方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来强强联手,合作育人,培养出符合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5)培养“体医融合”师资,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实施教学的关键一环,学校应定期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及体育教学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施“体医融合”教学改革。师资力量不够的学校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同时提高师资待遇。(6)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完善场地设施。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山东省各校要积极开放现有的实验室以供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不能让现有的实验室和设备成为摆设,要加大实验室老化的设备和缺失器材的资金投入,及时做好引进和更新。有了好的实验室以及设施器械,才能为“体医融合”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俞新天[2](2020)在《上海都市民间外交的理论思考》文中指出在国际局势发生巨变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民间外交的作用更加突现。应当把上海都市民间外交置于世界大背景下重新定位,即显示崛起中国的民心、民意和民力。当中国崛起面临误解和曲解时,上海民间外交是表达人民支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关系的重要枢纽大都市发挥联接内外人心的作用;在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结合上做出贡献。上海民间外交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政府与民间配合;突破"禁区",全面开放;表现海派文化的魅力;重视机制,追求实效。今后上海民间外交应实践和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促进国际认同奠定民间的基础。这就要以学习促进认同,以情感促进认同,以说理促进认同,以共创共享价值观促进认同。
崔永梅,张亚,曾德麟,司海健[3](2020)在《跨国并购背景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以汉能集团2014~2018年自主创新纵向案例,作为探索性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能力观和能力重构过程,分析和归纳跨国并购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演化过程及机制,打开了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黑箱。研究表明:汉能以技术引进为起点,经历了取精纳新的二次创新阶段、强强联手的集成创新阶段及闭关修炼的原始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是沿着以学习吸收为主的二次创新能力→以资源整合为主的集成创新能力→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原始创新能力的路径演化。最后,构造了主能力+子能力的匹配模式,丰富了自主创新能力结构体系的构成及层级划分的研究。
于文博[4](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沿线各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陆续得到落实和实施,国内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地域、经济、科技、资源、人文和产业等优势,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一批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从而不断拓宽企业的业务领域,提高企业的对外发展水平。云南省一些企业也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与沿线各国企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但云南毕竟是我国欠发达的边疆省份,整体上经济体量不大,经济基础不够雄厚,涉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和其他竞争优势,在“走出去”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基于此背景,本文以云南省中小木材加工企业A企业为研究对象,对A企业在中缅边境的木材加工厂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战略理论等相关理论,运用PEST和SWOT理论分析工具对A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及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存在的诸如国际化经营思想和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是受国内传统经营思想、经济科技实力、国内生产规模、产品粗放加工等的影响。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拓宽企业全球化经营思维与视野、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具体实施策略,同时提出了企业战略实施保障建议,以确保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本研究为A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也为云南省乃至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建议。
吕轶楠[5](2020)在《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营建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豫南地区现存传统聚落众多,共有104个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其中28个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聚落周围水源充沛,丰富的地表水及湿润的气候形成了复杂的水环境,在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其影响几乎已经渗透到聚落的每个角落,与聚落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揭示水环境对传统聚落营建特色的影响机制,本文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实例分析法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聚落选址布局特色、聚落街巷建筑特色和聚落环境景观特色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解析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营建特色,得到以下结论:(1)在水环境的影响下,豫南传统聚落选址及布局呈现出面水聚居的特点,不仅要遵循―负阴抱阳‖、―面水背山‖的风水原则,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防洪防御能力、农耕条件和水路交通条件。由于水环境的类型以及水环境与聚落的空间位置不同,面水聚居的聚落空间模式又分别呈现不同的空间布局。聚落的几何形态按照外观可以粗略的分为带状、单一片状、分散组团状等聚落几何形态,受水环境的影响,又呈现出不同的水环境适应性改变。(2)在水环境的影响下,豫南聚落街巷走向与溪流、水塘相互耦合,形成了水路相伴的街巷空间形式,例如长条状、树枝状、发散状和树叶状街巷空间都充分体现了对水环境的适应性。豫南传统聚落院落多采用天井式和井院式,构成院落的构件如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屋面、柱础等建筑构件等都充分考虑了水环境的影响,并体现了对水的适应性改变。(3)豫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景观丰富,有古井、桥梁、水埠、香木碓、老龙口等点状水环境景观,水圳和溪流景观等线状水环境景观,水田和湖泊(水塘)等面状水环境景观。豫南的点状、线状和面状水环境景观与聚落居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们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还为居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经过整修后甚至成为旅游景点。(4)水环境对豫南传统聚落营建特色的影响机制是指在风水、防洪防御、水陆交通和农耕条件等综合影响下形成―面水聚居‖的空间模式,进而在湖泊、河流等地表水环境影响下形成不同聚落空间布局和聚落形态,在水循环系统中地表水、雨水和气流的综合影响下形成豫南传统聚落街巷建筑特色,通过地表水环境影响聚落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与聚落居民人文活动密切相关的水环境景观。(5)以水环境对豫南传统聚落的影响机制为依据,制定了现存传统聚落保护和改造的设计原则,并以毛铺村为例改造设计了给排水设施、公厕、古井、水塘和古道驿站等节点。本论文以豫南地区为例,系统的研究了水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是对豫南地区传统聚落研究的补充和深化,对开展全国不同区域传统聚落与水环境关系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豫南传统聚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该论文有图51幅,表63个,参考文献71篇。
