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清(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528000)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71-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方法,以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抢救,采用ABCDE复苏方案:清理呼吸道、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辅助用药及监护。结果Apgar评分显效38例占61.3%,有效21例占33.9%,总有效率95.2%,死亡3例,死亡率占4.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儿科医务人员复苏技术,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及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引起脑损伤及一系列器官损害,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复苏方法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我院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6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儿科学》[1]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1min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新生儿。
1.2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共出生新生儿1207例,出现新生儿窒息62例,占5.1%。其中,男32例,女30例;轻度窒息50例,重度窒息12例;足月47例,早产15例;剖宫产39例,阴道自然分娩11例,产钳助产8例,负压吸引产4例。
1.3复苏抢救及治疗严格依据《新生儿窒息复苏》[2]ABCDE步骤进行:(1)分娩前做好抢救人员及物资准备。(2)胎头刚娩出时即用无菌纱布从鼻腔至口腔挤擦出吸入的羊水,娩出后用吸球吸出口咽分泌物。(3)迅速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温台上,擦干全身皮肤,以头轻度仰伸位,轻抚背部,刺激足底以诱发自主呼吸,并评估呼吸、肤色及心率。(4)予面罩吸氧以保证心输出量,同时予监护仪监护心率、血氧饱和度。(5)若经上述处理后1min仍无改善或重度窒息者即予气囊-面罩加压人工呼吸30s,若心率>100次/分,出现规律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则改为低流量面罩吸氧;若心率<60次/分,肤色发绀,迅速予气管插管,用细吸引管吸净气管内的羊水、分泌物后,持续气管内加压吸氧及胸外心脏按压。(6)若复苏效果欠佳或出生时无心率,即用1:10000肾上腺素0.1~0.3mi/kg静脉注射或0.3~1mg/kg加1ml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并可用5%碳酸氢钠2.5ml/kg加等量葡萄糖稀释后注入。(7)复苏后处理:复苏后进行Apgar评分,继续保暖及监护仪监护,予纠酸、扩容、营养支持疗法,重度窒息者延迟喂奶时间或予鼻胃管鼻饲,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予维生素K1预防出血。
1.4疗效评定标准[3]分别于出生后5、10min给予Apgar评分,10min后评分提高3~4分为显效,2~3分为有效,<1分或死亡为无效。
2结果
62例新生儿经复苏抢救,显效35例占61.3%,有效21例占33.9%,总有效率95.2%。死亡3例,死亡率占4.8%,均为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余新生儿42天随访,57例发育正常,2例伴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发生率为3.2%。
3讨论
通过对62例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抢救,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1)要做好孕期保健及孕妇的宣教工作,建立高危产科门诊,加强胎儿监护,及早发现胎儿缺氧,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尽量减少发生窒息的可能性。(2)充分了解病史,随时做好复苏抢救的人员及物资准备,对高危妊娠分娩者提前通知儿科医生在场做好抢救准备。(3)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争分夺秒、严格按照ABCDE复苏方案规范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抢救过程中,及早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根本,有效刺激足底、轻抚背部以诱发自主呼吸是关键。抢救要严格掌握时间,不断进行呼吸、心率和肤色的评估,正确选择使用面罩吸氧、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加压人工呼吸的方法以改善呼吸、心率从而纠正缺氧。其中气囊-面罩加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非常有效的抢救措施,安全且成功率高。(4)复苏无效或重度窒息者,给予复苏药物以及时兴奋呼吸、心率,纠酸、扩容。(5)抢救时要注意保暖、监护,复苏后要细心护理、合理喂养,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生。本组资料显示,62例窒息新生儿经复苏抢救后,总有效率95.2%,疗效显著。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及时有效,需要产、儿科医务人员的默契配合、娴熟操作及丰富临床经验。我院近几年非常重视对医务人员进行新法复苏知识培训,严格要求熟练掌握复苏技术,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新生儿复苏医护队伍,使近几年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不断上升。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122.
[2]JohnKattwinkel.新生儿窒息复苏[M].第4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1~9.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