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请求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言语,策略,交际能力,德语,汉语,互动,契约。
请求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陈珊珊[1](2019)在《中美家庭情景喜剧中请求和道歉言语行为实现模式对比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请求和道歉是日常交流中的两个重要言语行为。然而,由于文化差异,他们的实现模式大不相同。本文将采用中美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作为例子,研究父母对孩子的请求和道歉行为实现模式的不同及侧重点,并发掘背后的成因。(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5期)
王晴[2](2019)在《请求言语行为话语的多模态互动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言语行为界面研究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语言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非语言符号系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如图像,声音,手势等。从视觉语法角度出发,以英语影视作品中请求言语行为片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请求言语行为的互动意义的构建。(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9期)
李欣悦[3](2019)在《面向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中日语用策略研究——以间接言语行为“请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请求表达为主题,以Brown&Levinson提出的礼貌理论为依据,重新总结日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及特征。其中本文把日语间接请求的类型分为心境型、说明型、道歉型、预告型、假定型、赞赏型、感谢型等七种,具体的使用是与说话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紧密相连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推动中日异文化交流顺利进行,并对日语跨文化交际教育方面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9期)
于国栋[4](2019)在《请求作为伤面子行为的会话佐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子是交际者在言谈应对过程中考虑的社会因素之一,当交际者执行伤面子行为的时候更是如此。作为社会行为的请求在本质上是一种侵害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起始行为,那么请求者是否会在话轮设计方面有具体的考量和体现?区别于现有的传统语用学对执行伤面子行为语用策略的探讨,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请求者在执行相邻对前件时展现出来的侵害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具体言语表现。这些言语表现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执行请求的会话常规,如通过讲述困难而获得对方的给予或帮助、通过前序列确认请求前提的存在、权衡请求行为背后的损益关系、对请求作出解释、以给予的方式执行请求等。这些会话常规是请求者对请求行为损害被请求者消极面子属性的自我适应,是请求者对请求行为社会属性的构建。从会话分析视角研究面子体现的是面子的互动观和步骤过程法。(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胤博[5](2019)在《浅论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怠于请求”行为的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了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怠于向保险人请求的,第叁者有权就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的权利。然而被保险人的何种行为才达到怠于请求的标准,法律法规及其司法解释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说明,以至于实际中第叁者向保险人直接主张权利的条件收到诸多限制,其自身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本选题从上述问题出发,立足保险理赔实务,探索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怠于请求"行为的认定,以期为实务判断提供较强的参考标准。(本文来源于《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8年度)》期刊2019-08-01)
曹泽玲[6](2019)在《侵权行为与契约债务不履行请求权竞合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侵权行为与契约是两种主要民事责任。前者由法律规定不得侵害他人的注意义务,后者在于保护契约当事人的利益,因此侵权责任及契约不履行的成立要件即法律效果多数不同。但同一加害行为构成两种损害赔偿的责任,同时债权人不得双重请求,则产生请求权竞合说的矛盾,关于两种请求竞合的说法繁杂,通过学说分类梳理,得出当权利受到损害时,应采取何种通说理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9期)
廖晨曦[7](2019)在《基于语料的中国德语学习者母语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设计对德语学习者和德语母语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母语对德语学习者在言语行为的内容、内容的细化程度以及面对不同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的说话对象采用的策略有叁个方面的迁移作用。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增强学生对语言迁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减少母语语用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6期)
文珊慧[8](2019)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汉语儿童请求行为的历时发展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语用学和儿童话语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童交际话语和语用能力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请求话语作为日常交际中具有代表性的言语行为也逐渐成为焦点。因此,对儿童请求类言语行为使用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核心点在于对汉语儿童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探究汉语儿童请求行为发展过程中的多种请求策略,及请求言语行为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研究对象(一位四岁儿童)24个月请求语用习得的追踪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被试后期偏向于使用规约间接请求策略;2.被试会根据请求目标的不同自主选择不同的请求策略;3.对于被试请求语的实施及理解都与语境息息相关。本研究拓展了汉语请求行为和汉语非语言形式请求策略的研究。研究发现都建立在各自不同的语境中,有助于理解汉语儿童请求语的复杂性,从而使教育者和父母重视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过程中语用能力的发展,继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更适合儿童的语用发展和语用能力。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较之于其他数据也可能揭示不同的请求策略类型,本探索中的一个优点是研究数据源于日常生活,数据分析产生的请求策略折射出出汉语儿童的请求选择;但对于请求策略的研究总结本研究不将过度衍生。