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任小军, 章士正[1]2006年在《MR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R注气小肠灌肠及MR水成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41例患者行小肠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16例小肠插管注气约1000 ml后行磁共振小肠灌肠(注气灌肠组),另25例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水成像组),其中24例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1500 ml,1例严重肠梗阻直接利用肠腔的液体作为肠道对比剂,除该例肠梗阻外,其余病例扫描前均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 mg以抑制肠蠕动。扫描序列包括:①注气灌肠组,静脉注射钆喷替酸匍甲胺(Gd-DTPA)12 ml后行冠状面和横断面自旋回波(SE)序列及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增强扫描;②水成像组,应用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和FSPGR序列平扫及冠状面和横断面FSPGR、SE序列增强扫描;每个序列均带脂肪饱和技术。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并将小肠MRI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结果:1例克罗恩病(Crohn病)被误诊为淋巴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和1例易激综合症MRI未发现异常,其余各例的MRI诊断均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一致。水成像组屏气扫描的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质量优于SE序列和注气灌肠组的图像。结论:MR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诊断小肠器质性病变,尤其是Crohn病、肿瘤和鉴别小肠梗阻的原因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检查方法中,MR水成像较注气小肠灌肠更优越。

任小军[2]2003年在《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 探讨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技术及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2.材料与方法 (1)检查分组:对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38例患者行小肠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前15例行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MR enteroclysis,称注气灌肠组),后23例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称水成像组)。为了扩张小肠,注气灌肠组行小肠插管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后向小肠注入空气约1000ml,水成像组中22例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1500ml,1例严重肠梗阻直接利用肠腔内潴留的液体行小肠MRI。 (2)检查方法与序列:除1例肠梗阻外,其余病例扫描前均静脉注射山莨菪碱(654—2)20mg以抑制肠蠕动。各序列扫描均带脂肪抑制。扫描序列包括:a.注气灌肠组,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2ml后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的自旋回波(SE)序列和快速干扰梯度回波(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FSPGR)序列;b.水成像组,冠状面TZWI的单次激发舰自旋回波(劝担忙-sho fs SE,SSFSE)序歹,TIWI的FSPGR序列禾增强后冠状丽o横断面FSPGR禾 SE序歹。 D)对照:将小肠MRI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硼照,同时评价两种小肠MRI的图像特点。 3.结果 O厂两组小肠MRI检查中,注气灌肠组小肠正常5例,克罗恩 (Cohn’s)病5例,回肠间质瘤(GIST)2例,淋巴瘤、肠结核和易激眺搬1例;水成幽正常刁肠9例,Cri’s病7例,f碰刁肠梗阻2例*瘤和慢陷恃夺异性炎症各1例),十二f涮+瘤、十二眠球炎、十二腼结肠瘦、空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和小肠旋转不良各1例。1例克罗恩(Cri’幻病被MRI误诊为淋巴瘤,l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断pl 例易激综合症MM未发现异常,其余邯U的MM诊断均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一致。 (2).水一气扫描FSP皿踌禾 SSFSE序列的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质量优于SE序列和注气灌肠组的图像,水成像组的图像增强后带脂肪抑制的FSPGR序列屏气扫描对肠壁的显示最清楚。 4.结论 门厂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诊断小肠器质性病变,尤其是Cohn’S病、肿瘤和绷IJ小肠梗阻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Q厂两种检查方法中,日服等渗甘露醇的小肠磁共振水成像较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更优越。

