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稳定弹外弹道的相似性分析

尾稳定弹外弹道的相似性分析

一、尾翼稳定弹丸的外弹道相似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涛[1](2020)在《水下发射膛口多相流场分析》文中指出水下发射随着超空泡射弹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研究的热门,传统武器水下发射过程中包含着水蒸气、水与火药燃气三种流体介质,水与水蒸气之间存在着相变关系,三种介质在膛口处相互耦合,形成的膛口多相流场对弹丸的出膛口姿态有着极大的影响,研究水下发射膛口多相流场是提高水下武器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水下发射分为密封式发射与全淹没式发射,为了研究这两种发射方式下的膛口多相流场,分别对这两种发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水下发射方式的内弹道模型,分别计算得到了内弹道数据。接着,简要分析了现有的各种仿真模型,结合6DOF模型与动网格技术,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与离散化方法,共同构建计算水下发射膛口多相流场所需的数值模型。基于建立的数值模型对水下密封式发射过程进行二维数值计算,研究其弹前激波得到了弹前气体的压力、密度与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初始流场得到了不同初始状态对弹丸出膛口运动阻力的影响机理;研究不考虑弹丸运动的火药燃气流场得到其形成发展过程与膛内压力、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考虑弹丸运动的膛口流场得到其形成发展过程与压力分布特性。基于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全淹没式水下发射过程进行二维拟真,研究不带膛口装置的膛口流场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获得了膛口流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与纵向压力分布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带膛口装置的膛口流场得到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对比膛口制退器对膛口流场的影响机制。

赵坤[2](2020)在《云台式PGK机构设计与弹道仿真》文中认为为常规无控弹箭加装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既可以保证其较低的成本,又可以显着提高其打击精度。其中采用PGK(Precision Guidance Kit)作为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来实现对弹箭的二维弹道修正是目前国内外争相研究的热点。当PGK应用于低旋弹箭时,PGK由电动机提供能源,经齿轮组减旋后驱动翼筒旋转,从而使翼筒可在惯性空间下保持不转,提供特定方向稳定的法向修正力,实现二维弹道修正。文中在综合分析了PGK工作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工程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经验,发现应用于低旋弹箭的PGK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型的云台式PGK,并对云台式PGK机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云台式PGK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强度进行了分析校核,保证其可靠性。在PGK机构设计完成后,利用CFD软件以国内107mm口径尾翼稳定火箭弹为平台,计算全弹气动力参数,分析全弹流场特性,选定升力舵的翼型,并对其具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经计算分析确定升力舵翼型为NACA4508,翼展105mm,弦长38.5mm,后掠角35°,舵偏角3°,并总结出了PGK翼型选取的一般规律。此外还构建了云台式PGK弹道修正火箭弹低速滚转状态下的弹体运动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并对全弹道进行仿真,分析云台式PGK的开环拉偏能力,以及对固定目标点射击时的弹道修正能力。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计算机数值仿真,分析云台式PGK弹道修正火箭弹的射击准确度和射击散布度。

曹润铎[3](2020)在《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及发射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机载平台的特殊性,机载主动防御系统一直是研究较为欠缺的领域。但是随着大型空中平台在现代战争中面临的威胁日益严峻,研究设计一种小型机载主动防御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款全新的武器系统,其发射过程的方案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某小型机载主动防御系统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这一新型武器装备的气动外形和发射系统内弹道参数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开发了两种新型智能优化算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且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一步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系统发射初始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具体内容如下:a)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总体设计要求,对其气动外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初步设计了合适的气动布局与尺寸参数。利用工程经验方法,编制了一套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计算软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气动力软件进行了评估与修正,以提高工程计算方法对气动力参数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基于初始设计方案,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该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部件形状参数及安装位置对全弹气动性能的影响。b)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总体设计要求,考虑到机载平台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用于机载平台的高低压垂直弹射发射方式。通过分析该发射方式过程,对高低压内弹道装填参数与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建立了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弹射经典内弹道模型,并且编制了内弹道数值计算程序,研究讨论了不同装填条件与发射系统尺寸结构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c)受到晶体在过饱和溶液中逐渐结晶这一物理现象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简便的智能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数学原理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和可行性,其次利用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标准测试函数对算法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找出了最佳的参数组合方案。此外,利用测试函数对该算法与几种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编写简单、收敛速度快等优点。进一步地,基于该算法的计算原理,开发并建立了适用于复杂工程设计的多目标优化计算方法。此外,受到子母弹打击毁伤原理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粒子群算法,通过引入新的粒子更新规则来对算法进行改进,经过与其他几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相比较,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方便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d)利用所提出的智能优化方法针对文中所建立的内弹道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得到了最优的内弹道装填参数与结构参数组合,实现了低膛压条件下的最大弹射初速。此外,利用本文建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基于不同评价标准的气动外形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了验证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制导控制一体化技术建立了载机—来袭目标—拦截弹三者的整体运动模型,通过对比外弹道飞行过程与控制面变化过程可知,当采用操纵性最佳的设计方案时,整个拦截弹道曲线较为平滑,拦截全程的需用过载最小,表明其对舵机的要求也最低。而采用稳定性最佳的设计方案时,拦截方案弹道全程用时最长,且舵机长时间处于最大舵偏角位置,在飞行过程中可用过载较需用过载有着较大的差距,导致整个过程弹道最为弯曲,不利于最终实施有效的拦截。e)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垂直式高低压弹射发射装置,由于存在初始来流的影响,其膛口流场与一般发射装置的膛口流场有较大的区别。为了研究发射初始阶段膛口流场的发展过程及其对载机和小型机载制导弹药运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初始流场、发射筒内火药气体压力分布的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弹出速度下膛口流场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载机运动的影响,膛口流畅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弹体迎风侧的激波强度要强于背风侧激波强度,会导致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生俯仰运动。同时,由于高低压发射方式发射筒内压力较低,其膛口流场的火药气体对载机本身没有过大的负面作用,证明了发射初始阶段载机的安全性。f)为了研究该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在初始来流影响下垂直发射分离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建立了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分离过程的运动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结合制导弹药六自由度运动模型,模拟计算了载机不同速度和不同弹出速度条件下弹体在发射初始过程的运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载机运动速度越大时,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在发射初始过程受到侧向初始来流的影响越大;弹体初始弹出速度较小时,弹体受到膛口流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膛口流场与侧向来流共同作用下弹体做摆动运动;当初始弹出速度较大时,弹体能够快速脱离膛口流场区域,并且在到达安全点火距离时产生更小的俯仰角与俯仰角速度,有利于发射过程的稳定性。