胡文婷[6](2020)在《“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颇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发展势头纷纷从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融合转型,直播与短视频成为最初发展形式。2016年,受众在满足短视频带来娱乐消遣的同时,开始注重从中获取新闻资讯类信息,短视频市场也由此发生改变,向垂直化、细分化的新闻资讯类方向进行领域扩展。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还借助社交平台提高了品牌认知度和内容传播率。新京报“我们视频”抓住机遇,以专业化新闻生产能力、合作开放的互联网思维,赢得市场认可,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成功范例。本文以“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和“我们视频”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以拉斯韦尔“5W”模式为理论框架,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研究了“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特征,分析出传播主体专业性、融合化,传播内容呈现方式丰富,传播渠道多样化等结果;通过分析传播效果,从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三个层面总结“我们视频”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影响力。基于传播特征及传播效果的分析,总结出“我们视频”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三个发展趋向,帮助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做新闻资讯类短视频提供借鉴。
赖剑平[7](2020)在《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推进以及流动人口数量上升,租房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房地产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住房价格更是持续攀升,在租售比偏离国际均值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选择在城市中租赁房屋,由此,推进了长租公寓行业的迅速发展。招商蛇口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营了四十一年,自2012年起便在一、二级城市布局长租公寓市场,但受制于长租公寓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局限,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较慢。招商蛇口紧紧抓住租赁市场新政与银行融资政策导向,2017年12月1日,招商蛇口以其长租公寓作为抵押发行总额不超过6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支持,期限为18年,成为国内首单获批的CMBS。12月4日,招商蛇口与建设银行强强联手,共同推出了200亿元的“长租公寓系列资产支持票据(ABN)”,成为国内银行间市场首单。招商蛇口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获得了大量融资支持,缓解了资金流动性问题,实现了市场扩张。当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引入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情况、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探索资产证券化对长租公寓行业融资支持的有效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基础资产评估制度,降低基础资产风险。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融资期限安排。三是,积极尝试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合理融资策略。四是,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引入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作为案例展开研究,旨在丰富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为资产证券化发展探索有效路径。未来,国内长租公寓行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如何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破解融资难困境、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促进房地产行业供需结构均衡,有序缓解民众住房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未来租金收益进行预测,能提高对基础资产未来收益状况的预见性。对招商蛇口资产证券化前后的资本结构展开对比分析,亦能够对不同渠道的融资进行成本分析,促进其盘活存量资产,为推进住房租赁证券化与长租行业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朱丹妮[8](2020)在《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载体,是新时期里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抱团式集聚式出海、规避贸易壁垒、转移过剩产能的重要平台。正是因为很好地契合了我国和东道国的发展需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以来,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然而,目前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研究仍多停留于个案研究和现象描述,滞后于其发展实际和国家战略需求,故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进行模式研究和经验总结,可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助推国家战略落地,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发展研究、案例研究和研究结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基础研究。提出了研究问题,明确了研究对象,借助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理论界定了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概念,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第二、三、四章为发展研究。第二章介绍了作为研究标的的我国目前20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梳理了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核心变化。第三章配以具体案例合作区,细分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关联分析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指出两者的对应关系及发展路径。