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活诱导细胞死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受体,联苯,凋亡,诱导,磷酸化,线粒体。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论文文献综述
刘莲勤[1](2019)在《UT-B过表达通过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皮肤,虽然发病率仅占所有皮肤癌的4%,但其死亡率却占皮肤癌死亡率的80%;只有14%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存活了五年,而且皮肤黑素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p53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抑制因子,并且由于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基因的转录调控而被广泛研究。p53限制糖酵解并驱动ETC装配和维持所需基因的转录。除了线粒体活性的转录调控之外,p53还直接作用于线粒体以通过与Bcl-2家族成员的相互作用来诱导细胞凋亡以响应应激。p53作为Bax的转录诱导剂,p53是DNA损伤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联。同时,p53还限制糖酵解并通过许多途径抑制过度的核苷酸、氨基酸和脂肪酸合成,恶性黑色素瘤代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代谢重编程是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能量基础。UT-B是参与尿素跨膜转运的膜通道蛋白。已有文献报道发现膀胱癌中尿素通道蛋白B(urea transporter B,UT-B)的表达下降,并且随着肿瘤恶性度增加。UT-B是膜上介导尿素快速跨膜转运的通道蛋白,主要在肾脏表达参与尿浓缩功能,还广泛分布于皮肤、大脑、心脏、肝脏等肾外组织。已有实验证明改变膜上UT-B的表达会影响细胞内外尿素的瞬时浓度,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氨基酸、糖、脂肪等的变化,从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因此,人们推测UT-B可能通过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53在暴露于高盐和尿素后启动细胞周期延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能提供足够的时间修复DNA损伤或启动细胞凋亡,这可以阻止受损DNA的增殖。文献报道UT-B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肌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代谢重构。提示过表达UT-B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目的:瞬时转染UT-B表达质粒,使B16细胞中UT-B的表达上调,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UT-B过表达后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1)人黑色素瘤组织中UT-B表达下降我们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皮肤癌芯片(上海芯超公司)各组织中UT-B的表达水平。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可见UT-B阳性表达,主要是在基底层细胞可见大量棕黄色斑片和颗粒。在芯片中的8例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仅有少量棕色颗粒和斑片,在黑色素瘤中UT-B蛋白表达降低。我们又收集人皮肤痣和人黑色素瘤组织4例,提取RNA进行RT-PCR实验,检测UT-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中3例患者的黑色素瘤组织几乎没有UT-BmRNA的表达,另1例黑色素瘤组织中UT-B mRNA有弱表达,进一步证实了黑色素瘤发展过程中UT-B mRNA和蛋白水平都明显下降。(2)黑色素瘤B16细胞中过表达UT-B后细胞生长受抑制、凋亡增加RT-PCR检测发现黑色素B16细胞株中无UT-B mRNA表达。通过转染UT-B表达质粒,上调B16细胞中UT-B的表达水平,对照组转染p CDNA3.1空质粒。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B16细胞转染pUT-B 48h后具有较高的UT-B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转染UT-B表达质粒后,相比于对照组,B16细胞出现G2/M期阻滞。MTT实验证明转染pUT-B 48h后,B16细胞的生长活力下降(下降到对照组的32.4%),划痕实验表明过表达UT-B后的B16细胞的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4倍左右,并且克隆形成实验显示B16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下降。以上结果说明过表达UT-B抑制了B1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Annexin V/PI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转染UT-B表达质粒后,相比于对照组(6.85%±1.24%),B16细胞凋亡明显增加(11.63%±1.67%,p<0.05)。Hoechst染色显示过表达UT-B的B16细胞中核固缩和核碎片状增加,凋亡小体增多(p<0.05),也证明细胞凋亡增加。另外,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说明过表达UT-B后促进了B16细胞凋亡。(3)黑色素瘤B16细胞中过表达UT-B后可能通过激活p53、线粒体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据报道UT-B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提示UT-B表达水平的变化极可能影响线粒体功能。DCFH-DA荧光探针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结果显示UT-B表达48h后,B16细胞中ROS产生增多(比对照组增加18.7%,p<0.05),线粒体膜电势下降(p<0.05),而细胞耗氧量明显下降(降低到对照组的54.8%,p<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过表达UT-B的细胞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复合体I,III,IV和V的相关重要亚基NDUFV1,CYC1,COX7C和ATP5F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清除氧自由基相关酶SOD2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CYC1从线粒体释放至胞质明显增加。以上说明UT-B过表达后B16细胞线粒体功能下降,从而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在UT-B基因敲除小鼠中膀胱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损伤是p53依赖性的,本研究也调查了黑色素瘤中过表达UT-B是否也是与p53有关。