王明广[4](2019)在《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森林消防工作属于抢险救灾性质,事关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林火发生后,灭火安全和火势远距压控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森林灭火弹作为一种远程灭火工具,在森林防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人机作为一种运载平台,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基于无人机特性研制,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平台的特点,使森林灭火弹的使用不受场地限制,进而提高灭火安全性。本课题对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森林灭火弹总体方案、弹丸结构、平衡装置、发射特性、内外弹道特性以及灭火剂的分散特性等。并利用软件对该弹进行了动力学及运动学方面的仿真研究,研究结果为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研发、工程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国内外森林灭火弹的应用现状及无人机飞行工作特性,提出了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的总体结构方案,该方案采用平衡发射结构技术。并对弹丸结构、平衡装置进行了初步分析设计。(2)对平衡装置的发射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完成平衡装置的结构设计。同时运用Workbench软件对弹丸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得到弹丸膛内发射时所受应力、应变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发射强度满足需求。(3)运用Simulink软件对森林灭火弹的膛内发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弹丸、平衡装置的运动规律。对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的膛内运动进行分析,建立膛内发射的压力分布模型,结合试验结果对无人机运载平台的性能提出要求,保证运载平台满足平衡发射的需求。(4)运用Matlab软件对弹丸外弹道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了弹丸位移随时间、弹丸质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等,结果表明弹丸的飞行位移满足灭火安全距离。(5)运用TrueGrid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LS-DYAN非线性显示动力学软件进行求解运算,在不同装药方式下,对弹丸的爆炸分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选取中心柱式装药形弹体结构。接着在不同比药量下,对灭火剂爆炸分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且根据灭火剂颗粒的运动状态及相对应的经验公式分析灭火剂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单发森林灭火弹比药量为3.21%时壳体碎裂较好,灭火剂分散均匀,有效灭火面积9m2,与试验结果吻合。

黄银柳[5](2019)在《某异形弹丸的尾翼设计及气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子弹抛撒后弹道飞行稳定性国内少有研究,多注重子弹散布和对母弹精度的影响,子弹弹道稳定性对于子弹引信解除保险和子弹终点毁伤意义重大。为了保证子弹从母弹分离之后的飞行稳定性以及达到预定的作战效果,对子弹尾翼的作用效果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依据工程背景,针对横截面为近似梯形的异形弹丸,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其尾翼的不同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详细探讨了翼片不同打开角度、不同翼片形状对弹丸气动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异形弹丸尾翼设计的最终选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对子弹的作用过程、作用原理与装配状态进行了说明;主要为横截面是近似梯形的异形弹丸设计了不同翼片打开角度、不同翼片形状的尾翼。2、给出了弹丸飞行过程中的气动参数计算所需要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弹丸在不同攻角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仿真结果拟合出了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的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俯仰力矩系数曲线以及弹丸的表面压力云图和速度流线图;得到了翼片不同打开角度对弹丸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翼片打开角度相同时不同翼片形状对弹丸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3、建立了合适的弹丸飞行六自由度外弹道模型,将Fluent数值计算得到的气动参数代入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其进行外弹道仿真,得到了弹丸的攻角、高度与行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分析弹丸的稳定性条件,综合考虑5种不同尾翼设计的弹丸的飞行稳定性,确定了符合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条件下异形弹丸尾翼设计的最终选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弹箭设计工作者能在设计初期对所设计弹箭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为子弹抛撒散布和精度设计以及子母弹作战效能的评估等提供参考依据。

曹玉鑫[6](2017)在《多喷管火箭增程迫击炮弹结构设计及气动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射程是武器系统的重要战术技术指标。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迫击炮弹的射击精度大大提高,因此提高迫击炮的射程非常重要。而火炮射程的提高,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中,都可以对敌方的有生力量进行有力的打击。因此,本文设计了四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增程迫击炮弹并对其进行了气动特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四喷管火箭增程迫击炮弹的外形、战斗部、发动机系统以及稳定装置进行了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其次,建立弹丸质量变化模型、发动机推力模型和质点弹道模型,运用ISIGHT优化设计软件分析了射角、发动机点火时间、发动机工作压力和推进剂质量对射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发动机的最佳工作参数。然后,在上述参数的基础上对发动机装药进行具体设计,利用UG曲面偏置功能得到燃烧面积随已燃厚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方程组,解算得到压力-时间曲线,并与优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考虑推进剂材料的粘弹性情况下,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弹丸膛内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发射过程推进剂药柱和其它主要零件的应力分布,同时用添加垫圈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药柱底部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应力过大的问题。最后,应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在有喷流和无喷流两种状态下火箭增程迫击炮弹的气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喷流使阻力增大,随着马赫数或攻角的增加喷流对阻力的影响有减小的趋势,喷流对升力和力矩的影响不明显。稳定性储备量的计算结果显示有喷流和无喷流的稳定性储备量都在12%以上,满足稳定性要求。

