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笼模型论文_罗恒丽,代颜,陈竹,王国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氟沙星,葡萄球菌,模型,组织,金黄色,沙星,西林。

组织笼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罗恒丽,代颜,陈竹,王国俊[1](2019)在《双黄连对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突变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黄连影响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gyrB基因突变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改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感染兔组织笼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单用左氧氟沙星(10mg·kg~(-1)·d~(-1)),单用双黄连(85mg·kg~(-1)·d~(-1)),左氧氟沙星(10mg·kg~(-1)·d~(-1))联合低、中、高剂量双黄连(42.5、85、170mg·kg~(-1)·d~(-1))干预,连续给药5d,提取干预结束后两天组织笼内恢复生长的细菌DNA,扩增,测定分析grlA、grlB、gyrA、gyrB基因序列,比较各基因序列突变情况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单用左氧氟沙星处理后细菌grlA基因序列发生多处突变,grlB、gyrA基因序列发生了两处点突变,而gyrB未发生突变;单用双黄连处理、双黄连联合左氧氟沙星处理后细菌上述基因均未发生突变。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grlA基因中的多处点突变,grlB、gyrA的两处点突变有关,可能与gyrB基因无关。而双黄连能抑制左氧氟沙星诱导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的突变。(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牛亚平,王睿,贾晋生,梁蓓蓓[2](2019)在《奈诺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兔组织笼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兔组织笼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感染模型的抗菌活性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的能力。方法建立兔组织笼CA-MRSA感染模型,分别给予18. 63 mg·kg~(-1)奈诺沙星(实验组)或27. 85 mg·kg~(-1)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灌胃治疗,qd,连续给药5d,抽取组织液测定细菌浓度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浓度先明显降低后恢复生长,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细菌迅速降低,并在治疗结束后细菌仍未恢复生长,且无耐药产生。结论奈诺沙星对CA-MRSA感染的体内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曹长福,黄显会,丁焕中,孙美珍,卢燕[3](2015)在《马波沙星在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笼模型中的药动/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皮下埋置组织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马波沙星在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笼模型的药动/药效学研究。选用18头健康的犊黄牛,随机分成8个剂量试验组,每组2头,另选2头健康的犊黄牛作为空白对照组。当感染组织笼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浊度大约10~8CFU/mL,治疗组分别以单剂量、肌内注射一系列剂量的马波沙星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结果显示: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可知马波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效果和AUC_(24h)/MIC或AUC_(24h)/MPC相关性最好(R~2=0.8514)。应用WinNonlin5.2软件提供的Sigmoid E_(max)模型对马波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效应与AUC_(24h)/MIC或者AUC_(24h)/MPC进行数据拟合,可知,下降1个Log值所需要的AUC_(24h)/MIC、AUC_(24h)/MPC分别为18.60h和4.67h。下降3个Log所需要的AUC_(24h)/MIC、AUC_(24h)/MPC分别为50.65h和12.89h。(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0)

曹长福,孙美珍,卢燕,曾庆龄,刘伟[4](2015)在《马波沙星在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笼模型中的药动/药效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皮下埋置组织笼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马波沙星在犊黄牛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效学研究,从而优化给药方案,以期更好的指导马波沙星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选用5头健康犊黄牛,按2 mg/kg b.w以单次肌内注射给药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马波沙星的浓度,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处理血清中药物浓度一时间曲线。马波沙星在黄牛血清中的药时曲线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Ka)为0.253 h,T_(max)为0.898 h,C_(max)为1.983μg/mL,AUC为14.093 h·μg/mL,t_(1/2β)为8.044 h,Vd/F为1.164 L/kg,CL/F为0.152 L/h/kg。选用5头健康犊黄牛,按2 mg/kg b.w以单次肌内注射给药后,按预定时间点收集血清。将终浓度为10~7CFU/mL多杀性巴氏杆菌与预定时间点收集的血清混合在37℃孵育1h,采用离心除药法将药物稀释后,测定马波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血清中半体内抗菌后效应(PAE),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当血清中马波沙星浓度在2MIC、4MIC、8MIC时,其PAE的值分别为1.90 h、2.65 h、3.50 h。选用18头健康的犊黄牛,随机分成8个剂量试验组,每组2头(每头牛植入2个组织笼,共4个组织笼),另选2头健康的犊黄牛作为空白对照组。向每个组织笼内注射对数期的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1669(组织液细菌终浓度为5 10~5CFU/mL),孵育大约24h后,治疗组分别以单剂量、肌内注射一系列浓度的马波沙星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按预定时间点分别测定组织液中马波沙星浓度和细菌含量。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可知马波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效果和AUC_(24h)/MIC或AUC_(24h)/MPC相关性最好(R~2=0.8514)。运用WinNonlin软件提供的Sigmoid模型对马波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效应与AUC_(24h)/MIC或者AUC_(24h)/MPC进行数据拟合,可知,下降1个Log值所需要的AUC_(24)h/MIC、AUC_(24h)/MPC分别为18.60 h和4.67 h。下降3个Log所需要的AUC_(24h)/MIC、AUC_(24h)/MPC分别为50.65h和12.89h。(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0)