应用Western Blotting发现过表达UT-B上调了B16细胞中p53和下游p21的表达。AKT的激活促进MDM2的核进入,降低p53的细胞水平。本研究发现转染UT-B表达质粒后p-AKT的表达水平下调,与之相对应MDM2表达下调(p<0.05)。以上说明转染UT-B表达质粒抑制B16细胞增殖可能通过激活p53和线粒体途径诱导了细胞凋亡。(4)脂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和糖摄取在B16细胞中,在过表达UT-B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表达降低,并且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发现葡萄糖摄取减少。RT-PCR实验检测发现脂肪合成关键酶FASN,SREBP1的mRNA的表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在B16细胞中过表达UT-B可能会影响细胞糖代谢和脂代谢。(5)在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UT-B过表达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可能与p53途径有关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将小鼠分成PQ组、PQ-P(PQ-p CDNA3.1)组和PQ-U(PQ-UT-B)组。以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减毒沙门氏菌作为运载体,携带p CDNA3.1和pUT-B,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生长状态。结果显示PQ-U组肿瘤中UT-B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Q组和PQ-P组。肿瘤中过表达UT-B进行治疗(14天),肿瘤体积增长速率和重量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过表达UT-B抑制了黑色素瘤生长。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肿瘤细胞中BAX上调,Bcl2下调。过表达UT-B增加了p53和p2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Mmd2和p-AKT的表达水平。结论:1、与人正常皮肤相比,人黑色素瘤组织中具有较低的UT-B表达水平,推测改变UT-B表达可能会影响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2、UT-B能诱导B16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显着升高,同时还低表达抑凋亡蛋白Bcl2。表明UT-B具有促进B16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和增殖的作用。3、UT-B能诱导B16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表达减少,细胞中细胞色素C表达增多,表明UT-B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细胞凋亡。4、UT-B能诱导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减少,抑制细胞内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脂肪酸合成酶关键酶的表达,表明UT-B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代谢抑制有关。5、UT-B能抑制磷酸化AKT表达,通过p53的负调控因子MDM2激活p53,p53,来抑制糖代谢与脂代谢和诱导线粒体途径凋亡,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综上所述,B16细胞中上调UT-B表达水平后,通过激活p53,来抑制糖代谢与脂代谢和诱导线粒体途径凋亡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和增殖,促进其死亡。我们已经证实了UT-B在皮肤黑素瘤发展中的作用,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孙洪岩[2](2019)在《激活素A诱导NS-1细胞死亡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活素A(Activin A)是从卵泡液中提取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在垂体、大脑、肾上腺、脾脏等组织中广泛表达,发挥着介导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应答调节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激活素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发现激活素A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双重调节作用,既有致癌作用,也有抑制肿瘤效应。在乳腺癌、肝癌和大肠癌中,激活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相反,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中激活素A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有关。骨髓瘤(myeloma)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过度生成,常伴发高钙血症、多发性溶骨性损害、贫血和肾脏损害。有文献报导,激活素A在伴有骨溶解的原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和血清中水平升高,骨髓瘤细胞不仅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激活素A,而且JNK的激活也诱导基质细胞分泌激活素A。增多的激活素A具有促进骨溶解,抑制骨生成的作用,应用可溶性激活素受体RAP-011抑制激活素信号传导能够促进骨形成,抑制肿瘤诱导的骨破坏,但激活素A对骨髓瘤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仍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本实验组前期研究发现,激活素A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调节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细胞凋亡。因此,本论文以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蛋白CHOP、GADD34、caspase-3、caspase-12等的表达,以及铁死亡的相关的ROS水平、GPX4水平,进一步探讨激活素A对NS-1细胞死亡的影响。研究不仅揭示了激活素A诱导小鼠骨髓瘤细胞死亡,也为寻找新的骨髓瘤治疗靶点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董文静,宋杨[3](2018)在《多溴联苯醌诱导DNA损伤,激活PARP-1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溴联苯醌(PBDEQ)是多溴联苯醚(PBDEs)的代谢产物,PBDEs是是一组工业化学物,常用于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及纺织品等作阻燃剂,这类物质可广泛、持久存在于环境,包括空气、水、泥土和食物,不易分解,对人体具有潜在毒性。PBDEQ作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期刊2018-10-19)
