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波束论文_黄开枝,张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密集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密集,天线,网络,空域,声学,增益。

密集波束论文文献综述

黄开枝,张波[1](2017)在《异构密集网中一种抗多窃听者的协作安全波束成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异构密集网中多个窃听者联合窃听时宏基站用户的下行通信安全,该文提出一种抗多窃听者的协作安全波束成形方案。该方案通过联合设计宏基站和微基站的最优协作波束成形矢量,使保密信息传输速率提升的同时,其他用户的下行信号进一步干扰窃听者,从而最大化系统安全速率。为获得最优的协作波束成形矢量,在考虑其他合法用户的服务质量及基站功率限制时,对该安全速率最大化问题进行建模。采用半定松弛技术及Lagrange对偶理论将原始的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半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刘辉波[2](2017)在《基于无线回传的超密集网络组播波束成形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量新的无线设备正在快速接入到移动网络中,这些设备对于网络的流量和实时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成千倍增长的流量需求,在新兴的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中,研究人员提出了超密集网络(UDN)的概念作为支撑流量快速增长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UDN网络通过在覆盖区域内布置大量低功耗、低成本的小的无线接入点(AP),并将这些接入点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基站(BS)相连接来为区域内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小区分裂更为高效、划算,但是也带来了小区间干扰增强等一系列问题。这种部署方式下AP的密度甚至会超过服务用户的密度,这就需要采用一些调度算法来减轻微小区之间的干扰。我们主要研究了在这样一种UDN网络场景下,如何进行接入链路的波束成型向量(beamformer)与回传链路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以降低干扰并使得整个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首先我们建模了一个单个BS,多个AP为多个用户组提供多播服务的网络模型,并将其建模成了一个接入链路的波束成型向量设计和回传链路的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这个优化问题是非凸的,并且存在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混合的问题。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连续凸近似与重新加权的l_1范式方法,将其转换成了一种更易解的形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迭代算法。然后,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效率,我们研究了通过在AP处添加辅助缓存来提升系统的通信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该系统建模成了一个最小化服务时间的优化问题,并将该问题按照链路层级分解成了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这两个子问题。回传链路的问题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求解,接入链路的问题可以通过连续凸近似与重新加权l_1范式来求解。最后我们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两层迭代算法,并且进行了详尽的仿真测试。(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5)

王璟,冯伟,周世东[3](2016)在《非理想CSIT下超密集分布式天线网络的高能效协同波束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密集分布式天线网络(md-DAN)的下行场景,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小区模式,在非理想的发端信道状态信息(CSIT)条件下对系统的高能效协同波束成形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采用连续Taylor展开和Dinkelbach方法的迭代解决问题方案。仿真表明,该方案在不同网络部署密集程度下均可明显提高md-DAN系统能效。(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方正,李艳,黎海涛,李裕[4](2016)在《超密集网络空域协同波束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超密集网络(UDN)小区微型化所带来的严重小区间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空域协同波束形成的UDN干扰消除方法。首先建立超密集网络协同波束形成的多目标优化系统模型,然后利用凸优化方法求解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协同波束形成器);针对最优波束形成器难以工程实现的局限,结合最优解结构特征,设计了由信号泄漏噪声比波束形成导向矢量和最优功率分配构成的线性次优波束形成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波束形成器能有效地抑制小区间干扰而提高系统容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磊[5](2014)在《密集目标的空间谱估计与稳健波束形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谱估计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主要应用方向,广泛被应用于雷达、声呐和通信等领域。但是,当来波信号中存在邻近的强弱目标时,强信号会掩盖弱信号的信息,准确估计弱信号波达方向困难。此外,阵列响应误差、阵元位置误差以及期望信号出现在样本数据中等因素使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下降明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以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为参考,对比分析了典型的强弱信号信源波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算法,包括RELAX算法、干扰阻塞法以及SSMusic算法。明确了它们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交换大特征值顺序构造的伪数据协方差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伪信号协方差矩阵的强弱邻近信源DOA估计方法。该方法减小了对硬件的要求,实现过程简单。最后,克服了经典方法中抑制强信号时对邻近弱信号引入损失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最大似然的强弱邻近信源DOA估计方法。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2)针对期望信号出现在样本数据中,出现信号相消现象以及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对阵列误差敏感的问题,研究了经典的提升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稳健性的方法,如信号特征子空间算法、对角加载算法、最差情况下性能最优算法、二次规划算法以及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重构算法等。详细描述了这些经典方法提升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基本思想与实现途径,并明确了这些方法的性能与适用情况,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与优缺点。(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1)

孙玉光,张同亮,庞小培,周汝胜[6](2013)在《面向超高频多标签密集场景的RFID智能天线波束成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条码技术相比,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识别,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实现物流跟踪,供应链透明化管理的理想技术。在超高频多标签密集场景中,RFID系统应用中会遇到标签识别率低,无法正确阅读期望的标签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分复用理论的多天线波束形成算法,有效的提高了RFID阅读器检测效率。仿真结果证明本算法在指定方向上集中RFID传输,提高RFID天线的方向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3年04期)