张会如, 吴涛[3]2012年在《小肠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猛发展,磁共振小肠成像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拟从比较影像学、标本及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小肠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对小肠的磁共振检查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庞红艳[4]2013年在《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基础扫描方案的评定及临床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无肠道病变的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出较为合理的小肠磁共振基础扫描方案。第二部分:以肠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肠道磁共振扫描结果同传统的断层扫描方式(CT)相对比,从而验证小肠磁共振扫描的临床可行性。目的:以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肠道磁共振扫描的序列配比方案,选取出既省时、图像对比度又好的扫描方式,从而为使磁共振应用临床检查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无肠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5人,分段口服甘露醇水溶液肠道准备后进行1.5T MRI检查,包括冠状位的BFFE、TSE-T2WI、SPAIR-TSE-T2WI、TFE-T1WI、dual-FFE-T1WI。按双盲法分别由两名MRI诊断医师独立对各序列图像分别从图像质量、肠壁显示情况、肠系膜血管显示情况予以评分,最后对其评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判定各序列的应用价值,配比合适的小肠磁共振基础扫描序列方案。结果:图像质量:BFFE、T2-TSE、T1-TFE、T2-SPAIR四种序列图像质量两两之间相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此四种序列分别同dual-FFE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种序列图像质量均明显好于dual-FFE序列图像质量。肠壁显示情况:T2-TSE序列肠壁显示效果与其余四种序列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T2-TSE肠壁显示效果最好;而TFE-T1WI肠壁显示效果高于其它叁种序列(P<0.05);BFFE与T2-SPAIR相比肠壁显示效果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序列均高于dual-FFE序列(P<0.05);肠系膜血管显示情况:TFE-T1WI同其余四种序列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肠系膜血管显示效果最好;BFFE同T2-SPAIR序列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此两种序列肠系膜血管显示效果均优于T2-TSE、dual-FFE序列(P<0.05);dual-FFE序列肠系膜血管显示效果优于T2-TSE序列(P<0.05),T2-TSE序列肠系膜血管显示效果最差。结论:TSE-T2WI联合TFE-T1WI序列具有较高的图像对比度,肠壁及肠系膜血管显示效果好,可作为小肠磁共振检查的基础扫描序列。BFFE序列扫描速度快,呼吸伪影极少,可用作监测序列来判定肠道充盈情况。SPAIR-TSE-T2WI因其良好的抑脂效果及好的图像质量,可视情况应用于上述基础序列筛选出的肠道疾病患者,为影像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目的:将小肠磁共振扫描(MRE)应用于临床患者,与临床常用检查方式CT小肠造影检查(CTE)结果相比较,检验MRE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20例临床肠道患者(包括17例可疑病例及3例克罗恩病确诊患者;在图像分析阶段,3例克罗恩病患者疾病类型对诊断医师保密)分别进行磁共振及多层螺旋CT检查。分别由MRI科与CT科医师按双盲法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最后由研究者汇总检查结果并与内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定MRE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效果,判定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小肠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正常4例、克罗恩病12例、胃肠道间质瘤2例、肠结核1例、淋巴结转移瘤合并小肠脂肪瘤1例。CT肠道检查结果为正常4例;克罗恩病12例、胃肠道间质瘤2例、肠结核1例、淋巴结转移瘤(或淋巴瘤)合并小肠脂肪瘤1例。所有检查者经手术病理或内镜结果证实为:正常2例(包括病变位于结肠、直肠且相应肠段充盈不良的情况,因本项研究仅针对小肠口服造影剂充盈,结直肠充盈不良的情况下,不能提供诊断信息。)、克罗恩病14例、胃肠间质瘤2例、肠结核1例、淋巴结转移瘤合并小肠脂肪瘤1例。磁共振正确诊断18例,漏诊2例;CT正确诊断17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漏诊2例。磁共振对小肠疾病的检测效果同CT小肠检查一致性好(Kappa值=0.773,P<0.05)。结论:小肠磁共振扫描同CT肠道扫描结果相仿,可成为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李红[5]2014年在《肠管Crohn病MRI、CT影像特征分析及MRI对其活动性评估应用与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临床怀疑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肠镜、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最终诊断结果,通过分析患者MRI、CT图像,总结Crohn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小肠Crohn病提高更好的依据。第二部分,以临床确诊Croh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评价Crohn活动性为标准,通过患者MRI表现,评估其活动性,为临床评估Crohn病的活动性提供影像依据。