李东晓[7](2017)在《不规则路面坦克高速行进间发射的多维泰勒网优化控制及外弹道仿真》文中认为在不规则路面上行驶的坦克将随地形的起伏而振动。这种振动再加上坦克火炮发射装置固有的射击延迟无疑将导致坦克炮的炮身轴线偏离正确的射击位置,造成炮弹的发射方向在高低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坦克都采用了能够稳定坦克炮的稳定装置,也即炮控系统,以实现快速调炮和精确瞄准。然而,即便如此仍然不能保证坦克弹丸能准确命中目标。因为弹丸从离开火炮到飞抵目标这段时间内将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随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导致坦克火炮的射弹散布,从而影响坦克火炮命中率。鉴于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坦克火炮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坦克火炮弹丸的外弹道研究。第一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泰勒网优化控制(MTN Optimal Control)的坦克火炮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这一部分包括坦克模型的建立、坦克火炮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控制器参数的调优和仿真等内容。借助于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强大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能力,我们将建立包含强烈非线性和耦合性的坦克虚拟样机作为被控对象。MTN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则在Matlab下完成,并以动态链接库的方式供Adams调用。由于多维泰勒网控制器参数较多,因此本文将使用一种所谓的“单纯形法”的参数优化方法来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在Adams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 MTN优化控制有比PID优化控制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小的稳态误差;在坦克炮管可控的前提下,MTN优化控制下的坦克具有比PID优化控制下更高的行进速度。第二部分,首先分别建立旋转稳定弹丸在真空和空气中飞行的质心运动数学模型并仿真分析二者的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角运动的弹丸刚体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分析弹丸在飞行过程中角运动对质心运动的影响。最后,研究旋转稳定弹丸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和各种随机因素对弹丸射弹散布及命中精度的影响。

刘帅杰[8](2016)在《基于虚拟实验的M739A1引信惯性延期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739A1引信的安全系统解除保险后,存在惯性延期机构因异常弹道环境力触发导致弹丸发生弹道早炸的可能性,但针对这种事故进行机理分析时缺少实物和实测数据的佐证。引信机构尺寸小,通过实弹射击难以直接获得引信机构在外弹道的运动规律,现有的弹丸姿态模拟装置又难以精确的模拟弹丸外弹道角运动,并且也无法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开展虚拟试验研究,可以在设定条件下对引信机构性能进行可视化仿真,获得详细的机构运动参数,并可有效降低试验验证成本,缩短故障分析周期,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研究方法。论文首先探究了M739A1引信惯性延期机构的工作原理,创建了延期机构三维模型及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得到了该机构的触发条件。然后根据155mm榴弹结构参数及外弹道环境参数,计算了M739A1引信惯性延期机构在外弹道环境中受到的主要过载:章动过载和爬行过载,得出了弹丸的章动运动发散到一定角度时会导致延期机构触发。分析了现有的弹丸姿态模拟装置的结构原理,研究了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实验方法。根据155mm榴弹结构参数和纸靶法实验测得的章动周期,计算了弹丸姿态模拟装置的快圆、慢圆转速。根据弹丸姿态模拟装置结构原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参数化。结合延期机构各最大章动角下章动过载的极限值,进行了优化分析,寻求出了章动过载极限值对应的弹丸姿态模拟装置的参数。根据优化得到的结构参数,建立带有延期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施加爬行过载,建立了精确的引信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虚拟试验平台。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延期机构在外弹道的运动规律。

张浩[9](2017)在《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用空心训练弹弹道特性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为开发空心弹提供技术基础,应用Fluent软件仿真多种结构方案的空心弹空气动力流场,得到了不同马赫数、不同攻角下的空气动力参数,基于弹丸外弹道模型和优化设计理论建立了空心弹气动力-外弹道优化设计模型。对初步设计的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的空心训练弹进行优化,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弹丸外弹道质心运动方程组建立弹丸立靶散布仿真模型,对经优化设计后的空心训练弹和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进行模拟打靶并进行弹道一致性检验。应用LS-DYNA软件研究了空心弹落地碰击土壤介质时的跳弹特性。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得到空心弹典型设计方案简化模型在不同马赫数下的阻力系数,运用Matlab软件数值求解空心弹外弹道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组得到弹道顶点和落点诸元。将以上所得阻力系数和弹道诸元与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为2.0~4.4时,无弹带结构的空心弹模型用两种方法所得外弹道诸元结果相差很小;弹丸头部前缘厚度在可信区间内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小,但传统的弹带结构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通过Fluent软件仿真三种典型空心弹结构方案空气动力流场,得到了不同马赫数、不同攻角下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位置,应用Matlab软件拟合了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位置与攻角的关系式。空心弹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增大。不带一次项的二次函数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混合锥形空心弹和外锥形空心弹阻力系数与攻角的关系;而三次函数式可用来描述混合锥形空心弹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与攻角的关系;同一马赫数下,随着攻角的增大,压心位置向弹底移动;同一攻角下,随着马赫数的增大,压心位置也向弹底移动。通过空心弹气动力-外弹道优化设计模型对空心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空心训练弹外弹道参数与制式脱壳穿甲弹的外弹道参数进行对比,并对优化后的弹丸进行内弹道设计。射程为2500 m时,两者所需时间仅相差0.0047 s,相对误差仅为0.26%。优化后空心弹外弹道性能参数与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外弹道性能接近。通过弹丸立靶散布仿真模型对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和优化后的空心弹进行1000 m、2000 m、3000 m立靶模拟射击仿真,每种射程下模拟射击3组,每组射击5发。应用国家军用标准GJB 349.17《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中的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和另一种较常用的弹道一致性检验分组检验法对两种弹丸模拟射击得到的结果进行弹道一致性检验,均可得到两种弹丸满足弹道一致性结果。通过ANSYS/LS-DYNA软件数值模拟弹体材料为钨合金的空心弹以不同着速、不同落角和不同转速落地碰击土壤,得到了空心弹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相同落角下,着速越高,空心弹在侵彻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越大,对土壤的侵彻深度也越深。相同着速下,落角越大,空心弹的侵彻深度越深,落角越小,空心弹越容易发生跳弹。同一着角、着速下,转速越高,空心弹侵彻土壤的深度越深。侵彻过程中弹体变形和质量损失均较大,但未解体。