罗恒丽[5](2015)在《双黄连影响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突变选择及grlA、grlB、gyrA、gyrB基因突变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中低剂量双黄连联用左氟沙星与单用左氧氟沙星作用于感染动物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SW及grlA、grlB、gyrA、gyrB基因突变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改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建立兔组织笼模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感染,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组(10mg﹒kg-1﹒d-1),单用双黄连组(85mg﹒kg-1﹒d-1),低剂量双黄连联用左氧氟沙星组(双黄连42.5mg﹒kg-1﹒d-1+左氧氟沙星10mg﹒kg-1﹒d-1),中剂量双黄连联用左氧氟沙星组(双黄连85mg﹒kg-1﹒d-1+左氧氟沙星10mg﹒kg-1﹒d-1),高剂量双黄连联用左氧氟沙星组(双黄连170mg﹒kg-1﹒d-1+左氧氟沙星10mg﹒kg-1﹒d-1),耳缘静脉注射,连续给药5天,比较低、中、高剂量双黄连联用左氧氟沙星与单用左氧氟沙星干预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组别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变化曲线。抽取6组干预不同时间不同组别兔组织笼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培养,增菌培养后,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连续7天(干预过程中和干预结束后两天)相同时间点各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联合抑菌指数(SI=MPC/MIC)。以细菌菌落数、MIC、MSW(SI=MPC/MIC)作为统计学指标,用SPSS19.0软件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提取干预结束后两天组织笼内恢复生长的细菌DNA,应用PCR技术扩增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干预后兔组织笼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和dnaman软件分析grla、grlb、gyra、gyrb基因序列,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6组不同干预组兔组织笼内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gyrb基因序列突变情况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细菌菌落计数表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的细菌菌落在10log10cfu﹒ml-1上下波动。而其他各组菌落曲线均位于阴性对照组下方,用lsd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双黄连组第一至四天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至6log10cfu﹒ml-1水平维持波动。单用左氧氟沙星组第一至第四天细菌数量急剧下降至4log10cfu﹒ml-1,第五天有较大回升至6log10cfu﹒ml-1左右波动。不同浓度双黄连联用组在第一至五天菌落数均急剧下降,降至3log10cfu﹒ml-1和2log10cfu﹒ml-1水平维持波动,高浓度联用组第五天未检测到存活的菌落,菌落在停用药后两天均无回升趋势。随联用双黄连的剂量增加,菌落下降趋势增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mic分析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mic在0.146±0.015ug﹒ml-1附近有微弱波动,无明显变化。单用左氧氟沙星组在第二天mic出现急剧升高,由初始mic(0.146±0.015ug﹒ml-1)于第叁天上升至1.000±0.122ug﹒ml-1即上升了约7倍,连续7天mic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终至1.236±0.061ug﹒ml-1,即最终上升了约9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用双黄连组曲线处于阴性对照组下方,但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422>0.05)。叁组双黄连联用组mic曲线均位于阴性对照组mic曲线下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联用组前叁天mic在初始mic附近变化不大,之后降低至0.119±0.063ug﹒ml-1附近波动。中剂量联用组第二天开始出现mic降低,mic降低至0.048±0.011ug﹒ml-1,附近波动。高剂量联用组于第二天mic出现急剧下降,第四天mic降低至0.036±0.018ug﹒ml-1,即下降了约3.9倍,第五、六、七天未检测到细菌。随联用的双黄连的剂量增大,mic降低的趋势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剂量联用组和高剂量联用组相对低剂量联用组mic降低的时间明显提前一天。细菌msw分析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msw在初始10.509±0.027附近有微弱波动,前后无明显变化。单用左氧氟沙星组第二天msw出现急剧升高,由初始10.546±0.060增大至21.502±0.472左右波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sw整体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双黄连组曲线位于阴性对照组上方,但相差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422>0.05)。叁组双黄连联用组msw曲线均位于阴性对照组msw曲线下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联用组前两天在初始msw(10.609±0.092)附近变化不大,第叁天出现急剧下降第四天降低至7.604±0.083微弱波动。中剂量联用组第二至五天msw均处于明显持续下降趋势最终至3.246±0.096附近微弱波动。高剂量联用组msw于第二至四天急剧下降至2.254±0.049,第五、六、七未检测到细菌。随联用的双黄连的剂量增大,msw降低的趋势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剂量和高剂量联用组相对低剂量联用组msw降低的时间明显提前一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6组干预组兔织笼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grla、grlb、gyra、gyrb基因的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双黄连联用组,单用双黄连组grla、grlB、gyrA基因序列一致,单用左氧氟沙星组grlA基因序列发生了多处突变,grlB、gyrA基因序列发生了两处点突变。grlA密码子突变位点:Ala(29)→Ser,Ser(32)→Val,Asn(40)→Ala54,Gln(54)→Asn,Phe(61)→Ser,Asp(73)→Thr,His(78)→Asn,Ile(81)→Val,Ile(90)→Val,Asn(92)→Gly,Pro(95)→Ala,Lys(104)→Arg,Lys(104)→Arg,Leu(107)→Pro,L eu(108)→Ile,Ile(116)→Leu,Ser(123)→Glu,Ile(125)→Val,Pro(126)→Ser,Tyr(128)→Phe,Thr(132)→Ser,Leu(133)→Glu,Ser(139)→Ala,Arg(140)→Ala,Asp(159)→Glu,Asn(165)→His,Tyr(175)→Arg,Asn(178)→Lys。grlB密码子发生两处突变:Tyr(114)→Phe,Leu(115)→MET.gyrA密码子突变点:Pro(61)Pro→Thr。Gyr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各实验组与ATCC29213一致。结论:双黄连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SW、MIC,在一定用药范围内,越高浓度双黄连与左氧氟沙星联用,以上作用越强,因此联合使用双黄连可以增强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敏感性。左氧氟沙星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grlA基因中的多处点突变和grlB、gyrA的两处点突变有关,可能与gyrB基因无关。中药双黄连能抑制左氧氟沙星诱导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的突变,从而降低细菌耐药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医科大学》期刊2015-04-01)

