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核表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布鲁氏菌,系统,抗体,基因,蛋白,病毒,细胞因子。
原核表达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于冰,刘祥,李海英[1](2019)在《甜菜M14品系BvM14-STPK蛋白激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低温诱导表达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纯化的BvM14-STPK蛋白激酶,采用低温16℃,0.5 mmol/L IPTG对转Bv M14-STPK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利用Ni2+亲和层析技术对菌液上清进行纯化,并利用SDS-PAGE对纯化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7℃,0.5 mmol/L IPTG诱导后,BvM14-STPK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不能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分析研究;通过优化诱导条件,在低温16℃,0.5 mmol/L IPTG过夜诱导,在上清中获得大量BvM14-STPK可溶性目的蛋白,对菌液上清纯化并经SDS-PAGE检测到BvM14-STPK目的蛋白。在目的蛋白纯化过程中,发现150 mmol/L咪唑洗脱液纯化BvM14-STPK目的蛋白效果最好。本研究成功纯化出目的蛋白BvM14-STPK。(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韩少杰,柴同杰[2](2018)在《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对鸡叁联灭活苗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白细胞介素2(Intcrleukcin-2,IL-2)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它能激活T细胞,促进B细胞分化及分泌抗体,诱导干扰素γ产生,增强单核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免疫增强剂。本研究拟构建鸡白介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李小余,任斌,张慧,周洪昌,李华[3](2018)在《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CR技术扩增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的外膜蛋白PorB基因,并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2a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表达结果.结果表明,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构建成功,将为淋球菌诊断试剂盒及淋球菌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豆晓霞,刘洋,李敏,荆明龙,李明奇[4](2018)在《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BMEI074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BMEI074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鉴定。从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16M株的基因组中克隆BMEI0742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并测序,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BMEI0742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并进行Western-Blot检测,对该蛋白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构建了pET-28a-BMEI0742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是50 ku,BMEI0742蛋白可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无跨膜区结构,不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并利用Phyre2服务器成功构建了该蛋白的叁维模型。本研究成功表达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BMEI0742基因,并成功获得了BMEI0742蛋白,该蛋白具有与布鲁氏菌自身蛋白相同的抗原性,为布鲁氏菌翻译延伸因子Tu,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性和保护性以及在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胡美丽,刘洪洋,王志荣,陈雪,张婷[5](2018)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HPV58L1 VLP可诱发高滴度且持久的中和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人乳头瘤病毒58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58,HPV58)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方法:合成法获得HPV58 L1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基因,构建HPV58 L1重组原核表达质粒mpET22b/HPV58 L1,检测其在BL21(DE3)中表达水平,饱和硫酸铵沉淀加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蛋白后进行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DLS)分析。小鼠免疫后,检测免疫血清针对HPV58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HPV58 L1蛋白在BL21(DE3)细胞中大部分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获得的HPV58 L1蛋白可组装成水动力学直径约为74 nm的VLP。0.5μg的HPV58 L1 VLP可诱发小鼠产生高滴度的HPV58特异性中和抗体,可维持至少20周。