陆真[10](2016)在《基于弹丸转速的多参数数据提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对于新型高速旋转弹丸的研制,其出炮膛瞬间的状态和炮口初速度是影响射程范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的外弹道上,弹丸的转速及其稳定性对引信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弹丸自身特性及其所处环境的恶劣复杂性,其动态参数的获取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基于新型地磁传感器(柔性薄膜线圈)的全弹道转速测试弹载存储系统,可精确地测得弹丸旋转角速度等动态参数的调制信号;根据实测A型和B型两种弹丸全弹道动态参数调制信号及弹载加速度信号,分析了弹丸出炮口瞬间的运动状态;利用弹丸旋转角速度调制信号的短时稳定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小波阈值去噪与EMD重构联合算法,对弹丸初速度进行解算;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的小波阈值去噪与EMD重构联合算法,在有效解决了全弹道电路测试信号基线漂移问题的同时,抑制了信号的噪声,并基于帧的FFT获得了弹道的帧平均旋转角速度;运用HHT对基线修正后的弹丸多参数调制的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并对提取章动信息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为:(1)研究了外弹道弹丸飞行的信号特征,主要包括对弹丸飞行中的力学环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弹丸旋转的相关理论。(2)分析了柔性薄膜线圈的全弹道测试信号特征,并介绍了全弹道弹载测试系统的地磁传感器采集模块。(3)研究了信号的小波阈值去噪和EMD的分解与重构算法。根据A型和B型两种弹丸的弹载实测数据,在炮口初速度提取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的小波阈值去噪与EMD重构联合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电路测试数据中的基线漂移问题,并获得了相对纯净的旋转曲线。(4)研究了HHT时频分析算法,利用HHT理论对修正后旋转曲线进行时频分析,得到了信号的瞬时旋转角速度等参数信息。

