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露尾甲论文_史秀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斑露尾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斑,大曲,酒厂,绿豆象,生物学,西凤酒,酒曲。

黄斑露尾甲论文文献综述

史秀丽[1](2002)在《脊胸露尾甲对主要生态因素的反应及其与黄斑露尾甲种间竞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脊胸露尾甲分布、发生相当广泛,其为害的食物种类很多,在储藏食品及其加工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但迄今为止,其各方面研究都相当缺乏,因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观测,研究了该虫的室内饲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实验种群生态学等几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首次对脊胸露尾甲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的有关参数或模型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讨了脊胸露尾甲取食不同食物及其食物组合,以及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及成虫的繁殖力等;首次运用生命表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脊胸露尾甲的生命参数,拟合了各生命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并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及繁殖力的理论模型。首次明确了脊胸露尾甲与其近缘种黄斑露尾甲的种间竞争机制。为建立该虫的种群系统管理模型提供了依据。 1 因为脊胸露尾甲成虫善飞,幼虫体小色淡,又常钻蛀取食与在缝隙中化蛹,较难饲养。本研究利用自制饲养盒解决了此问题,减少了成虫、幼虫逃逸现象,易观察;进一步研究了脊胸露尾甲的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测定了生殖力。 2 对脊胸露尾甲的实验种群生态包括食物、光周期与温度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筛选出了适于室内饲养的最佳饲料、光周期及温度,奠定了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 2.1 本研究共选择5种食物作饲料,其中以曲料+果肉的食物组合对脊胸露尾甲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最为有利。不同食物对该虫存活的影响主要在幼虫期与预蛹期。 2.2 研究了光周期的变化对脊胸露尾甲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的影响。光周期的变化有长、短、中日照3种,其发育历期与产卵历期在短日照条件下,都随光照时数的减少而延长;在长日照条件下,前者随光照时数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后者却呈增加趋势。其存活率和每雌产卵量都以L:D=10:14组为最高,并以此为中心,增加或减少光照时数,存活率和每雌产卵量都相应逐渐降低,因此选择此组光周期为饲养的最佳光照条件。 2.3 在温度对脊胸露尾甲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影响的研究中,测定脊胸露尾甲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应用生命表技术组建了特定时间生命表,并首次探明了脊胸露尾甲的致死高温、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对生命表的各项参数、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等采用生物物理模型、weibull频数分布函数及二次抛物线方程拟合了关系式,建立了模型,并进行分析。 2.3.1 对脊胸露尾甲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计算采用直线回归法、加权计算法与直接最优法,并用V值检验3种计算结果,得出3种结果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尤其足加权计算法与直接最优法更为接近。 史秀丽 脊胸露尾甲种群对主要生态因素的反应及且与黄斑露尾甲种群种间竟争的研究 2.3.2 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用二次抛物线模型拟合,发育历期与温度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而发育速率结果则开口向下。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脊胸露尾甲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都以 25C时最高,32.SC降至最低:各虫态及世代的存活率与温度间的关系,也呈开日向下的抛物线形式。 2.3.3 脊胸露尾甲的每雌总产卵量较大,其产卵历期也较长。脊胸露尾甲成虫完成产卵后一般一周左右逐渐死亡,所以温度对成虫寿命影响的变化趋势同对产卵历期影响的趋势具一致性。每雌总产卵量在22.5℃、27.SC时达到最大,产卵历期在22.5℃最长,达114.sd,温度高或低于22.5℃时明显缩短:用抛物线模型拟合每雌总产卵量、产卵历期、成虫寿命及每雌日均卵量与温度的关系.都达到显着水平c 0 2.3.4 通过组建脊胸露尾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存活生命表与特定时间生殖力生命表,明确了实验种群生命参数与温度之间的犬系: 口)无论何种条件下,脊胸露尾甲各年龄阶段的生命洲望值随年龄的增K旱现下降的趋势。 (2)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该虫种群存活曲线,均可川Ze i bull频率分布函数拟合。由拟合模型的形状参数C值可判断出:Zo、22.5、30、32.5℃条什卜的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 Deevey型,而在 25℃和 27.5℃条件下的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 DeeveyI型。 (3)在试验温度条件下,种群净增长率(R;一、内禀增氏率(r*、周限增长率《入)和种群趋势指数(互)均在27.5’C最大,相应的种群倍增所需日数(P.d.t)在27.SC最短。上述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二次抛物线拟合。由此指明了试验温度条件下,脊胸露尾甲种群的理论稳定年龄组配,未成熟期都[’-有较高的比例。 (4)由世代存活率、每雌日均卵量、成虫寿命及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模型求出的各项指标最大时的理论最佳温度值,得到该虫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24~28aC。 (5)高温40、(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沈兆鹏[2](1998)在《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 Ⅲ.黄斑露尾甲 脊胸露尾甲 绿豆象 蚕豆象 豌豆象》一文中研究指出7 黄斑露尾甲 7.1 成虫特征 身体长卵形,长2.0~4.0mm,赤褐色,多细毛,有光泽。触角11,锤状,末端3节明显膨大而呈球状。鞘翅甚短,后端呈截断状,腹部末2节露出翅外,故有露尾甲之名称。鞘翅前缘外侧及后缘各有黄色或黄红色斑纹(见图1)。(本文来源于《粮油仓储科技通讯》期刊1998年04期)

