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脱氮复合菌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高效脱氮复合菌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硝酸盐具有很高的水溶性,是水中主要的氮污染物之一。硝态氮污染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河流和污水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TN不达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硝态氮不能有效的去除。由于水体的流动导致水体中溶解氧较高,传统的反硝化是在厌氧条件下完成的,较高的溶解氧会抑制硝态氮的去除效率从而使水体的TN超标。好氧反硝化能够让硝化和反硝化在同一系统内进行反应,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节约了工艺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好氧反硝化的优势引起了广泛学者的关注,并对好氧反硝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聚焦于好氧反硝化单菌,但在实际污废水中,由于水体环境的复杂性和单菌株作用的局限性(如单菌株易被演替),好氧反硝化单菌的脱氮能力会受到抑制。基于以上现状,本论文选取了三株典型的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monteilii W7、Pseudomonas stutzeri W12、Pseudomonas mendocina W19),研究了这三株细菌的脱氮特性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其脱氮特性的影响,并将三株细菌进行两两复合构建复合菌剂,利用响应面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复合菌剂脱氮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复合菌剂W7+W12和W12+W19在实际污水中的应用。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三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最佳碳源均为柠檬酸钠,菌株W7最佳碳氮比为14,菌株W12和菌株W19的最佳碳氮比为12。分别对三株菌进行了响应面分析,菌株W7在pH为7.31,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pm的条件下,硝态氮去除率能够达到100%;菌株W12在pH为7.83,温度为27.14℃,转速为110 rpm的条件下,硝态氮去除率能够达到100%;菌株W19在pH为8.27,温度为34.76℃,转速为156rpm的条件下,硝态氮的去除率能够达到100%。2)复合菌剂W7+W12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复合菌剂W7+W12在总氮去除率最大时各因素的最佳值:pH为8.51,温度为33℃,碳氮比为13.3时,在此条件下复合菌剂W7+W12的TN的去除率为80.17%;复合菌剂W7+W19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复合菌剂W7+W19在总氮去除率最大时各因素的最佳值:pH为8.3,温度为31.7℃,碳氮比为13.3,在此条件下复合菌株W7+W19的TN的去除率为55.4%;复合菌剂W12+W19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复合菌剂W12+W19在总氮去除率最大时各因素的最佳值:pH为8.44,温度为35℃,碳氮比为13.8,在此条件下复合菌剂W12+W19的TN去除率为81.54%。3)复合菌剂W7+W12接种至灭菌实际污水中培养36h后,可溶解总氮去除率达到82.34%,复合菌剂W7+W12接种至未灭菌实际污水中培养36h后,可溶解总氮去除率达到83.42%,复合菌剂W7+W12与活性污泥混合培养处理实际污水36h后,可溶解总氮去除率达到90.06%;复合菌剂W12+W19接种至灭菌实际污水中培养36h后,可溶解总氮去除率达到84.65%,复合菌剂W12+W19接种至未灭菌实际污水中培养36h后,可溶解总氮去除率达到85.03%,复合菌剂W12+W19与活性污泥混合培养处理实际污水36h后,可溶解总氮去除率达到91.82%。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污染现状
  •     1.1.2 硝态氮污染的来源
  •     1.1.3 硝态氮污染的危害
  •   1.2 好氧反硝化研究现状
  •     1.2.1 好氧反硝化菌株的来源
  •     1.2.2 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
  •     1.2.3 好氧反硝化代谢途径
  •     1.2.4 好氧反硝化的应用
  •   1.3 复合菌剂的概念及优势
  •   1.4 复合菌剂的作用原理
  •     1.4.1 复合菌剂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     1.4.2 基因水平转移
  •     1.4.3 群体感应
  •   1.5 好氧反硝化复合菌的研究现状
  •     1.5.1 好氧反硝化复合菌剂的构建
  •     1.5.2 好氧反硝化复合菌的应用方式
  •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菌种来源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药品
  •   2.3 测定方法
  •   2.4 菌种来源
  •   2.5 培养基
  •     2.5.1 LB培养基
  •     2.5.2 好氧反硝化培养基
  •   2.6 培养种子液及收集菌体
  •     2.6.1 培养种子液
  •     2.6.2 收集菌体
  •   2.7 响应面分析法
  • 第3章 单菌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   3.1 实验方法
  •     3.1.1 单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
  •     3.1.2 碳源对单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3.1.3 碳氮比对单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3.1.4 响应面优化好氧反硝化的条件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单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
  •     3.2.2 碳源对单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3.2.3 碳氮比对单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3.2.4 响应面优化好氧反硝化的条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复合菌剂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   4.1 实验方法
  •     4.1.1 复合菌剂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
  •     4.1.2 碳源对复合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4.1.3 响应面优化好氧反硝化的条件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1 复合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
  •     4.2.2 碳源对复合菌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     4.2.3 响应面优化好氧反硝化的条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复合菌剂在实际污水中的应用
  •   5.1 污水及活性污泥来源
  •   5.2 生活污水基本指标
  •   5.3 实验方法
  •     5.3.1 复合菌剂处理灭菌生活污水
  •     5.3.2 复合菌剂处理未灭菌生活污水
  •     5.3.3 复合菌剂与活性污泥混合培养处理生活污水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复合菌剂处理灭菌生活污水
  •     5.4.2 复合菌剂处理未灭菌生活污水
  •     5.4.3 复合菌剂与活性污泥混合培养处理生活污水
  •     5.4.4 不同反应体系去除效果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许曼