郑琳琳[4](2018)在《HP-PRRSV诱导仔猪胸腺细胞死亡类型的鉴定及激活JAK/STAT通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仔猪和生长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自2006年在中国第一次暴发高致病性PRRS(High pathogenic-PRRS,HP-PRRS)以来,HP-PRRS已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V感染诱发仔猪免疫器官病变,导致宿主免疫反应的严重障碍。与经典的PRRS比较,HP-PRRS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热以及混合继发感染严重。本实验室在2010年发现感染HP-PRRSV(HuN4株)的断奶仔猪胸腺发生明显的萎缩,萎缩程度高达90%。在随后的几年间,本实验室深入研究HP-PRRSV HuN4毒株对仔猪胸腺的损伤情况,首先在感染病毒的仔猪中发现了胸腺萎缩现象,进一步发现萎缩的胸腺内存在细胞凋亡且凋亡的细胞主要发生在未感染的细胞中。本研究拟在前期基础上,基于胸腺细胞体外培养系统(PTCS),深入研究HP-PRRSV感染仔猪胸腺内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死亡类型及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的机制,探讨HP-PRRSV感染诱导仔猪胸腺细胞减少的机制。为深入阐明HP-PRRSV诱导的免疫抑制及机体对HP-PRRSV的免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明确HP-PRRSV感染诱导仔猪胸腺细胞死亡的类型及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本实验选取21日龄SPF仔猪胸腺进行实验,首先建立胸腺原代细胞体外培养系统,感染HP-PRRSV后,鉴定HP-PRRSV诱导胸腺细胞死亡的类型及激活JAK/STAT通路的机制。在病毒感染不同时间点收取细胞,通过电镜观察HP-PRRSV感染的胸腺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细胞的死亡类型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吻合,并在40h时凋亡细胞较多,表明在建立的胸腺原代细胞培养系统中HP-PRRSV感染引起的胸腺细胞的死亡类型为细胞凋亡。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P-PRRSV感染胸腺内STAT-1蛋白含量变化明显,且该蛋白存在于JAK/STAT经典途径中。本研究进一步利用此系统研究HP-PRRSV感染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首先采用IFN-α处理细胞后观察病毒感染情况,发现IFN-α抑制HP-PRRSV的感染。随后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TAT-1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P-PRRSV感染引起STAT-1蛋白表达上调,激活了JAK/STAT通路。而JAK/STAT的激活可以通过2种途径,1条是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1条是自噬体溶酶体途径。MG132是泛素化的抑制剂,3-MA具有抑制细胞自噬的作用,本研究使用此两种药物研究HP-PRRSV感染仔猪胸腺细胞体外培养系统JAK/STAT通路的变化。本实验通过胸腺原代细胞体外培养系统感染HP-PRRSV后用MG132和3-MA两种药物进行处理细胞,通过处理不同时间的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经过MG132处理后的细胞STAT-1蛋白含量出现明显的变化,而经过3-MA处理后的细胞STAT-1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实验结果表明,HP-PRRSV感染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通过泛素化途径引起。以上实验结果表明:HP-PRRSV诱导胸腺细胞的死亡类型为细胞凋亡;HP-PRRSV复制可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与泛素化途径有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朋[5](2018)在《粗糙型布鲁菌激活四型分泌系统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菌是人畜共患布鲁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流产和人的波状热。布鲁菌的毒力主要体现在入侵吞噬细胞并在胞内存活和复制的能力。布鲁菌侵入宿主细胞后通过表达一系列的毒力相关因子来完成胞内存活和复制过程,脂多糖(LPS)和Ⅳ型分泌系统(T4SS)是布鲁菌最为关键的两个毒力相关因子。根据LPS的完整性,将布鲁菌分为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R型布鲁菌能够诱导巨噬细胞死亡,并且该过程依赖于T4SS。然而,R型布鲁菌致死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Western blotting、qPC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探究,并且利用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对T4SS关键效应蛋白进行筛选鉴定。本研究中,为确定T4SS在R型布鲁菌ΔrfbE致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我们利用FITC-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双荧光染色法和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两种方法对S2308、ΔrfbE和ΔrfbEΔvirB123感染巨噬细胞后的细胞毒性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R型布鲁菌ΔrfbE诱导巨噬细胞死亡依赖于T4SS。为探究T4SS在ΔrfbE致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构建T4SS分泌蛋白BPE123和VceC的融合Luciferase报告菌株对S2308、ΔrfbE和ΔrfbEΔvirB123的T4SS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ΔrfbE融合蛋白BPE123-Luc或Luc-VceC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S2308。进一步对S2308和ΔrfbE的T4SS表达差异分别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TSB、酸性和营养匮乏条件下,R型布鲁菌ΔrfbE的T4SS表达量显着高于S型布鲁菌S2308。