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技术论文-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

分子生物技术论文-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生物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生物色谱,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分子生物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1](2019)在《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中生物大分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色谱技术是基于分子特异性识别原理逐渐发展起来,具有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具有药理学意义等特点,适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筛选研究。本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关于分子生物色谱法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文献,着重介绍了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中常用生物大分子如血浆蛋白、受体、酶等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如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质量控制方法等,以期为分子生物色谱法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陈国宪[2](2019)在《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筛选台湾花生种原油酸/亚油酸基因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本农场历年来搜集保存的556个花生品系种原,分析ahFAD2A及ahFAD2B基因型。设计ahFAD2AF/R及ahFAD2BF/R引子,进行ahFAD2A及ahFAD2B基因片段检验,可产生826bp之ahFAD2A DNA片段,及658 bp之ahFAD2B DNA片段。将ahFAD2A及ahFAD2B PCR产物分别经限制酶Hpy99Ι及Hpy188Ι酶切后,结果受分析的556个品系中,仅E01-146品系之ahFAD2A PCR产物无法受限制酶Hpy99Ι酶切;但ahFAD2B PCR产物则受限制酶Hpy188Ι酶切,结果显示E01-146品系同时具有突变基因ahfad2a及ahfad2b。(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严东娜,徐海,侯卫国[3](2019)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湖泊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窗口。依据湖泊沉积物中古DNA研究,从古微生物、动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数量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可进一步反演湖泊及周边的气候环境变化,探讨生物与气候、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湖泊沉积物中古DNA来源、保存特点以及提取方法,其次比较分析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中的应用特点,并阐述了湖泊沉积物古DNA在重建古气候、古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对古环境影响方面的应用,最后对目前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4](2019)在《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阐释发病和疗效机制,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病——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和专科带头人何立群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何立群,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肾病重点学科和专科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肾病)、上海市教委肾病创新团队带头人,上海市中医临床肾病研究基地和海派名医童少伯学术思想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医案和药物完全分会副会长、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上(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孙博文[5](2018)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子生物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蓝墨云班课软件为教学手段,研究过程性评价在判断学生学习状态、预测学习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将我校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2个班共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个学生获得的蓝墨云班课经验值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结果:经验值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呈显着正相关,经验值越高,期末考试成绩越好。结论:经验值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能预测期末考试成绩;还能用于区分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蓝墨云班课经验值是实现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钟文涛[6](2018)在《基于分子生物技术的狼蛛摄食分析及控虫效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372159)资助下,以中国农田蜘蛛中的常年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Araneae:Lycosidae)及其猎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模式,探求了农田蜘蛛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行为、消化速率、食谱及其量化控虫效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叁水平叁因素正交实验法,对环境照度、颜色和温度等影响拟环纹豹蛛捕食效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终点PCR(End-point PCR)、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DNA条形码(DNA barcode)、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数字PCR(digital PCR,dPCR)等前沿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微观角度对拟环纹豹蛛的消化效率、不同生境下的猎物谱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拟环纹豹蛛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褐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麦长管蚜、黑尾叶蝉这五类主要稻田害虫精确捕食量的实验方法,对狼蛛这类天敌在田间不易直接观察统计其捕食种类和数量的难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宏观上,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拟环纹豹蛛捕食猎物效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分别为10 Lx、红色、27℃时狼蛛捕食行为最为活跃。为模拟农田自然生境,采用正交实验L_9(3~3),以判断多种环境因素对狼蛛捕食效率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极差R最大的是环境温度,在优化组合15 Lx-绿色-27℃的条件下拟环纹豹蛛的捕食行为最为活跃,捕食效率最高。由此可见,拟环纹豹蛛的捕食策略和行为与环境因子相适应,是该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其生存环境不断磨合的结果。(2)微观上,采用终点PCR法检测了拟环纹豹蛛捕食黑腹果蝇后的消化速度,结果显示,当进食16 h后,拟环纹豹蛛消化道内所残留的黑腹果蝇已经很少,24 h后检测不到猎物的残留DNA。随后进一步采用终点PCR法结合实时荧光PCR法两种实验手段,在不同消化时间和消化温度条件下,对拟环纹豹蛛捕食褐飞虱后的衰减/消化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捕食后1 h~2 h内拟环纹豹蛛头胸部消化道(吸胃)内褐飞虱DNA残留量相对稳定,2 h后蜘蛛头胸部的吸胃内褐飞虱DNA含量出现衰减,之后其衰减速率不断加快,4 h之后衰减速率趋于平缓;蜘蛛捕食2 h后,褐飞虱体液开始大量进入腹部并消化,消化速率在4 h时最快,但8 h之后趋于平缓。消化温度对拟环纹豹蛛头胸部消化道内褐飞虱DNA含量影响不大,而腹部消化道内褐飞虱DNA含量在26℃时消化速率最快,并随温度升高消化速率逐渐减慢;但结合终点PCR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结果来看,狼蛛在28℃±2℃的环境条件下都能较好的消化猎物。(3)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湿地、茶园、高山草甸、稻田四种生境中拟环纹豹蛛的天然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环境中拟环纹豹蛛以捕食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主,猎物谱极广,此次调查的四种生境中共检测出昆虫纲的7个目、24个科。同时,发现蜘蛛所生存的环境、季节对其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大:生境的差异决定了蜘蛛食谱的多样性,蜘蛛猎物食谱丰富度总的趋势为:中低海拔生境>高海拔生境;生物群落多样性高的生境>群落单一生境;未使用农药的生境>使用过农药的生境;湿地>旱地;农作物生长中后期>收割、换茬期。(4)采用数字PCR技术对拟环纹豹蛛的食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湖南省农业科研究院未施药稻田进行害虫样本的随机采集,以COI为目标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对采集的9类害虫进行了DNA条形码鉴定,检测到该稻田的主要害虫为褐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麦长管蚜、黑尾叶蝉。在人工干预下,以上述5种害虫为猎物过量喂食拟环纹豹蛛,得到拟环纹豹蛛在24 h内能捕食的最大猎物数。使用数字PCR测得的阳性微滴数对自然条件下采集的拟环纹豹蛛的捕食量进行测算。通过数学建模计算得出,平均每头拟环纹豹蛛捕食了褐飞虱2.64头、灰飞虱2.14头、稻纵卷叶螟0.16头、麦长管蚜1.02头、黑尾叶蝉0.2头。考虑到猎物核酸在蜘蛛消化道内被渐渐降解,导致一些DNA无法进行PCR扩增;以及拟环纹豹蛛天性凶狠,如遇猎物太多,采取先杀死但暂不进食的策略等干扰因素,可见拟环纹豹蛛的实际控虫量应大于本实验的检测值。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是:在蜘蛛领域中首次应用DNA条形码、二代测序和数字PCR技术等前沿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微观角度成功列出了不同生境下拟环纹豹蛛的食谱清单,并建立了其在自然状态下控虫效能的评估方法及其数学模型,对传统方法无法全方位检测蜘蛛食谱和精准捕食量的难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拟环纹豹蛛在生物控虫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了解生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蜘蛛与其猎物间的演化关系,理论上丰富了蜘蛛学内涵;生产实践上,该研究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制定IPM策略提供了新的实用数据;为保蛛控虫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科学信息,对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张敏仪[7](2018)在《论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其技术应用的优点与弊端进行探究,探讨其应用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8年06期)

