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特性,鉴定,层析,东乡,固氮菌,瘤胃。
分离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肖伟,徐梅珍,谷丰,蒋伦伟,王义华[1](2019)在《东乡野生稻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化物酶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和逆境适应性反应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浸提、盐析、透析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POD蛋白,采用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蛋白,利用愈创木酚法研究POD的活性和酶学特性。结果表明,经磷酸缓冲液浸提、40%~80%硫酸铵盐析、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从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分离制备得到POD1同工酶组分,酶蛋白的纯化倍数为16.49,比活力为568.80 U/mg。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仅呈单一POD1同工酶带,属于单一组分。POD酶Km为1.26 mmol/(L·min),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7.51 mmol/(L·min),最适宜的pH 5.0,最适宜温度35℃~45℃,Cu~(2+)和Zn~(2+)对POD有较强的激活作用,而Fe~(3+)对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OD酶活性受2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试剂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6期)
莫亿伟,林海雁,郑梦琪,王海,杨国[2](2019)在《桃形李果实丝衣霉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桃形李(Prunus salicina var. taoxingli)成熟于7月中旬高温多雨的季节,果实采收前后易受多种霉菌侵染而导致大量落果,也难以保鲜。为了鉴定桃形李致病菌种类和降低霉菌发生,本研究在鉴定致病菌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的宿主进行检测,并探讨光照、温度、pH值及不同C源和N源对菌落生长的影响;利用NaHCO3结合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涂膜处理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为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 B-TXL-02,该菌株对梨(Pyrus spp.)、苹果(Malus domestica)、桃(Prunus persica)、樱桃(Prunus avium)、葡萄(Vitis vinifera)、杏(Prunus armeniaca)、芒果(Mangifera indica)和香蕉(Musa spp.)等水果均可致病,说明其宿主具广谱性。连续光照可显着抑制此致病菌的菌落生长。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5,最适C源为D-果糖和葡萄糖;最适宜N源为牛肉浸出膏和酵母浸出膏。添加NaHCO3和壳寡糖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上培养的前6 d和前12 d能显着抑制菌落生长,这两种药剂均可显着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经0.3%NaHCO3+1.6%壳寡糖涂膜复合处理可显着降低果实腐烂率。研究结果为桃形李果实采后丝衣霉菌的防治提供一种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海威,王佟鑫,王丽姿,翟璐,黄艳梅[3](2019)在《牛瘤胃乳酸片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生物学特性良好的乳酸菌,试验利用厌养菌分离技术从成年牛瘤胃中分离出一株牛瘤胃乳酸菌,命名为Y-A-2,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分析、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Y-A-2菌株为乳酸片球菌,可发酵纤维二糖、水杨苷、菊糖;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生长温度下pH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不耐强酸强碱。说明该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有助于牛瘤胃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和控制牛瘤胃的微生物发酵进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徐蓉,陆明青,张海涛,黄灿平,张冠卿[4](2019)在《一株雏鹅痛风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2017年以来,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许多鹅场中,4—16日龄雏鹅暴发了严重的痛风,导致2%~20%的死亡率,给养鹅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试验旨在分离、鉴定导致此次雏鹅痛风的病原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发病雏鹅病料接种10日龄鹅胚,分离病毒,通过PCR、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病毒尿囊液接种鹅肾脏上皮细胞测定病毒滴度;攻毒扬州白鹅雏鹅进行动物回归实验,观察剖检和组织病理变化,PCR方法检测肛拭子和各脏器病毒含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尿酸含量。[结果]从第3代鹅胚尿囊液中分离到一株鹅星状病毒(GAstV),命名为JSHA株。对星状病毒ORF2基因氨基酸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表明,JSHA毒株与2018年从患痛风的鹅上分离得到的星状病毒毒株(SD01、SDPY、GD)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而与其他禽星状病毒同源性仅为27.3%~57.0%。阳性尿囊液感染鹅胚肾脏上皮细胞后出现变圆、聚团和脱落等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4.25) TCID_(50)·mL~(-1)。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致雏鹅25%的死亡率,发病鹅体质量减轻、肾脏发白肿胀、脏器表面和关节腔内尿酸盐沉积以及血清尿酸升高;组织病变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尿酸盐结晶形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和脾脏中出现坏死区和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和脾脏的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织;雏鹅从感染后3 d开始排毒,排毒高峰出现在6~9 d。[结论]鹅星状病毒JSHA毒株是此次雏鹅发生痛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安丹,徐瑞娜,谢林花,陆遥[5](2019)在《一株发酵木糖产氢细菌的分离和产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氢气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制氢菌种产氢性能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农作物秸秆水解液的主要成分木糖为碳源,从羊粪中分离获得一株以木糖为碳源产氢性能高的暗细菌.该细菌经16S rRNA鉴定菌属后,发现与Escherichia coli相似度高达99%,将其命名为Escherichia coli XRN510.此后对该暗细菌的碳源、氮源利用情况、产氢液初始pH、木糖浓度、氮源种类、氮源比例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Escherichia coli XRN510的最优产氢条件.最优产氢条件为:木糖为碳源,木糖浓度为10.0 g/L,L-谷氨酸和酵母膏的组合为氮源,且L-谷氨酸和酵母膏的添加比例为3∶5,产氢液初始pH为7.2.