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动态,洞庭湖,食心虫,生物量,曲线,小球藻。
种群动态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延,靖磊,贾亦飞,雷刚,姚毅[1](2019)在《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近30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洞庭湖是4种濒危鹤类:白头鹤(Grus monacha)、白枕鹤(G. vipio)、白鹤(G. leucogeranus)和灰鹤(G. grus)的越冬地,但尚无东洞庭湖越冬鹤类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变化的系统研究.本研究调查收集了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鹤类的种群状况,并选取相应越冬季的东洞庭湖卫星图片,提取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数据,分析鹤类种群动态与湿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种群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4种鹤类集中分布于采桑湖、丁字堤一带,灰鹤种群数量尚维持有二百余只,而白头鹤、白枕鹤和白鹤仅有不足10只的零星分布.1999—2000年后东洞庭湖水域及泥滩面积迅速下降并快速破碎化是导致鹤类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未来应从保护及恢复东洞庭湖鹤类栖息地入手,加大鹤类保护,逐渐恢复东洞庭湖鹤类种群.(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苏莹,李月飞,陈林,祝忠有,袁闯[2](2019)在《土壤类型和降雨变化对猪毛蒿种群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布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的广布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选择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和灰钙土),利用野外试验装置改变降雨格局,采用定点样方法,探讨其对猪毛蒿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化基岩残积土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风沙土和灰钙土;增雨区,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和灰钙土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0. 6%、6. 6%和20. 2%;减雨区则分别降低了44. 1%、9. 2%和20. 1%。猪毛蒿的存活曲线属于凹型,为r-对策者。风沙土,猪毛蒿的冠幅较大,而灰钙土的密度较大。猪毛蒿生长中期,风沙土增雨区内的株高、冠幅较大,而减雨区的密度较大;风化基岩残积土,减雨区的密度较大,而增雨区的株高、冠幅较大;灰钙土,减雨区的密度最小,但株高、冠幅均较大。生长前期,土壤类型、水分与株高、冠幅呈负相关;生长中期,土壤水分与密度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类型与株高呈显着负相关、与冠幅为极显着负相关;生长后期,土壤水分与密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类型与冠幅呈极显着负相关。猪毛蒿生物量与全碳、全氮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 <0. 05),与全磷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 <0. 05)。表明土壤类型和降雨显着影响猪毛蒿的种群动态变化。土壤类型主要影响猪毛蒿的冠幅;猪毛蒿在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对其种群密度产生显着影响。该结论为荒漠草原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郭少纯[3](201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中,通过调整课程顺序,优化实验环节和实验材料,结合Excel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使生物学与数学整合,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董冬,许小天,周志翔,何云核,王存志[4](2019)在《安徽九华山风景区古树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古树群落生态位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可以了解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适应,为古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九华山古树群落固定样地的动态监测,分析了2007—2017年间古树群落主要种群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迭等变化。结果表明:2007年样地中有物种230种,到2017年,有39种从群落中消失,12种进入群落;从重要值变化看,10年间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檫木(Sassafras tzumu)等古树种群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等古树种群的优势地位逐步减弱;在生态位宽度的变化上,细叶青冈依然是乔木层宽度最大物种,但灌木层生态位最宽物种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被细叶青冈幼树和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取代,细叶青冈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进一步增强。而优势种中,古树种群金钱松、白玉兰、马尾松生态位宽度变窄,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Bray-Curtis聚类分析将各群落层次优势种分为3组,其中,古树种群灯台树、细叶青冈、枫香、白玉兰聚为一类,生态位宽度相似性高; 10年间生态位重迭值超过0.2的种对所占比例增加明显,群落优势种可能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趋于激烈,亦可能是不同物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利用资源,形成相对稳定又处于相互竞争的动态平衡。