第一部分:肠管Crohn病MRI、CT影像特征及两者比较分析目的:以临床怀疑小肠C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肠镜、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MRI、CT影像特征,并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总结CD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小肠Crohn病提高更好的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临床怀疑为CD患者共43人,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小肠MRI检查、腹盆腔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肠镜检查。两名高年资MRI科医生和两名高年资CT医生分别对43例小肠MRI和CT影像图像从病变部位、累及范围、肠壁形态及粘膜改变、肠腔外病变的显示情况等多方面予以判断。对结果予以汇总、记录,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内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3例患者经肠镜、病理及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31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胃肠间质瘤2例、肠结核1例、淋巴瘤1例、腹型紫癜1例,正常3例。MRI对CD的检出率为93.5%(29/31),CT对CD的检出率为90.3%(28/31),MRI结合肠镜对CD的检出率为96%,且MRI对小肠疾病的检测效果同CT小肠检查一致性好(Kappa值=0.788,P <0.01)。病变多累及多节段肠管,MRI及CT平均每例2.8/3段,累及回盲部者27/25例(93%/89%)。MRI平扫即可显示肠壁增厚程度及“梳齿征”。克罗恩病患者肠壁轻中度增厚时以偏心性增厚为主(42/51、45/53),在重度增厚的肠壁中以环形增厚为主(24/31、25/32),在MRI与CT检查中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MRI与CT在肠壁环形增厚与偏心性增厚中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P>0.05)。12例CD患者并发肛瘘或肛周脓肿,CT未能检出。结论:CT和MRI肠管扫描结果相仿,可成为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两者均可以清楚显示肠壁增厚程度及肠外病变,而MRI更适合于检测瘘管和脓肿,且MRI更适用于病人长期随访应用。第二部分:MRI在评估Crohn病活动性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对比研究目的:以临床确诊C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评价CD活动性为标准,通过患者MRI图像表现,评估其活动性,为临床评估CD活动性提供影像依据。材料与方法:44例临床确诊为CD患者(其中男32例,女性12例),并搜集4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肠管MRI检查。将患者根据资料及MRI图像分为活动期与慢性期。分析患者MR图像特征,包括病变肠管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程度、有无“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有无并发症(包括瘘管及窦道形成)等,由此分析患者活动性,并与临床对比。结果:44例临床确诊的CD患者中,临床评价为活动期者28例(轻中度活动期22例,重度活动期6例),慢性期16例。MRI图像评估为活动期27例,慢性期17例。以临床评估作为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金标准,MRI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82.4,且临床评价CD活动期及慢性期与MR评价效果一致性好(Kappa值=0.758)。克罗恩病肠管MRI表现为多节段肠壁增厚者37例,回肠末端(回盲部)受累者40例,淋巴结增大者18例,19例发现“梳齿征”,22例形成瘘(包括3例肠瘘及19例肛瘘)。活动期患者肠壁重度增厚、肠腔狭窄、肠外并发症中肛瘘、淋巴结肿大、梳齿征的发生率高于慢性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在诊断克罗恩病及评价克罗恩病活动性方面与临床评估一致性良好,而且通过对肠壁增厚、黏膜异常强化、病变部位、肠管外炎性反应等这些征象,做出了正确诊断。此外,MRI可作为克罗恩病肠外并发症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吴涛[6]2011年在《二甲肼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固体脂质纳米粒摄取和分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采用磁共振、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LSCFM)及病理学检查相互对照的方法研究正常和二甲肼(DMH)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摄取和分布的机制。材料和方-法所有动物试验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伦理规定。预实验中牺牲正常昆明小鼠建立实验方法,并观察正常小鼠远端大肠对SLN的摄取。对DMH致癌小鼠进行分组:组1共9只小鼠接受10周DMH皮下注射,行载Gd-DTPA及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荧光素)的SLN (Gd-FITC-SLN)灌肠;组2共7只小鼠接受16周二甲肼皮下注射,行Gd-FITC-SLN灌肠;组3共4只小鼠接受10周(n=2)或16周(n=2)二甲肼皮下注射,行载FITC的SLN (FITC-SLN)灌肠。在灌肠前后和保留灌肠过程中行MR检查,显示空气或对比剂扩张的肠管。对肠管及肿瘤标本行组织学及LSCFM检查,以明确组织癌变程度并追踪SLN颗粒的分布。结果正常小鼠及组1中1只小鼠灌肠后,FLAIR(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成像肠壁均一强化,激光共聚焦检查显示上皮细胞胞质内FITC均匀沉积。在6只DMH致癌小鼠(组1中4只,组2中2只)发现肠壁不均一强化,其余DMH致癌小鼠(组1中5只;组2中5只;组3中4只)未见明显强化;激光共聚焦检查显示肠腔粘膜面线样FITC沉积(组1、组2、组3)。行磁共振和病理检查的存活小鼠共发现9个腔内生长的肿块和2个脱出肛门的巨大肿块,其病理类型和强化方式各异。在FLAIR成像强化明显的肿块,激光共聚焦检查发现间质FITC沉积(组2、组3)。在16只二甲肼致癌小鼠中,11只见膀胱造影剂沉积(组1,组2)。结论正常及DMH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对SLN的摄取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望提供新的磁共振结肠成像对比机制。