二、尾翼稳定弹丸的外弹道相似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尾翼稳定弹丸的外弹道相似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下发射膛口多相流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2 水下发射内弹道分析与建模
    2.1 引言
    2.2 全淹没式水下发射
        2.2.1 水下发射过程分析
        2.2.2 基本假设
        2.2.3 建立内弹道模型
        2.2.4 内弹道计算结果
    2.3 密封式水下发射
        2.3.1 水下发射过程分析
        2.3.2 基本假设
        2.3.3 建立内弹道模型
        2.3.4 内弹道计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水下发射膛口多相流场数值模型
    3.1 引言
    3.2 水下发射膛口流场数学模型
        3.2.1 控制方程
        3.2.2 多相流模型
        3.2.3 湍流模型
        3.2.4 空化模型
        3.2.5 6DOF模型
    3.3 水下发射膛口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3.3.1 边界条件
        3.3.2 网格生成技术
        3.3.3 离散化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密封式发射膛口流场分析
    4.1 引言
    4.2 弹前激波研究
        4.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2 仿真结果分析
    4.3 初始流场研究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3.2 结果分析
    4.4 不考虑弹丸运动的火药燃气流场
        4.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4.2 结果分析
    4.5 水下外弹道计算
        4.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5.2 数值结果分析
    4.6 考虑弹丸运动的发射流场
        4.6.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6.2 数值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全淹没式发射膛口流场分析
    5.1 引言
    5.2 全淹没式水下外弹道计算
    5.3 无炮口装置发射流场分析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3.2 数值结果分析
    5.4 带炮口制退器发射流场分析
        5.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4.2 数值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云台式PGK机构设计与弹道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弹道修正弹发展现状
        1.2.1 鸭舵弹道修正执行机构研究现状
        1.2.2 鸭舵式制导弹箭气动特性研究现状
        1.2.3 鸭舵式制导弹箭弹道特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1.3.1 弹体结构图
        1.3.2 制导弹药工作原理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云台式PGK机构设计与优化
    2.1 PGK工作原理
        2.1.1 传统低旋PGK工作原理
        2.1.2 云台式PGK工作原理
    2.2 云台式PGK机构设计
        2.2.1 整体设计方案
        2.2.2 驱动减速装置设计
        2.2.3 云台机构设计
        2.2.4 轴承选择
        2.2.5 舵翼翼型设计
    2.3 云台式PGK调控范围
    2.4 云台式PGK结构仿真
    2.5 本章小结
3 云台式PGK翼型参数选取与弹丸气动力参数计算
    3.1 CFD基本理论
        3.1.1 控制方程
        3.1.2 边界条件
        3.1.3 湍流模型理论
        3.1.4 有限体积法
    3.2 流场仿真与分析
        3.2.1 生成网格
        3.2.2 计算方法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1 舵翼翼型选取
        3.3.2 舵翼参数选取
    3.4 本章小结
4 云台式PGK弹道修正火箭弹6DOF运动方程组
    4.1 作用在火箭弹上的力和力矩
        4.1.1 作用在火箭弹上的力
        4.1.2 作用在火箭弹上的力矩
    4.2 坐标系及坐标系间的转换
        4.2.1 常用坐标系
        4.2.2 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4.3 云台式PGK弹道修正火箭弹6DOF运动方程组
        4.3.1 云台式PGK弹道修正火箭弹的操纵力与操纵力矩
        4.3.2 火箭弹质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4.3.3 火箭弹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
        4.3.4 火箭弹质心的运动学方程
        4.3.5 几何关系方程
        4.3.6 一般形式的控制关系方程
    4.4 本章小结
5 火箭弹导引规律设计与全弹道仿真
    5.1 落点预估导引法
        5.1.1 落点预估导引法基本原理
        5.1.2 预估落点计算剩余飞行时间
    5.2 弹道仿真结果及分析
        5.2.1 原型无控火箭弹飞行弹道仿真
        5.2.2 修正弹飞行弹道仿真
    5.3 精度分析
        5.3.1 蒙特卡洛法打靶的应用
        5.3.2 射击精度分析计算
        5.3.3 蒙特卡洛法打靶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及发射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机载防御系统研究现状
        1.2.1 机载干扰措施
        1.2.2 机载主动防御措施
    1.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过程研究现状
        1.3.1 制导弹药发射方式研究现状
        1.3.2 燃气式被动垂直弹射方式研究现状
        1.3.3 机载武器发射初始过程研究现状
    1.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4.1 内弹道优化设计研究
        1.4.2 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研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
        2.2.1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要求
        2.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任务及步骤
    2.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布局方案选择
        2.3.1 气动布局的选择
        2.3.2 翼面/舵面在弹身周侧的布置形式
    2.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主要参数及几何外形参数设计
        2.4.1 弹体形状的选择
        2.4.2 弹头形状的选择
        2.4.3 弹翼/舵面形状设计
        2.4.4 总体设计结果
    2.5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
        2.5.1 坐标系介绍
        2.5.2 升力计算
        2.5.3 阻力计算
        2.5.4 压心位置计算
        2.5.5 俯仰/偏航力矩计算
    2.6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CFD计算方法
        2.6.1 湍流模型选择
        2.6.2 数值方法
        2.6.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2.6.4 网格划分
    2.7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计算结果
        2.7.1 数值方法及工程计算结果验证
        2.7.2 初始设计方案计算结果
        2.7.3 弹翼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2.7.4 舵面尺寸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3 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系统内弹道设计研究
    3.1 引言
    3.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物理过程
        3.2.1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系统基本结构
        3.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描述