    导师: 罗晓,吕鹏翼,潘书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复合菌剂,响应面分析,环境因子,污水处理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分类号: X703;X172

    DOI: 10.27107/d.cnki.ghbku.2019.000415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8503K

    下载量: 127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多级神经网络模型的厌氧氨氧化系统参数预测[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3)
    • [2].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化工 2010(10)
    • [3].基于部分硝化的不同曝停频率下脱氮性能的比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9(08)
    • [4].金属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硝酸氮[J]. 环境科学 2008(09)
    • [5].有机碳源对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04)
    • [6].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J]. 化学工程 2011(10)
    • [7].精准曝气系统在提高AAO+MBR工艺总氮去除率中的应用[J]. 净水技术 2020(S1)
    • [8].硝化液回流比对印染废水总氮去除率影响的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6)
    • [9].人工湿地挺水植物脱氮效果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08)
    • [10].溶解氧对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06)
    • [11].SBR工艺脱除苯胺废水中的总氮[J]. 化工环保 2010(05)
    • [12].耦合反硝化的CANON生物滤池脱氮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6)
    • [13].壬基酚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废水系统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2)
    • [14].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避孕药废水初探[J]. 给水排水 2013(S1)
    • [15].排水暗管外包材料渗透性与除氮效果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3(03)
    • [16].低氮负荷对厌氧氨氧化工艺性能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9(06)
    • [17].SBR工程装置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与机理[J]. 环境与发展 2019(12)
    • [18].初始pH值对微生物反硝化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5(S1)
    • [19].生物填料床去除低温低污染河水中硝态氮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 广东化工 2019(15)
    • [20].生物转盘处理污水试验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1].上流双层填料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启动与运行[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2)
    • [22].某城镇污水厂A~2/O工艺氨氮去除率高而总氮去除率低的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5)
    • [23].乙酸钠为碳源时缺氧生物滤池深度脱氮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8(06)
    • [24].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腈纶污水的应用研究[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02)
    • [25].混凝-SBR法对污泥沼液脱氮回用的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 2015(10)
    • [26].固定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能力的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7].碳源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9)
    • [28].络合沉淀技术处理含苯胺废水[J]. 染料与染色 2017(03)
    • [29].热空气法处理铜氨废水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1)
    • [30].分段进水对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11)

    标签:;  ;  ;  ;  ;  

    高效脱氮复合菌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