李建军[7]2012年在《磁共振对小肠肠壁结构及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研究3.0T磁共振对犬离体小肠肠壁结构的分层显示能力,并分析各层结构的信号特点。材料和方法:应用临床3.0T磁共振,将比格犬小肠不同部位的7个离体标本进行扫描,十二指肠表标本3个,空肠标本2个,回肠标本2个,接收线圈使用八通道相控阵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FSE T1WI脂肪抑制序列,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将7个离体标本依次放置在装满枸橼酸铁铵溶液的容器中,约于离体后3h进行扫描,观察T1WI和T2WI肠壁的分层数目、信号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显示的肠壁结构分层进行对照。结果:枸橼酸铁铵溶液中标本,T1WI观察到4层结构,由内到外信号依次为等信号、低信号、高信号、等/低信号;T2WI观察到3层结构,依次为高信号、低信号、高信号;叁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对应组织学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第四层为浆膜层。T1WI及T2WI图像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标本的粘膜下层的信号低于粘膜层和肌层,肠壁粘膜下层的CNR与粘膜层和肌层的CNR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0T磁共振应用头部线圈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犬离体小肠肠壁图像,T1WI和T2WI FSE序列能够显示肠壁组织的叁层或四层结构。目的:探讨临床3.0T MR对正常犬小肠肠壁各层结构的显示能力,并与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成年比格犬5条,扫描前禁食12-24小时,禁水6-8小时,接受3.0T MR扫描,应用TORSO体部线圈,采用FSE T2WI序列,呼吸触发,层厚3mm,矩阵288x288,分别获得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的横轴位图像。麻醉状态下,取1条正常比格犬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将MR扫描图像和组织病理学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扫描层面可分辨的小肠肠壁的层数、各层厚度和信号强度,将结果与组织学标本进行对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MR图像与组织学结果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SE T2WI能够对小肠肠壁结构进行分层显示,MR图像分别显示十二指肠和空肠4层结构,信号由内向外分别为等信号、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内侧两层结构对应组织学标本的粘膜层,其外侧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MR显示回肠肠壁3层结构,粘膜层呈高信号,粘膜下层呈低信号,肌层呈等信号。MR显示小肠壁结构分层与组织病理学标本和图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3.0T磁共振能够对正常犬的小肠壁结构进行分层显示,与组织病理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目的:在磁共振显示小肠肠壁各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缺血时间小肠肠壁的表现,探索研究磁共振对急性肠系膜缺血后小肠肠壁缺血的诊断价值,力求对小肠缺血做到早期诊断。材料和方法:比格犬9只,随机分为叁组,每组叁只,分别为缺血1h组,缺血3h组,缺血6h组。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进行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采用明胶海绵和血凝块栓塞部分空肠和回肠分支。分别于术后1h、3h、6h进行MR磁共振平扫,MR扫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的FSE T2WI序列。扫描结束后取得缺血肠段的组织学标本,进行HE和Masson叁色染色,和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9只实验比格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缺血模型。MRI脂肪抑制的T2WI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肠壁缺血改变,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肠壁缺血程度呈进行性加重。缺血1h组MR主要表现为粘膜层结构轮廓可见,部分结构不完整,粘膜层信号增高,或粘膜层呈环形均匀高信号,粘膜下层及肌层信号正常结构完整。缺血3h组MR主要表现为粘膜层呈均匀或稍混杂高信号,粘膜下层及肌层信号及结构正常。缺血6h组MR主要表现为粘膜层正常轮廓消失,呈混杂高信号,部分粘膜下层结构不完整,肌层信号增高,肠腔内积液增多。缺血1h和3h主要表现为粘膜层结构和信号改变,缺血6h缺血累及粘膜下层及肌层结构,MR的显示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分析和电镜标本的观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MR可以清楚显示比格犬急性肠系膜缺血后小肠肠壁的变化,能够对早期小肠缺血后肠壁的改变进行诊断。