T4SS启动子virB的Luciferase报告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ΔrfbE的virB启动子活性显着高于S2308。上述试验结果表明,T4SS的表达和分泌能力在R型布鲁菌中显着高于S型布鲁菌。为探究R型布鲁菌ΔrfbE T4SS上调表达的原因,我们利用qPCR分析了T4SS的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S2308相比,ΔrfbE的VjbR上调表达,MdrA和BlxR下调表达。为确定VjbR、MdrA和BlxR在ΔrfbE致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构建了ΔrfbE的VjbR缺失株以及MdrA和BlxR的过表达菌株,并对这些菌株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ΔrfbE缺失VjbR后不再具有细胞毒性;ΔrfbE过表达BlxR后细胞毒性显着降低;但ΔrfbE过表达MdrA后细胞毒性仍然很强。为研究VjbR和BlxR对T4SS的调控作用,我们利用qPCR分析了ΔrfbEΔvjbR和ΔrfbE(pBlxR)菌株的virB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jbR对ΔrfbE的T4SS过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BlxR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型布鲁菌激活巨噬细胞凋亡或焦亡与细胞内质网压力应激IRE1α信号通路相关,为探究R型布鲁菌ΔrfbE的T4SS分泌上调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了S2308和ΔrfbE感染巨噬细胞后IRE1α磷酸化(p-IRE1α)水平。结果显示,与S2308相比,ΔrfbE引起更强烈内质网应激。运用p-IRE1α专性抑制剂4μ8c处理细胞后检测ΔrfbE对巨噬细胞毒性。结果显示,抑制p-IRE1α后ΔrfbE对巨噬细胞的毒性显着降低。该系列结果表明,R型布鲁菌通过VjbR上调和BlxR下调表达协同调控T4SS的转录并激活IRE1α信号通路致死巨噬细胞。我们对S2308、ΔrfbE和ΔrfbEΔvirB123进行了差异分泌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期筛选到致死巨噬细胞中起到关键作用的T4SS效应蛋白。将叁个菌株在RPMI-1640营养缺乏培养基中诱导8 h制备分泌蛋白样品,发现R型布鲁菌的蛋白分泌量明显高于S型布鲁菌。质谱分析共鉴定肽段数9020个,蛋白质组数1131个。GO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集中分布在细胞和细胞组分,具有催化活性和结合活性的分子功能。KEGG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位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双组份系统、碳代谢、嘌呤代谢、核糖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菌分泌系统等重要通路。运用细菌的定向缺失和过表达技术分析了差异分泌蛋白对S型和R型布鲁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OmpW蛋白(BAB1_1579)和假定蛋白(BAB1_1185)与布鲁菌的细胞毒性密切相关。同时,我们发现R型布鲁菌ΔrfbE致死巨噬细胞与其T4SS的组分无关,而是T4SS分泌的某些效应蛋白起到了关键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R型布鲁菌ΔrfbE通过上调表达VjbR和virB操纵子的转录而导致T4SS的过表达并分泌过量的T4SS效应蛋白,在VceC、OmpW蛋白(BAB1_1579)和假定蛋白(BAB1_1185)等多种分泌蛋白的作用下过激活p-IRE1α引起内质网压力应激最终导致巨噬细胞死亡。本研究为粗糙布鲁菌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余渊,程杰,田鲁,陈晓文[6](2018)在《玉米须总皂苷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细胞死亡诱导DFFA样效应蛋白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玉米须总皂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血脂是否有调节作用,并研究其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细胞死亡诱导DFFA样效应蛋白A(CIDEA)的表达特点。方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1mL·kg-1·d-1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1mL·kg-1·d-1 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高脂饮食+100mg·kg-1·d-1玉米须总皂苷灌胃)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高脂饮食+200mg·kg-1·d-1玉米须总皂苷灌胃),高脂饮食12周造模,治疗12周后,称量大鼠体质量,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特点,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病理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PPARγ和CIDEA的表达特点。结果在整个治疗期间,各组大鼠精神活动和日常情况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治疗开始,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玉米须总皂苷治疗4周后开始逐渐降低,直到治疗12周后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和HDL-C明显升高(P<0.05),L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和HDL-C明显降低(P<0.05),而LDL-C则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正常组脂肪细胞大小均一,模型组脂肪细胞明显膨胀,而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脂肪颗粒明显缩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和CIDE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PPARγ和CIDEA明显升高(P<0.05)。