刘树玲,丁丽,邢昆[6](2015)在《兔组织笼无菌感染模型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兔组织笼无菌感染模型,为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ing,PK-PD)研究提供在体动物实验载体。方法选取健康家兔28只,耳缘静脉注射盐酸赛拉嗪注射液0.15ml/kg麻醉,每只分别背部备皮、切开皮肤,然后在皮下植入长约5cm的无菌中空胸腔引流管1个,继而在无菌操作下手术缝合。术后应用青霉素肌肉注射3d以预防感染。结果 5只家兔先后因不同原因死亡,23只家兔均获得清亮的无菌组织液,成功建立兔组织模型,成功率为82.14%。结论通过严格控制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麻醉剂,手术刀口选择在兔背部,术后及时预防感染,可以成功制备兔组织笼无菌感染模型,并获得清亮的无菌组织液。(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国俊,叶云,冯碧敏,李虹[7](2014)在《双黄连联用左氧氟沙星对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耐药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黄连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组织笼感染模型,分别用左氧氟沙星单独处理(A组)及双黄连联合左氧氟沙星处理(B组)5 d,探讨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在组织液中稳态浓度及经处理后兔组织笼中细菌恢复生长的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结果两组左氧氟沙星在组织液中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兔组织笼内细菌恢复生长发生率(20%)明显低于A组(100.0%),而左氧氟沙星对B组兔组织笼内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明显低于A组。结论双黄连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有助于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现象,提示中药联合抗菌药物可降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08期)

组织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兔组织笼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感染模型的抗菌活性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的能力。方法建立兔组织笼CA-MRSA感染模型,分别给予18. 63 mg·kg~(-1)奈诺沙星(实验组)或27. 85 mg·kg~(-1)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灌胃治疗,qd,连续给药5d,抽取组织液测定细菌浓度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浓度先明显降低后恢复生长,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细菌迅速降低,并在治疗结束后细菌仍未恢复生长,且无耐药产生。结论奈诺沙星对CA-MRSA感染的体内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笼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罗恒丽,代颜,陈竹,王国俊.双黄连对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突变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牛亚平,王睿,贾晋生,梁蓓蓓.奈诺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兔组织笼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的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曹长福,黄显会,丁焕中,孙美珍,卢燕.马波沙星在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笼模型中的药动/药效学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4].曹长福,孙美珍,卢燕,曾庆龄,刘伟.马波沙星在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笼模型中的药动/药效学初步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5].罗恒丽.双黄连影响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突变选择及grlA、grlB、gyrA、gyrB基因突变的作用[D].四川医科大学.2015

[6].刘树玲,丁丽,邢昆.兔组织笼无菌感染模型的制备[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

[7].王国俊,叶云,冯碧敏,李虹.双黄连联用左氧氟沙星对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耐药性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4

论文知识图

一2兔组织笼模型一1兔组织笼模型兔组织笼模型兔组织笼模型局部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一3组织笼内细菌增长趋势

标签:;  ;  ;  ;  ;  ;  ;  

组织笼模型论文_罗恒丽,代颜,陈竹,王国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