结论: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HPV58 L1 VLP可诱发高滴度且持久的中和抗体,可用于成本低的HPV58疫苗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王俊丽,陈金顶,卢荣华,雒燕婷,聂国兴[6](2017)在《淇河鲫IL-8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了兔抗鲫IL-8多克隆抗体。首先采用RT-PCR法扩增淇河鲫IL-8基因编码序列中不含信号肽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32a(+)载体后转化入Rosetta菌株构建原核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27.8 kD的目标融合蛋白。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0~5。经免疫亲和层析纯化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重组和天然的淇河鲫IL-8蛋白。比较不同组织的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结果,IL-8蛋白量和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间变化趋势一致,在肌肉、脾和头肾均检测到较高的表达量,肠道的表达量较低。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淇河鲫IL-8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贺美玲[7](2017)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和无形体病新型诊断抗原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导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HGA是一种可致命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已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探究Ap的致病机制,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35个Ap 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4SS)潜在效应蛋白,克隆、表达及纯化了其中8个蛋白及Ap外膜蛋白P44,并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鉴定效应蛋白是否依赖T4SS,分别构建了traG-virD4和5’-cat-loxp-tet融合基因,化学合成了cre基因片段,以期为后续建立T4SS效应蛋白报告系统奠定基础。本研究第二部分利用血清学筛查的方法对17个Ap种属特异性蛋白开展相关研究,旨在发现可提高HGA诊断灵敏度的新型抗原。方法:一、嗜吞噬细胞无形体T4SS潜在效应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鉴定1.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的筛选、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1.1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以Ap基因组编码的610个未知功能蛋白为靶标,根据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的共同特征(种属特异性、蛋白羧基末端带电情况、GC含量和Coiled-coil结构域等),筛查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1.2 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Gene Bank中各效应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含有DNA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和6×His标签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以Ap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各潜在效应蛋白的基因序列。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或pGEX-4T-1分别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酶切产物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定向连接后转化至感受态细菌E.coli TOP10中,提取质粒测序,将阳性质粒转化至感受态细菌E.coli BL21(DE3)中,保藏菌种。1.3 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将含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在37 ~oC培养,加入IPTG诱导潜在效应蛋白表达并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纯度。1.4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以纯化的潜在效应蛋白为抗原,免疫健康的ICR小鼠,10周后通过心脏采血的方式收集小鼠血清,制备各潜在效应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各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2.Ap T4SS效应蛋白CRAFT系统的前期构建Ap作为胞内菌,目前无合适的基因修饰方法,其T4SS效应蛋白的鉴定需要依赖于报告系统在替代宿主中进行。本研究拟借助大肠杆菌作为替代宿主,构建CRAFT系统(Cre reporter assay for translation)以检测依赖T4SS的Ap效应蛋白。该系统由供体菌(E.coli S17-1 lamp pir)和受体菌(E.coli K-12 MG1655)构成接合体系,主要包括转运通道,偶联蛋白和报告基因叁部分。转运通道为供体菌的T4SS;偶联蛋白为TraG氨基端和VirD4羧基端构成的融合蛋白TraG-VirD4,后者可捕捉Ap效应蛋白并传递至供体菌的T4SS;报告基因由Cre重组酶与效应蛋白的融合基因cre-aph和抗生素融合基因5’-cat-loxp-tet-loxp-cat-3’构成,两组融合基因分别克隆于供体菌和受体菌中。导入5’-cat-loxp-tet-loxp-cat-3’的受体菌由于cat插入失活,仅表现出Tet抗性。若效应蛋白依赖于T4SS,则其融合蛋白Cre会随其分泌至受体菌,介导Lox P位点两端的cat重组,使受体菌转变为Cat抗性。最终通过受体菌的抗性转变鉴定Ap潜在效应蛋白是否依赖T4SS。2.1构建融合基因traG-virD4根据traG基因序列设计含有DNA限制性内切酶位点(Mfe I+Pci I)的特异性引物,以E.coli S17-1 lamp pir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traG。