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棒串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器,光束,固体,双折射,乘积,端面,谐振。
双棒串接论文文献综述
姚梦溪[1](2018)在《LD端面抽运双棒串接Tm:LuAG激光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2μm激光波段的LD抽运Tm~(3+)激光器(DPSSL)凭借安全便携等自身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LD端面抽运双棒串接Tm:LuAG激光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理论方面,基于LD端面抽运Tm:LuAG激光器速率方程模型,分析上转换效应、重吸收效应等对激光器输出的影响;基于LD端面抽运Tm:LuAG调Q激光器速率方程模型,分析激光器运转频率对激光器输出的影响;基于热传导理论,分析不同键合Tm:LuAG晶体内温度场分布,模拟单棒Tm:LuAG及双棒串接Tm:LuAG时的晶体热焦距情况。设计单棒Tm:LuAG激光器谐振腔、双棒串接Tm:LuAG激光器热自补偿谐振腔、双棒串接Tm:LuAG调Q激光器热自补偿谐振腔,兼顾Tm:LuAG介质热焦距情况模拟谐振腔稳区范围,为后续实验作铺垫。实验方面,测量了Tm:LuAG晶体的热焦距和吸收率,在此基础上开展LD抽运Tm:LuAG激光器实验。首先开展LD端面抽运单端键合Tm:LuAG激光器实验研究,抽运28.8W,输出4.75W,斜效率19.08%,光-光转换效率22.7%;其次开展LD端面抽运双端键合Tm:LuAG激光器实验研究,抽运34.1W,输出5.75W,斜效率18.73%,光-光转换效率21.86%;再次开展LD端面抽运双棒串接Tm:LuAG激光器实验研究,抽运40.1W,输出6.03W,斜效率15.89%,光-光转换效率13.0%;对比单棒与双棒串接Tm:LuAG激光器相同抽运功率时的激光输出,结果表明双棒串接Tm:LuAG热自补偿系统能够实现Tm:LuAG激光器输出功率的提高;最后开展LD端面抽运双棒串接Tm:LuAG调Q激光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调Q 100Hz时,激光器输出效果最佳,此时单脉冲能量5.25mJ,峰值功率9717W。(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李渌洁,刘航[2](2016)在《单λ/4波片双棒串接激光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块λ/4波片对激光晶体的热致双折射效应补偿的新型双棒串接谐振腔结构。采用琼斯矩阵分析法,分析了四分之一波片对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作用,结合实验验证含四分之一波片的双棒串接谐振腔对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36期)
刘航,李渌洁[3](2014)在《Nd:YAG双棒串接激光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器无源谐振腔理论,结合矩阵光学变换分析法则,推导得出固体激光器双棒串接腔的等价参数表达式。依照理论设计实验,实验获得近似于单棒腔的双倍激光输出功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17期)
朱翔,姜梦华,王昊,惠勇凌,雷訇[4](2012)在《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双棒串接脉冲Nd:YAG激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用于工业应用的高功率、高光束质量脉冲激光输出。理论分析了谐振腔结构,设计出双棒串接、双氙灯泵浦的平行平面腔脉冲Nd∶YAG激光器,使用像传递系统和90°偏振旋转器有效补偿热致双折射效应,激光器稳定工作在基模动力学稳定区边界时,实现了平均功率971 W、光束参数积11.43 mm.mrad的激光输出,与理论分析相符。(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2年06期)
何琼,杨晟,范有雄,王英[5](2012)在《一种双棒串接大功率固体激光切割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以大功率脉冲固体激光器做为光源的激光切割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双棒串接1000W激光器、大幅面数控工作台、z轴随动系统、导光聚焦系统构成,该系统可满足1mm至8mm内的碳钢、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材料的切割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钣金切割行业。同时对比分析了单棒500W激光器、双棒串接500W激光器,双棒串接1000W激光器叁种固体激光切割系统的特点,证明双棒串接1000W激光器具有更大的切割厚度和切割速度。(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刘航[6](2012)在《LD侧面连续抽运Nd:YAG双棒串接激光器谐振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D侧面连续抽运双棒串接谐振腔是一种获得高功率(能量)、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的激光放大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材料加工(焊接、切割)、非线性光学(倍频、和频)等领域。但激光棒的热致双折射效应严重地影响了双棒串接谐振腔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因此,研究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无源谐振腔理论和矩阵光学原理,给出双棒串接腔的等价参数解析表达式,绘制了双棒串接腔参数g1*和g2*随光焦度变化的曲线。