结论玉米须总皂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质量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脂肪组织中PPARγ和CIDEA的表达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苏兴[7](2018)在《化合物C7靶向RXRα激活AMPK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是核受体超家族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它的生物学功能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RXRcα能够与其他信号通路上的蛋白结合,高效率地调节细胞的一些生理功能,这种调控方式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自噬是一种细胞成分的自我降解过程。自噬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细胞内外的压力或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如饥饿、生长因子缺乏和病原体感染等。过度自噬会导致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ACD),肿瘤细胞可能会被药物诱导产生自噬性死亡,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也许会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式。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化学物。研究表明一些氧杂蒽酮类化合物能够激活肿瘤细胞内的一些调节因子,诱发肿瘤细胞的自噬或者凋亡进程,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产生抗癌的作用。我们实验室之前有报道氧杂蒽酮类化合物CF31能够负性调控tRXRα/PI3K/Akt生存通路,诱导了 RXRα依赖的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此基础研究上,我们通过SPR技术筛选了一系列CF31同系物,最终发现氧杂蒽酮类化合物C7能够以RXRα依赖的方式,通过CaMKKβ激活AMPKα,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本研究中,我们以RXRα/CaMKKβ/AMPKα信号通路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以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作为主要检测指标,以期在一系列的氧杂蒽酮类天然产物中找到更为有效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梁若龙[8](2017)在《Metaxin 1磷酸化在TNFα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控制Bak的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促凋亡蛋白Bak参与凋亡(细胞死亡程序)的执行阶段。Bak基本上是在线粒体内,并且在凋亡的早期经历构象变化后在线粒体中与膜完全整合,随后导致促凋亡线粒体蛋白的释放。目前我们对Bak激活涉及的"搭档"(partner)和机制知之甚少。Petit等近来已发现,在休眠和濒死细胞中,Bak被并入2型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ic channel of(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刘虹,谢琼,李勇枝,王佳平[9](2014)在《激活TLR2通过促进神经细胞死亡诱导假激酶表达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异性激活Toll样受体2(TLR2)对于小鼠MLE-12肺上皮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0、1、3.3、10、33)ng/mL的TLR2特异性配基PAM3CYS4处理24 h或用33 ng/mL PAM3CYS4处理0、8、16、24、36、48 h,激活肺上皮细胞MLE-12的TLR2,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细胞死亡诱导假激酶(NIPK)和活性caspase-3的蛋白表达,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培养的MLE-12细胞相比,特异性激活TLR2可以促进NIPK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的阳性细胞数目增加;使用siRNA技术特异性抑制NIPK的表达后,显着抑制活性caspase-3表达,凋亡细胞数减少。结论特异性激活TLR2可增加NIPK的表达,促进肺上皮细胞发生凋亡。(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周鸿飞[10](2013)在《S5a结合死亡受体6,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的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相对较弱的不良反应,是近年来针对肿瘤治疗,尤其白血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证明,angiocidin,利用来源于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多肽CSVTCG-琼脂糖亲和层析柱从肺癌细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蛋白质,具有诱导THP-1细胞,一种经典的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可以通过MAPK、NF-κB和PI3K叁条信号通路介导实现。S5a,胞内26S蛋白酶体亚单位,在蛋白质序列上和angiocidin基本一致。本实验室前期的实验已证明,S5a可以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且在能够在THP-1细胞膜上与死亡受体6(Death Receptor6)结合。但是其结合活性,结合方式,以及这种结合在S5a诱导分化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如何作用,都还未知。本论文将从以下两个部分,阐述死亡受体6(DR6)在S5a的作用下,介导THP-1细胞分化的机制。第一部分S5a和DR6的结合活性分析。首先,为了验证DR6在介导THP-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给予DR6干扰RNA,或者可溶性DR6受体,通过对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吞噬能力的检测,发现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的能力明显减弱。这就证明了DR6在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明了DR6和S5a是在高亲和力的作用下结合的,EC50=145±13nM。同时,我们还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DR6和S5a的相互结合,并得到了两种最可能的结合方式,以及几个可能的关键氨基酸结合位点。第二部分S5a通过DR6诱导THP-1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在前期的研究中,检测到了NF-κB信号通路经典途径中的蛋白磷酸化P65,在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升高。