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浮性论文_刘敏,张友飞,郭芳余,罗佳倩,丁世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浮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云石,方解石,浮选,表面,菱镁矿,灰分,低阶。

可浮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张友飞,郭芳余,罗佳倩,丁世豪[1](2019)在《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使用磨抛机制备了系列粗糙度煤片,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诱导时间测量仪和粘附力测量仪分别测试煤样表面接触角、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的变化,借助Wenzel润湿模型分析了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煤样表面粗糙度降低,接触角会逐渐变大,从原样到3个不同的光滑煤样,接触角依次为64.2°,70.4°,77.0°和91.7°。根据Wenzel润湿模型,粗糙煤表面的凹槽结构会被水填充,水与煤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接触角下降。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随粗糙度的增加逐渐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表面粗糙度增大会降低煤泥可浮性,粗糙煤粒在浮选过程中难以被气泡捕获。为此建议采用高强度调浆设备对煤泥进行处理,降低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强煤的可浮性,提高浮选效率。(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任瑞晨,赵靖雨,郑忠宇,孙得智,程贵彬[2](2019)在《某浮选尾煤脱泥后可浮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Ф25 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煤泥进行预先脱泥,通过顺序评价试验对旋流器脱泥前后煤泥进行可浮性评定。结果表明:煤泥脱泥前,当精煤灰分定为12%时,精煤产率为13.68%,可燃体回收率为17.94%,可浮性为极难选;经过Ф25 mm水力旋流器脱泥后,底流合格精煤产率为36.47%,可燃体回收率为42.44%,可浮性为难选。顺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各产品灰分均减小,说明旋流器预先脱泥对后续浮选有效,煤泥可浮性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5期)