根据virD4基因序列设计含有DNA限制性内切酶位点(Pci I+BamH I)的特异性引物,以Ap的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virD4。利用连接PCR构建重组基因traG-virD4。进一步将连接产物克隆至pMAL-c5x载体并转化至供体菌。2.2化学合成cre基因化学合成cre基因片段,后期进一步扩增各效应蛋白基因aph后构建融合基因cre-aph,并将其导入供体菌。2.3构建融合基因5’-cat-loxp-tet根据5’-cat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与cat的5’端序列匹配,下游序列含有LoxP(34 bp)位点及tet 5’端的匹配序列),以质粒pACYC184为模板,PCR扩增5’-cat-loxp。根据cat-3’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包含LoxP位点及tet 3’端的匹配序列,下游引物与cat的3’端序列匹配),以质粒pACYC184为模板,PCR扩增loxp-cat-3’。根据tet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质粒pACYC184为模板,扩增tet。利用连接PCR构建重组基因5’-cat-loxp-tet,进一步将loxp-cat-3’基因连接至5’-cat-loxp-tet基因。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新型诊断抗原的鉴定为寻找HGA的新型诊断抗原,对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的17个Ap种属特异性蛋白(APH1153、Ats-1、APH1127、APH0812、APH0847、APH1067、APH0653、APH1384、APH1345、APH1386、APH0832、APH0615、APH1235、APH1157、APH0261、APH1068、APH0833)开展以下研究。1.Ap阳性血清的鉴定以Ap外膜蛋白P44为抗原,通过Western Blot技术从600份临床标本中筛查阳性血清,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FA)对其中部分阳性血清进行鉴定。2.强抗原性特异性重组蛋白的鉴定利用已鉴定的Ap阳性血清通过Western Blot技术从17个Ap种属特异性蛋白中筛选强抗原性的重组蛋白;应用100份临床血清分析筛查到的强抗原性重组蛋白与P44的血清差异性反应。3.多肽的合成及其抗原性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Antibody Epitope Prediction(http://tools.immune epitope.org/tools/bcell/iedb_input)中的Kolaskar&Tongaonkar Antigenicity程序预测P44、APH1384和APH0812的抗原表位,在北京赛百盛公司化学合成多肽抗原。应用Dot Blot技术,检测多肽与阳性血清的反应,同时分析APH1384多肽与P44多肽的血清差异性反应。4.APH0812片段的分段克隆、表达、纯化及抗原表位的鉴定由于前期合成的APH0812多肽抗原不与阳性血清反应,为确定抗原表位的分布,本研究分段克隆、表达并纯化APH0812片段(APH0812-1、APH0812-2、APH0812-3、APH0812-4、APH0812-4-5)(各片段的氨基酸序列范围见附表)通过检测各片段与阳性血清的反应以鉴定抗原表位的分布。附表APH0812各片段的氨基酸序列范围效应蛋白APH0812APH0812-1 APH0812-2 APH0812-3 APH0812-4 APH0812-4-5氨基酸范围258-490258-318298-358338-398378-438378-4904.1分段克隆、表达并纯化APH0812根据Gene Bank中aph0812的基因序列,设计含有DNA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和6×His标签序列的5对aph0812特异性引物,以Ap的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ph0812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菌E.coli DH5α中,测序正确后,保藏菌种。将含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于37 ~oC培养,加入IPTG诱导蛋白的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APH0812的各蛋白片段。4.2 APH0812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PH0812各蛋白片段与阳性血清的反应,从而确定APH0812抗原表位的分布。在线软件Antibody Epitope Prediction预测APH0812-4-5蛋白片段(氨基酸全长:378-490)的多肽表位,分别包括以下氨基酸片断:APH0812(365-389),APH0812(395-416),APH0812(450-485)。由北京赛百盛公司重新合成APH0812-4-5蛋白片段的3段多肽序列,利用Dot Blot技术检测其与阳性血清的反应。结果:一、嗜吞噬细胞无形体T4SS效应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鉴定1.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的筛选、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1.1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35个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对其中8个潜在效应蛋白(APH1153、APH0819、APH1384、APH1386、APH1235、APH1068、APH1157、APH1345)和Ap外膜蛋白P44进一步作后续研究。1.2 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菌落PCR鉴定及测序结果显示各潜在效应蛋白及p44的基因片段均克隆至pET28a(+)。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各重组潜在效应蛋白均表达,且大小与预期一致。1.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用纯化的潜在效应蛋白免疫健康的ICR小鼠10周后,获取血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均可与相应效应蛋白特异性结合。2.Ap T4SS效应蛋白CRAFT系统的前期构建2.1构建融合基因traG-virD4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融合基因traG-virD4已成功构建。进一步将连接产物克隆至pMAL-c5x载体上。2.2化学合成cre基因测序结果显示,cre基因片段已化学合成。进一步将连接cre与aph基因片段。2.3构建融合基因5’-cat-loxp-tet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融合基因5’-cat-loxp-tet已成功构建。PCR结果显示,loxp-cat-3’基因序列已扩增。