第五章为案例分析。基于前文对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的研究对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展开分析。最后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发现:(1)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探索期、成长期、发展期,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数量规模、空间分布、园区类型、建区主体方面。(2)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是开发建设模式、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的集合。开发建设模式可分为大型企业独支模式、中外企业“强强联手”模式、多个企业抱团模式和专业园区开发商建设模式,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根据合作区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沿着发展路径动态演进。(3)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很好地验证了前文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的研究。
陈科[9](2019)在《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在相关管理实践中,国内外有大量信息技术投资项目并未带来预期的组织绩效的提升,即所谓的信息技术“生产力悖论”。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能力能否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或者绩效的改善(即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能力的价值创造过程)已经成为学术界以及企业管理者愈发重视的研究课题。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举行。这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以来首次倡导,并作为东道主举办的世界互联网盛会。在新一轮信息革命到来之际,乌镇互联网峰会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成就。2015年,中国提出了“互联网+”计划,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都试图进一步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力支持了大量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改善,从而为企业谋取有利的外部市场环境提供了支持。因此,面对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大势,市场绩效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市场标准,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即信息技术能力的市场价值创造过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众多学者对于信息技术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资源基础理论以及能力理论范畴,而信息技术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能力对组织内部效率提升的价值上。可是随着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兴起,产品“信息化”、“数字化”含量不断提高。一方面,企业越发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的支持,并通过客户端界面向客户提供与之有关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客户的产品消费过程对企业客户端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越发依赖,客户端界面的用户规模与日俱增,企业的客户信息服务的市场网络价值凸显,客户对产品的消费决策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正是基于以上新情况的出现,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外部市场竞争优势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从而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创造也产生显着影响,传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待重新研判。因此,进行信息技术能力与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阅读大量理论文献和考查现实案例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信息服务的网络效应和信息技术能力对信息服务影响的考虑,从网络经济学、产品差异化理论的视角,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博弈论、数值仿真),重点分析网络效应下信息技术能力积累(以及信息服务的市场环境)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本文基本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在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途径以及效率问题;其次,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视角,重点讨论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以及合作对象市场绩效的影响,并通过数理分析以及数值仿真加以推演,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线;另外,由于本文是在网络效应下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市场”价值创造过程(即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市场竞争优势、市场绩效的影响),而网络效应下信息服务的市场环境也会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创造产生影响;因此,在核心问题研究的同时,本文尝试讨论了信息服务的市场环境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并通过数理分析以及数值仿真加以推演,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这是本文核心问题研究的延伸,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副线。其主要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从信息技术能力的积累途径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两类获取来源以及社会化、外部化、内部化、组合化四种转化方式有针对性的实现各信息技术能力单元的积累;从信息技术能力的积累效率来看,在业务衔接过程中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的积累效率主要受到双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影响。其中,当双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形成组织间信息技术协调时,双方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积累才具备效率。第二,从外部市场的视角提出,信息技术核心能力优势获取的客户信息服务的质量优势,能确保企业信息技术标准的市场主导地位,从而最终实现企业对客户的锁定效应以及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而信息技术能力积累以及信息服务的市场推广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客户的锁定效应和信息服务的网络效应,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第三,从外部市场的视角提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积累以及信息服务的推广,能够提高企业对客户的锁定效应和信息服务的网络效应,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市场绩效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引发的客户信息服务的网络效应的提升,对互补市场中合作企业的市场绩效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李敏[10](2019)在《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空调市场空前巨大,格力空调把握机遇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空调品牌三巨头。