袁航,何廷树,李慧,王宇斌[3](2019)在《Ca~(2+)在粗细粒辉钼矿表面吸附及对可浮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Ca~(2+)对粗细粒辉钼矿浮选行为和吸附特性的影响,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采用Zeta电位测试、Ca~(2+)溶液化学分析、XPS等手段探讨了Ca~(2+)在粗细粒辉钼矿表面吸附及对可浮性的影响。矿浆中Ca~(2+)会明显恶化辉钼矿的浮选效果,且对细粒级影响更加明显;在浓度为0.01mol/L Ca~(2+)溶液体系中,pH<12.39时,主要以钙离子和羟基钙离子形式存在,排除了Ca(OH)2沉淀罩盖纯矿物表面造成辉钼矿回收率下降的影响因素;经Ca~(2+)作用过的辉钼矿表面电位绝对值显着变小,证明Ca~(2+)在辉钼矿表面发生了较强的吸附。此外,XPS谱图分峰处理结果表明,细粒级辉钼矿表面CaMoO4相对含量较粗粒高出1.15倍。钙离子对细粒辉钼矿可浮性恶化更加明显,是由于Ca~(2+)在辉钼矿"棱"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反应,在其表面形成CaMoO4亲水薄膜,降低了矿物可浮性。(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金赛珍,欧乐明,石晴[4](2019)在《溶液中阴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ICP检测和动电位测试,考察在油酸钠(NaOl)体系下碳酸根离子、氟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矿浆pH值大于萤石或方解石饱和溶液的pH值(记作pH_(sat))时,碳酸根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能活化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当矿浆pH值小于萤石或方解石的pH_(sat)值时,阴离子则能抑制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添加叁种阴离子并不都能使矿浆溶解的钙离子沉淀,但可以改变萤石和方解石的溶解行为;阴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与溶液中钙离子含量无关,但可能与阴离子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并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牛晓鹏[5](2019)在《方铅矿、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氧化与可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整个浮选流程,硫化矿始终处于水和溶解氧的环境中,氧化后的表面才是真实的表面,氧化是影响矿物可浮性的重要因素,然而氧化在目前的浮选研究和理论计算中经常被忽视,对表面氧化与药剂吸附,可浮性关联的认识不明确。本论文利用溶液化学和表面化学研究方法,特别在高碱高钙介质条件下,研究了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在浮选条件下的氧化产物及其对浮选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作用的影响,深入研究了药剂与氧化前后的硫化矿表面作用机理,建立了硫化矿物表面氧化与可浮性的关联,为深入理解浮选过程,调控硫化矿浮选行为,开发硫化矿高效浮选分离新技术提供借鉴。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从“吸附”和“氧化”角度揭示了高碱石灰体系下方铅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机理。原位接触角和单泡管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高碱石灰体系下,方铅矿仍能保持良好可浮性而黄铁矿被明显抑制。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果表明,高碱石灰体系下方铅矿表面硫的主要氧化产物是含氧硫化物(SxOyn-)而非单质硫(S0)。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结果表明pH 12.5时,捕收剂乙硫氮(Sodium diethyl dithiocarbamate,DDTC)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强度是黄铁矿表面的3.9倍,而羟基钙CaOH+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强度是方铅矿表面的3.7倍,这与原位原子力成像(In-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ing)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的结果一致。高碱石灰体系下,方铅矿保持良好可浮性并非S00的疏水性贡献,方铅矿和黄铁矿能够实现高效分离的原因在于CaOH+与DDTC的竞争吸附。本章澄清了对高碱石灰体系下方铅矿和黄铁矿分离机理的认识,明确了 S0对方铅矿表面疏水性的贡献。(2)在浮选研究中,黄铁矿氧化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ices,ROS)经常被忽视。以黄铁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含氧硫化物的量评价黄铁矿的氧化程度,通过IC/HPLC研究了黄铁矿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发现黄铁矿氧化速率随pH升高而加快,pH 12.5时的氧化速率是pH 4.5时的17.6倍。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测定了黄铁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ROS,结果表明pH影响ROS形式,结合电化学表征,发现黄铁矿在碱性介质中的氧化仍然遵循以“硫代硫酸盐”路径为基础的电化学机理。本章为理解黄铁矿氧化和可浮性关联,理解浮选溶液化学提供了新视角。(3)基于对黄铁矿在碱性介质中氧化的认识,研究了氧化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机理。