        3.2.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系统内弹道特点
    3.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建立
        3.3.1 基本假设
        3.3.2 基本方程组
    3.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经典内弹道模型数值解法
    3.5 高低压发射系统计算模型验证
    3.6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系统内弹道设计
        3.6.1 低压室内弹道设计
        3.6.2 高压室内弹道设计
        3.6.3 高低压室结构参数及装填初步设计结果
    3.7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7.1 初步设计结果模拟仿真计算
        3.7.2 装填条件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7.3 发射系统结构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4 新型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人工晶体生长优化算法提出与介绍
        4.2.1 算法基本思想
        4.2.2 人工晶体生长算法模型建立
        4.2.3 人工晶体生长算法流程
        4.2.4 人工晶体生长算法有效收敛性分析
    4.3 人工晶体生长优化算法中各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分析
        4.3.1 晶体规模的大小
        4.3.2 人工晶体各部分比例选择的影响分析
    4.4 人工晶体生长法计算效果对比
        4.4.1 标准测试函数介绍
        4.4.2 人工晶体生长法与经典算法对比
        4.4.3 人工晶体生长法与几种改进的PSO算法对比
    4.5 一种基于子母弹特点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4.5.1 粒子群算法简介
        4.5.2 基于子母弹原理的改进方法
        4.5.3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计算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研究
    5.1 引言
    5.2 高低压发射系统内弹道优化设计
        5.2.1 内弹道过程要求及特点
        5.2.2 优化设计要素
        5.2.3 优化设计模型
        5.2.4 优化设计结果及分析
    5.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型多目标优化设计
        5.3.1 基于人工晶体生长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5.3.2 优化设计要素
        5.3.3 优化设计模型
        5.3.4 优化设计结果及分析
    5.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拦截飞行建模与仿真
        5.4.1 载机—来袭目标—拦截弹运动模型
        5.4.2 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5.4.3 拦截计算模拟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分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与载机分离过程数值计算模型
        6.2.1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过程描述
        6.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初始运动模型
        6.2.3 高低压发射装置膛口流场计算模型
    6.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初始阶段膛口流场模型数值解法
        6.3.1 流场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6.3.2 数值解法、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6.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初始阶段数值模拟结果
        6.4.1 不同来流速度下的影响
        6.4.2 不同弹射初速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内容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森林防火国内外现状
    1.3 灭火弹及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森林灭火弹研究现状
        1.3.2 国内森林灭火弹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森林灭火弹类技术研究情况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结构研究
    2.1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工作原理
        2.1.1 灭火剂选定
        2.1.2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工作流程分析
    2.2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结构方案选定
    2.3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结构研究
        2.3.1 弹头部与圆柱部研究
        2.3.2 灭火弹尾翼结构研究
        2.3.3 平衡装置研究
        2.3.4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挂载图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内弹道特性研究
    3.1 内弹道简介及内弹道学研究方法
    3.2 内弹道假设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经典内弹道假设与数学模型
        3.2.2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内弹道特点
        3.2.3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内弹道假设及内弹道方程
        3.2.4 MATLAB简介及Simulink主要特点介绍
        3.2.5 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3.3 发射瞬态安全性校核
        3.3.1 发射瞬态受力分析
        3.3.2 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3.4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发射研究
        3.4.1 发射筒内压力分布情况分析
        3.4.2 发射动载对运载平台的运行影响分析
        3.4.3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发射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灭火弹外弹道特性及飞行稳定性研究
    4.1 弹丸外弹道介绍
    4.2 外弹道模型建立
        4.2.1 基本假设
        4.2.2 空气动力的确定
        4.2.3 标准气象条件
        4.2.4 弹丸零升阻力系数的计算
    4.3 外弹道仿真及结果分析
        4.3.1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2 纵风误差修正
    4.4 弹丸飞行稳定性研究
        4.4.1 弹丸空气动力及力矩分析
        4.4.2 空气动力参数的确定
        4.4.3 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灭火弹爆炸分散技术研究
    5.1 灭火弹爆炸分散理论分析
    5.2 灭火弹爆炸分散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5.2.1 LS-DYNA软件应用介绍
        5.2.2 灭火弹爆炸假设及材料模型参数确定
        5.2.3 不同装药方式时灭火弹爆炸分散仿真模拟
        5.2.4 不同比药量时灭火弹爆炸分散仿真模拟
    5.3 灭火弹爆炸分散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某异形弹丸的尾翼设计及气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子弹气动特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子弹的结构与尾翼设计
    2.1 子弹的工作原理
        2.1.1 设计技术要求
        2.1.2 子弹的结构设计
        2.1.3 子弹的作用原理
        2.1.4 子弹在母弹中的装配状态
    2.2 弹丸的尾翼设计
        2.2.1 弹丸翼型的设计
        2.2.2 弹丸翼片平面形状的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异形弹丸的气动特性仿真研究