在最优的条件下,暗细菌Escherichia coli XRN510的产氢量为1 468.93±61.52 mL/L.研究获得一株可高效发酵木糖制氢的暗细菌及其最优制氢条件,可为农作物秸秆水解液为底物大规模制氢提供菌种资源及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何成军,李建强,范召林,李耀华,梁锦敏[6](2019)在《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聚焦纹影和动态压力测量技术,对基于特征线法设计的单边膨胀喷管(SERN)不同落压比(NPR)条件下喷管内流场结构和壁面压力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壁面压力时域和频域综合分析获得了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过膨胀状态下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场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喷管上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为受限激波分离(RSS),而下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为自由激波分离(FSS);相比于FSS模态,RSS模态下出口附近壁面压力振荡更剧烈。喷管上、下壁面压力标准差峰值均在分离点附近,且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向一侧偏斜或出现双峰现象。RSS模态下,激波运动呈明显低频特性;FSS模态下,激波非定常特性不仅受回旋区压力扰动的影响,且受分离剪切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宋昊芮,李彦,王乐,姚一帆[7](2019)在《低盐泡菜乳酸杆菌分离筛选及其生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盐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共得菌株12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其中植物乳杆菌55株,短乳杆菌9株,玉米乳杆菌17株,干酪乳杆菌32株,食品乳杆菌6株,嗜酸乳杆菌4株;对亚硝酸盐分解能力最强的是干酪乳杆菌,其次是植物乳杆菌,分解能力最差的是食品乳杆菌.(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8](2019)在《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_2H_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μg·mL~(-1)),分泌GA_3菌32株(GA_3含量:0.34~68.87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着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_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哲,钱付平,张天,胡笳,夏勇军[9](2019)在《新OG系统旋流脱水器气液分离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旋流脱水器的内部流动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旋流脱水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液滴直径、进口质量含气率和湍流扩散效应对流场分布、脱水效率、出口质量含气率和出口液滴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量一定时,旋流脱水器进出口压降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显着提高.对于单一直径的液滴,在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的情况下,脱水效率随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对于直径较小的液滴(0.1~1μm),这种规律刚好是相反的,连续相速度的增加提升了湍流扩散速度,使湍流运动更加紊乱,但脱水效率高于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的计算结果.在混合粒径条件下,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脱水效率和出口质量含气率增加,计算表明湍流扩散效应有利于混合直径液滴的分离.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液滴质量分数的峰值逐渐向小粒径方向移动,粒径分布范围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葛宝霖,史学华,徐晨潇,程群,朱秀瑾[10](2019)在《蛭弧菌CS258的分离鉴定及裂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肠杆菌为宿主,从养殖水中分离得到5株蛭弧菌菌株,对其中裂解效果最好的蛭弧菌CS258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CS25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5。蛭弧菌CS258作为一种"活的抗生素",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分离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桃形李(Prunus salicina var. taoxingli)成熟于7月中旬高温多雨的季节,果实采收前后易受多种霉菌侵染而导致大量落果,也难以保鲜。为了鉴定桃形李致病菌种类和降低霉菌发生,本研究在鉴定致病菌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的宿主进行检测,并探讨光照、温度、pH值及不同C源和N源对菌落生长的影响;利用NaHCO3结合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涂膜处理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为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 B-TXL-02,该菌株对梨(Pyrus spp.)、苹果(Malus domestica)、桃(Prunus persica)、樱桃(Prunus avium)、葡萄(Vitis vinifera)、杏(Prunus armeniaca)、芒果(Mangifera indica)和香蕉(Musa spp.)等水果均可致病,说明其宿主具广谱性。连续光照可显着抑制此致病菌的菌落生长。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5,最适C源为D-果糖和葡萄糖;最适宜N源为牛肉浸出膏和酵母浸出膏。添加NaHCO3和壳寡糖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上培养的前6 d和前12 d能显着抑制菌落生长,这两种药剂均可显着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经0.3%NaHCO3+1.6%壳寡糖涂膜复合处理可显着降低果实腐烂率。研究结果为桃形李果实采后丝衣霉菌的防治提供一种实用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肖伟,徐梅珍,谷丰,蒋伦伟,王义华.东乡野生稻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莫亿伟,林海雁,郑梦琪,王海,杨国.桃形李果实丝衣霉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张海威,王佟鑫,王丽姿,翟璐,黄艳梅.牛瘤胃乳酸片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徐蓉,陆明青,张海涛,黄灿平,张冠卿.一株雏鹅痛风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安丹,徐瑞娜,谢林花,陆遥.一株发酵木糖产氢细菌的分离和产氢特性[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6].何成军,李建强,范召林,李耀华,梁锦敏.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9
[7].宋昊芮,李彦,王乐,姚一帆.低盐泡菜乳酸杆菌分离筛选及其生化特性[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9
[9].刘哲,钱付平,张天,胡笳,夏勇军.新OG系统旋流脱水器气液分离特性数值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10].葛宝霖,史学华,徐晨潇,程群,朱秀瑾.蛭弧菌CS258的分离鉴定及裂解特性[J].安徽农学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