张崤巍, 章士正, 任小军[8]2008年在《磁共振成像小肠造影》文中指出总结小肠MRI检查方法,探讨正常小肠的MRI表现及小肠病变的MRI诊断,以提高小肠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

任小军, 章士正, 张峭巍[9]2013年在《口服等渗甘露醇MR小肠造影》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MR小肠造影检查方法及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26例患者行MR小肠造影,检查前45 min开始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1500 ml做为肠道对比剂,MR扫描前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 mg抑制肠蠕动。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SE,SSFSE)和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FSPGR);增强:冠状面和横断面FSPGR序列。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以差、良好、优等级评估小肠充盈效果和图像质量,将MR小肠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最终临床诊断对照。结果除2例Crohn病患者感轻度恶心外,被检查者无其他不良反应。26例(100%)回肠和空肠远段、22例(85%)空肠近段充盈效果优良,4例空肠近段充盈效果差。呼吸运动伪影、肠蠕动伪影均为0例,少量磁敏感伪影2例,图像质量均为优。最终诊断结果为正常小肠12例,Crohn病7例,小肠梗阻(肠粘连引起)、腺癌、多发间质瘤(GIST)、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结肠瘘、空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和小肠旋转不良各1例。1例空肠毛细血管扩张症MR小肠造影未发现异常,其余MR小肠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一致,诊断准确度为96%。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MR小肠造影是一种易行、可靠的小肠检查方法,对诊断小肠Crohn病、肿瘤和肠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孙宝勇[10]2007年在《小肠疾病检查手段的进展》文中提出小肠疾病种类很多,如感染性疾病、克罗恩病、肿瘤、肠管或血管畸形等。小肠长度占全消化道的70%~75%,其肠系膜短肠管长互相重迭排列,且在腹腔内位置游离活动度大,同时距消化道两端较远,给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带来困难。由于小肠解剖结构的特点,传统检查方法如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难以观察到小肠全貌,而影像学检查如小肠气钡、核素显像和血管造影是间接成像,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诊断敏感性不强,使小肠疾病的漏诊误诊率相当高。

参考文献:

[1]. MR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J]. 任小军, 章士正. 放射学实践. 2006

[2]. 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 任小军. 浙江大学. 2003

[3]. 小肠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J]. 张会如, 吴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4]. 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基础扫描方案的评定及临床应用探讨[D]. 庞红艳. 苏州大学. 2013

[5]. 肠管Crohn病MRI、CT影像特征分析及MRI对其活动性评估应用与临床对比研究[D]. 李红. 苏州大学. 2014

[6]. 二甲肼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固体脂质纳米粒摄取和分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 吴涛. 浙江大学. 2011

[7]. 磁共振对小肠肠壁结构及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D]. 李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8]. 磁共振成像小肠造影[J]. 张崤巍, 章士正, 任小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8

[9]. 口服等渗甘露醇MR小肠造影[J]. 任小军, 章士正, 张峭巍. 磁共振成像. 2013

[10]. 小肠疾病检查手段的进展[J]. 孙宝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