在九华山风景区,古树种群细叶青冈、枫香、灯台树等在群落中较为稳定,但金钱松、马尾松等的优势地位存在被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波,陈倩倩,王阶平,陈峥,邓文琼[5](2019)在《糖厂滤泥堆肥发酵过程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群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糖厂滤泥堆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过程中芽孢杆菌种群变化动态,本研究以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不同阶段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各样品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糖厂滤泥堆肥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动态,并分析其与本土芽孢杆菌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过程中芽孢杆菌种类比较丰富,从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6个阶段样品中分离到64株芽孢杆菌,分属于7个属27种,其中芽孢杆菌属占绝对优势,有16种;研究发现有6种芽孢杆菌为我国新纪录种,它们是:大豆发酵芽孢杆菌(Bacillus glycinifermentans FJAT-47935、FJAT-47944、FJAT-47907)、外村尚芽孢杆菌(Bacillus hisashii FJAT-47926)、科研中心哈格瓦氏菌(Bhargavaea cecembensis FJAT-47948)、苯乙酮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acetophenoni FJAT-47912、FJAT-47934、FJAT-47919)、巴伐利亚鸟氨酸芽孢杆菌(Ornithinibacillus bavariensis FJAT-47915)和拾蛤鸟氨酸芽孢杆菌(Ornithinibacillus scapharcae FJAT-47951)。在糖厂滤泥不同发酵加工阶段,芽孢杆菌种类结构不同,堆肥发酵初期(1 d)以大豆发酵芽孢杆菌(Bacillus glycinifermentans FJAT-47935)为优势种,总含量为114万cfu·g-1,发酵中期(30 d)以蓼蓝大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 polygoni FJAT-47932)为优势种,总含量为237万cfu·g-1,发酵后期(60 d)以淤泥大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 caeni FJAT-47952)为优势种,总含量为37.6万cfu·g-1,加工成产品后以耐温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tolerans FJAT-47921)为优势种,总量为43万cfu·g-1;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显着,数量变化范围在-80%~+100%;种类的变更率在62%~84%。本土芽孢杆菌对糖厂滤泥堆肥发酵的影响较小,其发酵过程中出现的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自带种类,因此,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全过程不外加芽孢杆菌接种剂,自带的芽孢杆菌就能发挥作用。综上所述,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过程中不仅有种类丰富的芽孢杆菌,而且其种群数量和结构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娟,周运超,蔡先立,李会,石燕京[6](2018)在《石漠化皆伐迹地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石漠化皆伐迹地物种多样性及掌握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定时定位的方法,跟踪监测皆伐迹地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⑴迹地的物种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1)水平方向上。乔、灌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乔、灌、草叁层的群落均匀度指数随更新进程呈上升趋势,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却呈下降趋势;(2)垂直方向上。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均匀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⑵迹地上乔木层物种种类增加,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的种类减少;⑶迹地以伐前物种为主,伴有入侵种产生,但大部分物种逐渐减少至消失,包括伐前的优势种,同时也出现稳定更新的物种,如圆果化香、鼠李属,因而形成以光皮桦、花椒、铁线莲为优势种的群落空间结构;⑷迹地上的云南鼠刺和栎属类物种选择以树桩萌蘖的繁殖方式来维持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宋爱颖,张宗齐,孙家峰,黄娟,杨玉珍[7](2018)在《萧县麦田杂草普查报告及种群变化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安徽省萧县3个乡镇9个自然村共94块小麦田杂草的普查结果,明确了2018年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密度、频度和多度。十年前萧县麦田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只有野燕麦一种。与十年前相比,麦田杂草种群发生较大变化:麦田优势阔叶杂草由原来的泽漆、播娘蒿和荠菜发展为婆婆纳、猪殃殃、繁缕和大巢菜,其中,婆婆纳因其发达的根系、众多的分枝、耐寒、耐旱、耐湿和对各种土质类型的适应性而上升为当地主要恶性杂草;禾本科杂草野燕麦、蜡烛草、节节麦等上升危害明显,成为优势杂草种类,野老鹳由无到零星发生有危害上升趋势。文章针对杂草种群变化,初步提出麦田杂草防控意见。(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8年10期)
杨晓平,陈启亮,张靖国,范净,胡红菊[8](2018)在《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危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本文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为害不同成熟期梨品种的蛀果率。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3月底出现高峰;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底,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叁代7月底8月初,第四代9月初。早熟品种翠冠梨果实被害率最低,蛀果率在1.20%以下;中熟品种圆黄被害率居中,蛀果率1.67%~4.50%;晚熟品种金水1号被害率最高,蛀果率4.33%~8.00%。(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8年S1期)