进一步将loxp-cat-3’连接至5’-cat-loxp-tet,以构建融合基因5’-cat-loxp-tet-loxp-cat-3’。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新型诊断抗原APH1384及APH0812的鉴定1.Ap阳性血清的鉴定Western Blot技术筛查出若干份P44阳性血清;IFA的检测结果进一步确定阳性结果。2.强抗原性特异性重组蛋白的鉴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p阳性血清筛查到5个抗原性较强的特异性重组蛋白,分别为APH1127、APH0812、APH0847、APH1067和APH1384。利用100份临床血清进一步从5个蛋白中筛查到2个与P44血清反应差异蛋白,分别为APH1384和APH0812,二者与P44可协同检测Ap阳性血清,提高HGA诊断的灵敏度。3.多肽的合成及其抗原性验证在线软件预测并合成P44、APH1384和APH0812的多肽序列,Dot Blot技术检测各多肽与阳性血清反应,结果显示P44及APH1384多肽与阳性血清反应明显,而APH0812多肽与阳性血清未见明显反应,且APH1384多肽与P44多肽的血清反应有差异。4.APH0812片段的分段克隆、表达、纯化及抗原表位的鉴定4.1分段克隆、表达并纯化APH0812菌落PCR结果显示,APH0812-1、APH0812-2、APH0812-3、APH0812-4、APH0812-4-5均克隆至载体pMAL-c5x中。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APH0812的5个片段均表达且大小与预期一致。4.2 APH0812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H0812-4、APH0812-4-5与阳性血清反应明显,但利用Dot Blot检测结果显示,新合成的3段位于APH0812-4-5片段的多肽与阳性血清均无明显反应,结果提示APH0812的抗原表位可能存在于APH0812-4-5片段的其他区域。结论:1.本研究克隆、表达及纯化了8个Ap T4SS潜在效应蛋白及外膜蛋白P44,并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为后期研究Ap T4SS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工具。2.本研究构建了traG-virD4和5’-cat-loxp-tet融合基因,并化学合成了cre基因片段,为后期构建CRAFT系统以进一步鉴定效应蛋白是否依赖T4SS奠定了基础。3.本研究从Ap种属特异性蛋白中鉴定出2个强抗原性蛋白(APH1384和APH0812),有望作为HGA的新型诊断抗原。(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史静雪,刘来珍,李敏,荆明龙,刘洋[8](2017)在《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基因VceA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布鲁氏菌分泌蛋白VceA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与纯化,并分析其反应原性,致炎特性和分子特性。应用PCR技术从布鲁氏菌2308基因组中扩增VceA基因,亚克隆至PMD19-T载体后,进行测序,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VceA,然后转化至E.coli BL21(DE3)表达菌中,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用重组蛋白作用于细胞,检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出VceA基因,SDS-PAGE显示纯化的VceA融合蛋白大约在37 kD处,Western Blot也出现了杂交带。细胞实验表明重组蛋白刺激细胞后产生的IL-18,IL-1β,TGF-β1的含量均显着高于BSA对照组(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无跨膜区结构,存在信号肽,属于分泌型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并利用Phyre2软件成功构建了该蛋白的叁维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并表达了布鲁氏菌Vce A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并具有致炎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分泌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陈欢欢[9](2017)在《聚乙二醇沉淀法在原核表达系统生物技术药物蛋白分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生物大分子药物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主要有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等。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具有操作方便、周期短、成本低,发酵条件易控制等特点,成为了最常用的原核表达系统之一。但是异源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系统内表达时,由于目的蛋白积累过快或氧化还原环境不合适等原因,常会形成无活性的包涵体,为了获得结构折迭正确的蛋白质,需通过变性、复性操作;为了提高复性效率,需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条件下的纯化。在已有生产工艺的报道中,常采用变性条件下的分子筛层析对包涵体进行纯化,虽然可以提高重组蛋白变性后的复性效率,但是由于分子筛的上样量一般不超过柱体积的5%,通常需要大量的凝胶介质,同时所需的缓冲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变性剂盐酸胍或尿素等,使得操作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因此,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经济、稳定,简单的方法进行包涵体的纯化对生物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极为重要。目前用于临床试验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5(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5,rhIL-15)是在大肠杆菌E.coli中以不可溶的包涵体产生的,文献研究表明采用分子筛S-200来纯化变性条件下的包涵体,虽然可以除去高分子量杂蛋白,但其效率低,是目前大规模生产工艺的瓶颈问题。本课题中我们以rhIL-15为研究目标,寻找新型的工艺来代替分子筛纯化包涵体,提高rhIL-15包涵体的纯化工艺水平,并获得能够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类药物生产的新方法,对生物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包括重组蛋白和抗体等的纯化,但尚无应用于纯化包涵体的报道。