    3.1 计算流体力学与FLUENT软件
        3.1.1 CFD在弹箭设计中的应用
        3.1.2 FLUENT软件概述
        3.1.3 FLUENT求解步骤
    3.2 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3.2.1 流体控制方程
        3.2.2 离散格式
        3.2.3 湍流模型
        3.2.4 边界条件
        3.2.5 网格划分
    3.3 仿真方法的验证
        3.3.1 标准验证弹模型及前处理
        3.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3 结果对比与分析
    3.4 不同翼片展开角度的弹丸仿真研究
        3.4.1 仿真模型及前处理
        3.4.2 仿真结果研究
    3.5 不同翼片形状的弹丸仿真研究
        3.5.1 仿真模型及前处理
        3.5.2 仿真结果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六自由度弹道仿真与稳定性分析
    4.1 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4.1.1 坐标系
        4.1.2 各坐标系之间的矩阵转换
    4.2 外弹道仿真模型
        4.2.1 弹箭动力学基本方程
        4.2.2 作用在弹箭上的气动力及力矩
        4.2.3 六自由度弹道方程
        4.2.4 弹丸初速
        4.2.5 弹体姿态初始值
    4.3 Simulink环境下外弹道仿真模块设计
        4.3.1 大气模块设计
        4.3.2 气动模块设计
        4.3.3 6DOF模块设计
        4.3.4 显示模块设计
    4.4 仿真条件
    4.5 外弹道六自由度仿真结果
        4.5.1 尾翼三种不同打开角度的弹丸仿真结果
        4.5.2 两种不同翼片形状的弹丸仿真结果
    4.6 弹丸飞行稳定性
        4.6.1 弹箭稳定性
        4.6.2 弹箭稳定性的判据
        4.6.3 异形弹丸尾翼设计的最终选取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多喷管火箭增程迫击炮弹结构设计及气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迫击炮弹增程方法及出现的问题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火箭增程应用的现状
        1.3.2 火箭增程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总体结构设计
    2.1 外形及结构特征数
        2.1.1 弹丸重量与初速
        2.1.2 外形设计理论与尺寸确定
    2.2 战斗部的设计与计算
        2.2.1 引信的选择
        2.2.2 战斗部壳体
        2.2.3 炸药选择
        2.2.4 威力计算
    2.3 火箭发动机系统
        2.3.1 发动机推进剂
        2.3.2 发动机壳体
        2.3.3 堵盖
        2.3.4 喷管座
        2.3.5 喷管
    2.4 稳定装置
        2.4.1 点火时期尾管强度校核
        2.4.2 考虑传火孔应力集中的影响
        2.4.3 最大膛压时尾管强度校核
        2.4.4 稳定装置联接螺纹长度计算
        2.4.5 飞行稳定性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的外弹道及优化
    3.1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外弹道模型
        3.1.1 弹丸质量变化模型
        3.1.2 火箭发动机推力模型
        3.1.3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质点弹道模型
    3.2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弹道优化模型
        3.2.1 优化设计数学表达
        3.2.2 设计变量
        3.2.3 目标函数
        3.2.4 约束条件
    3.3 优化工具与算法
        3.3.1 ISIGHT软件的功能
        3.3.2 ISIGHT优化方法
    3.4 优化结果分析
        3.4.1 优化过程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装药设计与结构完整性分析
    4.1 装药设计
    4.2 内弹道计算
        4.2.1 内弹道基本方程
        4.2.2 内弹道求解过程及结果
    4.3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分析
        4.3.1 推进剂的力学性质
        4.3.2 弹丸膛内运动受力分析及模型简化
        4.3.3 弹丸材料属性
        4.3.4 药柱的破坏依据
        4.3.5 有限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火箭增程迫击炮弹气动特性分析
    5.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5.1.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5.1.2 湍流模型
        5.1.3 离散格式
    5.2 边界条件分析
    5.3 建立仿真模型及网格
        5.3.1 简化的三维模型
        5.3.2 网格划分
    5.4 Fluent软件求解设置
    5.5 计算结果分析
        5.5.1 气动特性分析
        5.5.2 流场分析
        5.5.3 稳定性储备量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不规则路面坦克高速行进间发射的多维泰勒网优化控制及外弹道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坦克炮控系统及外弹道学简介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项目介绍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坦克虚拟样机的建立及控制器设计
    2.1 虚拟样机技术概况
        2.1.1 简介
        2.1.2 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
    2.2 Adams/ATV及坦克虚拟样机的建立
        2.2.1 Adams/ATV简介
        2.2.2 虚拟样机建立
        2.2.3 履带包裹及路面文件的导入
    2.3 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维泰勒网控制器设计及参数优化
    3.1 多维泰勒网原理
    3.2 MTN控制器设计方法
    3.3 控制系统参数优化
        3.3.1 参数优化的数学表述
        3.3.2 目标函数的选择
    3.4 单纯形法
        3.4.1 单纯形法原理
        3.4.2 初始单纯形的构造
        3.4.3 对单纯形法的改进
        3.4.4 单纯形法的编程实现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1 单纯形法寻优过程分析
        3.5.2 炮管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丸飞行的受力分析
    4.1 与地球相关的力
        4.1.1 重力及重力加速度
        4.1.2 科氏惯性力
    4.2 作用在弹丸上的空气动力和力矩
        4.2.1 旋转稳定弹丸的零升阻力
        4.2.2 有攻角时作用在弹丸上的静态空气动力和力矩
        4.2.3 作用在弹丸上的动态空气动力和动力矩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外弹道和空气外弹道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5.1 真空外弹道
        5.1.1 真空外弹道模型的建立
        5.1.2 真空外弹道仿真
    5.2 空气外弹道
        5.2.1 空气外弹道模型的建立
        5.2.2 空气外弹道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旋转弹丸六自由度外弹道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6.1 坐标系及坐标变换
        6.1.1 坐标系
        6.1.2 坐标转换
    6.2 科氏惯性力及风的扰动
        6.2.1 科氏惯性力
        6.2.2 风扰动下的气动力和力矩
    6.3 旋转弹丸六自由度模型的建立
    6.4 旋转弹丸飞行六自由度模型仿真
    6.5 旋转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6.5.1 稳定性判据
        6.5.2 二圆运动
    6.6 旋转弹丸角运动及散布分析
        6.6.1 风引起的角运动及其散布分析
        6.6.2 弹丸弹重及初速偏差引起的射弹散布[54]
        6.6.3 初始射角引起的射弹散布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内容及结果总结
        7.1.1 工作内容
        7.1.2 结果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列表