周益权,赵继峰,潘瑞,刘翔,瞿显友[9](2018)在《川续断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重庆产区分布的野生川续断资源进行了种群生物量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生物量分配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作为药用部分的块根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6.2%。用直线、幂函数和对数曲线方程拟合了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的回归模型,拟合各个模型均能达到极显着水平。调查的45个样方中川续断资源总体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当前放牧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旅游开发等经济生产活动和人工采挖也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因素,预计随着川续断价格上涨,川续断野生资源将进一步减少。(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6期)
李辛雷,孙振元,李纪元,殷恒福,范正琪[10](2018)在《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以基径(BD)5 mm为径阶距划分径级,对分布于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 Wei)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进行了分析,通过个体标准化存活曲线、个体死亡率曲线和个体损失度曲线探讨该种群的生命过程,并对种群的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种群径级结构表现出小径级和大径级的个体存活数较少而中间径级的个体存活数较多的特征,其中,Ⅳ级(15 mm≤BD<20mm)至Ⅵ级(25 mm≤BD<30 mm)以及Ⅰ级(BD<5 mm)和Ⅱ级(5 mm≤BD<10 mm)的个体存活数分别占个体总存活数的52.0%和3.3%。从静态生命表看,个体存活数和个体标准化存活数的变化趋势与种群径级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个体标准化死亡数、个体死亡率和个体损失度在Ⅰ级至Ⅲ级(10 mm≤BD<15 mm)均为负值,Ⅳ级后随径级增大呈波动增加的趋势,Ⅸ级(40 mm≤BD<45 mm)后随径级增大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个体区间寿命在Ⅳ级和Ⅴ级(20 mm≤BD<25 mm)达到峰值,此后随径级增大而减少;个体总寿命、个体期望寿命和个体存活率总体上随径级增大而减少。该种群的个体标准化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曲线,显示该种群为下降型种群;个体死亡率曲线和个体损失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从Ⅲ级开始波动增加,无明显峰值。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与现存个体存活数相比,在未来2和5年后,Ⅷ级(35 mm≤BD<40 mm)至ⅩⅣ级(65 mm≤BD<70 mm)的个体存活数均呈增加趋势;在未来10年后,Ⅹ级(45 mm≤BD<50 mm)至ⅩⅤ级(BD≥70 mm)的个体存活数增加,且径级越大增加趋势越明显。总体上看,该种群幼苗缺乏,呈衰退趋势,为下降型种群;生境恶劣和人为干扰是主要致危因子。根据研究结果,对该种群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种群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分布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的广布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选择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和灰钙土),利用野外试验装置改变降雨格局,采用定点样方法,探讨其对猪毛蒿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化基岩残积土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风沙土和灰钙土;增雨区,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和灰钙土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0. 6%、6. 6%和20. 2%;减雨区则分别降低了44. 1%、9. 2%和20. 1%。猪毛蒿的存活曲线属于凹型,为r-对策者。风沙土,猪毛蒿的冠幅较大,而灰钙土的密度较大。猪毛蒿生长中期,风沙土增雨区内的株高、冠幅较大,而减雨区的密度较大;风化基岩残积土,减雨区的密度较大,而增雨区的株高、冠幅较大;灰钙土,减雨区的密度最小,但株高、冠幅均较大。生长前期,土壤类型、水分与株高、冠幅呈负相关;生长中期,土壤水分与密度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类型与株高呈显着负相关、与冠幅为极显着负相关;生长后期,土壤水分与密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类型与冠幅呈极显着负相关。猪毛蒿生物量与全碳、全氮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 <0. 05),与全磷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 <0. 05)。表明土壤类型和降雨显着影响猪毛蒿的种群动态变化。土壤类型主要影响猪毛蒿的冠幅;猪毛蒿在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对其种群密度产生显着影响。该结论为荒漠草原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动态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延,靖磊,贾亦飞,雷刚,姚毅.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近30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J].湖泊科学.2019
[2].苏莹,李月飞,陈林,祝忠有,袁闯.土壤类型和降雨变化对猪毛蒿种群动态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9
[3].郭少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9
[4].董冬,许小天,周志翔,何云核,王存志.安徽九华山风景区古树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9
[5].刘波,陈倩倩,王阶平,陈峥,邓文琼.糖厂滤泥堆肥发酵过程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群动态变化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6].刘娟,周运超,蔡先立,李会,石燕京.石漠化皆伐迹地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动态变化特征[J].贵州科学.2018
[7].宋爱颖,张宗齐,孙家峰,黄娟,杨玉珍.萧县麦田杂草普查报告及种群变化动态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2018
[8].杨晓平,陈启亮,张靖国,范净,胡红菊.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危害调查[J].中国南方果树.2018
[9].周益权,赵继峰,潘瑞,刘翔,瞿显友.川续断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J].时珍国医国药.2018
[10].李辛雷,孙振元,李纪元,殷恒福,范正琪.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