最后,大量针对不同家庭孩子的真实数据的收集将对汉语儿童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意义重大,这也是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话题和新的研究视角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郝玲[9](2019)在《基于请求行为策略的中亚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兼谈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书面的开放式语篇补全测试,对中亚五国汉语言专业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发展情况进行考察,探讨中亚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初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的请求中心语话语策略、外部辅助策略水平和语用策略总量低于中高级水平中亚留学生,且初级中亚学生在以上方面均与汉语母语者有显着性差异。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中高级中亚留学生请求策略水平较初级中亚学生有所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与母语者存在显着差异。这反映了语用策略能力培养和语用教学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将发展汉语交际能力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5期)
蔡亚美[10](2019)在《马来西亚留学生指令性言语行为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将更加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马来西亚处于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节点位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此外,20世纪以来,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日常交际成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综上原因,我们想对马来西亚留学生的语用行为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语用行为种类众多,所以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以指令性言语行为中的请求言语行为和邀请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马来西亚在华留学生的汉语指令性行为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结合马来西亚的国别化背景,就马来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出相应建议。本调查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威胁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学生的言语表现作为参照,通过语篇补全测试以及个别访谈进行研究。我们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对马来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和邀请言语行为起始语、辅助语和称呼语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当社会变量发生变化时,马来留学生对于社会变量的敏感程度和言语调整情况;同时我们对马来留学生在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往的过程中能否对请求场景和邀请场景进行辨别,对不同的指令性言语行为进行得体有效的应对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就所得的语言表现与语言策略能力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就马来留学生的请求言语行为习得提出相关建议。根据数据分析和原因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马来留学生在起始语、辅助语方面的语言运用水平低于中国学生;马来留学生在请求和邀请行为的中心语使用上与中国学生较为接近;马来留学生能够对不同的社会场景变化进行较为得体有效的调整,体现出较高的交际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马来留学生能够很好地对指令性言语行为中的邀请行为和请求行为进行辨别,并采用具体得当的请求策略和邀请策略;马来留学生的言语表现主要受到了语言水平、多元文化、目的语认同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针对调查结论,我们就马来留学生的指令性言语行为习得提出一些建议: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紧密相关,所以要把扎实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礼貌标记语块的教学,同时要在课堂上加强礼貌标记语块的复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帮助学生在文化心理层面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的“第叁空间”;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于日常交际场景的练习,增强学生对于交际场景的应对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请求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言语行为界面研究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语言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非语言符号系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如图像,声音,手势等。从视觉语法角度出发,以英语影视作品中请求言语行为片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请求言语行为的互动意义的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请求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陈珊珊.中美家庭情景喜剧中请求和道歉言语行为实现模式对比研究(英文)[J].校园英语.2019
[2].王晴.请求言语行为话语的多模态互动意义研究[J].现代交际.2019
[3].李欣悦.面向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中日语用策略研究——以间接言语行为“请求”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4].于国栋.请求作为伤面子行为的会话佐证[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5].陈胤博.浅论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怠于请求”行为的认定[C].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8年度).2019
[6].曹泽玲.侵权行为与契约债务不履行请求权竞合说[J].法制博览.2019
[7].廖晨曦.基于语料的中国德语学习者母语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例[J].教育观察.2019
[8].文珊慧.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汉语儿童请求行为的历时发展个案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9].郝玲.基于请求行为策略的中亚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兼谈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J].现代语文.2019
[10].蔡亚美.马来西亚留学生指令性言语行为调查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