曹东风,轩静渊[3](1997)在《黄斑露尾甲的室内饲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hemipterus(L.)隶属于鞘翅目露尾甲科,是一世界性仓虫,其食性很杂,嗜食发酵腐败物及霉菌、酵母菌,在美国严重为害无花果和甜玉米[1],近年来在我国酿造业中日见严重[2~4]。为了配合对此虫的研究,在Patrick(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1997年06期)

徐瑞琳,胡全胜,王学峰,赵同敏[4](1997)在《黄斑露尾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实地调查,明确了黄斑露尾甲生活史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据此提出相应防治对策。该虫世代重迭明显,日平均气温达10℃为越冬后起始活动温度,每代历期约20~25d,其中产卵前期平均4.68d,卵期平均2.14d,一、二、叁龄幼虫期分别为3.42d、3.2d和5.46d,蛹期平均为6.64d。12月以老熟幼虫、蛹、成虫越冬。防治宜用药帘击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1997年01期)

轩静渊,曹东风,钱丰[5](1995)在《黄斑露尾甲的生活史及虫口消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斑露尾甲在重庆地区一年可发生6代,世代重迭明显。主要以成虫在陈酿醋醅及各种缝隙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和第一代幼虫生长发育,5~7月虫量迅速增加并出现高峰,8~9月醅内虫量下降,10~11月有所回升,成虫陆续进入越冬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酿造厂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本文来源于《郑州粮食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曹东风,轩静渊[6](1994)在《施盐防治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 hemipterus(L.)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施盐法防治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hemipterus(L.)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食料食盐量与黄斑露尾甲成虫、幼虫存活率之间存在极显着回归关系。当存活率分别为80%,50%,20%时,成虫取食食料的平均含盐量分别为3.01%,4.89%,6.03%,幼虫取食食料的平均含盐量分别为2.86%,4.82%,6.36%。取食含盐食料后的成虫体内钠离子含量与食料含盐量呈正相关,当体内销离子累积含量达5.6902μg/头以上时,虫体死亡,施盐防虫用盐量应大于6%。醅在封盐对防治醋醅中的黄斑露尾甲效果明显,处理醅中虫口被抑制,处理后2~3个月内抑制效果一直维持在80%以上。(本文来源于《粮食储藏》期刊1994年06期)

徐瑞琳,胡全胜,王学峰,戚仁德,赵求全[7](1994)在《黄斑露尾甲种群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药帘击杀,初步明确了黄斑露几甲种群在酒厂曲房内外的消长动态。在进曲后第二天种群活动数量达到高峰,每日09:00~13:00为种群活动高峰时段。进曲当天白房外种群数量大于曲房内,此后,曲房内种群略高于曲房外种群数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1994年03期)

