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供应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供应链,电子,金融,融资,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电子供应链论文文献综述
石涛[1](2019)在《A银行内蒙古分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指以核心企业作为增信措施,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业务。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流程得以优化,大大缩减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办理时效,对提高银行综合收益水平及发展普惠业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业务之一,该业务的营销也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A银行对X集团的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入手,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节约时间、成本等特点,分析了A银行内蒙古分行在市场营销中的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较高的信息发展水平及庞大的客户资源等优势,但也有灵活度不够、内部程序繁琐、盈利水平较低的劣势,面对电商平台带来的机遇及目前电子供应链市场空间较大的机会和同业竞争激烈、主营业务收入不断被蚕食的威胁,指出A银行内蒙古分行在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中在目标市场选择及整个4P营销策略方面的不足,由此提出加强客户识别、做好电子供应链市场定位等目标市场策略;提出开发联合性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的产品策略,建立高效的营销组织、提高客户满意度、做好客户保留的产品分销渠道策略,加大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促销、人员促销及营销推广等产品促销策略,并采取组合定价、分级定价的产品定价策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4-01)
范兴兵[2](2018)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是现代资本运作和金融市场产业结构的核心之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升级导致供应链正逐渐向电子化发展,成为新的电子供应链,对金融供应链管理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供应链的金融特性,明确电子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内在关系,最后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供应链金融管理创新设计方法,从行政命令、道德舆论、区块链叁个方面,提出风险管理策略,旨在为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一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范兴兵[3](2018)在《大数据时代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数据时代理念的发展引导下,大数据电子供应链逐渐兴起,现阶段我国电子供应链金融也随之不断壮大,电子供应链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但电子供应链金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仍然存在风险问题。对此主要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问题,希望可为大数据时代电子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翟亚磊[4](2017)在《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与风险研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资本与实体经营的有效融合为特色,以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电子渠道为工具,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完美衔接,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联系起来,致力于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管理业务、结算业务、融资业务等金融服务。为了合理监管电子供应链金融运行过程,预测和规避不确定风险,本论通过观察和研究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探究存在的不足与风险,提出了应对和完善对策。(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7年14期)
方圆,董梦静,余雯娟,陈文倩,何君波[5](2017)在《电子供应链中第叁方平台的融资风险管理——以E路融为研究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供应链融资这种创新金融模式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本文结合E路融的融资风险管理经验,重点分析电子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风险的传导机制、由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引发的信用问题以及风险管理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李晓满[6](2017)在《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与风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供应链融资是指商业银行依托网上银行、银企互联等电子渠道,借助核心企业信用增级,为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客户提供的集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融资服务、结算服务等于一体的一整套金融服务。电子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业务存在区别,是一种典型的交易性融资产品,不适合用传统的信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他的信用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准确有效的评估和识别信用风险时电子供应链金融运营状况和发展的关键。文本重点对电子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评估和识别做了分析和研究。本文对电子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作了定义,分析了电子供应链金融平台特点和构建情况;分析电子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特点,通过供应链金融几种常见的融资模式的交易流程识别出电子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点;形成适合于电子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此来指导银行的融资决策;同时提出了适合电子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建议;最后,深入剖析了工商银行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提出工商银行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策略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17)
鲁立娜[7](2016)在《基于电子供应链的服装大规模定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大规模定制是不同于大批量生产和普通定制的一种生产方式。本文从服装大规模定制的概念和应用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服装大规模定制的特点,提出了实现服装大规模定制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18期)
田中玉,王丽娟[8](2016)在《简析制造业企业电子供应链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制造业企业电子供应链管理及架构方面的具体操作模式,围绕企业电子供应链管理E-SCM,设计与规划了电子供应链体系架构,并阐述了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09期)
朱春鹃[9](2016)在《不完全信任下的B2B电子供应链首次交易协调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日渐规范,电子交易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扩大。众多产品制造商或零售商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入驻第叁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开展电子交易。由此,传统供应链也逐渐过渡为电子供应链。当前,B2B电子供应链是电子市场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一种模式,其成员交易所具有的交货周期短、灵活性强、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将有利于提升供应链渠道效率,改善供应链成员绩效。但现实交易环境中的不完全信任现象往往阻碍了供应链成员间的电子交易,该现象在首次交易中尤为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B2B电子供应链的协调。对此,本文研究不完全信任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激励双方达成首次电子交易。首先,考虑首次交易中买方不完全信任卖方的情况,此时假定交易平台为买方自建。基于经济学理论建立了包含买方信任度的电子交易模型,以分析买方不完全信任对首次交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买方的不完全信任将致其首次交易中采取小批量订购策略,即B2B电子供应链渠道效率将被降低。鉴于此构建的卖方交易赔偿机制将能有效降低买方风险评估,随之提高信任度,进而有效激励双方首次交易。最后,给出了赔偿比例的有效区间。其次,考虑首次交易中卖方不完全信任买方的情况,此时假定交易平台为卖方自建。引入卖方信任度至交易模型,以此明确卖方不完全信任对首次交易的负效应。结果显示,卖方不完全信任下,批发价格较信任下居高,从而渠道交易量被降低。鉴于此构建的买方预付款机制将使卖方提前得到成本补偿,以此提高其风险抵抗力,进而起到交易激励作用。此外,临界信任度和临界预付款范围内,预付款协调机制均能实现首次交易激励作用。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双方互不完全信任的交易情形,此时交易平台为独立的第叁方。双方互不完全信任下,存在买方交易风险评估小于、等于或大于卖方叁种情况(其中当双方风险评估水平一致,双方期望利润相同,渠道利润被平均化)。就买方交易风险评估小于、大于卖方两种情况,分别构建了买方预付款机制和卖方交易失败赔偿机制,并给出了两种机制的有效区间。结果显示,两种协调机制均能增加首次交易达成可能性,并提高交易双方利润。(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5)
徐静,姚冠新,戴盼倩,张冬梅,韩强[10](2016)在《生鲜电子供应链参与主体质量决策行为研究——基于信息可追溯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可追溯条件下,农户的合格产品供给意愿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和政府监管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生鲜电商的决策则发生"经验背离"现象,即当政府监管强度越大时,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生鲜电商应减少对农户的产品质量检测行为,这与传统经验正好相反。据此,文章从保障生鲜产品质量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电子供应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供应链是现代资本运作和金融市场产业结构的核心之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升级导致供应链正逐渐向电子化发展,成为新的电子供应链,对金融供应链管理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供应链的金融特性,明确电子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内在关系,最后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供应链金融管理创新设计方法,从行政命令、道德舆论、区块链叁个方面,提出风险管理策略,旨在为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一定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供应链论文参考文献
[1].石涛.A银行内蒙古分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范兴兵.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范兴兵.大数据时代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应对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4].翟亚磊.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与风险研究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7
[5].方圆,董梦静,余雯娟,陈文倩,何君波.电子供应链中第叁方平台的融资风险管理——以E路融为研究案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
[6].李晓满.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与风险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
[7].鲁立娜.基于电子供应链的服装大规模定制[J].科技展望.2016
[8].田中玉,王丽娟.简析制造业企业电子供应链架构[J].科技展望.2016
[9].朱春鹃.不完全信任下的B2B电子供应链首次交易协调机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10].徐静,姚冠新,戴盼倩,张冬梅,韩强.生鲜电子供应链参与主体质量决策行为研究——基于信息可追溯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