但随着市场竞争增大,行业环境动荡,使格力空调面临巨大挑战。对于格力而言,国内空调行业的霸主,可持续化地提升和维护自身的实力是重中之重。因此,打造优势品牌是格力空调提档升级的重要转型战略方式。本文在调查国内外空调市场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格力空调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自身发展所拥有的的优劣势,对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在重重压力之下,格力空调需要根据所处环境、发展现状、销售渠道、品牌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合作,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战略思路。共享经济是现金的一个发展大趋势,异业联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和企业之间需要互补,来弥补自身资源上或者经营上的不足,所以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势在必行,通过取长补短,资源互换,优化配置,让品牌本身的接纳度扩大。通过理论研究法和对格力空调的异业联盟进行了研究,如格力与新通信行业的合作、格力空调对全球性活动进行品牌赞助、格力与行业龙头的合作等基础上,探讨格力空调进行异业联盟的形成动因、伙伴选择、渠道合作与联盟绩效。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格力空调战略升级做出贡献,让格力空调手中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达到收益最大化。未来通过更完善、高效的异业联盟合作,企业的绩效、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等都会有显着的提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强强联手 共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强联手 共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加强体医融合,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 |
1.1.2 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
1.1.3 体医融合能有效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相关研究 |
2.1.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
2.1.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
2.1.3 关于学校体医融合的研究 |
2.1.4 关于运动处方的研究 |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
2.2.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案例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
4.1.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
4.1.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要求分析 |
4.1.4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软硬设施分析 |
4.1.5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分析 |
4.1.6 小结 |
4.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4.2.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分析 |
4.2.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劣势分析 |
4.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师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
4.3.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
4.3.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
4.4 “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人才培养优秀案例分析 |
4.4.1 成都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分析 |
4.4.2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
4.4.3 两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
4.4.4 建设山东“体医融合”代表性高校 |
4.5 体医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
4.5.1 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 |
4.5.2 完善体医融合课程 |
4.5.3 构建体医融合教育平台 |
4.5.4 建立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
4.5.5 建立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Ⅱ 专家访谈问卷 |
致谢 |
(2)上海都市民间外交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位:显示崛起中国的民心、民意和民力 |
二、特点:开放创新,包容务实 |
1、官民配合,强强联手 |
2、全面开放,突破“禁区” |
3、海派文化,独特魅力 |
4、重视机制,追求实效 |
三、理念:促进认同,共享价值 |
1、博采众长,以学习促进认同 |
2、广交朋友,以情感促进认同 |
3、双向理解,以说理促进认同 |
4、美美与共,以共享价值促进认同 |
(3)跨国并购背景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 |
1.1 跨国并购与自主创新 |
1.2 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制与构成 |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2 研究样本的选取 |
2.3 数据收集及分析策略 |
(1)通过文献阅读与网上查找等渠道收集与分析二手资料数据: |
(2)通过实地访谈获取一手数据: |
(3)构念测度 |
3 案例背景与案例描述 |
3.1 案例背景及并购历程 |
3.2 案例分析 |
3.2.1 取精纳新的二次创新阶段(2014~2015) |
3.2.2 强强联手的集成创新阶段(2015~2016) |
3.2.3 闭关修炼的原始创新阶段(2017~2018) |
4 案例分析 |
4.1 通过连续跨国并购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
4.2 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结构体系 |
4.2.1 以学习吸收为主的二次创新能力结构体系 |
4.2.2 以资源整合为主的集成创新能力结构体系 |
4.2.3 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原始创新能力结构体系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5.3 局限与展望 |
(4)“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四)定量定性分析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一、战略管理涵义 |
二、战略管理过程 |
(一)战略分析 |
(二)战略选择 |
(三)战略实施 |
三、国际化战略 |
第二节 其他相关理论 |
一、发展战略理论 |
(一)发展愿景 |
(二)发展目标 |
(三)业务战略 |