依据高斯光束复参数定义和谐振腔自再现条件,模拟计算了双棒串接腔束腰位置和半径及激光棒上基模光斑半径。根据理论计算结果,搭建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双棒串接腔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基于λ/4波片对偏振态的变换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折射补偿方法,实现了高光束质量、高功率激光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热致双折射效应具有补偿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潘孙强,刘崇,赵智刚,董延涛,葛剑虹[7](2010)在《激光二极管侧面抽运双棒串接Nd:YAG四倍频紫外激光的输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激光二极管(LD)侧面抽运Nd∶YAG晶体腔外四倍频获得平均功率为1.85 W的266 nm全固态紫外激光器。采用双棒串接结构,对热致双折射作用引起的退偏效应进行补偿,获得高光束质量、高稳定性的线偏振1064 nm基频光输出。分别采用Ⅰ类非临界相位匹配的叁硼酸锂(LBO),Ⅰ类相位匹配的β相偏硼酸钡(BBO)作为腔外倍频和四倍频晶体,获得了平均功率1.85 W,脉冲重复频率10 kHz和转换效率达13.3%的紫外激光输出。同时研究了BBO晶体自热效应对四倍频相位匹配角的影响,提出了可以通过调整BBO晶体的角度来减小自热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0年11期)
董延涛,赵智刚,潘孙强,刘崇,毛谦敏[8](2010)在《LD侧面抽运双棒串接Nd∶YAG激光腔的基模输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功率线偏振基模输出激光二极管(LD)侧面抽运Nd∶YAG激光腔中,热致双折射效应是影响线偏振基模输出功率的主要热效应。利用双棒串接结构,对热致双折射效应引起的退偏效应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在分析谐振腔参数对激光器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在实验中得到了35 W的线偏振基模输出。(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0年10期)
张玉萍,李喜福,张会云,王鹏,何志红[9](2009)在《双棒串接Nd∶YAG激光器的稳区分析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传输矩阵法理论分析了在含热致双折射补偿和不含热致双折射补偿两种情况下,r偏振和Ф偏振对双棒串接激光器谐振腔稳区的影响.选用低掺杂浓度的Nd∶YAG棒,实验上用含90°石英旋光片的双棒对称平行平面短腔获得了最佳实验结果.1064nm激光最高输出功率达482.3W,对应光-光转换效率为40.2%.(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邹跃,王建军,杨涛,赵书云,苑利刚[10](2008)在《双棒串接望远镜腔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激光器谐振腔理论,结合光学系统变换矩阵的分析方法,针对侧面泵浦的高功率双棒串接望远镜腔激光器的设计,进行简化的理论分析和模拟,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寻找满足一定要求的腔型设计参数,并在实验中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双棒串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块λ/4波片对激光晶体的热致双折射效应补偿的新型双棒串接谐振腔结构。采用琼斯矩阵分析法,分析了四分之一波片对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作用,结合实验验证含四分之一波片的双棒串接谐振腔对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棒串接论文参考文献
[1].姚梦溪.LD端面抽运双棒串接Tm:LuAG激光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
[2].李渌洁,刘航.单λ/4波片双棒串接激光器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3].刘航,李渌洁.Nd:YAG双棒串接激光器的研究[J].科技风.2014
[4].朱翔,姜梦华,王昊,惠勇凌,雷訇.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双棒串接脉冲Nd:YAG激光器[J].应用激光.2012
[5].何琼,杨晟,范有雄,王英.一种双棒串接大功率固体激光切割系统[J].激光杂志.2012
[6].刘航.LD侧面连续抽运Nd:YAG双棒串接激光器谐振腔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7].潘孙强,刘崇,赵智刚,董延涛,葛剑虹.激光二极管侧面抽运双棒串接Nd:YAG四倍频紫外激光的输出特性[J].中国激光.2010
[8].董延涛,赵智刚,潘孙强,刘崇,毛谦敏.LD侧面抽运双棒串接Nd∶YAG激光腔的基模输出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10
[9].张玉萍,李喜福,张会云,王鹏,何志红.双棒串接Nd∶YAG激光器的稳区分析和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9
[10].邹跃,王建军,杨涛,赵书云,苑利刚.双棒串接望远镜腔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C].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