通过IC/HPLC研究了黄铁矿在碱性介质中不同氧化程度下的硫氧化规律,发现随着氧化程度增大,含氧硫化物的含量增多,S0占比减小;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结果表明,黄铁矿充分氧化后表面产物为FeOOH和SO42-。Tof-SIMS测试表明黄药在FeS2和 FeOOH表面选择性吸附。根据XPS结果建立自洽电荷密度泛函紧束缚(Self-consistent-charge density functional tight binding,SCC-DFTB)计算模型,发现黄药在FeS2表面吸附而在FeOOH和Fe203表面不吸附,根据配位化学理论,黄药在FeOOH/Fe203和FeS2表面选择性吸附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Fe离子3d轨道电子结构的差异。本章建立了一套“氧化规律、表面实证、计算模型”的评价方法。(4)基于硫化矿在浮选溶液体系中的氧化与可浮性的关联,研究了表面氧化程度和介质(Ca、Na体系)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可浮性及分离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铜铅分离新技术提供借鉴。高碱Ca(OH)2体系下,黄铜矿表面主要氧化产物为S032-,S042-CuO,Cu(OH)2和FeOOH,CaOH+优先吸附在氧化后的黄铜矿表面,促进调整剂DX吸附从而“抑铜”,而方铅矿仍能保持良好可浮性从而“浮铅”,铅铜分离比为1.8;高碱NaOH体系下,新鲜的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都能保持良好可浮性,DX能选择性的吸附在新鲜方铅矿表面从而“抑铅”,铜铅分离比为2.6;高酸H2SO4体系下,强氧化后的黄铜矿表面硫的主要氧化产物为疏水性的S0而方铅矿表面为亲水性的PbS04,从而实现“抑铅浮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郭伟[6](2019)在《表面活性剂选择性吸/脱附对低阶煤可浮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粒低阶煤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表现出强亲水性,难以通过常规的浮选方法进行高效回收,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且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具有双亲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覆盖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改善其可浮性。本文基于表面活性剂在低阶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上不同的吸附机制和吸附特性,以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C_(12)EO_(15))和内蒙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弱粘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热仪、红外等方法探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低阶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C_(12)EO_(15)在低阶煤和矸石表面的吸附特性。最后对吸附于低阶煤上的表面活性剂进行选择性脱附,以扩大低阶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表面润湿性差异,提高浮选精煤品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低阶煤经超声波预处理后,煤表面的亲水基团,如:羟基(-OH)和羧基(-COOH)等含氧官能团减少。水润湿热数值在4 min内由7.69 J/g逐渐降低到0.49 J/g。此外,超声波还可以中和煤粒表面的电荷,降低煤粒表面的负电性,降低矿浆pH值。但由于超声波对煤泥颗粒有一定的破碎作用,细粒煤含量的增加会导致低阶煤可浮性变差。2、表面活性剂吸附初期,C_(12)EO_(15)在低阶煤和矸石上的吸附速率较高,在很短时间内就达到较大的吸附量,之后吸附速率逐渐降低,分别达到平衡吸附量4.23 mg/g和0.29 mg/g。低阶煤吸附C_(12)EO_(15)后,疏水性显着增强,可浮性得到有效改善,但表面活性剂在吸附于煤中有机质的同时也会吸附于矿物质表面,导致浮选精煤产率提高的同时灰分也有所升高。3、表面活性剂选择性脱附后,同未脱附的浮选结果相比,精煤产率变化不大,灰分降低了1.24%(质量分数,下同),浮选完善度由34.27%增加到36.96%。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于矸石表面的C_(12)EO_(15)被脱附后重新吸附到低阶煤上,从而进一步扩大低阶煤与矸石表面疏水性差异,导致浮选精煤产率提高的同时灰分降低,有效改善了低阶煤的可浮性。超声波与乙醇产生的协同作用导致低阶煤与矸石表面的C_(12)EO_(15)大量脱附,虽然浮选精煤产率有所降低,但降灰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作金,代淑娟,韩佳宏,郗悦,王倩倩[7](2019)在《菱镁矿浮选体系中金属离子对脉石矿物可浮性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浮选法是提纯菱镁矿的重要方法,在浮选体系中矿浆中的金属离子对菱镁矿与脉石矿物的分离有较大的影响。综述了金属离子对菱镁矿中脉石矿物石英、白云石及滑石的可浮性影响,分析了金属离子对菱镁矿中脉石矿物的影响途径及影响机理。在菱镁矿的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主要是通过改变脉石矿物表面的润湿性、Zeta电位及形成金属络合物吸附在矿物表面抑制浮选药剂与脉石矿物作用等叁种方式改变脉石矿物可浮性。金属离子对菱镁矿中脉石矿物可浮性影响可以通过改变浮选药剂种类、添加药剂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或沉淀等方法消除。(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9年02期)