仵均祥,刘绍友,翟锁奎[8](1994)在《大曲酒厂黄斑露尾甲发生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曲酒厂,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hemioterus(L.)主要发生于曲房酒曲发酵前期,成虫随湿曲入房发酵而迁入,并在湿曲块上产卵繁殖。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期平分别为1.5,6.4,1.3,4.7d,至酒曲发酵进入中、后期,新一代成虫羽化并由于曲房高温(40℃左右)低湿(相对湿度60%以下),不适合继续发生,飞出迁入其他湿曲刚入房的曲房中,故曲房温湿度条件,特别是湿曲入房初期的高湿是该虫发生的先决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仵均祥,刘绍友,翟锁奎[9](1994)在《黄斑露尾甲的生物学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斑鹿尾甲Carpophilushemipterus(Linne)俗称酱曲虫、酱曲露尾虫、大曲虫,是酿酒大曲发酵初期最严重的害虫,各地大曲酒厂普遍发生。据1989年在陕西省西凤酒厂调查,该虫发生高峰期曲房内曲糠中幼虫平均密度达18头/g,虫量之多,实属罕(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1994年03期)

许均祥,刘绍友,李新华[10](1991)在《曲料含水量对黄斑露尾甲生长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斑露尾甲喜欢高湿的生境。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曲料含水量低于15%时,卵完全不能孵化。在食料含水量20~45%范围内,卵孵化率、幼虫发育速率及成虫日均产卵量均与曲料含水量之间呈“S”形曲线关系,拟合关系式分别为E=98.929/(1+e~(5.6557-0.2462w))、V=0.2008/(1+e~(1.2566-0.0881w))和Y=13.84/(1+e~(5.819-0.2176W));幼虫期死亡率与曲料含水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拟合关系式为D=0.2926W~2—20.8121W+379.3,并据此求得幼虫期死亡率最低的曲料含水量为35.6%。在本试验条件下,卵孵化率、幼虫发育速率和成虫日均产卵量的最大临界值分别为98.929%、0.2008 1/天和13.84粒/头·日。预蛹和蛹对曲料含水量变化不甚敏感,其发育速率和死亡率均随曲料含水量变化变异不大。(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1991年03期)

黄斑露尾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 黄斑露尾甲 7.1 成虫特征 身体长卵形,长2.0~4.0mm,赤褐色,多细毛,有光泽。触角11,锤状,末端3节明显膨大而呈球状。鞘翅甚短,后端呈截断状,腹部末2节露出翅外,故有露尾甲之名称。鞘翅前缘外侧及后缘各有黄色或黄红色斑纹(见图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斑露尾甲论文参考文献

[1].史秀丽.脊胸露尾甲对主要生态因素的反应及其与黄斑露尾甲种间竞争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

[2].沈兆鹏.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Ⅲ.黄斑露尾甲脊胸露尾甲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8

[3].曹东风,轩静渊.黄斑露尾甲的室内饲养[J].昆虫知识.1997

[4].徐瑞琳,胡全胜,王学峰,赵同敏.黄斑露尾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

[5].轩静渊,曹东风,钱丰.黄斑露尾甲的生活史及虫口消长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5

[6].曹东风,轩静渊.施盐防治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hemipterus(L.)的研究[J].粮食储藏.1994

[7].徐瑞琳,胡全胜,王学峰,戚仁德,赵求全.黄斑露尾甲种群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4

[8].仵均祥,刘绍友,翟锁奎.大曲酒厂黄斑露尾甲发生规律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

[9].仵均祥,刘绍友,翟锁奎.黄斑露尾甲的生物学与防治对策[J].昆虫知识.1994

[10].许均祥,刘绍友,李新华.曲料含水量对黄斑露尾甲生长繁殖的影响[J].酿酒科技.1991

论文知识图

荔枝蝽臭液对黄斑露尾甲成虫的熏...荔枝蝽臭液对米象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荔枝蝽臭液对谷蠧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荔枝蝽臭液对四纹豆象成虫的熏蒸毒力测...荔枝蜷臭腺提取物对黄斑露尾甲的...荔枝蜷成虫臭腺提取物对玉米蚜的驱避作...

标签:;  ;  ;  ;  ;  ;  ;  

黄斑露尾甲论文_史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