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斌菊(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234000)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466-02
【摘要】在卫生职业学校开办健康管理专业是社会的要求和卫生人才市场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引领人才市场并具备预见性的职业教育原则的充分体现。资料表明,高职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就业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随之而来的由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少运动等不良习惯引发的生活方式疾病明显增多;又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工作压力的增大,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以改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降低慢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主要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卫生人才市场急需一大批可以胜任健康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卫生职业教育中,还没有将“健康管理”作为专业课程纳入议事日程,这就使得职业教育滞后于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引领人才市场并具备预见性的职业教育原则没有得以充分体现。为此,在卫生职业学校中设置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应是实现社会卫生人才结构合理化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满足卫生类人才市场的要求可行途径。
1健康管理的涵义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型产业,人们对它的理解很多,但从概念的角度说,国内外比较统一。
理解“健康管理”的涵义首先要认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宪章中提出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及社会达到完全安适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已(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diseaseorinfirmity.)”。Ewles和Simnett(1985)提出健康的整体概念,也是WHO健康定义的具体描述。他们将健康分为以下六种,一是生理的健康,即身体方面的生理功能性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即指具有意识能力执行清楚且有条理的思考活动;三是情绪的健康,指有能力认知情绪,并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亦指压力处理、沮丧及焦虑等调适,并能有效地运用情绪管理;四是社会的健康,意指有能力创造与维持与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五是精神的健康,泛指个人的行为信条或原则,即获得内心的平衡,对部分人而言,指宗教信仰及精神寄托等行为;六是团体的健康,人是群居的动物,同时须具备健康的生活领域与生活在健康形态的环境中,融入社区健康概念[1]。
“健康管理”常被称为“健康促进”,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是使个人与社区能够增加健康决定因素之控制,进而增进健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个人和社区(如学校)直接参与来完成改变,并朝向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近年来企业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源加以管理,企业为确保劳动力的正常供应,对于既有人力之管理、如何维护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如何防止健康损害的措施,被视为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今日具有高竞争力之企业组织中,员工健康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2]。
2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研究动向综述与分析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产业,1978年诞生于美国。当时在密西根大学,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和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从此,人们对健康维护的关注点由重“诊断和治疗”转移到了完善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如今,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迅速!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HealthManagementOrganization)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PreferredProviderOrganization)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2]。美国的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改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与保险捆绑式紧密合作。该项工作的具体执行基本在社区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完成,而专科医院继续依靠自己的专科特长发展。
健康管理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当前卫生行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真正起步是在近几年,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是一个刚刚兴起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九十年代;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正式的服务产业出现;2003年“非典”以后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年,在企业数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仍很不成熟。它通过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体检、健康危险评估而提出健康促进方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以达到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降低疾病危险性、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的作用[3]。
我国首批健康管理硕士研究生、大连海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海认为,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建档、体检、评估及分析、指导、监控、治疗、保养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评估个人健康状况,预测患病危险性及疾病发展趋势,分析主要健康问题,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供基本健康改善指导,以达到身体、心理的健康,使各项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同时,健康管理机构通过有机地整合自身和医疗机构、保健机构、保险组织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资源,为每一位加盟的社会成员即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提供系统、连续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使参与该健康保障计划的人能够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得到最全面而有效的服务[4]。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属于预防保健医学的范畴,其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2]。
据本人所掌握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对“健康管理”的关注,大都停留在将它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具体操作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以企业形式出现的健康管理公司或者是医疗机构中的健康管理部门,关注的是健康管理行业的具体工作,如对目标人群如何实施健康信息的采集、健康状况的评估、健康促进方案的实施等;二是提供健康管理行业准入证——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的学术研究单位或培训机构,着重编撰健康管理师的考试内容并组织考试,如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规定了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主要工作,中和了相关学科如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的专业知识。距今,仅有部分高校设有“健康管理”或相近专业,但没有将它作为专业课程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的先例。
3健康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946年4月7日,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单是没有病症”。中国宪法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表明健康的观念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既是一项人权,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现代健康的概念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现代健康的概念倡导一种积极的态度,倡导在个体现实的身体条件下,努力去获得更佳的状态。当我们跨进知识经济的门槛,意识到创造社会财富主要不再依赖自身的体力,而是要倚重聪颖和智慧的时候,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心脏病、脑血管病、心绞痛、精神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提高。我国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于20世纪50年代在各项疾病排序中列为第七、八、九位,20世纪80年代已排到第一、二、三位,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了[5]。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6]。我国首次国民体质监测(1997年)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体质到达合格级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4%,其中达到优秀级的为12.1%,良好级的为25.9%,合格级的为33.4%。尚有28.6%的中国成年人体质处于合格级以下水平。据2000年4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5]。
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快数量大,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患病率迅速上升,国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呼唤健康管理。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7]。美国在1978-1983年,通过实施健康管理计划,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6]。同样,在我国关注公众的健康状况,及时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对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前文,将“健康管理”的职业概况描述为: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在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体化的全面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病发病率的上升,同时人们又有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仅仅关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俊瑜.健康管理[M].港台: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10-11.
[2]姚敏红.健康管理,保健业的新看点.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clumnf专栏.
[3]张玉玲.健康管理登陆中国[N].光明日报,2002-12-17.
[4]宇娜.健康管理:由健康危机催生的新兴行业[N].大连日报,2006-7-17(C03,人才•关注).
[5]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3-14.
[6]李翰洋.管理者的健康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
[7]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