李明阳,陈泽,胡义明,刘军,张颖异[8](2019)在《霓石溶出金属离子对镜铁矿、霓石可浮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霓石表面溶出离子Fe~(3+)、Na~+对十二胺体系中镜铁矿和霓石可浮性的影响,以0.044~0.074 mm粒级镜铁矿和霓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单矿物浮选试验,并通过Zeta电位测量和溶液化学计算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十二胺对镜铁矿和霓石均具有较好的捕收作用;Fe~(3+)对镜铁矿的抑制效果强于霓石,Na~+对2种矿物可浮性均无明显影响;加入Fe~(3+)、Na~+均能使镜铁矿和霓石矿物表面电位发生右移,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十二胺在矿物表面的静电吸附;Fe~(3+)主要以亲水性Fe(OH)_3沉淀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使矿物亲水性增大,从而对矿物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4期)

苏敏,窦培谦,张瑞洋,孙春宝,寇珏[9](2019)在《谦比希铜矿中铜矿物的解离特性及其可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物的单体解离是浮选分离的前提,查明矿石细度、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和矿石可浮性叁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浮选前物料的准备提供指导。为此,以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矿石为例,借助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初步探讨了不同细度下有用矿物的解离特性与可浮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谦比希铜矿中的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量为5.32%,脉石矿物主要有正长石、石英和云母;原矿中黄铜矿属于以微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黄铜矿颗粒介于10~500μm,且多数与长石和石英毗邻,部分细颗粒被包裹在粗颗粒的长石和云母中,仅有少量单体解离颗粒存在;将原矿磨至-74μm占70%,黄铜矿的自由表面由60.88%升高至78.14%,单体解离颗粒含量由28.90%增加至54.24%,但连生体中铜矿物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试验矿石浮选过程最有效的选别粒度为18~100μm,粗颗粒中铜的损失是由于铜矿物单体解离度低,过细物料的损失则是因为物料可选性差。(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4期)

王珏,唐云,杨勇,姚钰昀[10](2019)在《捕收体系中重晶石与含钙含硅矿物可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品位重晶石矿石的矿物组成复杂。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在40mL的挂槽浮选机上进行重晶石、白云石、方解石、蒙脱石和石英纯矿物浮选实验研究,研究重晶石与方解石、白云石、蒙脱石和石英在不同捕收剂作用下的浮选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重晶石和方解石有相似的可浮性,不易分离,且浮选回收率较高。蒙脱石和石英有相似的可浮性,且与重晶石有较大的可浮性差异。在不同的捕收剂作用下,重晶石与白云石的浮选差异不同。单一捕收剂中对重晶石捕收效果较好的是油酸钠,当油酸钠用量较少时,重晶石有较好的回收率。自然pH条件下,油酸钠用量为15mg/L时,重晶石的回收率为90.25%,此时方解石回收率为90.68%,白云石回收率为56.38%,含硅矿物蒙脱石和石英回收率分别为5.80%和5.60%。组合捕收剂油酸钠+肥皂用量15mg/L,肥皂占比60%时,重晶石的回收率为91.76%,方解石回收率为71.26%,白云石回收率仅为12.64%,含硅矿物蒙脱石和石英的回收率分别为5.20%和6.40%,相比单一捕收剂作用下,重晶石与白云石的可浮性差异提高44.25%。(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可浮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Ф25 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煤泥进行预先脱泥,通过顺序评价试验对旋流器脱泥前后煤泥进行可浮性评定。结果表明:煤泥脱泥前,当精煤灰分定为12%时,精煤产率为13.68%,可燃体回收率为17.94%,可浮性为极难选;经过Ф25 mm水力旋流器脱泥后,底流合格精煤产率为36.47%,可燃体回收率为42.44%,可浮性为难选。顺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各产品灰分均减小,说明旋流器预先脱泥对后续浮选有效,煤泥可浮性得到有效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浮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张友飞,郭芳余,罗佳倩,丁世豪.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任瑞晨,赵靖雨,郑忠宇,孙得智,程贵彬.某浮选尾煤脱泥后可浮性试验研究[J].煤炭转化.2019

[3].袁航,何廷树,李慧,王宇斌.Ca~(2+)在粗细粒辉钼矿表面吸附及对可浮性影响[J].有色金属工程.2019

[4].金赛珍,欧乐明,石晴.溶液中阴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5].牛晓鹏.方铅矿、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氧化与可浮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6].郭伟.表面活性剂选择性吸/脱附对低阶煤可浮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7].张作金,代淑娟,韩佳宏,郗悦,王倩倩.菱镁矿浮选体系中金属离子对脉石矿物可浮性影响研究进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9

[8].李明阳,陈泽,胡义明,刘军,张颖异.霓石溶出金属离子对镜铁矿、霓石可浮性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9

[9].苏敏,窦培谦,张瑞洋,孙春宝,寇珏.谦比希铜矿中铜矿物的解离特性及其可浮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9

[10].王珏,唐云,杨勇,姚钰昀.捕收体系中重晶石与含钙含硅矿物可浮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超晶胞中碳取代硫原子后黄铁矿的...黄铁矿的理想、铁原子被取代后、硫原...闪锌矿晶体结构图原始纳米管(a)和裁短碳纳米管380C,...值对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值对单矿物自然可浮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可浮性论文_刘敏,张友飞,郭芳余,罗佳倩,丁世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