(四)职能战略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第三节 主要分析模型 |
一、PEST分析模型 |
二、SWOT分析模型 |
三、五力竞争分析模型 |
第三章 A企业“走出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A企业概况 |
一、A企业简介 |
二、组织架构 |
三、人力资源状况 |
四、财务状况 |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
第二节 A企业走出去发展概况 |
一、独立发展阶段(2003年-2014年) |
二、合作发展阶段(2014年-2017年) |
三、深入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 |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国际化经营思想意识淡薄 |
二、国际化经营能力有待加强 |
三、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
四、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
五、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
第四章 A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环境分析 |
第一节 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P) |
(一)缅甸政治形势不断改善 |
(二)中缅政治关系持续友好发展 |
二、经济环境(E) |
(一)缅甸不断开放边境贸易 |
(二)中缅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
三、社会环境(S) |
(一)缅甸佛教文化意识很强 |
(二)中缅社会文化交流互动频繁 |
四、技术环境(T) |
(一)缅甸的木材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
(二)中国木材加工技术优势突出 |
五、小结 |
第二节 竞争力分析 |
一、行业内部竞争者 |
二、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三、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
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五、替代品的威胁 |
第三节 企业战略目标 |
第五章 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保障 |
第一节 基于SWOT的战略组合选择 |
一、优势分析(S) |
(一)企业文化制度优势 |
(二)人才优势 |
(三)技术优势 |
(四)管理优势 |
二、劣势分析(W) |
(一)企业规模小且整体实力不强 |
(二)产成品附加值不高 |
(三)原料主要供应地单一缺乏选择性 |
三、机遇分析(O) |
(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契机 |
(二)区位优势给云南带来的发展机遇 |
(三)缅甸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带来的机遇 |
四、面临的威胁(T) |
(一)缅甸国内地方武装冲突带来的安全隐患 |
(二)缅甸政府出台相关限制措施 |
(三)来自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
五、SWOT矩阵 |
六、战略组合选择 |
第二节 战略实施的策略 |
一、拓宽企业全球化经营思维与视野 |
二、提倡工匠精神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
三、加强国际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
四、增强国际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
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六、积极利用好政府扶持政策 |
第三节 战略实施的保障 |
一、人才保障 |
(一)制定和完善人才招聘和干部选任机制 |
(二)制定和完善员工培养机制 |
(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
二、制度文化保障 |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体系 |
(二)加强企业风险管控并建立企业标准 |
(三)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 |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三、技术保障 |
(一)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保持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
(二)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
(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之处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营建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2 水环境与豫南传统聚落概况 |
2.1 水环境概述 |
2.2 豫南传统聚落概况 |
2.3 豫南地区独特的水环境 |
2.4 本章小结 |
3 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选址布局特色 |
3.1 水环境对传统聚落选址的影响 |
3.2 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空间模式 |
3.3 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 |
3.4 本章小结 |
4 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街巷建筑特色 |
4.1 水与街巷—水路相伴 |
4.2 水与院落—水院相生 |
4.3 水与建筑—交融共生 |
4.4 本章小结 |
5 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环境景观特色 |
5.1 点状水环境景观 |
5.2 线状水环境景观 |
5.3 面状水环境景观 |
5.4 本章小结 |
6 豫南传统聚落水环境营建—以毛铺村为例 |
6.1 毛铺村整体概况 |
6.2 改造设计原则 |
6.3 水环境改造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颇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2 相关概况分析及理论阐述 |
2.1 新闻资讯类短视频概况分析 |
2.1.1 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概念定义及分类 |
2.1.2 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
2.2 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发展概况 |
2.2.1 新京报“我们视频”创办背景 |
2.2.2 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创办及发展概况 |
2.3 相关理论阐述 |
2.3.1 拉斯韦尔“5W”模式 |
2.3.2 使用与满足理论 |
3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特征分析 |
3.1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主体特征 |
3.1.1 建设专业性团队,延续新京报新闻专业主义 |
3.1.2 重视运用UGC,建设“拍者”系统 |
3.1.3 尊重岗位专业性,实现打包融合式制作 |
3.1.4 以选题为导向,进行项目化管理 |
3.2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内容特征 |
3.2.1 样本选取说明 |
3.2.2 内容主体特征 |
3.2.3 内容呈现特征 |
3.3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渠道特征 |
3.3.1 以社交平台分发渠道为主,实现二级传播 |
3.3.2 注重移动端,与腾讯强强联手摆脱信息孤岛 |
3.3.3 创办栏目,进行领域细分 |
3.4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受众特征 |
3.4.1 问卷设计说明 |
3.4.2 受众基本信息特征 |
3.4.3 受众使用行为特征 |
3.4.4 受众使用动机特征 |
4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 |
4.1 认知层面 |
4.2 心理和态度层面 |
4.3 行动层面 |
5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趋向分析 |