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NF-κB非经典通路中的蛋白P52的表达,同时检测了下调膜受体DR6后P-P65和P52的表达。为了研究NF-κB信号通路经典和非经典途径在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使用了NF-κB抑制剂分别抑制了NF-κB经典和非经典途径,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观察了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的情况。由此我们得到了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在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结论。此外,我们还观察了在S5a诱导THP-1细胞分化过程中,在血液系统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c-myb的变化。在给予THP-1S5a诱导后,c-myb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而DR6siRNA干扰可以抑制c-myb的下调。这些结果提示转录因子c-myb也在S5a诱导THP-1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课题在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基础上,确认了死亡受体6(DR6)可以和S5a功能性结合,并且介导了THP-1细胞的分化。定义了S5a为DR6的新配体。通过深入研究S5a诱导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的机制,确认了膜受体DR6和细胞内NF-κB信号传导通路以及转录因子c-myb在S5a诱导THP-1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本课题组后续的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将为细胞外信号触发的细胞分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所得到的膜受体DR6很可能是白血病生物治疗在诱导细胞分化方向上重要的新的靶点,这也将为肿瘤生物治疗尤其在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方向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3-05-01)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活素A(Activin A)是从卵泡液中提取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在垂体、大脑、肾上腺、脾脏等组织中广泛表达,发挥着介导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应答调节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激活素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发现激活素A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双重调节作用,既有致癌作用,也有抑制肿瘤效应。在乳腺癌、肝癌和大肠癌中,激活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相反,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中激活素A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有关。骨髓瘤(myeloma)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过度生成,常伴发高钙血症、多发性溶骨性损害、贫血和肾脏损害。有文献报导,激活素A在伴有骨溶解的原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和血清中水平升高,骨髓瘤细胞不仅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激活素A,而且JNK的激活也诱导基质细胞分泌激活素A。增多的激活素A具有促进骨溶解,抑制骨生成的作用,应用可溶性激活素受体RAP-011抑制激活素信号传导能够促进骨形成,抑制肿瘤诱导的骨破坏,但激活素A对骨髓瘤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仍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本实验组前期研究发现,激活素A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调节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细胞凋亡。因此,本论文以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蛋白CHOP、GADD34、caspase-3、caspase-12等的表达,以及铁死亡的相关的ROS水平、GPX4水平,进一步探讨激活素A对NS-1细胞死亡的影响。研究不仅揭示了激活素A诱导小鼠骨髓瘤细胞死亡,也为寻找新的骨髓瘤治疗靶点奠定了研究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莲勤.UT-B过表达通过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孙洪岩.激活素A诱导NS-1细胞死亡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董文静,宋杨.多溴联苯醌诱导DNA损伤,激活PARP-1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C].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2018
[4].郑琳琳.HP-PRRSV诱导仔猪胸腺细胞死亡类型的鉴定及激活JAK/STAT通路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5].李朋.粗糙型布鲁菌激活四型分泌系统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6].余渊,程杰,田鲁,陈晓文.玉米须总皂苷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细胞死亡诱导DFFA样效应蛋白A表达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
[7].苏兴.化合物C7靶向RXRα激活AMPK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8
[8].梁若龙.Metaxin1磷酸化在TNFα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控制Bak的激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
[9].刘虹,谢琼,李勇枝,王佳平.激活TLR2通过促进神经细胞死亡诱导假激酶表达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
[10].周鸿飞.S5a结合死亡受体6,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的分化[D].第二军医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