洪一,方体莲[7](2007)在《数字波束形成中密集目标分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相位共线原理讨论在一个波束宽度内存在两个目标情况下如何解出目标的真实方位,从而达到分辨两个目标的目的。由于这种方式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具有简单易行目的。(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07年01期)

秦洪峰,黄建国[8](2004)在《一种密集波束域高分辨方位估计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辨方位估计在声纳、雷达、通信等众多应用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了一种均匀线列阵的密集波束域 MUSIC( DBMUSIC)法。该方法形成波束空间时 ,通过波束密集系数控制波束之间的密集程度 ,从而提高方位估计方法的多目标分辨能力。同时讨论了波束密集系数以及快拍数对 DBMUSIC法分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与原波束域 MUSIC( BMUSIC)法相比 ,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 ,DBMUSIC法的高分辨估计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应用前景良好 ,而且快拍数越大 ,DB-MUSIC法的多目标分辨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单秉彝,郑国伦,邹腾荣,耿涛[9](1997)在《密集拖线阵分步波束形成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对基元密排拖线阵进行分步波束形成与子阵处理得到的湖上拖曳试验主要结果,并和理论值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证明理论模型是正确的,本方案在工程上是可以实现的,必要的水下电子部件的体积和重量可控制在线阵组装的允许范围之内,能达到良好的可靠性:和标准方案相比,本方案的试验阵系统,信噪比增益改善9.5dB,系统品质因数提高了17.5dB.(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1997年04期)

单秉彝,郑国伦,邹腾荣,耿涛[10](1996)在《密集间距大基阵分步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低频大基阵如拖线阵、舷侧阵等是近代声呐发展的主要倾向之一。通常这类基阵工作在边界层压力起伏及指向性噪声干扰分量占优势的背景噪声中,为抑制这类噪声,本文基于背景噪声的不同物理特性,打破传统的半波长间距布阵理论的限制,提出密集间距大基阵分段折线模型及分步波束形成方法,并对阵形畸变的影响及减少畸变损耗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和相同条件下常规布阵方式相比,不但SNR增益可提高一个数量级左右,而且自噪声级将大为下降,数字处理设备大为简化,对基元位置不定性的灵敏度也有所降低,大幅度地提高被动检测系统的品质因素。(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1996年S1期)

密集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量新的无线设备正在快速接入到移动网络中,这些设备对于网络的流量和实时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成千倍增长的流量需求,在新兴的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中,研究人员提出了超密集网络(UDN)的概念作为支撑流量快速增长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UDN网络通过在覆盖区域内布置大量低功耗、低成本的小的无线接入点(AP),并将这些接入点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基站(BS)相连接来为区域内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小区分裂更为高效、划算,但是也带来了小区间干扰增强等一系列问题。这种部署方式下AP的密度甚至会超过服务用户的密度,这就需要采用一些调度算法来减轻微小区之间的干扰。我们主要研究了在这样一种UDN网络场景下,如何进行接入链路的波束成型向量(beamformer)与回传链路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以降低干扰并使得整个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首先我们建模了一个单个BS,多个AP为多个用户组提供多播服务的网络模型,并将其建模成了一个接入链路的波束成型向量设计和回传链路的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这个优化问题是非凸的,并且存在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混合的问题。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连续凸近似与重新加权的l_1范式方法,将其转换成了一种更易解的形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迭代算法。然后,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效率,我们研究了通过在AP处添加辅助缓存来提升系统的通信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该系统建模成了一个最小化服务时间的优化问题,并将该问题按照链路层级分解成了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这两个子问题。回传链路的问题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求解,接入链路的问题可以通过连续凸近似与重新加权l_1范式来求解。最后我们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两层迭代算法,并且进行了详尽的仿真测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集波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开枝,张波.异构密集网中一种抗多窃听者的协作安全波束成形方案[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

[2].刘辉波.基于无线回传的超密集网络组播波束成形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3].王璟,冯伟,周世东.非理想CSIT下超密集分布式天线网络的高能效协同波束成形[J].中兴通讯技术.2016

[4].方正,李艳,黎海涛,李裕.超密集网络空域协同波束形成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

[5].杨磊.密集目标的空间谱估计与稳健波束形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6].孙玉光,张同亮,庞小培,周汝胜.面向超高频多标签密集场景的RFID智能天线波束成形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

[7].洪一,方体莲.数字波束形成中密集目标分辨研究[J].信号处理.2007

[8].秦洪峰,黄建国.一种密集波束域高分辨方位估计新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

[9].单秉彝,郑国伦,邹腾荣,耿涛.密集拖线阵分步波束形成试验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1997

[10].单秉彝,郑国伦,邹腾荣,耿涛.密集间距大基阵分步波束形成[J].声学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基于复合阵的鱼雷声成像密集波束下倾角10度不同VBW天线垂直面方向展开图天线水平面方向示意图DBMU S IC法的分辨概率随波束密集系数...DBMU S IC法的分辨概率随快拍数的变化...图5 波束图仿真结果

标签:;  ;  ;  ;  ;  ;  ;  

密集波束论文_黄开枝,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