胡庆玲,宁硕瀛[8](2018)在《分子生物技术在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技术在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技术在昆虫的鉴定分类,研究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材料,技术方法和应用叁方面展开论述,并展望了分子生物技术未来在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爽,师晶晶[9](2018)在《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PCR技术、ELISA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8年08期)

[10](2017)在《全国第叁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所属学科: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开始日期:2017-12-22结束日期:2017-12-24所在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具体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杭州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议题:生命科学和生命组学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分子生物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用本农场历年来搜集保存的556个花生品系种原,分析ahFAD2A及ahFAD2B基因型。设计ahFAD2AF/R及ahFAD2BF/R引子,进行ahFAD2A及ahFAD2B基因片段检验,可产生826bp之ahFAD2A DNA片段,及658 bp之ahFAD2B DNA片段。将ahFAD2A及ahFAD2B PCR产物分别经限制酶Hpy99Ι及Hpy188Ι酶切后,结果受分析的556个品系中,仅E01-146品系之ahFAD2A PCR产物无法受限制酶Hpy99Ι酶切;但ahFAD2B PCR产物则受限制酶Hpy188Ι酶切,结果显示E01-146品系同时具有突变基因ahfad2a及ahfad2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生物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中生物大分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药学研究.2019

[2].陈国宪.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筛选台湾花生种原油酸/亚油酸基因型[J].花生学报.2019

[3].严东娜,徐海,侯卫国.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9

[4]..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阐释发病和疗效机制,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病——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和专科带头人何立群教授[J].世界中医药.2019

[5].孙博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子生物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8

[6].钟文涛.基于分子生物技术的狼蛛摄食分析及控虫效能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8

[7].张敏仪.论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J].节能.2018

[8].胡庆玲,宁硕瀛.分子生物技术在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8

[9].刘爽,师晶晶.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8

[10]..全国第叁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标签:;  ;  ;  ;  

分子生物技术论文-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