(8)基于虚拟实验的M739A1引信惯性延期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弹丸运动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1.2.2 弹丸运动姿态模拟技术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M739A1 引信惯性延期机构原理与触发条件分析
    2.1 引言
    2.2 M739 及其改进型M739A1 引信简介
    2.3 惯性延期机构结构原理
    2.4 惯性延期机构触发条件分析
        2.4.1 三维建模
        2.4.2 理论计算
        2.4.3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丸外弹道运动一般理论
    3.1 引言
    3.2 旋转稳定弹丸陀螺稳定性原理
    3.3 旋转稳定弹丸绕心运动方程
    3.4 复攻角方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纸靶法实验数据分析与延期机构外弹道过载计算
    4.1 引言
    4.2 155mm榴弹外弹道运动姿态靶场实验
        4.2.1 纸靶法实验
        4.2.2 数据分析
    4.3 惯性延期机构外弹道过载计算
        4.3.1 章动力
        4.3.2 爬行力
    4.4 M739A1 引信惯性着发机构外弹道非正常触发原因探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引信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虚拟实验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弹丸姿态模拟装置结构原理
        5.2.1 装置结构
        5.2.2 装置原理
    5.3 弹丸姿态模拟装置局限性分析
        5.3.1 三维模型建模
        5.3.2 动力学模型建模
        5.3.3 运动仿真
        5.3.4 局限性分析
    5.4 虚拟实验方法
        5.4.1 方案设计
        5.4.2 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5.5 引信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虚拟实验搭建流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M739A1 引信惯性延期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分析
    6.1 引言
    6.2 弹丸姿态模拟装置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化建模
        6.2.1 参数化建模
        6.2.2 模型仿真
    6.3 弹丸姿态模拟装置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6.3.1 搭建优化平台
        6.3.2 优化分析
    6.4 惯性延期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6.4.1 仿真分析
        6.4.2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用空心训练弹弹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空心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空心弹技术特性
        1.3.1 空心弹的特点
        1.3.2 空心弹弹托技术
        1.3.3 空心弹稳定性的获得
        1.3.4 空心弹的潜在用途
    1.4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4.1 训练弹技术研究现状
        1.4.2 弹丸外弹道优化研究现状
        1.4.3 弹道一致性研究现状
        1.4.4 弹丸对土壤的侵彻问题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空心弹空气阻力特性计算与数值仿真
    2.1 空心弹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2.2 基于Fluent软件的外弹道空心弹流场数值模拟
        2.2.1 Fluent数值仿真概述
        2.2.2 空心弹仿真模型的建立
        2.2.3 网格大小无关性验证
    2.3 数值模拟流场结果与分析
    2.4 仿真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对比
        2.4.1 仿真所得阻力系数与公式计算结果对比
        2.4.2 外弹道计算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攻角对空心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3.1 仿真模型
    3.2 攻角变化对空心弹流场的影响
    3.3 攻角对空心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3.3.1 攻角对空心弹阻力特性的影响
        3.3.2 攻角对空心弹升力特性的影响
        3.3.3 攻角对空心弹俯仰力矩特性的影响
        3.3.4 攻角对空心弹压力中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的空心弹结构设计与优化
    4.1 空心弹结构设计
        4.1.1 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
        4.1.2 空心弹结构设计
    4.2 空心弹外弹道优化设计
        4.2.1 外弹道优化设计方法
        4.2.2 外弹道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4.2.3 空心弹外弹道优化模型
    4.3 优化结果分析
    4.4 内弹道设计
        4.4.1 内弹道计算模型及验证
        4.4.2 内弹道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弹道一致性检验
    5.1 弹道一致性判据和相关数据检验方法
        5.1.1 试验准备和试验方法
        5.1.2 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
        5.1.3 数据可靠性分析的检验方法
    5.2 弹道一致性检验样本的获取
        5.2.1 弹丸散布影响因素分析
        5.2.2 蒙特卡罗方法
        5.2.3 仿真模型与验证
    5.3 弹道一致性检验结果及分析
        5.3.1 样本数据可靠性检验
        5.3.2 国家军用标准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弹道一致性分析
        5.3.3 分组检验法弹道一致性检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空心弹落地碰击土壤数值模拟研究
    6.1 有限元模型
        6.1.1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6.1.2 有限元几何模型
        6.1.3 材料模型与参数
        6.1.4 土壤模型厚度的选取
    6.2 仿真结果及分析
        6.2.1 空心弹侵彻土壤的轨迹
        6.2.2 着速对空心弹侵彻土壤的影响
        6.2.3 转速对空心弹侵彻土壤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海军舰炮空心训练弹设计
    7.1 制式76mm口径舰炮弹药
    7.2 空心弹结构设计
        7.2.1 训练弹整体结构设计
        7.2.2 飞行部分空心弹设计
    7.3 训练弹弹道特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空心弹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8.1 试验用空心弹模型
        8.1.1 试验用空心弹结构
        8.1.2 内弹道理论计算
    8.2 试验原理及方案
        8.2.1 试验原理
        8.2.2 试验方案
    8.3 试验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本文工作总结
    9.2 本文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弹丸转速的多参数数据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炮口初速度测试技术及其解算方法
        1.2.2 弹丸旋转测试技术及解算方法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弹丸外弹道学与多参数获取技术
    2.1 质点外弹道学基本理论
        2.1.1 弹丸的空气力学
        2.1.2 弹丸的空气阻力环境
        2.1.3 弹丸的空气阻力相关函数
    2.2 弹丸运动方程组及解算方法
    2.3 弹丸力学环境及弹丸旋转理论
        2.3.1 弹丸攻角非零的空气动力和力矩分析
        2.3.2 弹丸旋转理论
    2.4 基于薄膜线圈弹道测试技术
        2.4.1 薄膜线圈传感器
        2.4.2 基于旋转刚体的薄膜线圈电动势理论及数学模型
        2.4.3 基于薄膜线圈弹丸测试电路系统的设计
        2.4.4 测试系统转速的校准
3 弹丸动态参数的时频分析方法
    3.1 短时傅里叶变换
        3.1.1 傅里叶变换(F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3.1.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1.3 窗函数
    3.2 短时平均过零率
    3.3 极值点频偏法
        3.3.1 平滑滤波技术
        3.3.2 极大值点瞬时频率
    3.4 魏格纳—威利变换(WVD)
    3.5 小波时频分析
        3.5.1 小波理论
        3.5.2 Mallat算法
        3.5.3 小波去噪算法
4 基于联合算法的弹丸多参数提取
    4.1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时频分析
    4.2 弹丸出炮口前膛内数据分析
    4.3 EMD分解阈值去噪
    4.4 短时小波阈值去噪与EMD重构联合算法
        4.4.1 炮口初速度求解方法的探索
        4.4.2 基于联合算法求解全弹道旋转角速度
        4.4.3 弹丸章动参数的提取与探究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与不足
    5.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尾翼稳定弹丸的外弹道相似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下发射膛口多相流场分析[D]. 蔡涛. 中北大学, 2020(10)
  • [2]云台式PGK机构设计与弹道仿真[D]. 赵坤.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及发射过程研究[D]. 曹润铎.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4]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研究[D]. 王明广. 中北大学, 2019(09)
  • [5]某异形弹丸的尾翼设计及气动分析[D]. 黄银柳.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6]多喷管火箭增程迫击炮弹结构设计及气动特性分析[D]. 曹玉鑫. 中北大学, 2017(08)
  • [7]不规则路面坦克高速行进间发射的多维泰勒网优化控制及外弹道仿真[D]. 李东晓. 东南大学, 2017(04)
  • [8]基于虚拟实验的M739A1引信惯性延期机构外弹道动态特性研究[D]. 刘帅杰.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9]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用空心训练弹弹道特性研究[D]. 张浩.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10]基于弹丸转速的多参数数据提取方法研究[D]. 陆真. 中北大学, 2016(08)

标签:;  

尾稳定弹外弹道的相似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