5.1 丰富短视频内容,加强连续性报道 |
5.2 做差异化短视频,注重渠道间相互引流 |
5.3 发展竖屏格式,与横屏巧妙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抽样样本 |
附录2 “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传播受众及传播效果调查问卷 |
后记 |
(7)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 |
1.2.1 国外相关文献梳理 |
1.2.2 国内相关文献梳理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长租公寓相关概念 |
2.1.1 长租公寓概念 |
2.1.2 长租公寓的分类 |
2.1.3 长租公寓的特点 |
2.2 长租公寓中常见的资产证券化模式 |
2.2.1 ABS(ABN)模式 |
2.2.2 CMBS模式 |
2.2.3 类REITs模式 |
2.3 理论基础 |
2.3.1 融资优序理论 |
2.3.2 信用增级理论 |
2.3.3 资产重组理论 |
2.3.4 风险隔离理论 |
第三章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
3.1 招商蛇口概况 |
3.2 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现状介绍 |
3.2.1 住房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 |
3.2.2 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现状 |
3.2.3 招商蛇口住房租赁业务的开展 |
3.3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产品介绍 |
3.3.1 招商蛇口的CMBS产品介绍 |
3.3.2 招商蛇口的ABN产品介绍 |
第四章 招商蛇口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4.1 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 |
4.1.1 拓宽融资渠道 |
4.1.2 盘活长租公寓物业 |
4.2 资产证券化效果分析 |
4.2.1 增加融资渠道 |
4.2.2 降低融资成本 |
4.2.3 提高基础资产流动性 |
4.2.4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4.3 资产证券化方案存在的问题 |
4.3.1 基础资产可能存在风险 |
4.3.2 产生融资期限错配问题 |
4.3.3 产生过度融资风险问题 |
4.3.4 承担差额补足带来的资金风险 |
第五章 建议和启示 |
5.1 融资优化的建议 |
5.1.1 完善基础资产鉴别制度,降低基础资产风险 |
5.1.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融资期限安排 |
5.1.3 积极尝试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合理融资策略 |
5.1.4 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
5.2 启示 |
5.2.1 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 |
5.2.2 完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 |
5.2.3 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内部监管管理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研究对象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现状研究 |
2.1 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发展历程 |
2.1.1 “企业自发+企业自用”的探索期(2005年以前) |
2.1.2 “政府招标+企业申办”的成长期(2006年-2013年) |
2.1.3 “企业自建+政府考核”的发展期(2014年至今) |
2.2 我国20家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简介 |
2.3 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发展特征 |
2.3.1 数量规模:合作区数量与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
2.3.2 空间分布:与“一带一路”路线高度吻合 |
2.3.3 园区类型:多以加工制造型为主 |
2.3.4 建区主体:大型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
2.4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核心变化 |
2.4.1 新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始兴起 |
2.4.2 合作区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 |
3.1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开发建设模式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
3.1.1 开发建设模式的内涵 |
3.1.2 开发建设模式的影响因素 |
3.2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开发建设模式的分类 |
3.2.1 大型企业独支模式——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 |
3.2.2 中外企业“强强联手”模式——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匈宝思德经贸区 |
3.2.3 多个企业抱团模式——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 |
3.2.4 专业园区开发商建设模式——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
3.3 我国20家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开发建设模式的概况 |
3.4 不同开发建设模式的对比分析 |
3.5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开发建设模式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
4.1 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模式的概念内涵 |
4.2 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模式的发展路径 |
4.3 产业发展策略与对应的产业空间布局方式 |
4.3.1 单一功能型合作区对应“一区多园” |
4.3.2 多元综合型合作区对应“园中园”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
5.1 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背景 |
5.2 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 |
5.2.1 开发建设模式 |
5.2.2 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
2.1.1 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综述 |
2.1.2 能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
2.1.3 组织战略理论的研究综述 |
2.2 信息技术能力概念及分类的研究综述 |
2.2.1 信息技术能力概念的研究综述 |
2.2.2 信息技术能力分类的研究综述 |
2.3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研究综述 |
2.4 信息技术战略与组织战略关系的研究综述 |
2.5 信息技术能力与竞争优势、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
2.5.1 信息技术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综述 |
2.5.2 信息技术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
2.6 本章小结 |
3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途径描述与效率分析 |
3.1 信息技术能力的定义及分类 |
3.1.1 信息技术能力的定义 |
3.1.2 信息技术能力的分类 |
3.2 基于知识传导模式的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途径描述 |