因此,我们探究是否可以采用PEG沉淀法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条件下的纯化,并与传统分子筛层析进行比较,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我们以rhIL-15作为模式蛋白开展工作,研究PEG沉淀法在原核表达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将rhIL-15包涵体进行7 M盐酸胍条件下的变性,并在所得到包涵体变性液中加入不同终浓度的PEG 6000,经搅拌及静置等步骤后观察目的蛋白纯化的效果;采用最佳浓度的PEG 6000来纯化包涵体,然后进行复性及一系列纯化手段,包括疏水层析(HIC)、阴离子交换层析(Source 15Q)、Q_(XL)富集、分子筛Superdex 75pg等,获得rhIL-15终产品,并对得到的蛋白样品做一系列质量分析以评价PEG纯化包涵体的策略对产品的影响。我们开发了ExRP-HPLC、SEC-HPLC、LC-MS等方法来分析脱酰胺比例、纯度以及分子量大小,并利用CTLL-2细胞测活实验、小鼠动物实验评价其终产品的生物学活性。最后将PEG沉淀法和已报道的S-200分子筛层析法纯化rhIL-15包涵体进行对比。结果:经筛选,5%(m/v)终浓度的PEG 6000能够沉淀绝大部分rhIL-15,同时杂蛋白较少沉淀,从而达到包涵体纯化的目标。利用PEG沉淀法纯化包涵体,与分子筛S-200相比,能够达到相当的纯化效果,得到的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相近。此外,PEG沉淀体系溶液体积小,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可节省约95%的试剂成本及50%的时间成本。包涵体通过PEG沉淀法纯化之后,经过复性以及一系列纯化,得到的终产品rhIL-15具有很高的纯度,可达到97%以上,与国际标准品具有相同水平的生物学活性,可达到1×10~7 IU/mg以上。PEG沉淀法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具有应用前景;对于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类生物技术药物、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具有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高华峰,赵文华,高林,杨仕标[10](2016)在《小反刍兽疫病毒原核表达体外转录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辅助质粒和微型复制子(minireplicon)并进行功能学研究。RT-PCR克隆PPRV疫苗株N75/1N、P和L基因,亚克隆至有T7启动子的原核表达载体pGEM3Z构建完成3个辅助质粒,分别命名为pGEM3Z-N、pGEM3Z-P和pGEM3Z-L,并通过全基因合成构建含PPRV病毒5′端启动子序列(AGP)、3′端启动子序列(GP)、T7转录终止信号、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HamRZ及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获得PPRV微型复制子重组质粒pGEM3Z-CAT。构建完成的微型复制子及辅助质粒在表达T7RNA多聚酶(T7RNP)感染痘病毒VTF7-3后,通过脂质体法优化4种质粒配比,并将其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CAT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荧光的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分析CAT蛋白的表达,表明构建的PPRV微型复制子具有转录和复制功能,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以PPRV反向遗传操作为基础的免疫学及蛋白功能研究。(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10期)
原核表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白细胞介素2(Intcrleukcin-2,IL-2)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它能激活T细胞,促进B细胞分化及分泌抗体,诱导干扰素γ产生,增强单核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免疫增强剂。本研究拟构建鸡白介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核表达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于冰,刘祥,李海英.甜菜M14品系BvM14-STPK蛋白激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低温诱导表达及纯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韩少杰,柴同杰.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对鸡叁联灭活苗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李小余,任斌,张慧,周洪昌,李华.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
[4].豆晓霞,刘洋,李敏,荆明龙,李明奇.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BMEI074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胡美丽,刘洪洋,王志荣,陈雪,张婷.原核表达系统制备HPV58L1VLP可诱发高滴度且持久的中和抗体[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
[6].王俊丽,陈金顶,卢荣华,雒燕婷,聂国兴.淇河鲫IL-8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中国水产科学.2017
[7].贺美玲.嗜吞噬细胞无形体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和无形体病新型诊断抗原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鉴定[D].苏州大学.2017
[8].史静雪,刘来珍,李敏,荆明龙,刘洋.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基因VceA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功能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陈欢欢.聚乙二醇沉淀法在原核表达系统生物技术药物蛋白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10].高华峰,赵文华,高林,杨仕标.小反刍兽疫病毒原核表达体外转录系统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