3.2.1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两类获取来源 |
3.2.2 信息技术能力的四种转化方式 |
3.2.3 知识传导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途径 |
3.3 基于协调理论的信息技术能力积累效率分析 |
3.3.1 模型背景问题以及研究思路描述 |
3.3.2 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以及斯塔克伯格信号博弈分析 |
3.3.3 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积累的效率分析 |
3.3.4 数值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4.1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市场竞争优势的影响过程描述 |
4.2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过程描述 |
4.3 企业市场绩效模型的相关描述 |
4.3.1 模型背景问题及研究思路描述 |
4.3.2 企业市场绩效模型的构建以及斯塔克伯格博弈分析 |
4.4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4.4.1 信息技术核心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4.4.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4.5 信息服务市场环境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4.5.1 网络强度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4.5.2 兼容性灵敏度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4.6 数值仿真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5.1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过程描述 |
5.2 模块企业市场绩效模型的相关描述 |
5.2.1 模型背景问题及研究思路描述 |
5.2.2 模块企业市场绩效模型的构建以及斯塔克伯格博弈分析 |
5.3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5.3.1 信息技术核心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5.3.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5.4 信息服务市场环境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5.4.1 网络强度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5.4.2 兼容性灵敏度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数理推演 |
5.5 数值仿真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
6.1 研究方法设计 |
6.2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
6.2.1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过程的实证检验 |
6.2.2 信息服务市场环境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过程的实证检验 |
6.3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
6.3.1 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过程的实证检验 |
6.3.2 信息服务市场环境对合作企业市场绩效影响过程的实证检验 |
6.4 实证结果的小结及讨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管理启示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调查问卷 |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进展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异业联盟对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理论基础 |
2.1 异业联盟的界定 |
2.1.1 异业联盟的内涵及特征 |
2.1.2 异业联盟的诱因 |
2.2 异业联盟对象如何选择 |
2.2.1 异业联盟伙伴选择的原则 |
2.2.2 异业联盟伙伴选择的方法 |
2.3 异业联盟的发展现状 |
2.3.1 国内异业联盟的发展现状 |
2.3.2 国外异业联盟的发展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格力空调整体现状分析及实施异业联盟的必要性 |
3.1 格力空调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 |
3.1.1 格力空调的品牌发展 |
3.1.2 国内空调品牌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异业联盟的萌芽 |
3.1.3 格力空调品牌的异业联盟发展态势 |
3.2 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
3.2.1 外部环境分析 |
3.2.2 内部环境分析 |
3.2.3 异业联盟对于格力空调的SWOT分析 |
3.2.4 格力空调异业联盟在发展环境下的必要性 |
第4章 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策略研究 |
4.1 格力空调的异业联盟的合作研究 |
4.1.1 格力异业联盟的核心 |
4.1.2 格力空调异业联盟的渠道策略 |
4.1.3 格力空调异业联盟对象的选择 |
4.1.4 格力空调异业联盟的促销策略 |
4.2 格力空调异业联盟的方式和结果分析 |
4.2.1 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案例与方式 |
4.2.2 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结果分析 |
第5章 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优化措施及效果 |
5.1 格力空调营销与异业联盟的优化 |
5.1.1 内部自身优化 |
5.1.2 外部营销优化 |
5.2 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效果 |
5.2.1 提高品牌声誉 |
5.2.2 充分利用企业的互补资源 |
5.2.3 提高企业竞争力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强强联手 共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李赟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上海都市民间外交的理论思考[J]. 俞新天. 国际关系研究, 2020(03)
- [3]跨国并购背景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制研究[J]. 崔永梅,张亚,曾德麟,司海健. 软科学, 2020(06)
- [4]“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D]. 于文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5]水环境影响下的豫南传统聚落营建特色研究[D]. 吕轶楠.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我们视频”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颇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向研究[D]. 胡文婷.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7]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应用研究[D]. 赖剑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D]. 朱丹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信息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研究[D]. 陈科. 重庆大学, 2019(05)
- [10]格力空调实施异业联盟的策略研究[D]. 李敏.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